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对黄山市旅游环境的影响.doc_第1页
旅游发展对黄山市旅游环境的影响.doc_第2页
旅游发展对黄山市旅游环境的影响.doc_第3页
旅游发展对黄山市旅游环境的影响.doc_第4页
旅游发展对黄山市旅游环境的影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旅游发展对黄山市旅游环境的影响摘要:世纪的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产业之一。我国的旅游业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飞跃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加,国民生活的显著提高,迅速的发展起来,并保持着持续发展的活力。黄山市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其经济发展尤为依靠旅游业。但在旅游活动及旅游业给黄山市带来许多有利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对环境的不可低估的破坏性。应该说,旅游是经济、社会、文化现象的综合反映,旅游保护旅游资源这一特性决定了旅游的发展必然给旅游地带来经济、环境、社会等一系列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关键词:旅游环境旅游保护黄山Influence From Tourism Development On the Tourism Environment In Huangshan CityAbstract:In the 21th century,the tourism industry has been to one of the largest economic sector in all over the word.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economic,the increasing of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 and the increasing national life,our tourism industry has grown very well.Huangshan as a famous tour city,the turism industry is her pillar industry of development of economic.the our activity and tourism industry bring the unpredictable destructiveness to the environment although which are benefit for the HuangShan city. Tourism is a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economic society and culture and so on.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which has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luence to economic environment society is decided by this peculiarity.Keyword:Tourism Environment Travel protection Huangshan1黄山市概况黄山市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它的前身为徽州,古时称新安,自秦置县以来已有2200年的历史,198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黄山市,先辖三区(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四县(歙县黟县祁门休宁)和黄山风景区,面积9870km2,人口150万。黄山市位于安徽省南部,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山峦叠嶂、山水相间,植被茂盛、物种繁多,生态条件一流,环境容量大。全市森林覆盖面积率高75%,大气质量和地表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一类标准,是全国13个一类大气城市之一。全市的物质资源丰富,既是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红、黄山贡菊、徽墨、徽砚等名特产品和传统工艺品的主产地,也是华东木竹、桑蚕、水果、食用菌、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水能和矿产资源丰富,萤石、蛇纹石、瓷土、膨润土的储量均占安徽省70%以上,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全国水平的2.5倍。黄山市还是称雄中国商界三百年的徽商故里,徽文化的发源地。徽文化以儒家文化为内核,涵盖哲、经、史、医、科、艺等诸多领域,体系极为完整,内容博大精深,历史遗存丰厚。徽菜、徽剧、徽雕、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至今仍生机勃勃,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历代更是名人辈出,著名的有朱熹、戴震、胡雪岩、王茂荫、黄宾虹、陶行知、胡适等。