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和张爱玲.doc_第1页
丁玲和张爱玲.doc_第2页
丁玲和张爱玲.doc_第3页
丁玲和张爱玲.doc_第4页
丁玲和张爱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中女性意识的比较 汉语言文学教育 林佟蔓【摘要】五四时期崛起了新的文学的小说中,是“五四”运动推动下新生的文学,其中丁玲和张爱玲是较为典型的代表作家。在她们的小说中的女性意识鲜明突出,体现了新时代女性的觉醒,但是丁玲和张爱玲在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又相互区别。丁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积极向上却带有局限性,而张爱玲呈现的女性意识是充满悲凉却不失在现实社会存在的真实性;两者互不相同,但都是时代女性对社会、对自身的认识。 【关键词】丁玲 张爱玲 女性意识 异同 女性意识是女性对自身价值的感悟与体验,由于男权社会的压迫以及对女性的性别歧视,知识女性意识的觉醒,作家便通过文学得以宣泄。同时令女性重新审视自身心理情感,对社会价值取向等。伴随着“五四”运动的兴起,女性意识在这场提倡个性解放的运动中初步萌芽,其中丁玲与张爱玲是典型的女性作家代表,女性意识在她们的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一、 丁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丁玲是崛起的新文学中第一代女作家的代表之一,丁玲是站在历史文学发展的转折点上,随着她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的问世,第二代女作家才出现。丁玲最早的小说有莎菲女士的日记和梦柯,还有阿毛姑娘、韦护等的晚期作品。“丁玲的叛逆型女性抛却女性压抑最大胆果敢,然而也不能不感到做女人的困难。”丁玲的小说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其叛逆性,但又受到无形的束缚,以至于走到困顿的局面。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女性主人公莎菲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自身充满了极强的反封建性和进步性,大胆、积极的追求着她向往的爱情,这些都受“五四”新思潮的激励与影响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前卫女性形象。莎菲她自身条件所处环境都是具有优越性的,身边不乏追求者,但是在她生病的时候邂逅了心爱的男子凌吉士。凌吉士是优秀的那男子,无论相貌、金钱和地位都是值得一些人羡慕的,莎菲亦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企图能得到他的爱,并为之努力接近他、了解他。但是在最后莎菲在充分认识到眼前的这个男人时是略显失望的,凌吉士欺骗了她,并且看清了他“可怜的思想”,便将他推开。对今天的某些女性,如凌吉士这般优秀的男性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的,起初莎菲或许被他的条件所吸引,但是她忠于自己的爱情,忠于自己的想法,放弃这些资产阶级所带来的物质条件,即使自己受到了伤害。这不都是悲观、绝望的,而是一种自信,有自己理想追求的表现,表现了莎菲对资本主义思想及生活方式有力的否定,以新的姿态追求自我的生活。 但在另一方面,莎菲拒绝了软弱的苇弟,一昧地喜欢凌吉士,是因为她找到了爱情博弈的对手,想冲破封建社会的思想束缚,让男子臣服于她的石榴裙之下。但当她最终胜利时也一边领略着痛苦,这种胜利说不上是对男人的打击,反而引起女性对自身的“鄙夷”,充满了失落、惆怅和悲哀。 梦柯是另一小说作品梦柯的主人公,她既不是一个完全受封建婚姻制度束缚压迫的女子,也不是冲向社会的革命者。梦柯拥有一个较为温馨的家庭,母亲早逝,父亲是退职了的太守,家就不如从前般风光,她选择离开家是想“重振家声”,就选择了到上海读书。