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法释义.doc_第1页
职业病防治法释义.doc_第2页
职业病防治法释义.doc_第3页
职业病防治法释义.doc_第4页
职业病防治法释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B, R5 e& N, Z4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 X6 f o6 U7 -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所作检测、评价应当客观、真实。 S9 h; * i8 6 C1 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 6 w$ T7 V$ N+ e- F& I( f& s【释义】 本条是对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检测、评价及对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治理的规定。 6 H, b- O2 G: H7 v H3 一、按照本条第1款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制度。其制度的内容为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建立一套完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系统。建立这一制度的意义在于,经常和定期监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及时了解有害因素产生、扩散、变化的规律,鉴定防护设施的效果,并为采取防护措施提供依据。这里讲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照本法规定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主要是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者强度是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按照本条规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必须由专门的人员负责,并且要每天进行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系统应当保持正常运行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 8 # x, i. Q4 N: T二、按照本条第2款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至于检测、评价的时间,检测、评价的内容以及如何进行检测、评价,则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按照本条规定,检测、评价的结果应当存入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档案,以备监督检查时用以查询。用人单位还应当将检测、评价的结果定期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以便卫生行政部门能够及时掌握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情况,必要时可以对该单位加强监督检查,增加监督检查的次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结果也应当向劳动者公布,使劳动者对该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情况有所了解,从而加强自我保护。用人单位可以在用人单位的公告栏上予以公布。 ( r! t! % P+ L5 r _% Ao) ?: h三、按照本条第3款的规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是对工作场所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由经过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的检测,并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检验结果报告的活动。这里讲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是指为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而向企业提供技术性服务的机构,即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服务的机构。按照本条的规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法设立,并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资质认证。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资质认证,是一项重要的行政管理措施,是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一种必要的具体行政行为。其具体内容为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力进行认证考核;对于符合认证考核标准的,依法赋予其拥有从事许可范围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资格。未取得资质认证的机构不得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实行资质认证,一方面可以保证向委托方提供的结果和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要保证这些机构具备开展相应工作的能力与条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在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时,应当客观、真实地反映检测、评价的结果,保证检测、评价结果的公正性。这里讲的“客观”,是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在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时,必须做到实事求是,不得带有主观偏见。这里讲的“真实”,就是要求所进行的检测、评价与客观事实要相符。 + E$ M4 N+ K$ e$ V$ m9 _四、按照本条第4款的规定,用人单位发现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即如果发现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者强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如果经治理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则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待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后,方可重新开始作业。第三十一条 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 fD1 F: w# S$ _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u. I, H0 _ z# U0 ?- h劳动者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2 + g2 g$ x2 V4 _! X4 q劳动者不履行前款规定义务的,用人单位应当对其进行教育。 # x* t% h7 d& ( a1 Xx【释义】 本条是对用人单位、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和劳动者在接受职业卫生培训等方面要求的规定。 % R9 n( ?: S, q; n0 L一、本条第1款是对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责任的规定。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搞得如何,关键在于用人单位的负责人是否具有职业病防治的观念、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知识以及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水平。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对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全面负责,当然对于职业病防治工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里讲的“职业卫生培训”,是指针对有关作业环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善作业环境、保护劳动者健康、防治职业病危害、预防职业病措施的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用人单位的负责人作为用人单位的管理者,首先应当接受这种职业卫生的培训,掌握职业卫生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提高对改善劳动条件,控制职业病危害重要性的认识,才能做好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这也是用人单位的负责人的一项义务。实践当中有些用人单位的负责人本身对职业卫生知识知之甚少,从而对职业病防治工作不重视,也不对劳动者进行必要的职业病防护,这也是造成职业病危害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用人单位的负责人还应当遵守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包括本法和相关的法律以及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并依照法律的规定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1 D* 5 Y5 F. v. w! 二、本条第2款规定了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防治教育方面的责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应当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包括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按照我国宪法的有关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发展职业教育。