自建市20多年来,黄山市人民牢牢把握市情特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不懈的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1。2丰富的旅游资源2.1自然资源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其发展和进步靠的就是自己所拥有的旅游资源。黄山市作为一个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其旅游资源又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黄山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品味极高。境内山水风光独秀,人文景观称绝,是全国唯一集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于一身的省辖市。全市有国家级的重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达10处。著名的黄山风景区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它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黄山风景区距市府所在地屯溪69km,东京1181,北纬301,南北长约40km,东西宽约30km,地跨市内歙县、休宁、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山脉面积1200km2,规划入黄山风景区面积约154km2,是号称“五百里黄山”的精华部分。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区,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黄山风景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2394.5,平均气温7.8,夏季最高气温27,冬季最低气温22。风景区森林覆盖率达到83.4%,植被覆盖率高达92%,景区内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环境优美,生态系统平衡稳定,各项生态环境指标均达到或好于国家标准,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华东动植物王国”和“人间仙境” 2它也是中国十大风景区中唯一的山岳风景区,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以及“黄山第五绝”冬雪著称于世。资源特点:一是景观奇特。景区内有名可数的经典达800多处。千米以上的山峰有77座,命名的有36大峰。36小峰。其中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三大主峰,海拔都在1800m以上,且各有特点,莲花峰瑰丽,光明顶高大,天都峰险峻。风景因四季而异,初春繁花似锦,五彩缤纷,漫山杜鹃,争奇斗艳,十里桃花,姹紫嫣红;盛夏峭壁飞瀑,层峦叠嶂,绿荫遍地,奇花异草,芳香诱人;金秋丹凤如火,山花流芳,层林尽染,凝紫飞红,绚丽璀璨;严冬银装素裹,玉树琼楼,雾凇冰挂,晶莹雅洁。二是动植物资源丰富。黄山素有“华东植物宝库”之称,共有高等植物217科1664种,其中原生植物1446种。主要有黄山松、黄山杜鹃、天女花、木莲、红豆杉、铁杉等。珍禽异兽种类繁多,群落完整,生态稳定平衡。动物550种,属国家、二、三类保护动物30多种。主要有短尾猴、四不像、小灵猫、苏门铃、梅花鹿、娃娃鱼、八音鸟、相思鸟等。三是文化底蕴深厚。黄山景区地处文化历史悠久的古徽州,现有摩崖石刻200多处,古道、古桥、古寺、古亭等古建筑近百处。 2.2人文资源西递、宏村则是黄山市人文景观的杰出代表。它位于中国安徽省黟县境内。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西递距黟县县城8km,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公元10491054),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整个村落呈船形,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122幢,现有居民300余户,人口1000余人,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它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谈雅,是中国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宏村位于黟县城东10km处,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村落面积约19公顷,现存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建筑137幢,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的建筑均为粉墙黛瓦,分列规整。承志堂是其中最为宏大、最为精美的代表作,被誉为“民间故宫”。它堪称一所徽派木雕工艺陈列馆,各种木雕层次分明,繁复生动,经过百余年时光的消磨,至今仍金碧辉煌。