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某地税局园林式办公区初步设计概要说明_第1页
江苏某地税局园林式办公区初步设计概要说明_第2页
江苏某地税局园林式办公区初步设计概要说明_第3页
江苏某地税局园林式办公区初步设计概要说明_第4页
江苏某地税局园林式办公区初步设计概要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 地税局园林式办公区初步设计概要说明 一、工程概况 XX市地方税务局办公及培训中心拟建于江苏省 XX市,西临沈阳路,南临古黄河绿化风景带。基地占地约 149 亩,预留东南部约 49亩,以备发展空间,整个基地长约 350米,宽约 250米(不包括 30米宽的沈阳路绿化带)。基地整体规划为三部分:税务办公大楼、办税大厅(含数据处理监控办公)、培训中心(含会议中心),是一个集办公、会议、培训、商务娱乐于一体的大型建筑群体。 二、设计依据 1. 由 XX 市地税局提供的 XX 市地税局办公及培训中心规划设计任务书 2. 由 XX 市规划 局淮阴分局提供的:的红线图及座标 3. XX 市规划局淮阴分局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以及补充说明 4.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5. XX 市地税局提供的其他资料和方案修改要求 6. 国家有关的建筑设计规范及规定 三、基地的规划范围要求 本基地总用地面积约 149亩,东至沈阳路红线约 285米,西靠沈阳路道路红线(包括 30米宽的沈阳路绿化带),南至古黄河(包括古黄河绿化风光带),北至古黄河绿化风光带 350米,用地性质为行政办公、商业服务用地,用地使用强度要求:容积率小于 1.0,建筑密度 不大于 20%,绿地率不小于 40%,建筑物后退沈阳路红线不小于 36 米,退离古黄河风光带绿地不少于 10 米,退离北侧地界不少于 9 米,且满足北侧居住建筑日照间距要求,退离东侧用地红线不少于 6米。 四、设计构思 (一)、建筑单体设计 考虑到 XX的特定历史与人文环境,建筑风格采用传统坡屋顶结合现代符号的后现代风格,建筑形象追求庄重、肃穆,与基地环境有机结合。力求做到功能完备、形象新颖、个性鲜明、文化内涵深蕴,品位较高的政府机关建筑,展现新的风姿。 1、建筑立面造型: 建筑群的高度不超过 24 米。 从沈阳路方向看,以主楼最 高,办税与培训相当,整体立面错落有致跌宕起伏,又有整体统一的秩序,形象庄严肃穆。沿古黄河风光带,整体立面上也追求高差变化,丰富建筑轮廓线,使建筑本身亦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2、平面功能布局: ( 1)行政住办公楼:建筑面积为 17702M2(包括地下室 2207 M2),该建筑是 XX市地方税务局和各分局行政办公的场所,平面功能分布为:右翼为 XX市地方税务局办公楼;中楼为稽查局和第六分局办公楼,左翼为一、二、三、四分局办公楼。 ( 2)培训中心(含会议中心):建筑面积 19230 M2(不含地下室,地下室面积 2400 M2),建筑层数三层,局部四层。该建筑是集培训、会议、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建筑。其中:地下一层设置地下停车库和设备用房,左楼主要为培训、会议、健身,中楼的一、二、三层主要为餐饮、洗浴、棋牌等娱乐设施,右楼为标准的双人间客房和 1套豪华套房及 8 套高标准套房。 ( 3)办税大楼:建筑面积 5796 M2,该建筑主要是办税大厅和数据处理中心,底层安排办税大厅和办公用房及消控监控中心,其他空间为数据监控和办公。 3、竖向设计: ( 1)行政办公楼 主办公楼地下层 3.9米,一层 4.5 米,二至五层层高均为 3.90米,局部做到 5.50米。 ( 2)培训中心 地下室层高 4.5米,一层 三层层高为 4.2米和 3.6米,四层层高为 7.5 米和 3.6 米。 ( 3)办税大楼 一层为 4.5米,二层为 4.2 米,三层为 4.2 米,四层为 4.8 米。 五、经济指标 规划基地面积: 99377 M2(合 149 亩,预留 40 亩) 规划基地一期使用面积: 72660 M2(合 109 亩) 总建筑面积: 45128 M2(含地下室 4607 M2) 其中:办公大楼: 17702 M2(含地下室 2207 M2) 建筑占地总面积: 3550 M2 办税大楼 5796 M2 建筑占地总面积: 1855 M2 培训综合大楼(含会议中心): 21630 M2(含地下室 2400 M2) 建筑占地总面积: 6300 M2 建筑总占地总面积: 11705 M2 建筑密度: 16.1% 容积率: 0.62 绿地面积: 35310 M2 绿化率: 48.6% 停车泊位:地面: 152 辆 地下: 42 辆 六、建筑技术设计 1、消防设计(消防专篇) 本工程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2001 年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及有关消防规定进行消防设计。 (一)办公 楼 本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1、总面积考虑了消防环形通道,并与城市干道(沈阳路)相通,满足消防要求。 2、消控中心设在办税大楼一层,与办税大楼作为一个整体共同监控。 3、防火分区的划分:本建筑底下室分为三个防火分区,一层、二层、三层、四层各分为三个防火分区,五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均有二个以上消防安全出口。每个防火分区设若干个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面积均小于 500 M2。 4、建筑共设有六座封闭楼梯间,并均于一层直通室外。楼梯的宽度、入口宽度均满足消防要求。消防疏散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 方向开启。 