“应该说她的离家,去当时去政治、经济比较发达,特别是文化思想特别活跃、革命斗争比较激烈的上海,也是一种寻求新的出路的表现。”梦柯抱着好奇心来到这个富有时代气息的上海,来到学校时挺身而出保护了模特儿姑娘,最后毅然地退学,表表现了他的质朴与勇敢,并富有同情心,是突破女性柔弱的形象颠覆。暂住在姑母家时,优越的环境,吸引人的物质享受并没有让她迷失了自己,仍坚定着自己的信念还原自己真实的去感悟、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表兄的情感欺骗是梦柯逃离这个家的导火索让她重新追求自己的新生活,躲避物质及不属于她精神世界的虚伪的人和事,梦柯有着一种心灵的内在美。 但是,她并未真正的抛开物质对其的影响,在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她真实的心理活动: “要他去替人民服务,办学校,兴工厂,她哪有这样大的才力。要去学校念书,她还不够厌倦在那些教师,同学校中的周旋吗?还不够痛心那些敷衍的所谓的同学关系?未必能牺牲自己去做那病院看护,整天同病人伤者去温存,她哪来这种能耐呵!难道为了自己喜欢小孩去当一个保姆,但敢不敢去尝试那吓人的待遇,同一些油脸的厨子,狡笑的听差,偷东西的仆妇们在一块”这些都是她所不能做到的,在意识到现实后出现了这样的想法,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丑恶,又是更多的看出梦柯思想上、性格上的缺陷与软弱,这都是不可避免的。内心的强大最终敌不过物质的对生活的影响,只能是在内心里痛苦的挣扎,其他的便无能为力。小说末尾写梦柯想要去当电影演员,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可是在这个行业里却充满了虚伪以及些许肮脏的交易,她还是强忍着去拍摄,“融入”这个肮脏的社会。结局我们不知道是如何,是黑暗?光明?只知道有两种不同的道路:一种是能清醒的认识到其中的真理,涉足它却不会被其所影响,并时刻提醒自己;另一种茫然无知的继续下去,就沦为“同谋者”一起厮混,堕落下去。我想作者应该是把梦柯归为前者那一种。阿毛姑娘中阿毛姑娘是一个农村姑娘,原本的生活很贫苦,她也没抱怨生活。后来嫁入做生意的陆家,逐渐习惯还算富足的生活,但是见识了大城市后,大城市的繁华把她迷住了,开始了对物质的追求,只是苦于没能实现她所要的一切,最后选择自杀的悲剧。在我们看来农家姑娘是朴实单纯的,阿毛也亦是如此,只是嫁入陆家后心灵慢慢发生改变。还算优越的生活逐渐不能满足她,便企图追求更好的更富裕的生活,不断幻想着怎样去得到,一些都是心中的幻想,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就像现在我们社会中,许多人还是不满于现状不断幻想能得到更好的物质生活,无止境的追求,到最后什么都没得到反而失去了原本所拥有的,道德都逐渐丧失。阿毛是一个在不断探索的女性,产生对人生、对命运的怀疑,想要追求属于自己的新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在表面上看像是一个农村女性追求虚荣生活而走到毁灭的故事,但在仔细研读就会发现那是在表达女性企图冲破千百年来的封建观念,要求改变自己的生活,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寻求幸福生活,只是遭到了这个社会的扼杀,造成了最后的悲剧。阿毛是勇敢的女性,勇于寻求自己的幸福是值得敬佩的,拥有不认输的精神,精神世界异常强大。丁玲小说作品中莎菲、梦柯、阿毛,“她们狷介而善良,坦率而真诚,热情而单纯,倔强而执拗,甚至任性而乖戾。”这些女性都是具有叛逆精神的,不甘于接受社会给予她们的定位,勇于追求自我的精神态度。二、 张爱玲在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是旧上海一位文坛上出色的女性作家,她就好比一朵带刺的玫瑰,笔下的作品也是如此,每篇小说都直撼人心。作品中闪现的光芒中有着个性异同的女主人公,都令人印象深刻,她的作品有倾城之恋、金锁记、沉香屑等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写的是一个离异女人白流苏由于封建思想的影响,在家中受到娘家人的讥笑与排斥,后认识了海归范柳原,两人经历了生死,在战争炮火下成为患难夫妻。