宏村是一座“牛形村”,整个村落从高处看,宛若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村中半月形的池塘称为“牛胃”,一条400余米的溪水盘绕在“牛腹”内,被称为“牛肠”。村西溪水上架起的四座木桥,作为“牛脚”,这种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提供了方便,而且还调节了气温和环境。 3旅游对环境的双重影响在发展旅游的道路上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在其初期阶段,人们往往只注重旅游事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对综合效益的研究;虽然认识到旅游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却忽视旅游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其结果便是人类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在破坏着旅游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并且影响到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黄山市作为一个致力于向国际旅游城市迈进的新型城市,建市20多年来,在旅游产业发面取得了快速发展。黄山市政府始终坚持山上山下一体、自然人文融合,坚持保护第一、科学开发、依法管理、永续利用,基本形成了黄山市大黄山、大产业、大旅游的发展格局。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业体系基本完备,形成了以黄山风光为龙头、以徽州文化为特色,以国际化旅游休闲设施为新亮点的旅游产品体系。在黄山旅游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也不能忽视上面提到的旅游发展的消极影响。黄山这些年的发展要说对旅游环境没有什么影响是不可能的。在研究黄山旅游环境前,必须要大致了解一下旅游发展对旅游环境到底有哪些好的或坏的影响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对黄山的旅游环境进行研究。3.1旅游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3.1.1促进经济发展旅游对经济的有利影响是最为显著地,对目的地经济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即直接影响、间接影响、诱导性影响。直接影响是指旅游者离开其经常居住地,暂时前往旅游目的地进行的旅游活动。旅游者的到来给当地居民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就业机会。旅游者带给目的地企业和部门的收入以及带给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就是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直接经济影响。旅游企业为了满足当前旅游者和未来旅游者的旅游生活需求,提供让旅游者满意的服务产品,必须向当地的相关企业采购各种物资。随着旅游收入在目的地经济中的渐次渗进,该地区的经济产出总量、就业机会、家庭收入便会增加,形成了旅游在目的地中的间接影响。旅游目的地居民由于从事旅游服务或旅游引发的相关生产活动,增加了其家庭收入,并导致其消费的增加。当地居民新增加的消费中有一部分用于购买当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进一步刺激了目的地经济活动的扩大,导致目的地有关企业和部门的营业量扩大和收入及就业机会的进一步增加,这种增加被称为旅游对目的地的诱导性影响。3.1.2解决社会问题旅游对当地社会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安定,稳定人心。旅游业创造了数多就业机会,其中大多是服务性的就业机会,对文化程度要求并不高,只需进行短期服务行业培训便能上岗,这样就解决了社会闲散人员、亏损企业下岗工人的就业难问题,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应提高,这样就起到了减少社会压力,安定社会,稳定人心的作用。其次,有利于各地之间的交流。旅游有利于促进客源地之间的学术交流,推动科研,考察活动的开展。旅游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传播知识、信息与技术的作用,还促进了国际与地区之间的友好往来和技术、经济交流合作。最后,还有利于旅游环境质量的改善。随着城市生活污染日益严重,人们更加崇尚自然,追求一种优美的旅游环境。旅游地要在旅游者心中树立好的形象,就得要求当地以美化环境,提高旅游参与者的环境保护意识为前提来开发旅游产品。3.1.3加强环境保护旅游业对生态环境也有明显的有利影响。随着旅游业的日益发展,不断的开发旅游资源,其中有不少旅游资源原来就存在一些生态问题,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便可采取旅游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的措施,使开发出来的旅游资源比原来的生态环境质量更高,即旅游资源开发美化了生态环境。旅游业还能保持生态环境。有些旅游资源就是靠其独特的生态环境来吸引游客的,这就要求当地政府部门要把保护好本地生态环境当成头等大事来办,只有保持了生态环境的原状,才能进行旅游开发。