5、美层各房间出口的疏散距离均符合规范要求,面积较大的房间均开设二个出入口,且室内疏散长度均满足消防规范要求。规范规定需设防火门的房间均设防火门。 6、各管道竖井在楼板处,在管道安装完毕后用钢筋()板隔层分隔。井壁上的检查门采用丙级防火门。 7、采用的建筑材料结构材料均严格按一级耐火等级。 (二)培训中心(含会议中心) 本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1、总面积消防设计中考虑了宽度 4m的消防环形通道,并与城市干道连通,满足消防要求。 2、消防控制中心设在一层,并靠外墙,可直通室外。消防控制中心内设有完 整的设施,并可监控整幢建筑的安全。 3、防火分区的划分:建筑四层分为二个防火分区,三层分为三个防火分区,二层亦为三个防火分区,一层分为四个防火分区,地下室分二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区的面积均符合消防规范。每个防火分区均有二个以上消防安全出口。每个防火分区设若干个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面积均小于 500 平方米。 4、建筑共设有六座封闭楼梯间,四座封闭疏散楼梯直通屋面,并均于一层直通室外。楼梯的宽度、入口宽度均满足消防要求。消防疏散楼梯间的防火门均为乙级,并向疏散方向开启。 5、每层各房间出口的疏散距离均符合规范要 求,面积较大的房间均开设二个出入口,且室内疏散长度均满足消防规范要求。规范规定需设防火门的房间均设防火门。 6、各管道竖井在楼板处,在管道安装完毕后用钢筋()板隔层分隔。井壁上的检查门采用丙级防火门。 7、采用的建筑材料结构材料均严格按一级耐火等级。 (三)办税大厅 本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1、总面积消防设计中考虑了宽度 4M的消防环形通道,并与城市干道连通,满足消防要求。 2、消防控制中心设在一层,并靠外墙,可直通室外。消防控制中心与办公主楼共用,内设有完整的消防设施,并可监控整幢建筑的安全。 3、防火区 域的划分:建筑为四层,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区的面积符合消防规范。 每个防火分区均有二个以上的消防安全出口。每个防火分区设若干个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面积均小于 500 平方米。 4、建筑公设有四座楼梯间,四座疏散楼梯间一层直通市外。楼梯的宽度、入口宽度均满足消防要求。 5、每层个房间出口的疏散距离均符合规范要求,面积较大的房间均开设二个出入口,且室内疏散长度满足消防规范要求。规范规定需设防火门的房间均设防火门。 6、各管道竖井在楼板处,在管道安装完毕后用钢筋()板隔层分隔。井壁上的检查门采用丙级防火门。 7、采用的建筑材料结构材料均严格按一级耐火等级。 2、卫生防疫与环保设计 ( 1)本工程地下室设有汽车停车库,其废气通过井道在空气中排放。主要设备机房如消防泵房和变配电均布置在地下室可避免对环境的噪声污染。燃气锅炉房和洗衣房布置在培训中心的内院,均作消音隔声处理。 ( 2)培训中心设有职工餐厅和营业餐厅,其厨房的油烟通过井道在建筑上空排放,厨房流线、送餐流线均基本通畅,并基本无生熟交叉,净、污交叉。餐、厨面积比基本符合规范要求。 ( 3)本工程的日照间距满足规范要求,本工程无工业性三废排放。 七、结构设计 一、 设计依据 (一)自然条件 1、根据国家地震局颁发的全国抗震区划图,本工程所在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建筑抗震重要性类别属丙类。 2、基本风压为 0.40kN/m2。 3、基本雪压为 0.40kN/m2,标准久值系数分区为 II。 4、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暂时参考江苏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 XX 市地方税务局办公楼及培训中心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二)设计遵循的主要设计标准、规范、规程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2、建筑结构荷载规 范 GB500092001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 6、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02 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三)楼层面活荷载标准取值 本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二级。本工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主要楼屋面活 荷载标准值取值为:( kN/m2) 办公室 2.0 淮永久值系数 0.4 会议室、资料室 2.0 淮永久值系数 0.5 购物中心、大会议室 3.5 淮永久值系数 0.5 资料室、餐厅 2.5 淮永久值系数 0.5 车库 2.5 淮永久值系数 0.6 储藏室 5.0 淮永久值系数 0.8 通风机房、电梯机房 7.0 淮永久值系数 0.8 厨房 4.0 淮永久值系数 0.7 健身房 4.0 淮永久值系数 0.5 舞厅 4.0 淮永久值系数 0.3 厕所(办公楼、客房) 2.0 淮永久值系数 0.4 厕所(办税大楼) 2.5 淮永久值系 数 0.5 走廊、门厅、楼梯(客房) 2.0 淮永久值系数 0.4 走廊、门厅、楼梯(办公) 2.5 淮永久值系数 0.5 消防疏散楼梯 3.5 淮永久值系数 0.3 阳台 2.5 淮永久值系数 0.5 上人屋面 2.0 淮永久值系数 0.4 不上人屋面 0.5 淮永久值系数 0.0 二、结构选型 (一)上部结构设计 本工程主要由三个单位构成,分别为主办公楼、办税大楼、培训中心。 