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题目: 带式输送机传送装置减速器 姓名: 吴灿阳 学号: 200610824125 专业: 机械设计及自动化 院系: 机电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 张日红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第 1 页 共 37 页 1 目录 一、设计题目 . 2 1、设计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 2 2、设计数据 . 2 3、工作条件 . 2 4、机器结构如图 . 2 5、原始数据 . 2 二、总体设计 . 3 (一)、电动机的选择 . 3 (二)、传动比分配 . 3 (三)、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 4 三、传动零件的计算 . 5 (一) V 带的设计与计算 . 5 (二)、高速级齿轮传动设计 . 6 (三)、低速级齿轮传动的设计 . 12 四、轴的设计 . 17 (一)、轴的材料选择和最小直径估计 . 17 (二)、减速器的装配草图设计 . 18 (三)、轴的结构设计 . 19 五、轴的校核 . 21 (一)、高速轴的校核 . 21 (二)、中间轴的校核 . 25 (三)、低速轴的校核 . 29 六、键的选择和校核 . 32 (一)、高速轴上键的选择和校核 . 32 (二)、中间轴上的键选择和校核 . 33 (三)、低速轴的键选择和校核 . 33 七、滚动轴承的选择和校核 . 34 (一)、高速轴轴承的选择和校核 . 34 (二)、中间轴轴承的选择和校核 . 34 (一)、低速轴轴承的选择和校核 . 35 八、联轴器的选择 . 36 九、箱体的设计 . 36 十、润滑、密封的设计 . 37 十一、参考文献 . 37 十二、总结。 . 37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第 2 页 共 37 页 2 一、设计题目 1、设计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展开式二级直齿、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单号设计直齿,双号设计斜齿) 2、 设计数据: 如下表 f-1 3、工作条件 输送带速度允许误差为上 5;输送机效率 w 0 96;工作情况:两班制,连续单向运转,载荷平稳;工作年限: 10 年;工作环境:室内,清洁;动力来源:电力,三相交流 ,电压 380V;检修间隔期:四年一次大修,二年一次中修,半年一次小修;制造条件及生产批量:一般机械厂制造,中批量生产。 设计任务量:减速器装配图 1 张(A0 或 A1);零件工作图 1 3张;设计说明书 1 份 。 4、机器结构如 图 5、原始数据 根据以上要求, 本人的原始数据如下: 1) 输送带拉力: F=7000N 2)输送带速度: v=0.8m/s 3)传动滚筒直径: D=400 4)机械效率: =0.96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第 3 页 共 37 页 3 5)工作年限: 10 年(每年按 300 天计算); 2 班制。 二、总体设计 (一)、电动机的选择 ( 1)、根据动力源和工作条件,选用 Y 型三相异步电动机。 ( 2)、工作所需的功率: 7 0 0 0 0 . 8 5 . 8 3 31 0 0 0 1 0 0 0 0 . 9 6wFvP w K W ( 3)、通过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表 2-2 确定各级传动的机械效率: V带 1 =0.95;齿轮 2 =0.97;轴承 3 =0.99;联轴器 4 =0.99。总效率261 2 3 4 0 . 9 5 0 . 9 7 0 . 9 9 0 . 9 9 0 . 8 3 3 电动机所需的功率为: 5 . 8 3 3 7 . 0 0 20 . 8 3 3wd PP K W K W 由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16-1 选取电动机的额度功功率为 7.5KW。 ( 4)、电动机的转速选 1000r/min 和 1500r/min 两种作比较。 工作机的转速 6 0 1 0 0 0 6 0 1 0 0 0 0 . 8 / m i n 3 8 . 2 1 6 / m i n3 . 1 4 4 0 0w vn r rD D 为传动滚筒直径。 总传动比 mwni n 其中 mn 为电动机的满载转速。 现将两种电动机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如下表 f-2 表 f-2 两种电动机的数据比较 方案 电动机型号 额定功率/kW 同步转速 /( 1minr g ) 满载转速/ 1minr g 传动比 Y160M-6 7.5 1000 970 25.382 Y132-2 7.5 1500 1400 37.680 由上表可知方案的总传动比过小,为了能合理分配传动比,使传动装置结构紧凑,决定选用方案。 ( 5)、电动机型号的确定 根据电动机功率同转速,选定电动机型号为Y132-2。