因此,旅游资源开发出来进入利用阶段,若能科学管理,能使当地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3。 3.2旅游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旅游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时刻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同时旅游文化也在时刻影响着环境。旅游对环境的负面作用和消极影响,日益突显出来,引起各方面的注意。3.2.1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随着各自然区域内旅游活动的展开,旅游设施开发与日俱增,已使很多完整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具体对自然地破坏主要表现在对植物的破坏、对动物的影响、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和对水体环境的破坏。人类的旅游活动对地表植被和植物的影响最大的行为主要表现在大面积移除和游客践踏这两个方面。大面积移除,这是人类旅游活动对植物的最直接伤害。比如,为兴建宾馆、停车场或其他旅游设施,大面积的地表植被被剔除,甚至还从外地搬来其他土壤进行客土,以符合工程的要求,这些都无疑是对植物族群抄家灭族的行为。游客践踏则是旅游活动中对植物的影响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只要游客一踏上公园或绿地,他的双脚就可能施压于植物上。游客观赏自然风景区后,势必产生植物种群的改变,即使是轻度的使用,有时也会造成重大的变化。游客对植物践踏行为还会引起一系列的相关反应。如会影响到植物种子发芽,因土壤被踩实而导致幼苗无法顺利成长;对于已成长的植物,则可能因踩踏而导致其生理、形态等发生改变;游客所搭乘的交通工具常会留下车痕,这会造成植物组成的改变。对动物的影响则主要是由于旅游区的开发或人类的旅游活动破坏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或庇护所,干扰了他们的生活和繁衍。游客从事户外旅游活动时,不可避免的会对生存在其中的动物尤其是较为敏感的鸟类和哺乳动物造成干扰4。如西双版纳的象谷,由于大规模游客的进入,影响了野象的生活规律,使经常出没于原始森林溪水旁的野象,现在只是偶尔有一两头再次活动。此外,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还有一种最为严重也是最为残忍的行为,那就是对野生动物的消费行为,这种行为造成大量野生动物族群数量的下降甚至绝迹。旅游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由于随着游客进入旅游区以及供游客乘坐的交通工具的蜂拥而至,汽车排放的大量有毒尾气、扬起的尘埃和众多游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以及旅游区内的宾馆、饭店等生活锅炉排放的废气而造成的对大气环境的严重污染。其中交通工具造成的污染是主要方面。数以万计的游客使用的私人交通工具,是最没有效率的运输方式,它不但会消耗更多的资源,也会排放出更多的大气污染物。这种车辆所引起的大气污染以光化学烟雾污染最具有伤害性,光化学烟雾中存在许多高反应性的光化学物质,不但会影响植物,还会危害人体健康。此外,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尾气还可能还有有毒物质,威胁地球生态的健康,导致酸雨的出现。水体环境在旅游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旅游活动对水体环境的影响也是相当广泛而严重。主要污染源是船舶油污、垃圾污染和水上运动造成的污染。旅游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旅游船只所排放的垃圾、油污的污染。如桂林漓江,每逢旅游高峰季节,旅游船只几乎是首尾相接,组成浩浩荡荡的“船队”,不仅破坏了游江意境,而且船舶排放的污染物大大超过了漓江的自净能力,造成江水污染。而伴随着旅游度假活动的日益盛行,湖畔、河边、泉点等地的水上运动项目,如划船、水上摩托、垂钓、游泳等,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度假生活内容,同时也给水体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3.2.2对环境美学的影响旅游活动对环境美学的不良影响主要在于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和旅游业的不合理开发建设这两个方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有的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喜欢有在古树、碑刻、石头等上刻字的不良习惯。刻字留念可以说是最常见的游客恶习,不仅破坏景观而且会影响一些植物的生长,降低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比如,我国许多风景区的岩壁上,本可以欣赏鬼斧神工的雕刻技艺,却经常可见到“xx到此一游”,给人大煞风景的感觉。再如黄山风景区非常盛行的同心锁,情侣买来挂在树木旁的铁链上,可怜的巨树身上围绕成串的金属,古木参天的天然意境也全然被破坏啦。旅游业的不合理开发建设;旅游设施建设项目的规划不当或开发过度,会使当地原有的景观环境遭到破坏,即所谓的“开发污染”。