主办公楼为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局部五层建筑,檐口高度 21.7米。地下室屋高 3.9米,一层层高 4.5米,其余各层层高 3.9米。柱网尺寸主要有 8.07.0m, 8.04.0m, 7.0 7.0m。大楼上部结构采用全现浇钢筋土框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楼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体系。地下室顶板板厚 180mm,其余各楼层板厚 100mm120mm。具体梁柱布置及截面尺寸、板厚详见相应结构初步设计图。 办税大楼为地上三层,局部四层建筑,檐口高度 13.7 米。一层层高 4.5米,二、三层层高 4.2米,四层层高 4.8 米。柱网尺寸主要有 8.47.0m, 8.48.0m, 8.06.0m, 6.06.0m。大楼上部结构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 三级,楼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体系。各楼层板厚 100mm120mm,屋面板厚 100mm120mm。具体梁柱布置及截面尺寸、板厚详见相应结构初步设计图。 培训中心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局部四层建筑,檐口高度 20.1米。地下室层高 4.5 米,一 三层层高 4.2 米,四层层高 7.5米。柱网尺寸主要有 12.012.0m, 12.08.4m, 8.48.4m, 10.010.0m,10.08.4m, 8.47.5m。大楼上部结构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楼屋 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 结构体系。地下室顶板板厚 180mm,其余各楼层板厚100mm120mm,屋面板厚 100mm 120mm。具体梁柱布置及截面尺寸、板厚详见相应结构初步设计图。 (二)地下室设计 本工程共设两个地下室,分别位于主办公楼和培训中心,不考虑人防。主办公楼地下室作为档案资料库,培训中心地下室用作地下汽车库。地下室底板板厚 500mm,外墙墙厚 350mm,其余混凝土墙厚 250 mm。 (三)基础设计 因江苏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 XX 市地方税务局办公楼及培训中心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中未提供充分的设计参数,根据现有 资料,结合建筑结构形式及荷载特点,暂定采用桩基础,基本办税大楼拟采用 500混凝土预应力管桩,以第 6 层粉细砂层为桩端特力层,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约 2000kN;主办公楼和培训中心拟采用 800 钻孔灌注桩,以第 8 层粉细砂层为桩端持力层,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约 4000kN,或以第 4 层粉土层为桩端持力层。各单体桩型及持力层具体待地质补充勘察后确定。 (四)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框架结构采用 C25C30。 其中,地下室、一层:柱 C30,梁、板 C25 二层以下:柱 C25,梁、板 C25 消防水池、生活水池等有 抗渗要求的混凝土抗渗标号为 S6。生活水池采用钢板水池。 钢筋:采用 HPB235 级、 HRB335级钢。 墙体: 0.000以下墙体采用 MU10 普通粘土砖。 外墙墙体、楼梯间、电梯间墙体及卫生间墙体采用 KP1型粘土多孔砖。 框架填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 GRC板等轻质墙体材料或采用轻质隔离。 (五)关于设缝情况 本工程各单体建筑主体体型较为复杂,在建筑上部结构适当位置设置抗震缝(伸缩缝),详见建筑图。地下室部分,采用后浇带、无收缩混凝土等结构构造措施,不设置伸缩缝。 三、本工程结构计算软件主要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 究院编制的 PKPM 系统。 八、给水排水设计 1. 设计规范和依据 1.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GBJ15-88) (1997年版 )。 2.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J18-86) (1997 年版 )。 3. 建筑排水设计规范( GBJ14-87) (1997 年版 )。 4. 规划红线附近市政给排水现状图。 5. 建筑专业提供的图纸和资料。 1. 设计范围 包括红线内的下列项目: 1. 给水系统。 2. 热水、开水供应系统。 3. 排水(包括废、污水和雨水)系统 1. 各项用水量标准,用水量和排水量。 1. 给水和排水 XX地税局工程主、副楼最高日总用水量 638.1平方平均时 49.0平方,最大小时 70.0平方(含未预计水量) 2、热水用水量 培训中心、客房、厨房、餐厅、浴室及公共卫生间集中供应热水,最高日 84.7m3/h(均以 60水温计算) 热水用水量标准和用水量表( 60 ) 3、雨水排水量 雨水排水量按 XX 市暴雨公式计算,设计重现期一年,降雨历时 15 分钟,设计红线内的雨水量约 872L/S。 4、消防用水量 一次消防用水量 室内消火栓 15 L/S3.62h 108 m3 自动喷水 26 L/S3.61h 93.6 m3 室外消火栓 30 L/S3.62h 216 m3 合计室内 201.6 m3 室外 216 m3 (四)给水系统 XX 地税局主副楼自来水日用量 638.0 m3最大时用水量 70.0 m3。 