查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16-2 得电动机中心高 H=132 外伸轴直径 D=38 外伸轴长度 E=80。 如图: (二)、传动比分配 根据上面 选择 的电动机 型号可知道现在的总传动比 i总 =37.68 选择 V带的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第 4 页 共 37 页 4 动比1 2.5i ;减速器的传动比13 7 . 6 8 1 5 . 0 7 22 . 5iii 总。高速级齿轮转动比2 1 . 3 1 . 3 1 5 . 0 7 2 4 . 4 2 6ii , 低速级齿轮传动比 23 4 . 4 2 6 3 . 4 0 51 . 3 1 . 3ii 。 (三)、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1、各轴的转速计算 11122133431 4 0 0 / m i n14005 7 6 / m i n2 . 55761 3 0 . 1 4 / m i n4 . 4 2 61 3 0 . 1 43 8 . 2 2 / m i n3 . 4 0 53 8 . 2 2 / m i nmmwnrnnrinnrinnrin n n r 2、各轴输出功率计算 112 1 2 33 2 2 34 3 3 47 . 0 0 27 . 0 0 2 0 . 9 5 6 . 6 5 26 . 6 5 3 0 . 9 7 0 . 9 9 6 . 3 8 86 . 3 8 8 0 . 9 7 0 . 9 9 6 . 1 3 46 . 1 3 4 0 . 9 9 0 . 9 9 6 . 0 1 2ddP k WP P k W k WP P k W k WP P k W k WP P k W k W 3、各轴输入转矩计算 各轴的运动和动力参数如下表 f-3: 表 f-3 111222334447 . 0 0 29 5 5 0 9 5 5 0 4 6 . 4 414006 . 6 5 29 5 5 0 9 5 5 0 1 0 9 . 8 45766 . 3 8 89 5 5 0 9 5 5 0 4 6 8 . 7 71 3 0 . 1 46 . 1 3 49 5 5 0 9 5 5 0 1 5 3 2 . 6 93 8 . 2 26 . 0 1 29 5 5 0 9 5 5 0 1 5 0 2 . 2 13 8 . 2 2ddmdPT N m N mnPT N m N mnPT N m N mnPT N m N mnPT N m N mn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第 5 页 共 37 页 5 轴号 转速1/( min )nr 功率 /kW 转矩 Nm 传动比 0 1400 7.002 46.44 2.5 2 576 6.652 109.84 4.426 3 130.4 6.388 468.77 3.405 4 38.22 6.134 1532.69 1 5 38.22 6.012 1502.21 三、传动零件的计算 (一) V 带的设计与计算 1、确定计算功率 Pca 查表(没 有说明查那本书表格的,所有要查表均代表教材的表) 8-7 取工作情况系数 KA=1.1 则:c a AP K 1 . 1 7 . 7 0 2 k WdP 2、选择 V 带的带型 由 Pca=7.702 nd=1400r/min 选用 A 型 V带 。 3、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d并验算带速 v 1)初选小带轮的基准直径d1d由表 8-6和表 8-8 取小带轮的基准直径 d1d =1252)验算带速 v,按式 验算速度 1 3 . 1 4 1 4 4 0 1 2 5 / 9 . 4 2 /6 0 1 0 0 0 6 0 1 0 0 0dmdnv m s m s 因为 5 / 3 0 /m s v m s ,故带速适合。 3)计算大带轮的直径 d 2 1 d 1d = i d 2 . 5 1 2 5 3 1 2 . 5 取d2d =315 4、确定 V 带的中心距 a和基准长度 Ld 1)由公式d 1 d 2 d 1 d 20 . 7 ( d d ) 2 ( d d )a 初定中心距 a0=450 2)计算带所需的基准长度 22d 2 d 10 0 d 1 d 203 1 5 1 2 5( d d )2 ( d d ) 2 4 5 0 3 1 5 1 2 5 1 6 1 42 4 2 4 4 5 0dL a m ma 由表 8-2选带的 基准长度 Ld-1600mm 3)计算实际中心距 a 00 1 6 0 0 1 6 1 44 5 0 4 4 322ddLLa a m m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第 6 页 共 37 页 6 5、计算小带轮的包角 1 d 2 d 15 7 . 3 0 5 7 . 3 01 8 0 ( d d ) 1 8 0 ( 3 1 5 1 2 5 ) 1 5 5 9 0443ooo o o oa 6、计算带根数 Z 1)由d1d=125mm 和 1 4 0 0 / m i nmnr,查表 8-4a得0 1.92P 根据 1 4 0 0 / m i nmnr,1 2.5i 和 A型带,查表 8-4b 得0 0.17P查表 8-5得 0.93K ,查表 8-2 得 0.99LK 1 7 9 . 3 2 7 , 2 . 5dm 00 ( 1 . 