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选名词解释[1].doc_第1页
历史文选名词解释[1].doc_第2页
历史文选名词解释[1].doc_第3页
历史文选名词解释[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甲骨文:我国已发现的早期文字史料。这种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内容大部分是占卜的记录,起初在河南安阳的废墟中出土,所以过去又叫契问、卜辞或殷墟文字。甲骨文的内容,绝大部分的是商朝王室的占卜记录,也有少量的记事文字。留下来的记录,内容很广,包括商朝的宗教、战争、农业、等等 在我文字研究上有成就的,有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等。保存资料较多的早期著作有铁云藏龟殷墟书契前编和后编殷墟书契精华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后期有郭沫若的卜辞通纂殷契萃编王国维的古史新证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甲骨文合集等其历史价值:1、纠正文献错误,填补文献空白,辨别文献真假 2、和文献相互佐证,确定历史真相 3、早期的文字史料,为文字学提供了材料。金文:在文字形态上,和甲骨文同属一个体系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时代也比甲骨文略晚。过去又叫钟鼎文或钟鼎彝器铭文。内容以记录历史时间和表彰祖先功德的内容居多,是古代奴隶主阶级留下的历史记录,其中混杂着睡觉的欺骗,事实的歪曲以及阶级的偏见,但是它不象其他有的文献一样经过后人的修改,所以仍然可以算做是比较可靠的第一手文字史料。郭沫若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容庚的金文编和续编商周彝器通考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文物编辑委员会的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等其历史价值:1、纠正文献错误,填补文献空白,辨别文献真假 2、和文献相互佐证,确定历史真相 3、早期的文字史料,为文字学提供了材料。 4、为学术界开拓新的课题提供了重大的作用。尚书: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按传统的体例分为典、谟、训、 诰、誓、命六体,重要的内容一为敬天法祖,二为讨伐逆命。大多数篇章文字古雅,语言质朴。尚书为我们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周奴隶社会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其史料价值:、具备了六体,是我国古代文告,会议记录等应用文体的滥觞。而且开辟了我们古代散文的先河 、保存了大量的古词汇,这些古词汇反映了殷商时代的语言特点。 、尚书为研究虞、夏、商、周提供了研究材料。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秦焚书后,汉兴而有三家诗,齐人辕固传齐诗,鲁人申培公传鲁诗,燕人韩婴传韩诗,后三家诗全失传,毛诗独传。记录的地域包括现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以及甘肃的南部,代表当时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诗经,包罗万象既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丰富的历史作品。 其历史价值:1、为研究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时期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2、作品运用的表现手法为以后的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3、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的内容丰富,涵盖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为以后的社会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左传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国语:春秋国别体史料汇编。旧传春秋时左丘明撰,全书共21卷。以国分类,以语为主。分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个部分,晋语最多,着重记齐、晋、楚、吴、越五国霸业的兴衰,以晋在中原称霸而最终被三家瓜分特详。全书起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因其内容可与左传相参证,所以有春秋外传之称。战国策:战国时期策士游说言辞的过别体史料汇编。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战国策的作者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定,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因其书所记录的多是战国时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刘向把这本书名为战国策。