水源:根据 XX市建设局及有关部门提高的地税局大楼附近的市政管线现状图,拟分别从沈阳路及北侧城市造路市政给水管各引出 1 根 DN150 给水管,并围绕主楼成环布置。由此环管上引入管道直接供四层及以下用水和供地下室蓄水池补水。在环管上设 5 个 DN100室外地上式消火栓,供室外消防使用。市政供水压力按 200Kpa 设计。 系统设计(详给水系统图) 培训中心 4层及其以下、主楼、办税大楼由城市自来水管网直接供给。 培训中心客房由地下蓄水池变频水泵供水。 各楼供水压力不大于 250Kpa。大于时设减压阀供水。 各供水区服务范围、供水量及水泵、水箱设置。 主副楼供水区供水量、水泵、水箱一览表 水泵每组二台,一用一备,水泵受供水压力自动控制,交替运行。 地下室生活蓄水池容量 45 m3。 为方便管理,主副楼按单位设置水表。 管材:水泵出于干管,采用钢塑复合管,法兰连接,其余均用 PP-R 塑料管,热熔连接。室外给水管采用孔网钢 塑管。热熔连接。 (五)热水、开水供应 开水供应、主副楼培训中心各层均设电开水器 1 2 台,其功率分别为主楼 9 台 6KW,副楼 4台 6KW,培训中心 4台 6KW。 热水系统 培训中心客房、餐厅厨房、职工淋浴等采用集中热水供应,热水由热水锅炉或热交换器集中制备。 热水供水分两个系统供给,客房为一个系统,其余为一个系统。 客房系统热水锅炉选用 50 万大卡真空热水锅炉一台。 桑拿、淋浴、厨房餐厅等系统热水锅炉选用 40 万大卡真空热水锅炉一台。 客房热水采用机械循环,设置热水循环泵,其余不设循环管。 管材:铜管外加保温层。 ( 六)排水系统 系统:室内外雨、废、污水采用分流制。 排水方式:室内地面 0.00以上采用重力流排除,地下室雨、污、废水分别用潜水排污泵提升排除,除消防电梯坑设一台污水泵外,其余各组均设两台,一用一备,水泵受集水坑水位自动控制,交替运行,当一台泵排水不足以排除突然涌水时,两台泵可同时工作。 主楼、副楼均采用单立管伸顶通气。 生活污水总排水量 228.4 m3/d 最大时排水量 36.2 m3/h,设计秒流量 10.0L/S,排出管径 de300。根据 XX 市建设局的意见,污水接入沈阳路市政污水管。 雨水量按 XX 市暴雨公式 计算,内部管道集水面积约 7.3 万 m2,设计重现期一年,降雨历时 15分钟。 平均径流系数取 0.60,总雨水量 872L/S。按 XX 市建设局意见,雨水分三处就近接入市政雨水管网和河道,排出管管径分别为 D600。 管材:室内废、污、雨水管均采用 UPVC 管,室外污、废雨水管采用加筋 UPVC 管。 (七)给排水消防 消防给水及固定灭火装置 主楼、副楼设室内外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IG541 和 CO2 灭火系统。系统设计执行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2001年版 ),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J50084-2001),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93-93) 。 消防用水量和水源 ( 1)用水量: XX地税局大楼为多层民用建筑,建筑高度 21.7m。根据上述要求,其用水量计算如下表: 合计室内消防用水量 201.6m3,室外 216m3。 ( 2)水源和室外消火栓系统 室内外消防系统水源取自城市给水管网,室外消火栓消防水量 30 L/S。灭火时直接从市政消火栓和内部消火栓取水,在室外环网上设有 5 个 DNI00 地上式消火栓。室外消防和生活给水合用管网。室内消防用水由培训中心地下室内的消防贮水池供给,蓄水 池中贮存室内消防水量 202 m3,培训中心屋顶水箱贮存 1.8 m3,共 220m3。 室内消火栓系统(详见消火栓系统图) 消火栓:除卫生间和不能用水扑救的场所外,全部设消火栓保护 ,包括设备机房在内。 主楼、办税大楼、培训中心各层设单栓口室内消火栓,配有 DN65 消火栓一个,直径 DN65,长25m 麻质衬胶水带一条和 DN6519 直流水枪一支,所有消火栓箱内均配有指示灯和直接启动消防泵的按钮。 消火栓布置使任一着火点均有两股充实水柱到达。水抢充实水柱不小于 10m,流量不小于 5L/S。消火栓设计出口压力控制在 200 500Kpa。 消防分区和消防泵 主楼总高 21.7m,静压力未超过 800Kpa、采用不分区供水。楼内各层由屋顶水箱( 18 m3) +自动气压供水装置 +消防泵供水。 消火栓泵选用 XBD5.6/15-80XFLX3 型多级泵二台,一用一备。单台 Q=15L/S,H=56M,N=15KW.自动气压供水装置选用 10002580隔膜气压罐一台, 50DLX2 型立式稳压泵二台,一用一备、单台 Q=4.5L/S,H=21.2M,N=3.0KW。 水泵控制和讯号 主楼、副楼和培训中心使用消火栓时,打开启泵按钮,消火栓泵启动。 稳 压泵收系统压力变化自动启停或启动。 在消防控制中心和消防泵房内手动启、停。 消防泵启动后、稳压泵自动停运。 稳压泵和消防泵的运行情况将用红绿灯讯号显示于消控中心和泵房内的控制屏上。 屋顶水箱的消防出水管上装设水流指示器,它的动作向消控中心报警。 管材: DN 100,采用镀锌钢管,丝接 DN 100、采用无缝钢管,法兰连接。 在主楼和培训中心室外设有一组 DN100水泵接合器,可通过室外消火栓向内补充灭火用水。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详见自喷系统图) 分区:培训中心设置自喷系统。自喷系统根据喷头数量和建筑分区分四区供 水,地下室分三区、一层分四区、二三层分三区、四层分二区。各分局的喷头数量不超过 800 个,供水压力不超过350Kpa。 2-4 层由屋顶水箱(与消火栓共用) +自动气压供水装置 +自喷泵供水, 1 层、地下室各层经减压阀减至低区所需压力后供水。 