9 2 0 . 1 7 ) 0 . 9 3 0 . 9 9 1 . 9 2 4rLP P P K K 2)计算 V 带的根数 Z 7 . 7 0 2 4 . 0 01 . 9 2 4carPZ P 7、计算单根 V 带的初拉力的最小值 由表 8-3得, A 型带的单位长度质量 q=0.1 /m 220 m i n 2 . 5 2 . 5 0 . 9 3 7 . 7 0 25 0 0 5 0 0 0 . 1 9 . 4 2 1 8 1 . 4 10 . 9 3 4 9 . 4 2caKPF q v NK Z v 8、计算压轴力 Fp 压轴力的最小值: 10 m i nm i n 1552 s i n 2 4 1 8 1 . 4 1 s i n 1 4 4 022 opF Z F N 9、带轮设计 由表 8-10 查得 15 0.3e f=9 可算出带轮轮缘宽度: 1 2 4 1 1 5 2 9 6 3B z e f V带传动的主要参数 如下表 f-4 表 f-4 名称 结果 名称 结果 名称 结果 带型 A 传动比 2.5 根数 4 带轮基准直径 12125315ddd mmd mm基准长度 1600mm 预紧力 181.41N 中心距 443mm 压轴力 1440N (二)、高速级齿轮传动设计 1、选定高速级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1)按设计任务要求,学号为单的选直齿圆柱齿轮。 2)输送机为一般工作机器,速度不高,故选用 8 级精度足够。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第 7 页 共 37 页 7 3)材料选择 由表 10-1 选择小齿轮的材料为 40cr,调质处理,硬度为280HBS,大齿轮为 45钢,调质处理,硬度为 240HBS,二者材料硬度差为 40HBS。 4)选小齿轮齿数为 Z1=24,则大齿轮齿数 Z2=i2 Z1=24 4.426=106.224,取 Z2=107.齿数比21107 4 . 524zu z 2、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设计公式 213112 . 3 2 EdK T Zudu g ( 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数值 1)试选载荷系数 Kt=1.3 2)小齿轮传递的转矩 T =T1=109.84N m=109840N mm 3)查表 10-7选取齿宽系数 1d 4)查表 10-6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 121 8 9 .8EZ M P a5) 由 教 材图 10-21 按 齿面 硬 度得 小 齿 轮的 接 触疲 劳 强 度极 限m i n 1 600H M P a ,大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m i n 2 550H M P a 6)计算应力循环齿数 911981226 0 6 0 5 7 6 1 2 8 3 0 0 1 0 1 . 6 5 8 9 1 01 . 6 5 8 9 1 0 3 . 7 4 8 1 04 . 4 2 5hN n j lNNi 次次7)由图 10-19 选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120 . 9 0 , 0 . 9 5H N H NKK8)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取失效率为 1%,安全系数 S=1, 1 m i n 112 m i n 220 . 9 6 0 0 5 4 00 . 9 5 5 5 0 5 2 2 . 5H N HHH N HHK M P aSK M P aS ( 2)、计算 1)试计算小齿轮分 度圆直径1td,取 5 2 2 .5 M P a (取最小值)。 2 21 3311 1 . 3 1 0 9 8 4 0 5 . 5 1 8 9 . 82 . 3 2 2 . 3 2 6 5 . 4 51 4 . 5 5 2 2 . 5EtdK T Zud m mu gg2)计算圆周速度 110 3 . 1 4 6 5 . 4 5 5 7 6 1 . 9 7 /6 0 1 0 0 0 6 0 1 0 0 0tdnv m s 3)计算齿宽 1 1 6 5 . 4 5 6 5 . 4 5dtbd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第 8 页 共 37 页 8 4) 计算齿宽与齿高比 模数 116 5 . 4 5 2 . 7 124ttdm z 齿高 2 . 2 5 2 . 2 5 2 . 7 1 6 . 1 0thm 6 5 .4 5 1 0 .7 26 .1 0bh 5)计算载荷系数 根据 v=1.97m/s , 8级精度,由教材图 10-8 查得动载系数 Kv=1.06 因为是直齿齿轮,所以 1HFKK,由表 10-2 查得使用系数 KA=1;由表10-4 用插入法查得 8 级精度小齿轮支承非对称时 1.458HK ;由 10.72bh ,1.458HK 查图 10-13 得 1.421FK ,故动载系数 1 1 . 0 6 1 1 . 4 5 8 1 . 5 4 5A v H HK K K K K 6)按实际的载荷系数校正所得的分度圆直径 3311 1 . 