城规4班 115 龚丽.doc_第1页
城规4班 115 龚丽.doc_第2页
城规4班 115 龚丽.doc_第3页
城规4班 115 龚丽.doc_第4页
城规4班 115 龚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江南园林对意境的追求浅谈江南园林对意境的追求【摘要】中国园林之所以闻名于世,不仅仅是在于那些孤立的亭台楼阁形式之飞动典雅,也不仅仅在于树木之古朴婆娑和水石的雄秀多姿,而是更多的是体现在它的整体空间意象的魅力和不是自然而胜过自然的山林意境。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本文以江南园林如何创造意境,结合时代特征,得到意境在现代园林中的启示。【关键词】江南园林 意境 启示【正文】中国古典园林能够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也正是因为它所包含的意境,在中国古典园林中通过园林中的景物表达其所蕴含的艺术境界,是情与景相统一,意与象相统一,构筑诗情画意般的意境,故中国古典园林被成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清代钱泳就在 履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其曲折有法,前呼后应,最忌堆砌”。 这充分证明,古人造园是从诗的意蕴中领悟造园法则,将诗的意境美,运用到园林景观的营造中。尤其是江南园林,其独特的美感和艺术风格,美轮美奂,精彩绝伦,向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所瞩目。江南园林建筑艺术源本与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又融入了诗画精髓,酷似自然,胜似自然,由此而发出无限美的意境来。江南传统园林注重 “景无情不发, 情无景不生”。在借助自然山水的形式美的同时, 追求诗情画意的意境美。人工的水, 岸边曲折自如, 水中波纹层原本与层递进, 显示自然的风光。而园林的所有建筑, 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的自然环境相吻合, 与各部分自然相接, 体现出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 具有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1当置身江南传统园林中, 不仅要靠五官去品味园林的娟秀和婉约, 更要用心领悟或想象园林中所特的诗画意境美, 感受春夏秋冬、雨雪雾晴中的不同景观美。江南园林意境的表现l 主题意境江南传统园林兼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 集建筑、风光、诗文于一身, 普遍蕴涵天人合一的人生观, 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走进园林, 可以细细品味蕴含在园林中的古代文人的人文心态, 以及园景与诗文相统一的深邃意境。江南园林一般为主题园,其园名或记事、或写景、或言志、或言情,其中通过隐喻的手法将其思想意境表现出来。如苏州“网师园原名“渔隐”,网师即渔翁,与渔隐同意,均隐喻隐逸清;留园则取“长留天地间“之意。拙政园自潘岳闲居赋中所说:“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春税足以代耕。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竣伏腊之费。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政也”。2造园家、诗人、作家还经常借题匾额对联等这些具体而实在的文学符号来引导人们品味这种言外之意,象外之象,用写意的笔墨,渲染出园林景观的环境特色,使眼前有限的空间扩展到无限的大自然中去,创造出辽阔深远的“意境”。如狮子林立雪堂的槛联为:“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拙政园与谁同坐轩的楹联“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都从不同的侧面表现出园主的思想情感。3 题匾额对联l 江南园林建筑空间的意境江南园林中的建筑除满足功能需求外,还与周围景物和谐统一。亭台楼阁、拱桥曲廊造型参差错落、虚实相间、富有变化,形成了建筑美与自然美的完美融合。江南园林建筑空间处理的特点是通透性大,凉亭、空廊、洞门、空窗、漏窗、透空屏风、隔扇等手法的运用,构成了建筑内外空间的交流、穿插和融合,造成深邃的空间意境。拙政园就是很好的见证。拙政园全园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其空间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同时又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给不大的空间平添了几分美感。拙政园的空间布局既疏放又紧凑,既开阔又幽深,既以水取胜,又以建筑、山石、草树竞美,再配以种种文学、书艺,更是构成意境深邃的景观。远香堂西侧的香洲,是形似画舫、旱舟的园林建筑。