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史料。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一本历史著作。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共分成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五个主题,加上最后的太史公自序又细分成一百三十个章节。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纪传体通史。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优点:1、创立了史书纪传体例 2、记载内容广泛,规模宏伟 3、厚今薄古,思想进步,能客观地看待历史发展规律 4、尊重史实,秉笔直书5、文学价值很高其缺点:1、受到唯心主义天命观的影响,认为王朝更替自有天命。 2、虽然司马迁处理史料很谨慎,但是由于当时史料缺乏也存在对某些材料的疏忽汉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由东汉班固著。汉书起自汉高祖刘邦,止于平帝、王莽,写了西汉王朝历史,班固的父亲班彪,继史记之后,作后传六十五篇。班固完成汉书一百卷。汉书的八表和天文志由班固妹班昭等人补写,共120卷。汉书大体上沿袭史记的体例,只是把史记的世家并入列传,改书为志,共分纪、表、志、传四类。其中刑法、五行、地理和艺文四志,是史记没有的。汉书吸取过去许多历史著作的长处,有史记、后传作基础,所以它的叙述“文瞻而事详”,周密而有条理。但是作者以帝王将相为中心,思想渗透着封建意识,许多篇章里充斥着天人感应等神秘的宗教气息。后汉书:后汉书是纪传体的东汉断代史著作,一百二十卷,分为纪十卷、传八十卷、志三十卷。其中的纪、传作者是南朝宋的范晔,志的作者是晋的司马彪,司马彪将“表”成为“志”,创立了百官志,记述东汉的职官制度。它记述人物不以时代先后为序,注重人物分类,反映了门阀世族统治下注重品第人物的风尚,但是范晔作史,是为了借历史表达政见,不能避免客观历史事实为服从主观需要的弊病。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作者是西晋初的陈寿。三国志采择的面比较广,不挂表感为当时的政治、军事方面的重要人物立、传还注意到学术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人物,关心到不少特殊的社会历史问题,在编撰方法上受当时统治阶级以九品评人物的影响,三国志比史记,汉书根号注重按人物的事迹进行分类。三国志注:南北朝时裴松之撰,他一反传统做法把重点放在史实的增补和考订上,裴松之不仅开创了注史的新例,而且对研究三国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有关东汉到南朝刘宋人物轶事的杂史。作者是宋的临川王刘义庆。主要记载当时封建士大夫的佚事趣闻,分门别类,辑录成三十六门,开了后代专事搜访旧闻近事而写述的笔记、野史的风气。世语各篇文字简练,叙述生动,不仅是史学有用的资料,而且的我国优秀的文学作品。但是作者被当时风气习俗所局限,对颓废等形态多采取欣赏态度或者纯客观的叙述,容易给读者造成不良的影响。水经注: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为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全书约计三十万字,全书共40卷,记载的河流水道1252条,文字则是水经的20余倍,达32万字。其内容非常丰富,它以水道为纲,将河流流经地区的古今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风俗、古迹等作了尽可能详细的描述。因此此书已不是简单地注释水经,而是在水经的基础上独具匠心的再创作,在我国古代地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北魏时的许多故事也赖注文保存了梗概,另外内容丰富多彩,体例严谨,文笔绚烂,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价值。洛阳伽蓝记:是南北朝时期记载北魏首都洛阳佛寺兴衰的地方志,作者是北魏杨衒之。此书按照城内、城东、南、西、北的次序,以四十多所名寺院为纲,兼顾所在里巷、方位以至名胜古迹,同时叙述相关事迹。内容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学、艺术、思想、宗教等方面,史料价值极高。其中,第五卷详细记载了宋云去天竺的情况,成为研究六世纪中亚交通和中国同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此书的文学价值也很高。以水经注被合成为双壁。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全书294卷,又考异、目录各三十卷,约300多万字。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战国下迄五代,共1362年。