5 4 56 5 . 4 5 6 9 . 3 2 71 . 3ttKddK 7)计算模数116 9 . 3 2 7 2 . 8 8 924dm z 3、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 设计公式 13 212 F a S adFYYKTmz (1)、确定公式内的计算值 1)由图 10-20c 查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1 500FE M P a 大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2 380FE M P a 2)由图 10-18 取弯曲疲劳寿命系数120 . 8 6 , 0 . 9 0F N F NKK. 3)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 取弯曲疲劳强度安全系数 S=1.4 则: 111 0 . 8 6 5 0 0 3 0 7 . 1 41 . 4F N F EF K M P aS 222 0 . 8 6 5 0 0 2 2 4 . 2 91 . 4F N F EF K M P aS 4)计算载荷系数 K 1 1 . 0 6 1 1 . 4 2 1 1 . 5 0 6A v F FK K K K K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第 9 页 共 37 页 9 5)查取齿型系数 由表 10-5 查得122 . 6 5 , 2 . 1 8F a F aYY6)查去应力校正系数121 . 5 8 , 1 . 7 9S a S aYY7)计算大、小齿轮的 Fa SaFYY并作比较 111 2 . 6 5 2 . 5 8 0 . 0 1 3 6 3 23 0 7 . 1 4F a S aFYY 222 2 . 1 8 1 . 7 9 0 . 0 1 5 9 7 42 4 4 . 2 9F a S aFYY ( 2)、设计计算 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出的模数为 (取 Fa SaFYY最小 ): 221 33 221 22 2 1 . 5 0 6 1 0 9 8 4 0 0 . 0 1 5 9 7 4 2 . 0 9 31 2 4F a S adFYYKTmz 比较计算结果,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 m 大于由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由于齿 轮模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弯曲疲劳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仅与齿轮直径(即模数与齿数的乘积)有关,可取由弯曲强度算得的模数 2.05 并就接近圆整为标准值 m=2.5,按接触强度算得的分度圆直径1 6 9 .3 2 7d m m算出小齿轮齿数: 11 6 9 . 3 2 7 2 7 . 72 . 5dz m 取 1 28z 大齿轮齿数 2 2 1 4 . 4 2 6 2 8 1 2 3 . 9z i z 取2 124z 4、几何尺寸的计算 ( 1)计算分度圆直径 11222 8 2 . 5 7 01 2 4 2 . 5 3 1 0d z m m md z m m m ( 2)计算中心距 12 7 1 3 1 0 19022dda m m ( 3)计算齿轮宽度 1 1 7 0 7 0db d m m 则:取小齿轮1 75B 大齿轮2 70B 5、修正计算结果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第 10 页 共 37 页 10 1)1 28z 2 124z 查表 8-5修正: 122 . 5 5 , 2 . 1 61 . 6 1 , 1 . 8 1F a F aS a S aYY 2)11 3 . 1 4 7 0 5 7 6 2 . 1 1 /6 0 1 0 0 0 6 0 1 0 0 0dnv m s 3)齿高 h-=2.25m=2.25 2.5=5.625 ; 70 1 2 .4 45 .6 2 5bh 查表 10-4 修正 1.460HK 由 12.44bh , 1.460HK 查图 10-13 修正 1.421FK 4)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载荷系数 1 1 . 0 6 1 1 . 4 6 1 1 . 5 7 7A v H HK K K K K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载荷系数 1 1 . 0 6 1 1 . 4 2 1 1 . 5 0 6A v F FK K K K K 5) 2 21 3312 1 2 1 . 5 7 7 1 0 9 8 4 0 5 . 5 1 8 9 . 8 3 6 . 4 51 4 . 5 5 2 2 . 5EdK T Zud m mu gg6) 111 2 . 5 5 1 . 6 1 0 . 0 1 3 3 73 0 7 . 1 4F a S aFYY 222 2 . 1 6 1 . 8 1 0 . 0 1 6 0 02 4 4 . 