自喷泵选用 XBD6.3/20/100FL3 型多级泵二台,一用一备,单台 Q=26L/S,H=60M,N=32KW。自动气压供水装置选用中 8002300 隔膜气压罐一台, 40D2 立式稳压泵二台,一用一备,单Q=1.36L/S、 H=24.8m、 N=1.5KW。 ( 2)喷头:培训 中心内除下列埸所不设喷头外、其余均设喷头保护:电梯机房,厕所卫生间,变配电房,电话总机房、设备用房、消控中心等。 喷头采用玻璃球型,公称动作温度:厨房为 93C 级,其余为 68C 级。培训中心有吊顶处采用装饰型,无吊顶处采用直立型。 ( 3)喷水系统按中危险级( II)要求设计,设计喷水强度 8L/minm2,作用面积 160 m2,最不利点喷头工作压力 100Kpa。 ( 4)共设四套湿式报警阀组,均设在地下室水泵室内,各报警系统最大压力不超过 1400 Kpa,每个报警阀负担喷头数不超过 800个。 ( 5)稳压泵 和主泵随系统压力变化自动启停或启动,也可在消防中心和泵房内手动启、停。 喷水泵和稳压泵的运行情况用红绿讯号灯显示于消防中心和泵房内的控制屏上,各层设信号闸阀和水流指示器,每个湿式报警阀组带压力开关,它们的动作信号将显示于消防中心,并报警。 ( 6)管材: DN100、采用镀锌钢管,丝接, DN100,采用无缝钢管,法兰连接。 ( 7)培训中心室外设两组 DN100水泵接合器,分别与室内灭火管网相连,并通过室外消火栓向室内补充灭火用水。 5、 IG541 气体灭火系统: ( 1)办税大楼四楼网络中心设置 IG541 灭火系统 。 ( 2)最大保护区容积 1385m3,设计浓度 37.5%,灭火剂用量 940Kg。 ( 3)贮瓶间和控制室设在四楼。 6、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 1)主楼地下室档案资料库内设置 CO2全淹没灭火系统。 ( 2)最大保护区净容积 948 m3,设计浓度 62%,灭火剂用量 2000KG。 ( 3) CO 贮瓶间和控制室设在地下层。 7、根据 建筑灭火器配置规范 ,在主、副楼各层相应部位设置干粉手提式灭火器。 九、电气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国家现行规范、标准及有关规定。 2、建设单位所提供设计要求。 3、内部各专业提供资料。 二、供 配电系统 主办公楼、办税中心总额为 1126KW,培训中心总容量为 1596 KW,计算负荷为 1117 KW,办公及培训两部分均为高压计量。 1、高压系统 主办公楼及培训中心地下室各设一变电所,各采用两路高压 10 KW 电源供电,直埋引入。主办公楼及办税大楼选用两台 SC9 型 630KVA 干式变压器,培训中心选用两台 SC9 型 800KVA 干式变压器,运行方式均为双路常供,单母线分段,不联络。变压器 0.4KV 主开关与联络开关设机 械联锁,二断一通,先断后通。保证一路电源断电时,另一路电源能满足全部重要及消防负荷的需要。高压 系统采用 HXGN 型环网开关柜(此部分由供电局配套)。变电所采用高压计量。 2、低压系统 本工程二级负荷包括消防设备用房及重要设备及其用房照明(如变电所、计算机中心、安全防范中心、消控中心、消防水泵房等),主要通道照明,疏散指示灯等用电;三级负荷包括空调用电及正常照明。 低压配线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方式,照明、空调线路干线采用预制分支电缆,沿电气竖井敷设至各层配电箱,动力负荷采用放射式引至设备或配电箱,其余所有支线均采用 BV-500 型导线。重要负荷和消防负荷,采用末端自动切换。采用低压自动补偿,补偿后,功 率因数达到 0.9以上。 三、照明系统 本工程设有一般照明、事故照明及景观照明。大会议室等装饰性照明及景观照明预留备用电源,照明布置二次装修时自行设计。一般照明采用配电子整流器的荧光灯及节能筒灯等。档案库房采用具有过滤紫外线功能的荧光灯,卫生间采用防潮灯,走廊、楼梯间、大厅及出入口等处设有急诱导灯,重要办公室、变配电室、消防泵房、车库、走廊、楼梯间均设事故照明。照度标准按有关国家规范设计。 四、防雷系统与接地 1、防雷 本建筑物按三类防雷保护设计,屋面敷设避雷带,利用建筑物结构钢筋作引下线,并利用建筑物混凝土 基础钢筋作接地体。 2、接地 防雷接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气安全接地以及其它需要接地的设备,均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 1欧姆。为保证用电安全,本建筑作总等电位联结,在地下室变电室内安装一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把总水管等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体及建筑物的金属构件与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连通。 五、保安监控 本楼设保安闭路监控系统,控制中心主要设备包括监视器、长时录像机、矩阵切换、设备控制主机等,对车库、主要出入口、电梯桥厢、重要办公区、大厅、前室等处进行监视。并在重要办公室入口处设置指纹门禁系统,外部围墙设红外 线周界防范系统。 六、有线电视 从室外有线电视网引来电视电缆,前端设于值班室内,根据甲方要求在部分办公室处预留出线口,其出口电平值不小于 70dB。 七、综合布线系统 在三层设总配线机房,自楼外市话局电话电缆井引来电话电缆及光缆通道至总机房内,由此配出送到各层弱电竖井,再经线槽或电线管将讯号送至各个信息点。主要干线采用光纤和大对数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各职能部门、会计室等处设置 RJ45信息插座,各层弱电竖井均设置带漏电保护的电源插座及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经接地线引至接地体。 八、车库管理系统 地下车库设有车库管理系 统,在车库出入口设电动栅栏、读卡机、传感器等设备,通过计算机对车库进行计费及车位管理。 