旅游开发的实质是在自然山水或原有的风景区的基础上添加人工建筑,使之适应旅游活动开发的需要。但现今的很多旅游开发,只考虑迎合其主观认定的旅游者的兴趣所在的审美特点,忽视或根本不顾及该项目建设同周围景观环境的协调,从而造成对该地景观环境的侵害。如山东泰山、北京西山、中岳嵩山森林公园等,索道悬空,电线杆插天严重破坏了山岳风景区的原有神态。浙江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昔日“见屋皆寺庵,逢人尽僧尼”,现在山上山下,摊点林立,现代化娱乐设施遍布全山,流行音乐已淹没了寺院传来的梵音,洋楼与寺殿争高,摇滚与梵音共鸣,此情景与佛教圣地相去甚远。3.2.3对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旅游的发展对社会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对文物古迹的破坏。首先,由于部分游客的文化修养不高,认识不到文物古迹的珍贵和不可替代性,盲目地在文物上刻画或坐卧在文物古迹上拍照等不文明行为,会造成文物古迹不同程度的损耗和破坏。其次,众多的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含有大量的水分,使文物古迹受到侵蚀,特别是一些古老洞穴、佛教石窟中的壁画和雕像等文物古迹表现的非常明显。另外,照相机的闪光灯,数以百计游客的汗水、指印,也会使得壁画和雕像受到腐蚀。如著名的敦煌石窟,因受照相机闪关灯以及游客汗水、指印、呼吸的破坏和腐蚀,许多壁画的逼真细节已失去光泽,变得暗淡模糊。再此,众多游客的脚踏也会损坏文物古迹。如万里长城长期以来由于大量游客的攀登造成挤踏破坏,很多地方已经受到严重损害;北京的故宫由于游人川流不息,碰肩抵足,曾将大殿内的金砖踩出凹坑,广场和通道也损害的厉害。第二个方面,对当地居民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的影响。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者不可避免地会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带到旅游目的地。具体表现在:有些人通过对来访旅游者行为的观察,逐渐在思想和行为上产生消极变化。他们开始对自己的传统生活方式感到不满,向往来访者的生活方式,先是在装束打扮和娱乐方式方面盲目模仿,继而发展到有意识的追求,从而使赌博、卖淫、投机诈骗、贪污受贿、走私贩毒等犯罪和不良社会现象增多,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全。第三个方面,诱发主客矛盾。在开展旅游活动的过程中,伴随旅游者与当地居民接触的日益频繁,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一些心理上的冲突和矛盾,尤其是对当地居民来说。如当一个旅游区出现游客过度拥挤现象时,或者游客行为太过粗鲁以致于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时,居民就会产生抱怨的情绪,常会听到的抱怨有:个人隐私曝光、停车场不足、塞车、拥挤、噪音、环境变脏、垃圾增多、当地物价上涨等。4黄山市旅游环境现状 4.1积极方面改革开放20多年来,黄山市旅游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黄山市旅游环境的不断改善,使其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发展。4.1.1旅游产业和其他经济产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产业是现代社会最具有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1979年,邓小平视察黄山,发出“把黄山旅游的牌子打出去”的号召,奏响了黄山旅游业发展的序曲。20多年来。特别是建市以来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到“八五”末,旅游业在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中所占份额分别达到28.6%、11%、11.5%,超过全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平均水平,成为黄山市名副其实的牵头产业。初步形成了大旅游格局,坚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开发与保护并重,硬件建设和软件发展并举,多种经济成分经营并存的原则,以提高旅游资源利用效益为目的,加强各旅游景区、景点的科学规划、管理和利用,突出黄山风景区,建设南北自然风光旅游线和东西历史文化旅游线,开发齐云山风景区、太平湖风景区、黟县桃花源风景区、屯溪老街、歙县历史文化名城、徽州古民居景区和牯牛降保护区,形成众星拱月之势。同时,全面启动了黄山旅游度假区、金盆弯旅游度假区和黄山绿谷开发区的建设。旅游业由70年代末的单一型观光游发展成集观光、休闲、风情、民俗、美食、文化、寻古、探险为一体的多元化旅游格局5。现在整个黄山市拥有旅游涉外宾馆饭店37家,星级宾馆19家,一、二类旅行社15家,三类社70多家,年接待能力可达千万人次。同时,旅游经济产业化进程也在加快。已建立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地发行上市了8000万黄山旅游B股和4000万黄山旅游A股,成为国内首只完整的旅游概念股;乡村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旅游专业镇、村、户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齐头并进的发展势头。