2 9F a S aFYY 然而是大齿轮的大 7) 221 33 221 22 2 1 . 5 0 6 1 0 9 8 4 0 0 . 0 1 6 0 0 1 . 8 91 2 8F a S adFYYKTm m mz 实际1 7 9 . 3 2 7 , 2 . 5dm均大与计算的要求值,故齿轮强度足够。 高速级齿轮的参数 如下表 f-5 表 f-5 名称 计算公式 结果 /mm 模数 m 2.5 压力角 n020 齿数 12zz28 124 传动比 i 4.426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第 11 页 共 37 页 11 分度圆直径 12dd70 310 齿顶圆直径 *11*2222aad d h md d h m75 315 齿根圆直径 *11*222 ( )2 ( )fad d h c md d h c m 63.75 303.75 中心距 12()2m z za 190 齿宽 125BbBb75 70 6、齿轮结构设计 高速大齿轮结构参数如下表 f-6: 表 f-6 名称 结构尺寸经验计算公式 结果 /mm 毂孔直径 d 22dd55 轮毂直径 D3 3 1.6Dd88 轮毂宽度 L L = ( 1 . 2 1 . 5 ) d = 6 6 8 2 . 5 取 76 腹板最大直径 D0 0 (1 0 1 4 )aD d m取 270 板孔分布圆直径 D1 1 0 3( ) / 2D D D179 板孔直径 D2 2 0 3( 0 . 2 5 0 . 3 5 ) ( )D D D取 40 腹板厚度 C C = (0 .2 0 .3 )B 20 根据参数设计的结构图 f-1: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第 12 页 共 37 页 12 图 f-1 (三)、低速级齿轮传动的设计 1、选定高速级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1)仍然是选直齿圆柱齿轮。 2)输送机为一般工作机器,速度不高,故选用 7 级精度足够。 3)材料选择 由表 10-1 选择小齿轮的材料为 45 钢,调质处理,硬度为235HBS,大齿轮为 45钢,正火处理,硬度为 190HBS,二者材料硬度差为 45HBS。 4)选小齿轮齿数为 Z3=22,则大齿轮齿数 Z4=i3 Z3=22 3.82=84.04,取Z4=84.齿数比4382 3 . 424zu z 2、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设计公式 223312 . 3 2 EdK T Zudu g ( 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数值 1)试选载荷系数 Kt=1.3 2)小齿轮传递的转矩 T =T2=468N m=46877N mm 3)查表 10-7选取齿宽系数 1d 4)查表 10-6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 121 8 9 .8EZ M P a 5) 由 教 材图 10-21 按 齿面 硬 度得 小 齿 轮的 接 触疲 劳 强 度极 限m i n 3 550H M P a ,大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m i n 4 390H M P a 6)计算应力循环齿数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第 13 页 共 37 页 13 832881426 0 6 0 1 3 0 . 1 4 1 2 8 3 0 0 1 0 3 . 7 4 8 1 03 . 7 4 8 1 0 1 . 1 0 0 1 03 . 4 0 5hN n j lNNi 次次7)由图 10-19 选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340 . 9 0 , 0 . 9 5H N H NKK8)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取失效率为 1%,安全系数 S=1, 3 m i n 334 m i n 440 . 9 5 5 5 0 5 2 2 . 50 . 9 5 3 9 0 3 7 0 . 5H N HHH N HHK M P aSK M P aS ( 2)、计算 1)试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3td,取 4 4 6 .5 M P a 。 2 22 3331 1 . 3 4 6 8 7 7 0 5 . 5 1 8 9 . 82 . 3 2 2 . 3 2 1 2 1 . 2 31 4 . 5 4 4 6 . 5EtdK T Zud m mu gg2)计算圆周速度 320 3 . 1 4 1 2 1 . 2 3 1 3 0 . 1 4 0 . 8 2 6 /6 0 1 0 0 0 6 0 1 0 0 0tdnv m s 3)计算齿宽 3 1 1 2 1 . 2 3 1 2 1 . 2 3dtbd 4) 计算齿宽与齿高比 模数 331 2 1 . 2 3 5 . 0 524ttdm z 齿高 2 . 2 5 2 . 2 5 5 . 0 5 1 1 . 3 6thm 1 2 1 . 2 3 1 0 . 6 71 0 . 