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试卷 土木061.doc_第1页
基础工程试卷 土木061.doc_第2页
基础工程试卷 土木061.doc_第3页
基础工程试卷 土木061.doc_第4页
基础工程试卷 土木061.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填空题1、摩擦桩基中,如果群桩中的各桩受力与单桩相同,那么群桩的沉降量 单桩;如果群桩的沉降量与单桩相同,那么群桩中的各桩受力 单桩。(大于、小于)2、地震烈度是指 的地面影响和破坏的 。(受震地区、强烈程度)3、现浇柱的独立基础可以做成_,预制柱则采用_。(锥形或阶梯形;杯口基础)4、刚性基础能跨越基底中部,将所承担的荷载相对集中地传至基底边缘,这种现象称为基础的_。(架越作用)5、基础架越作用的强弱取决于基础的_、_以及_。当地基局部软硬变化较大时,可以采用_;而当地基为岩石或压缩性很低的土层时,宜采用_。(相对刚度;土的压缩性;基底下塑性区的大小;连续基础;扩展基础)6, 建筑物地基变形的特征有 、 、 和倾斜四种类型.(沉降量 、 沉降差、 局部倾斜)7. 确定基础埋深需要考虑工程地质条件和_、_、及_等方面因素。(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结构条件与场地环境条件)、(地基冻融条件); 8.基础根据材料的性能可分为 和 (无筋基础 钢筋混凝土基础)二、选择题1、高层建筑为了减小地基的变形,下列何种基础形式较为有效? (B)(A) 钢筋混凝土十字交叉 基础 (B) 箱形基础 (C) 筏形基础 (D) 扩展基础三,判断题1,进行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设计时,应该考虑基础台阶宽高比的限制。()2,在规范GBJ50007-2002中,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与特征值只是称呼不同而已。()三、简述题1、基础埋置深度应考虑哪些因素? 上部结构情况、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当地冻结深度和建筑场地的环境条件。2、减轻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1.采用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2.采用桩基或其他深基础3.对地基某一深度范围或局部进行人工处理4.从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在建筑、结构和施工方面采取措施。四、计算题1、已知某钢筋砼条形基础,设计宽度b=1.2m,埋深d=1.0m,基顶面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F=180kN/m。土层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淤泥层承载力特征值fak=75kPa。为使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拟采用换填垫层处理,初选1.5m厚中砂垫层,试验算厚度是否满足要求,并设计垫层宽度。(已知中砂垫层应力扩散角 =30)解: 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 基底压力: 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应力 地基承载力 查表有 则 验算及宽度设计 垫层厚度满足要求。 垫层宽度 取b=3m ,即垫层的底宽为3.0m,从垫层底部两侧向上、按当地开挖经验得要求坡度延伸至基础底部,即得垫层顶宽(也可从基础底面处每边加宽300mm得)。2某二级建筑物采用群桩基础。已知作用在柱底即承台顶面的竖向荷载设计值为F=2500kN,弯矩设计值M=500kNm,水平力设计值为H=100kN。拟采用边长为300mm的钢筋砼预制桩,其平面布置及有关承台尺寸、地质情况等如图2所示,试验算该桩基础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可取群桩效应系数 s=0.85, p=1.50;桩基竖向承载力抗力分项系数 s= p=1.65)解: 基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 经查表得:则 验算 桩顶平均竖向力验算 考虑偏心荷载时,桩顶竖向力最大、最小设计值验算竖向承载力满足要求;水平承载力Hi=100/9=11.1kPa,很小,也能满足要求。3、某预制桩如图所示,土体比例系数m=10MN/m4,桩直径d=0.5m,桩入土深度h=11m,EI=0.67EhI,Eh=2.6104MPa。确定该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计算 值,在此基础上判断该桩是否弹性桩; 当桩顶作用水平力H=300kN,M=100时,地面处桩身位移x0=6.3mm。当桩顶作用水平力,H=100,M=500kNm时,地面处桩身位移x0=4.3mm。试求:当H=100kN,M=300kNm时,地面处桩身位移x0。解: 求基桩的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 查表并内插有: 判断桩型 圆桩的形状系数kf=0.9 可见, h=0.73311=8.0632.5 ,所以该桩为弹性桩. 求地面处桩身位移x0由位移公式: 当 H=300kN,M=100kNm时,有 (1)当H=100kN,M=500kNm时,有 (2) 联立解式(1)、(2)得: 将已知数据代入,得地面处桩身位移x0 4、某单层厂房独立柱基底面尺寸bl=2600mm5200mm, 柱底荷载设计值:F1=2000kN,F2=200kN,M=1000kNm,V=200kN(如图1)。柱基自重和覆土标准值G=486.7kN,基础埋深和工程地质剖面见图1。试验算持力层和下卧层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 F1=2000kN F2=200kN M=1000kNm =19kN/m3 V=200kN 500 620 1800 5200 粉质粘土,=10kN/m3,Es=7500kPa 2500 Il=0.38 fk =230kPa e=0.78 =23 b=0.3 d=1.6 淤泥质土 =17.5kN/m3 Es=2500kPa fk =85kPa b=0 d=1.1解:持力层承载力验算:F= F1F2G=2000200486.7=2686.7 kN M0=MVhF2a=10002001.302000.62=1383kNm e= M0/F=1384/2686.7=0.515mp=198.72 kN/m2(满足) 1.2f=1.2269.6=323.5 kN/m2 pmax = 316.8 kN/m2(满足)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0=(191.80102.5)/(1.802.5)=13.77 kN/m3 f= fkb(b3)d(d0.5)=851.113.77(1.802.50.5)=142.6 kN/m2 自重压力:pcz=191.8102.5=52.9 kN/m2 附加压力:pz=bl(ppc)/(b2ztg)( l2ztg) =2.605.20(198.72191.8)/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