九、楼宇自控系统 本工程设楼宇自控系统,在大楼的控制中心,均可根据全楼各类机电设备的运行、安全、节能等要求进实时自动监测、控制和管理, DDC 为集散式系统,每个子站均能独立工作,具备通讯接口,总站对 DDC子站进行监测管理。 十、其它 本工程综合有线系统、闭路监控系统、车库管理系统、楼宇自控系统,具体由甲方委托各专业公司负责设计实施。 十一、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控制系统 办税大楼、培训中心分别设有消防中心。消防中心设集中报警控 制器,办公区及走廊、前室、变配电室等处设智能感烟测器,车库设智能感温探测器,手动报警处设消防对讲电话插孔,消防泵房、变配电所、电梯机房设置固定式消防对讲电话,消控中心设直通市消防队的直通电话 1部,各层走廊、门厅、公共场所设 3W 的广播扬声器,火灾时作事故广播,收到火灾报警时: 1、停止有关部位的风机,关闭防火阀,并接收其反馈信息; 2、启动有关部分防排烟风机的排烟阀,并接收其反馈信息,火灾确认后,消控中心对火灾及上下层进行紧急广播。同时: 1、关闭有关部位的防火门、防火卷帘,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2、发出控制信号,强制 所有电梯停在首层,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3、接通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灯; 4、切断有关部位的非应急电源,起动有关消防设备(消防泵、喷淋泵等)。 总述 1. 主要设计依据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0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75-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198-94 有线电视广播技术规范 GB/T106-92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GBJ79-85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 CECS72-97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93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0-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J115-87 电视接收机确保与电缆分配系统兼容 和技术要求 GB12323-90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总规范 YD/T926.1-97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1版 ) HZ-1GHZ 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 分配系统 GB14948-94 会议系统电视及音频的性能要求 GB/T15381-94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19-87 通信系统机房设计 GBKJ-9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98 2. 设计范围 XX地税局园林式办公区弱电工程按国家建设部智能大厦标准设计,确定设计范围为以下部分: 1.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2. 综合布线及计 算机网络 3. 电视监控及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 4. 一卡通建设 5. CATV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6. 培训环境设计 7. 大屏幕显示系统和电子触模信息查询系统 8. 公共广播系统 三、设计方案要求:于本工程要求技术含量较高,系统投入使用后维护技术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环境要求的掌握,故障定位和紧急情况处理都是延长系统运行寿命的主要因素,在方案中必须包含培训的形式、计划和所能达到的实际效果。 培训包括如下: 1. 一卡通系统的操作和管理培训。 2.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相关知识培训。 3. 主 机房的监控系统和日志分析培训。 4. 视频点播、视频会议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培训。 5. 楼宇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节点测试、日常维护、设备性能、运行参数以及综合布线方面的知识和标准培训。 6. 消防紧急情况操作处理培训和消防演习 其中计算机网络的培训必须按照网络方面的认证标准进行,楼宇智能化控制系统方面的培训必须按照大型设备的操作要求进行。 第一章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的总体要求见初步设计说明。 第二章 综合布线及计算机网络 XX 市地税局网络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建成覆盖整个 园区的以光纤为主干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并力争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其先进性。