6 7bh 5)计算载荷系数 根据 v=0.826m/s , 8 级精度,由教材图 10-8查得动载系数 Kv=1.05 因为是直齿齿轮,所以 1HFKK,由表 10-2 查得使用系数 KA=1;由表10-4 用插入法查得 7 级精度小齿轮支承非对称时 1.436HK ;由 10.72bh ,1.436HK 查图 10-13 得 1.431FK ,故动载系数 1 1 . 0 6 1 1 . 4 3 6 1 . 5 0 8A v H HK K K K K 6)按实际的载荷系数校正所得的分度圆直径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第 14 页 共 37 页 14 3333 1 . 5 0 81 2 1 . 2 3 1 2 7 . 3 81 . 3ttKddK 7)计算模数331 2 7 . 3 8 5 . 0 3 724dm z 3、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 设计公式 23 232 F a S adFYYKTmz (1)、确定公式内的计算值 1)由图 10-20c 查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3 380FE M P a 大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4 325FE M P a 2)由图 10-18 取弯曲疲劳寿命系数340 . 9 0 , 0 . 9 0F N F NKK. 3)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 取弯曲疲劳 强度安全系数 S=1.4 则: 333 0 . 9 0 3 8 0 2 4 4 . 2 81 . 4F N F EF K M P aS 444 0 . 9 0 3 2 5 2 0 8 . 9 31 . 4F N F EF K M P aS 4)计算载荷系数 K 1 1 . 0 6 1 1 . 4 2 1 1 . 5 0 6A v F FK K K K K 5)查取齿型系数 由表 10-5 查得342 . 6 5 , 2 . 1 6F a F aYY6)查去应力校正系数121 . 5 8 , 1 . 8 1S a S aYY7)计算大、小齿轮的 Fa SaFYY并作比较 333 2 4 4 . 2 8 0 . 0 1 7 1 4F a S aFYY 333 2 . 1 6 1 . 8 1 0 . 0 1 8 7 1 22 0 8 . 9 3F a S aFYY ( 2)、设计计算 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出的模数为 (取 Fa SaFYY最大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第 15 页 共 37 页 15 442 33 223 42 2 1 . 5 0 3 4 6 8 7 7 0 0 . 0 1 8 7 1 2 3 . 5 81 2 4F a S adFYYKTmz 比较计算结果,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 m 大于由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由于齿轮模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弯曲疲劳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仅与齿轮直径(即模数与齿数的乘积)有关,可取由弯曲强度算得的模数 3.58 并就接近圆整为标准值 m=4,按接触强度算得的分度圆直径3 1 2 7 .3 8d m m算出小齿轮齿数: 33 1 2 7 . 3 8 3 1 . 84dz m 取3 37z 大齿轮齿数 4 3 3 3 . 4 0 5 3 2 1 0 8 . 9z i z 取4 109z 4、几何尺寸的计算 ( 1)计算分度圆直径 33443 7 4 1 2 81 2 6 4 4 3 6d z m m md z m m m ( 2)计算中心距 34 1 2 8 4 3 6 28222dda m m ( 3)计算齿轮宽度 3 1 1 2 8 1 2 8db d m m 则:取小齿轮1 135B 大齿轮2 130B 5、修正计算结果 1)3 32z 4 109z 查表 8-5修正: 342 . 4 9 2 , 2 . 1 8 71 . 6 4 , 1 . 7 9 8F a F aS a S aYY 2) 32 3 . 1 4 1 2 7 . 3 8 1 3 0 . 1 4 0 . 8 6 8 /6 0 1 0 0 0 6 0 1 0 0 0dnv m s 3) 齿高 h-=2.25m=2.25 4=9 ; 130 1 4 .4 49bh 查表 10-4 修正 1.439HK 由 14.44bh , 1.439HK 查图 10-13 修正 1.432FK 4)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载荷系数 1 1 . 0 6 1 1 . 4 3 9 1 . 5 2 5A v H HK K K K K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载荷系数 1 1 . 0 6 1 1 . 4 3 2 1 . 