这个结局让人觉得很是圆满,两个相爱的人最终走到了一起,但是再回头去细读小说,会发现其中的爱情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美好。白流苏是离异的女人,生活在旧上海,当时还存在旧的封建思想与封建礼教,离婚是会受到谴责的,她的娘家人对的做法不苟同的,以至于她在家中受尽其他人的嘲讽,就想办法逃离这个环境,直至她遇到了范柳原。范柳原刚从国外归来,条件各方面都十分优秀,白流苏爱上他更多的或许是他的条件,试想一个离异女人能和一个优秀的男子在一起是件值得骄傲的事,至少能让家里人停止对她的嘲讽,心中满是是虚荣心。到后来发现眼前的这个男人拥有不错的女人缘,身边不乏优秀的女子,慢慢的在心中挑起了一场博弈,企图征服范柳原,让他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白流苏对这场爱情充满了强烈的目的性,积极地争取自己所谓的爱情,最终获得了想要的结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她是胜利者。白流苏在封建思想的压迫下做最后的挣扎,萌生的念头使她赌上自己的幸福,不管结局如何只是不想承受来自社会给的压力。在这场恋爱中,很难谈得上“爱情”与“幸福”却不乏相互精明的“算计”与“引诱”。白流苏这段婚姻只能是她最后的坟墓。 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在哥哥的说服下嫁入了姜家,陪伴常年卧病在床的二少爷,又经历了种种变故,分了家得到微薄的财产,带着一对儿女到别处生活。年老后人控制着儿女的生活,到最后落得很悲惨的局面。七巧是市民阶级小店主的女儿,接触这个买卖关系的世界,面对现实世界,她是对金钱有着强大的占有欲的,经历了重重变故,她深深的体会到金钱能代表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将所有都物质化了。从一而终的封建家庭文化抹杀了七巧纯真的个性,使她心理发生了天平式的倾斜,造成了她心理及性格的变态。年老的七巧成了封建文化的帮凶,扼杀了子女的幸福,甚至牺牲了他们的生命,她在封建意识的压迫下挣扎着,最后不得不放弃也沦为它的奴隶。在现实世界,这个充满物欲的世界,七巧所受的压迫与自己的温饱问题相比,人的尊严和权力在求取生存是微不足道的,她展现了对社会和传统理念下女性不平等地位的不满,对这个社会的控诉。金钱是女性彻底的物化、俗话和非人化,由于金钱让残废的姜二爷轻而易举地将七巧娶过门,并在不断“摧残”她,由起初的被“锁”者变成了“锁”人者,扼杀了子女的幸福,儿子女儿恨她,连曾经和她有过情意的小叔子也与她成为仇人。失去了亲情、爱情,七巧沦丧了,仍然是个悲剧。 “在将女性商品化的种种形式中,最典型、最肮脏的就是女性肉体的纯粹交易,就是娼妓的出现,就是公开的卖淫。”就是张爱玲笔下沉香屑第一香炉中所出现的娼妓交易,梁太太为满足私欲而牺牲侄女葛薇龙等其他年轻的女子,毒害她们的思想,使她们沦陷。梁太太或许只是导火索,更多的是她们对物质的追求,是女性存在的附庸、贪婪,对物质的渴求,经不住有钱男性的种种诱惑,将青春以及整个生命都心甘情愿给予那些自己不爱活不值得爱的人。于是,她们的生命就像一炉香,最终化为灰烬。追求金钱物质,享受更好的生活,是女性的目标,但是在追逐的道路上就很快的迷失了自己,麻木的接受现状,痛苦过活。 张爱玲笔下的都是苍凉而苍白、安于天命且又怨命的女性悲剧,张爱玲认为女性的悲惨命运不仅来自于外部,还来自于女性自身,所以女性应该首先自己解放自己。三、 丁玲与张爱玲女性意识的异同总结 通过对小说作品人物的分析,丁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是积极、大胆的,勇于挑战封建礼教,具有积极的思想态度,努力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主宰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张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