在黄山旅游业快速崛起时,黄山的其他经济产业也在旅游业的拉动下,在商业、外资引入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商业方面,现在,黄山市商业机构有23586个,从业人员近八万人次。其中国有商业机构1100个,私营20932个,其他商业机构1563个。黄山市各类商场、商店和集贸市场众多。其中享有盛誉的重点商场、商厦主要坐落在繁华的市区。另外,还有一些深受欢迎的特色商店,如屯溪老街里的店铺,各种艺术品和土特产品琳琅满目。在引入外资方面,目前,全市已批准三资企业230多家,总投资3.45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达8779.65美元。外资投资领域不断扩大,投资结构日趋合理,三资企业中生产型企业占60%以上。出口贸易稳步增长,2005年,全市外贸出口总值10.23亿元,生产出口商品的企业40多家,出口商品47种。4.1.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城区道路不断改善。黄山市城区变化最大的就是城区道路建设,路变宽、变直、变畅、变美了。按照政府“东进、西拓、南扩”的建设思路,最近几年新建了齐云大道、迎宾大道、滨江东路、屯光大道、新安大道、北海路等14条道路,新增道路长16km,新增道路面积42.3万。城区面积由12 km2增加到16km2,中心城区同时向东、南、西三个方向延伸、扩展。打通了滨江东路、沙洲路阜上中路,架设了广宇大桥、鬲山桥,城区主干道与徽杭高速公路、婺源高速公路、工业园区对接,初步实现拉开城市框架目标。如今在中心城区,可以说是四通八达。人们现在从动、从西、从北、来黄山只要踏进黄山市区,便会留下道路宽阔、气派、通畅的第一印象。城市功能的完善。完善的城市功能是现代化城市首要的必备条件。黄山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将打造最佳人居环境作为城市建设的重头戏。遵循“新区建设一步到位,老区改造配套完善”的原则,完善城市功能。现在,完成城市供水管网改造12 km,新建城市排水系统5条,基本解决城区内涝问题。垃圾处理站完成投资3080万元。污水处理厂完成投资2209万元。中心城区新建厕所4座改造公厕18座。公交公司调整公交路线2条,延伸公交线路2条,新建公交候车亭26座,投放豪华公交车20辆,大大便利了市民和游客在城区的出行。城市功能的逐步完善,使人居环境更为完善,让老百姓和游客感到生活更加的方便6。城市品位的提高。一个城市要保有持久的魅力,必须提高其自身的城市品位。黄山在城市建设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紧紧抓住提高城市品位这个中心,以绿化环境为重点、以风貌整治为突破、以景观亮化为烘托,全力打造旅游城市新形象。高质量、高绿量完成了今年新建道路的绿化建设和梦园、横江、滨江、美食一条街等绿地的景观建设,新增道路绿化面积21.44万,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6.25.完成绿化总投资2500万元,人均绿地达8.7。风貌整治方面,顺利实施老大桥两入口、屯光大转盘周边整治,保护性改善了二马路。拆除了火车站烂尾楼,塑造了大型“徽骆驼”雕塑。城市亮化因景而设,为景添彩,先后完成沙洲滨河亮化、屯光转盘节点亮化、雕塑投光亮化及3000m滨江西路亮化。市政道路新增路灯776杆、2225盏,主干道路灯设置率、照明率达100%。夜幕降临,华灯齐放,五彩缤纷,千姿百态,山城更加靓丽。4.1.3旅游资源的保护加强黄山市之所以能在旅游业方面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除了黄山市人民和政府的不懈努力这个主观因素外,黄山市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独特性这一客观因素才是最为关键的。如果没有这么好的资源,再怎么开发也是徒然。因此,在旅游业不断发展的今天,黄山市政府也在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使资源能够永续利用。就黄山市的徽派建筑群来说,黄山市政府就做出了很大努力来进行保护。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重要的流派之一,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寺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筑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化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时,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和小青瓦最为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近几年来,黄山市为保护徽派古建筑已投入了8000万余元,修复各种古建筑400余处。对徽州文化遗产相对集中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地方,实行区块整体保护,如西递、宏村、呈坎、唐模等地;对具有悠久历史和较高艺术价值的地面的单体或群体文物,实行重点保护;对散落偏远山村不易保存的古建筑采取异地集中复原,在开发利用中进行保护;对散落民间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历史文物,采取国家征购入馆保护的办法。