5 1 8A v F FK K K K K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第 16 页 共 37 页 16 5) 2 23 3332 1 2 1 . 4 3 9 4 6 8 7 7 0 4 . 4 1 8 9 . 8 6 6 . 8 31 3 . 4 4 4 6 . 2 5EdKT Zud m mu gg6) 333 2 . 4 9 2 1 . 6 4 0 . 0 0 0 1 72 4 4 . 2 8F a S aFYY 444 2 . 1 8 7 1 . 7 9 8 0 . 0 1 8 8 22 0 8 . 9 3F a S aFYY 然而是大齿轮的大 7) 442 33 223 42 2 1 . 5 1 8 4 6 8 7 7 0 0 . 0 1 8 8 2 2 . 9 71 3 2F a S adFYYKTm m mz 实际3 1 2 7 . 3 8 , 4dm均大与计算的要求值,故齿轮强度足够。 低速级齿轮的参数表如下 表 f-7 表 f-7 名称 计算公式 结果 /mm 模数 m 4 压力角 n020 齿数 34zz32 109 传动比 i 3.405 分度圆直径 34dd128 436 齿顶圆直径 *33*4422aad d h md d h m136 444 齿根圆直径 *33*442 ( )2 ( )fad d h c md d h c m 118 426 中心距 43()2m z za 282 齿宽 345BbBb135 130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第 17 页 共 37 页 17 四 、轴的设计 (一)、轴的材料选择和最小直径估计 根据工作条件,初定轴的材料为 45 钢,调质处理。轴的最小直径计算公式3m in o PdAnAo 的值由表 15-3 确定为:高速轴1 126oA , 中间轴2 120oA ,低速轴3 112oA 。 1、 高速轴 133m i n 1 116 . 6 2 51 2 6 2 8 . 4 8576oPd A m mn 因为高速轴最小直径处装大带轮,设一个键槽,因此 m i n 1 m i n 1 1 7 % 3 0 . 4 7d d m m 取m in 1 31d mm2、 中间轴 233m i n 2 226 . 3 8 81 2 0 4 3 . 91 3 0 . 4oPd A m mn 根据后面轴承的选择,取m in 2 45d mm3、 低速轴 333m i n 1 336 . 1 3 41 1 2 6 0 . 8 63 8 . 2 2oPd A m mn 安装联轴器设一个键槽, m i n 1 m i n 1 1 7 % 6 5 . 1 2d d m m 再根据后面密封圈的尺寸,取m in 3 65d mm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第 18 页 共 37 页 18 (二)、减速器的装配草图设计 图 f-2 减速器草图设计如上图 f-2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第 19 页 共 37 页 19 (三)、轴的结构设计 1、高速轴 1)高速轴的直径的确定 11d:最小直径处 安装大带轮的外伸轴段,因此1 1 m i n 1 31d d m m( 26) 12d:密封处轴段 根据大带轮的轴向定位要求,定位高度11( 0 . 0 7 0 . 1 )hd 以及密封圈 的标注,取12 35d mm( 30) 13d:滚动轴承轴段 13 40d mm( 35) 滚动轴承选取 6307 : d D B=35mm 72mm 17mm 14d:过渡段 由于各级齿轮传动的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创意农业面试题目及答案
- 反馈技巧测试题及答案
- 微量泵的应用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品检验员疑难解析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品设计师证书试题及答案的前沿趋势试题及答案
- 民用航空概论试题及答案
- 后厨燃气安全试题及答案
- 国际美术设计师考试中的视觉创新方法试题及答案
- 建筑识图测试题及答案
- 浅析国际美术设计师考试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必考题
- 2025年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2025下学期高二化学鲁科版期中必刷题之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 线上医药销售培训
- 鼻肠管的应用及护理课件
- 2025年宪法知识竞赛全套题库及答案(共150题)
- 分娩镇痛技术与管理规范
- 2025修订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解读学习课件
- 防汛抗洪培训课件
- 大数据发展在实现高中数学精准教学中应用分析
- 深度学习赋能:单幅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的探索与突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