其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行失,宋神宗赐名资治通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它以编年为体,年经事纬,突破了断代史的限制,重视历史运动的时间性;体例严谨是一部集体的著作,但是结构完整行文一致;对历史上的怪诞谬说很少记载,文字质朴优美,叙事翔实生动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因为是为封建低完个编写的教科书,目的就在于给封建统治者提供历代君臣治民的借鉴,所以全书贯穿着封建的历史观,强调纲纪名分,主持维持现状,反对任何变革。对历代改革家虽不乏中肯的批评,但是总的态度的隐善扬恶,很不公允。对农民起义采取诋诬的态度。全书大部分篇幅记载政治兴衰,对于经济、文化等方面绝少记载。续资治通鉴长编:从宋太祖建隆元年开始至宋钦宗靖康元年止,记载了北宋王朝长达一百六十八年历史的中国古代断代编年史,作者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有两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是始经不渝地坚持司马光编续资治通鉴的原则,就是“宁失于繁,勿失于略。”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取材十分丰富,为后人保留了大量的宋代史料。第二个显著特点是李焘继承和发展了“考异”的优良传统。在书中排列不同材料,说明自己取舍的原因。李焘虽然在政治见解和史学观点上和司马光很接近,但对司马光的观点是有所取舍、有所保留,李焘对于王安石也能公正对待。公正、客观地评价王安石变法期间的一些措施、事件和人物。本书由李焘独自编纂,采择浩繁所以不免有缺憾。续资治通鉴:是仿资治通鉴体例编写一部较完备的宋辽金元编年史,记录从宋太祖建隆元年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共四百一十一年,全书共220卷,清毕沅撰。全书以徐亁学资治通鉴后编为基础,并从宋、辽、金、元四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一百多种书中取材,凡四易稿,历二十年而成。其中北宋部分较精,元代部分较为简略。 其优点:1、矫正了旧作详两宋而略辽金元的弊病,增加了辽金元的篇幅 2、资料以宋辽金元四朝的正史为为主,宋代史加详,辽金元另据其他记载,补其缺漏 3、仍用通鉴旧体,折中诸说异同,阐明取舍原因,将考异散载于正文下,便于检阅。 4、据事直书,使善恶自见,不采用主观论断。 其缺点:1、体例书法多有欠妥处,记载一事往往有始无终,或有尾无首 2、考异考订不够详细,事实脱漏,以及衍文讹字比比皆是。 3、由于清朝统治者是少数民族,本书涉及满洲先世有关的辽金史实不免曲笔讳饰。明儒学案:清黄宗羲撰,明代学术思想史专著。对清代史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明儒学案是黄宗羲的代表作之一,该书62卷,首列师说一篇,作为全书总纲;以下略按时代先后和学术流别列出17个学案,总叙明代学者210多人,每个学案前面为案序,略述该学派师承渊源、主要代表人物、学术宗旨等内容;其次是学者小传,首列学派创始人作为案主,然后按照师承或地域胪列本派学者个案;小传之后摘录传主的主要学术著作或言论之精华,编成语录,间或撰有案语加以评论,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出每个学案的学术风貌。明儒学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学术史著作,开创了史学上的学案体史书体裁。日知录:三十二卷,明末清初顾炎武撰,我国封建社会后期著名的读书笔记。按内容可分为八类: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书中大量篇幅都在讨论历史问题,以及研究历史所需要的文献学等,是一部史学著作。纪传体:以记传为主体,表书为辅助,既各有分工,又相互配合,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后人称之为纪传体。纪传体的创制是我国史书编纂方法上突出的成就,成为后世封建史学史书体例的主流。编年体:是一种按时间发展顺序的史书体裁。首先标明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年下依次记时、月、日。日期之下记具体史实。以年日为经,以事实为纬,将同期发生的历史事件全载一体,便于了解各史实之间的联系。记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将记载的内容分门别类排列组合,条贯归纳为一个或数个历史事件。每个历史事件独自成篇,标以相应的题目,按年日顺序记录其始末。学案体:在一定的时期内各个学术门派区分门类,对每个学派详细叙述,每派各立一学案,先以小序叙述其源流及要旨,分述其代表人物的传略,并摘录其重要著作或语录,以具体材料说明各派代表人物的观点和他人的评论等,或列表以阐述学术渊源和传承关系。史通: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史通。它兼有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两方面内容。共20卷,包括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各为10卷。内容主要包括:其一,关于史学源流及史官制度。其二,关于历史编纂学。其三,关于历史文献学。其中内篇和外篇重出或相矛盾的地方,可能是作者的读书札记,虽严禁稍逊,但议论广泛,更能表达作者的史学观点。他与一般的史家不同的是他对封建儒家经典和以儒家思想为知道的史学著作的批判。他反对绮丽的文章但是仍不能脱离六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