满足各种应用系统对网络基础的要求 . 2.1网络系统的需求 1. 适应桌面计算机处理、 I/O 能力大幅度提高的现状,建立百兆或千兆到桌面 ,垂直光纤的园区局域网 . 2. 适应联网规模大、总流量大的情况,合理分布流量,实现流量隔离和控制; 3. 提供对应用服务器的特别支持; 4. 适应部门多、层次复杂的特点,合理进行 vlan 网络划分,利用三层交换技术实现有效的安全访问控制和运行管理。 5. 能够向未来的光纤网络技术和不断出现的新应用过 渡。 6. 保证与其他单位的网络互联通畅,尽量实现和外部互联网络进行物理隔离 ,并解决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和管理问题。 7. 适应全市地税系统数据集中型应用的发展趋势,为客户 /服务器和浏览器 /服务器的应用环境提供支撑。 8. 增加网络系统的运行可靠性,降低故障隐患,通过灵活的网络管理对整个网络进行监控和控制。 9. 适应机构建制和工作流程,提供多层次的安全保障。 2.2 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必须满足语音通信、计算机网络、保安监控、楼宇自控等建筑物内各系统的通信需求,其中保安监控、楼宇自控与计算机网 络在合理范围内进行隔离。 2.2.1设计总要求 综合布线是 XX市地税局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的基础设施,是构成信息网系统的基础通道;布线系统负责为大楼内各智能子系统内部和相互之间的连接提供先进可靠的信息通道。布线包括:信息数据、控制数据、语音布线。园区内建筑群之间,垂直主干部分采用多模或单模光纤,水平部分采用六类或三类双绞线。系统设计应采用模块化设计,所选设备应为模块化设备,达到使用灵活、管理方便、扩充方便、实现高标准的布线系统。要求系统能够支持现有各种网络结构及协议, 同时兼顾布线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支持多 样化、不断发展的网络应用需求,并且设计必须符合最新版本的 EIA568-B 标准。 2.2.2设计原则 系统由下列的各子系统组成。 o 工作区子系统; o 水平子系统; o 垂直干缆子系统; o 管理间子系统; o 设备间子系统; o 建筑群子系统; 并具有如下的特点: (1) 可靠、实用性 布线系统要能够充分适应现代和未来技术发展,实现话音、高速数据通信、高清晰度视频传输,支持各种网络设备、通讯协议和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多媒体系统在内的广泛应用。布线系统还要能够支持其它一些非数据的通讯应用,如楼宇 控制数据等。 (2) 先进性 布线系统作为整个建筑的基础设施,数据部分要采用目前最新版本的六类标准,能够支持未来的网络技术和应用。 (3) 灵活性 布线系统对其服务的设备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够满足多种应用的要求,每个信息点可以联接不同的设备,如数据终端、模拟或数字式电话机、程控电话或分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打印机、多媒体计算机和主机等。布线系统要可以连接成包括星型、环型、总线型等各种不同的逻辑结构和控制单元。 (4) 模块化 布线系统中除去固定于建筑物内的水平线缆外,其余所有的设备都应当是可任意更换插 拔的标准组件,以方便使用、管理和扩充。 (5) 扩充性 布线系统应当是可扩充的,以便在系统需要发展时,可以有充分的余地将设备扩展进去。 (6) 标准化 布线系统要采用和支持各种相关技术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工业标准,这样可以使得作为基础设施的布线系统不仅能支持现在的各种应用,还能适应未来的技术发展。 2.2.3、布线系统总体需求说明: a. 由于本系统(除培训中心)数据点大都采用六类双绞线,子系统的四对双绞线均可能作为千兆使用,语音部分将单独布线,每个信息点将均可应用于数据、图像等系统终端连接,插座模 块应采用千兆比 UTP 产品。 b.面板采用单孔或双孔 86 型面板; c.语音干缆选择 3类大对数非屏蔽双绞线,数据干缆选择多模光纤; d.管理间语音水平子系统配线架选择交叉连接配线架,数据水平子系统配线架选择模块式配线架;语音垂直干缆子系统配线架选择交叉连接配线架,数据垂直子系统采用光纤配线架; e.考虑到维护管理的方便,管理间的配线架均采用 19机柜安装方式; f.语音总配线架采用交叉连接配线架;数据总配线架采用无机柜开放式光纤配线架。设备间双绞线配线架留有足够的端子连接来自程控交换机配线架的电话电缆;所有配线 架必须使用理线器。 g.充油铠装大对数音频电缆作为建筑群之间的语音主干。 h.综合布线主设备间通过单模光纤和大对数电话电缆与各管理间相连,进行数据和语音的传输。 I所有工作区将预埋线缆及预设端口插座,以便用户在任何区域均能得到语音和数据分配服务。 J 在预留区域的入口铺设布线管道,并将多模光纤预埋到位。 K根据系统的要求,将在部分位置,实行开放式办公区,根据有关标准进行集中信息点的布置,12 点的信息模块根据情况布在四周墙壁或支柱上。 L 要考虑工作区系统中若干点可以连接到互联网,并能方便和内网进行物理隔离或 者通过跳线随时作为内网数据点使用。 M 在数据点集中的楼层为一层一个管理间,其他为二层一个管理间。 2.3 网络系统建设 根据需求分析, XX市地税局智能化办公区网络系统工程为园区级网络,拓扑结构为星型总线拓扑。 根据以上需求分析,本网络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整个办公区网络系统工程通过统一的出口接入 Internet( 10/100m)。 2. 统一进行 VLANs 划分与管理子网和 IP 地址分配,每个子网按部门划分成多个工作组网,采用统一的通信协议、路由协议,网络中心统一控制和管理。 3. 骨干网 络采用双连接提供 QOS保证的千兆以太网 GB Ethernet 3L Switch 技术,实现高速交换主干,各子网汇聚主干网络,形成中心交换。 