人若站在远香堂廊下隔池相望,可见其“舫”上楼阁灿烂、层次重叠、三面临水、有隐隐浮动之感。随着观赏者缓移的脚步,景移引起了视觉的错觉,仿佛那“旱舟”也在向前徐徐移动。拙政园小沧浪位于西南隅,用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此处为水阁三间。东西两侧亭廊围绕,构成一个娴静的水院。其间溪水分流,港汊出没,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光。4拙政园中西部平面图 拙政园的建筑空间l 山石景观的意境中国的审美观点中,山景作为第一要位,江南园林,无园不石,无园不山。园中叠山置石搭配前妙,姿态奇异,集技术与艺术一身,将自然界的山体形态、精神模拟的惟妙惟肖,成为我国造园手法的特色。江南园林因其空间狭小,因此叠山置石的体量不可能太大,而江南园林正是将小中见大的手法表现的淋漓精致。在咫尺之间表现山林之意,正如李渔所说“以一卷代山,一勺代水。能变城市为山林。使人如置于自然山林之间。5营造山石景观的做法一般分为置石和叠山。如苏州拙政园海棠春坞庭院,于南面园墙嵌以山石,并种植海棠、竹。园石嵌于墙内,犹如浮雕,以粉壁为背景,恰似一副中国水墨画。狮子林假山是依水堆筑的假山。假山又与水而相互拥抱,形成了“水令人远,石令人古”的感觉。二者一动一静、一剐一柔,起到了相映成趣的效果。 园石置于墙 园石自然之态假山之态l 水体景观的意境水在园林中是点睛之笔,赋予江南古典园林以灵气和生机,它与静止的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是虚与实,动与静的完美组合。江南园林面积一般虽小,但没有一家不布局水景的。正如计成所概括的:“约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可”。江南园林的水景布局大多遵循这一原则。6“苏州拙政园是江南园林中理水艺术极其成功的典范。造园者对整个水体进行精心布局,建成一个以水为主体的私家园林。整个私家园林分为东、中、西三个子园每个子园皆有水,但每个子园的水景大小、形状皆各异。构园者在斗部水面堆筑成“n”型中心岛,岛在东、南、西建造石板桥与对岸进行沟通。中部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亦即全园的精华所在。整个布局,以池水为中心。整个水面成不规则的“工”字形,经多重分割,形成大小不一、方位不、形状不一的八个水面。八个水而形成的八个空间既独立,又相连,打破了单调的奇峰,衬托了深远,使人感到水中有水,景中有景,景随步移,处处有景,处处皆景。 l 植物景观的意境植物是园林空间的弹性部分,可按人们观景审美的需要,随心所欲的进行布局,或此密彼疏,或彼密此疏,或此高彼低、彼低此高,或此花彼树、或彼树此花等,称为园林中极富变化的动景。古人更把植物性格拟人化,如梅象征着坚韧和气节;松树被赋予坚贞不屈、高风亮节和不朽的品格;将植物的某些特性进行比德赏颂,吟诵传赞,庭院环境极富诗情画意,体现出传统造园植物造景的人文意境美。植物千姿百态:如我们常见的松柏,其姿态和风韵却表现出多样的美,竹的姿态美也丰富多彩,有高大挺拔的毛竹,给人以刚直的感觉,有叶如凤尾洒的凤尾竹给人以潇洒飘逸的感觉。植物的影:梅旁的疏影、石旁的怪影、花下的碎影、水中的倒影,等等都是虚与实的结合、意与境的统一。影扩展了视觉空间,生发出深邃的意境美随峨。声响美:不同的植物种群在风、雨、雪的作用下,能发出不同的声响;不同的形态和不同类型的叶片相撞相摩,也会发出不同的声响。这声响,有的萧瑟优美,有的汹涌澎湃,具有不同的韵味,产生了音乐感。 植物姿态美 植物光影 植物象征 水中影像江南园林意境的手法l 以小见大,以少生多江南园林所占空间有限,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无限的意境是意境创作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段。造园家通过借景、障景、虚景等手法,对空间进行组织、扩大产生丰富的美感,使得在有限的园林中能欣赏到无限的景色。借景 借景是把观赏者的目光引导到园林之外,从而突破有限空间而至无限。障景 障景可以产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美。隐藏了美,使美更美产生无限的诱惑力。虚景 正如虚景需要实景来衬托一样,实景也需要虚景来烘托。通过虚与实的对比,才能为园林意境的拓展增添无限广阔的天地。l 象征、比拟、联想私家园林中并不强求逼真的重现自然山水的形象,而是以象征性的题材和立意的手法反应崇高、深邃的意境。启示l 在现代风景园林同样需要意境l 在现代风景园林在设计过程之中,运用文化气息浓的作品对整个园林空间进行点景同样也能增加整个园林的意境。l 在现代风景园林在设计过程之中也可通过种种借景、障景、虚景的意境表现手法,使游人在有限的园林空间中感受到无限的风光。l 在现代风景园林在设计过程之中,也要充分运用植物的造景手法,使园林植物的意境充分表达出来。l 江南园林在创造景观意境的时候,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往往结合园林中的地形地貌而将园林意境表现出来。在现代园林设计过程中,也应结合园林绿地所处位置的自然状况来创造其意境,避免模式化、符号化的景观出现,这样园林的意境才能更好的表现出来。【文献检索】1苏旅江南古典园林MI: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