此外,在全市范围内对城市主要出入口两侧,旅游景点,沿途高速公路和旅游公路两侧300m可视范围内的非徽派建筑进行整治改造,保护和塑造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城市风貌。 4.2消极方面4.2.1黄山水质的破坏黄山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城市,境内拥有众多的水资源,其中有很多已经单独成为了一个个的旅游景区,如著名的翡翠谷,就主要靠其碧绿清澈的水资源来吸引游客的。黄山市现在共有河流600多条,其中长度在10 km以上的河流有108条,在这些河流中新安江可称得黄山的母亲河。它属于钱塘江系,源出休宁冯村五谷尖(海拔1618 km)北侧,上源流经祁门县,复入休宁以后称率水,在屯溪纳横江后,称为渐江,江面展宽,流至歙县城南朱家村又有练江来汇,始称新安江。随着这些年黄山市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黄山市区和旅游景区的流动人口猛增,这就给黄山的水资源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和浪费问题。在靠良好的水资源景观发展旅游业的景区,其水资源的破坏也在不断地扩大。水资源是种很脆弱的生态资源,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很大的破坏。在景区,随着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多,人们制造的垃圾、不文明的生活习惯都在时时刻刻的威胁着这些珍贵的资源。笔者曾经去翡翠谷观察,在一个上午就发现好几种现象对水资源造成了破坏。首先比较普遍的就是乱扔垃圾,把那些生活垃圾有意或无意的仍入清澈的水里不但破坏景观的美更致命的是对水资源的长期性破坏。那些垃圾很多都是很难消化被腐蚀的塑料袋,这些垃圾沉入水底将对翡翠谷的水资源造成难以想象的破坏,虽然景区有清洁工人来处理这些垃圾但总有遗漏,时间久了这些被遗漏的垃圾就会毒害翡翠谷的水资源。其次就是游客的不好生活习惯,垃圾可以清理,这个习惯可就没有办法处理了。笔者发现人们看到这么清澈的水时一个个把鞋脱掉在水里面洗脚的很多很多,虽然这并不能造成多大的污染,但是洗的人多啦,日积月累也会对翡翠谷原生态的水资源造成伤害。在黄山市区,其受旅游业带来的污染最为严重的当属黄山的母亲河新安江,特别是新安江下游的污染尤为严重,据有关部门监测,屯溪下游黄口、篁墩水样中的汞、挥发性酚、氨氮、BOD5及耗氧量等指标严重超标。游客的不断增多,市区是游客的主要集散地,伴随而来的就是宾馆饭店和公厕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兴建,而生活污水也在逐年的增强,这些大部分又排向了新安江导致江水质量越来越差。在黄山一些游客比较集中地段附近的水体水质已经达不到国家地面水环境二级标准。4.2.2景区商业化和人工化日益严重作为一个旅游景区其吸引游客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其自身资源的独特性和原始性,一个景区失去了这些就等于失去了灵魂,是很难存在下去的。旅游业的发展,游客的不断增加,伴随而来的就是商店林立,饭馆遍地分布于景区,这些商业虽然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游客的衣食住行但也大大破坏了景区原有的特色和神韵,让游客感到乏味和枯燥,长此以往景区将不会再有吸引力。黄山市的很多景区已经面临这个严峻的问题。这种现象在黄山市的各个景区非常普遍基本上说黄山市的每个景区现在都是商铺林立,饭馆遍地。这固然促进了黄山市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这些商店饭馆也在一步步蚕食着黄山旅游资源独有的特色,试想想在那些意境高雅的徽派建筑中突然冒出一批批现代化的商铺饭馆将是一件多么败兴的事情,游客又怎样有兴趣去参观这些已经失去灵魂的风景。当然,并不是说景区就不能有商铺和饭馆,关键是要我们合理的布局和规划才行,把景区和商业区有效地分开才能既保持景观原有的特色又能发展其他经济方便游客。相对于景区的商业化来说,景区的人工化对景区的破坏更为严重。在景区进行建筑的要求是要相当高的,既要和景区的环境相适应,又不能破坏游客观赏的角度和视线,更不能对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一旦稍有不慎就会给景区带来很大的破坏。黄山风景区曾经以几乎没有原始居民、风景绝美而吸引海内外游客。但随着旅游的发展,它现在已成了一个拥有大量宾馆、饭店、职工宿舍、索道、供水管道、水库等的“人居工程”的景区。更令人担心的是这些破坏性建设并没有收缩之势。因为“它的人工化工程停不下来,它以陷入一个令人难以自拔的格局;越是要盈利,要吸引游客,要满足他们的核心景区的居住要求,就越要提高人居工程水准”。这种山上过重的畸形发展是以牺牲世界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性为代价的:首先生态退化;海拔900m高坎水库可能改变原有生态系统,改变了造化黄山奇松和美丽瀑布的生态环境,时间一久其恶果会日益突出其次品位下降;人工化、城市化还会导致世界遗产品位的下降,这一下降是无形的,感觉到它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它可能是最致命难以挽回的损失7。黄山品位下降的恶果可能随着国际交往的加深,可持续发展旅游观念的传播,国内高品位旅游群体的兴起及国内其它世界遗产地的保护成功,而在比较中凸显出来。 