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包括接受职业教育。劳动者接受职业卫生培训,既是劳动者享有的权利也是应承担的义务。职业卫生培训对于劳动者做好自身对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职业卫生培训,使劳动者掌握哪些是职业病危害以及如何预防与控制等方面的职业卫生知识,提高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并积极加以预防,保护自身健康。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应当定期进行。2.应当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3.对劳动者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加以指导,因为有些劳动者对于职业病防护设备和职业病防护用品缺乏正确使用的知识,需要用人单位在这方面加强指导,从而真正起到防治职业病的作用。 ( a1 q) T! J 7 g: j, |4 M三、本条第3款规定了劳动者应当遵守的职业病防治方面的义务。首先,劳动者应当加强对职业病防治方面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掌握职业卫生知识。第二,自觉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第三,对于职业病防护用品和防护设备要正确使用,并且要加以维护。第四,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隐患,要及时报告,以便用人单位及时采取措施,消除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隐患。 2 k/ f( A/ X% c, 四、实践当中,有些劳动者对于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和职业病防护设备,不能正确使用;有的对于提供的职业病防护用品重视不够,甚至根本就不采用。比如,有的劳动者因为天气热就不戴防尘口罩。这样做,对劳动者本人身体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劳动者如果不履行本条规定的义务,比如不参加职业卫生培训,不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不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等,用人单位应当对该劳动者进行教育,严重的要进行批评,帮助其改正。应使每一个劳动者认识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仅是保护劳动者个人身体健康的需要,同时也是保护其他劳动者身体健康的需要。毒苹果事件2月15日,苹果公司公布了2010年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首度公开承认它的中国供应商员工中有137名工人因污染致健康遭受不利影响。 2008年9月起,苹果公司的供应商苏州联建公司要求工人使用正己烷代替酒精,擦拭苹果手机显示屏,后来工人在生产车间出现四肢麻木、刺痛、晕倒等正己烷中毒现象。到2009年下半年,该公司有数十名工人因接触正己烷中毒入院,相继被当地职业病防治部门评为九级或十级伤残。 一、职业病待遇如何 根据我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一旦被鉴定患有职业病,劳动者便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用人单位应当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 同时法律还规定,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患有职业病的劳动者经认定为工伤后,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治疗费、住院的伙食补助费、进行工伤康复的费用、评定伤残等级之后的护理费用等符合规定并经法定程序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如果职工评定了伤残等级,可以根据伤残级别获得数额不同的伤残补助金。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上述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另外,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二、单位不能单方解除劳动关系 据媒体报道,遭受正己烷侵害的137名员工中部分员工正在遭受被迫离职的压力,“不离职得不到公司的赔偿”。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存在以下几种情况,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同时与其它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致使合同无效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要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没有法定原因、未经法定程序,用人单位不能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补偿金标准的2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三、用人单位要“自证其罪” 根据我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诊断、鉴定,需要用人单位提供有关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资料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劳动者和有关机构也应当提供与职业病诊断、鉴定有关的资料。然而,要用人单位凭良心提供病人的职业史等资料来“自证其罪”,无异于“与虎谋皮”,所以,有网友提出“受正己烷侵害的员工自行到医院去体检而被公司拿走体检报告”的事情就不奇怪了。 职业病防治法还规定:“职业病诊断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并规定“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本人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根据此条规定,职业病的诊断需要在定点医院,而定点医院能不能公正、客观地做出职业病鉴定,很难得到有效的技术力量制衡和监督。另外,一些企业的工会组织在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也尚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劳动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监管不力等等也成为整个职业病防治体系的漏洞。据悉,卫生部已将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草案送审稿上报国务院,期盼我国尽快完善职业病防治和赔偿制度,使劳动者权益保护更加给力。不可忽视的健康底线-专家解读如何应对职业病危害4月24日至5月1日是我国2009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保护农民工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据了解,我省是一个职业病危害的大省,尘肺病、职业中毒等严重威胁着我省职工的健康。2008年在部分中小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抽查中发现,存在不按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建设项目不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审查等问题,另有一部分人仍对职业病的防范缺乏足够的认识。那么,如何降低职业病的危害?用人单位怎样维护劳动者健康权益?一旦发现职业病,职工该如何维权?近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职业卫生监督处副处长丁红卫。粉尘成为职业病首要危害记者:在工作中,哪些因素会给人带来健康伤害?专家: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一是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如铅、苯系物、氯、汞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还有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等。另外,在劳动过程中也会产生有害因素:如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生产环境中出现的有害因素,如炎热季节高温辐射,寒冷季度因窗门紧闭而带通风不良等;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从我省的职业病发病率上看,因生产性粉尘造成的尘肺病一直排在首位,因此避免生产性粉尘给职工带来伤害成为职业病防范之重。用人企业有告知义务记者:作为一名求职者来说,怎样获知该单位是否存在健康隐患?专家:对于企业生产中存在着健康隐患时,企业要履行告知义务。比如告知劳动者本单位主要存在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如何预防;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告知,告知劳动者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同时要设置公告栏告知,将本单位职业病卫生管理制度和工作场所职业病有害因素检测结果等向劳动者公布;使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应在设备醒目的位置上设置警示标识,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设置报警装置。职业病病人有权提出赔偿记者:劳动者怀疑自己患上了职业病怎么办?专家:如劳动者怀疑患有职业病,一是要尽快到已取得职业健康检查资格的医疗机构就诊,初步断定自己所患的疾病是否与所从事的职业有关,如果不能排除职业病,需要带齐职业相关资料,主要包括经用人单位确认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原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以及当地健康检查资料等,到用人单位所在地或本人居住地已取得资质认证的职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