4. 子网采用千兆或快速交换以太网技术、及有线电视电缆接入技术相结合的策略实现多层次的平面网络。 5. 通过支持广域宽带技术与其他单位、上级税务机关进行网络连接。 6. 在网络中心的互联网络出口和外部网络间设置安全检测区和防火墙,对源 /目的地址信任检测,设置代理服务,同时分别对培训区和办公区进行计费服务。 7. 实施分散(各接入子网)与集中(网络中心)相结合的安 全管理,建立以认证、授权、记费(帐)为核心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 8. 建设网络中心,提供注册服务、公共关系服务通过划分 NOC网段、 NIC网段来进行服务器群的管理和管理工作站的配置。 9. 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合理配置网络资源,尽量减少网络的阻塞和广播风暴。 10. 设备选型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目前最成熟、最先进的网络产品,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 2.4主机房建设和防雷 计算机机房是公司电脑网络系统的中枢,因此机房建设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XX市地税局智能化办公区域建设中 ,机房总面积约 400平方,机房环境、电源及防雷接地应满足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CECS 72:97)的要求。 * 地面面层材料应能防静电。 * 应安装符合法规要求的消防系统,应使用防火防盗门,至少能耐火 1小时的防火墙。 * 应采用独立的 UPS 不间断电源,防止停电造成网络通讯中断,同时应根据供电网的质量及计算机设备的要求,采用滤波、稳压、稳频的电源质量改善措施和隔离防护措施。 * 防雷单独接地,从信号及电源两方面,对直击雷和感应雷进行防护,保证提供符合标准要求的防雷安全措施。 * 机房应考虑交换使用专用的精密空调和整个区域的中央空调 ,并能与计算机联控,做到开机前先送风,停机后再停风。 * 应配备采用可靠性极高的红外线传感器、自动火灾报警器、 漏水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监视摄像机等工控设备,并具有电子地图、中文界面、知识事件专家、遥测遥控、操作权限严格、故障统计分析等功能特点的软硬相结合的机房监控平台系统。 * 机房应设置疏散照明设备和安全出口标志。 * 机房考虑采取严格的病毒预防和检测与相关的安全管理措施 * 采取必要的隔音与吸音处理措施并确定装修方案。方案的 选择就是要在不同材料之间找到最佳的搭配,既能满足声学要求又能保证装修效果。 * 根据相关标准采取必要的相应措施,防止和减少室内电磁辐射污染。 2.5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是网络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证整个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网络管理不但需要先进、实用的技术支持手段,对大型网络而言,更需要合理、有效的组织体系和规章制度。网络管理是网络可用性的关键组成,界定并实现网络管理是网管设计的主要内容。 网络管理系统的主要管理对象包括: 互联网接入部分 主干网核心交换设备 子网交换模块 工作组交换机和基层网络设备 服务器系统 网络运行中心 NOC网段 网络信息中心 NIC网段 VLANs 划分与管理 1)配置管理:管理主要网络设备和服务器及 VLANs 的配置信息、通信和网络拓扑结构、用户名、电子邮件地址、口令字等重要网管信息。 2)失效管理:是保证网络正常运行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目的是保证网络正常运行,尽量减少故障发生的频度、消除故障产生的隐患,并及时修复已出现的故障。失效管理配合网管软件的失效管理功能,建立失效档案管理,提供联机工作手册和规范的失效处理操作程序(包括书面报告、电话报告、 E-mail 报告、处理程序、处置意见 等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故障定位手段和分析方法找出故障源,并立即对故障源进行隔离和修复。 3)性能管理:对接入网络和 IP 地址的流量及流速进行定时采样记录。能够指明网络流量的高峰和瓶颈所在,能够按业务、部门、时间统计,根据流量统计安排镜像操作的时间等。 4)安全管理:是整个网络管理的重要一环,通过防火墙、用户认证 /授权、数字签名、加密传输、存取控制、安装安全分析工具等手段实现安全控制,监视用户的访问情况,实施访问安全控制;通过设备冗余、容错配置、数据备份等手段确保运行安全;通过值班制度、运行制度完善组织管理;通 过事故保护系统,如防火系统、防盗系统、电源安全系统等措施防止非常事故的发生。 5)计费管理:主要针对培训中心,采用多种计费方式,包括基于流量、时间、应用等的计费机制,实现流量控制及运行费用管理。记费包括 Internet 出口的记费和拨号访问的记费两个方面: 2.6 视频点播系统 在进行 VOD 服务时,多媒体数据以实时数据流的形式通过网络传播,网络必须保证多媒体数据流的 Q&S(服务与质量 )传输;多媒体数据流以稳定的速率传输到用户端设备,用户端设备保证数据流平滑地回放,不能出现停滞和间断。服务器服务延迟、 CPU争用 、磁盘 I/O延迟以及网络的拥塞都可能增加数据流的传输延迟,因此 VOD系统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 系统必须支持多用户同时访问多项节目资源 * 系统必须允许用户和系统间的实时交互作用 * 系统具有基本的浏览功能、友好的浏览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