4.2.3扰民现象严重旅游活动是一项人的活动,任何旅游资源都是需要人的参观来实现其旅游价值的,因此,旅游资源所在地的人流量是相当大的。相对于其它地区,黄山市的有些旅游资源比较特殊,他们既是旅游景点又是人们的居住场所,如黄山独有的徽派建筑群。这种旅游资源对当地居民的要求很高,需要他们积极地配合。但随着黄山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流量的日渐增多,这种配合越来越力不从心,当地居民和外来旅游者的矛盾日益突显出来。西递宏村这两个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在外来旅游者和本地居民的矛盾方面表现的非常明显。在旅游资源开发的早期,旅游人数并不太多的时候,居民们还是比较欢迎外来游客的,既能展现自己祖先留下来的丰富文化遗产,又能谋取不菲的利益,何乐而不为?在当时,当地居民的村庄自豪感也是非常强烈,因次,在对外来游客也显得非常的热情和自豪,在一定情况下,村民们积极地态度推进了两村旅游业的发展。随着旅游发展速度的加快,两村的知名度在国内外日益响亮,特别是成功申报成功世界文化遗产后,村庄对游客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游客也随之而大量的涌入。村庄发展到现在,可以用人流不断来形容,每天平均参观人数达千人以上,这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村民的正常生活,村民们在自己村子里几乎寸步难行,更不用说安静的散步了。日常生活全被打扰,自己的房子一天到晚人流不断,什么都做不了,没有一点私人空间。笔者去西递考擦时,做过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主要就是问当地村民对现在的生活状态的满意程度,发现,虽然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多,村民的的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大部分已经是小康以上水平)但仍然有超过65%的村民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或状态感到很不满意,在原因一项中,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居住环境差这一项,可见现在大部分当地人已经对这种“天天过年”的生活状态感到厌恶伴,随着这些而来的就是当地村民和游客的矛盾加深,游客和村民之间的争吵屡见不鲜,各种扰乱社会治安现象频繁,村落环境卫生变差,当地物价飞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矛盾只会越来越严重,到最后损害的还是整个黄山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因为,这种矛盾会随着来来往往的游客的返回而传播开来,将会给黄山市的旅游形象造成不可低估的破坏。5保护对策 黄山市旅游环境的不断遭到破坏已经严重的威胁到黄山市的旅游行业的各个方面,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地整治,将会给黄山市带来不可想象的影响。为了能更好的促进黄山旅游业的发展,保护我们黄山市珍贵的旅游资源使黄山市在发展旅游和保护旅游环境这两个方面能共同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需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5.1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植树造林对于已经遭受污染的旅游生态环境,无论其污染的原因是旅游业还是非旅游业,为了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必须在旅游区域采取有效地治理措施,从根本上治理。在黄山市因游客的大量涌入,许多景区的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市政府应加大对在风景区的植被修复,并采取一定得举措宣传植被的重要性,提高游客的觉悟。在市区则要加大市区的绿化面积,黄山市区是游客的集散地,人口密集,各种污染源也随之而至,扩大绿化面积可以有效的减少噪声污染和大气污染,净化市区环境。重建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在黄山现有旅游区和开发中的旅游区,有些旅游生态环境的某一部分已遭破坏,已经影响到整个生态环境的美学特征,如在黄山上的各种旅游设施。因此应对该黄山进行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若旅游区山清水不秀,则应治理水,若水秀山不清,则要治山。在治山时,还要根据山地的环境特征,该种树则种树,该种草就种草,该栽花则栽花,使这些树、草、花能有维护稳定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又具有旅游观赏价值8。应用旅游生态环境容量理论,避免旅游生态环境遭旅游活动的破坏和污染。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旅游超载是导致“旅游活动污染旅游生态环境、旅游活动破坏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因此,在旅游开发管理时,应适度控制旅游生态容量。具体到黄山的各个风景区则要严格控制各旅游景点的游览人数,做好调差统计工作,已确保游人数量在风景区承载力之内,并定时的关闭部分景区,以便其回复自己的生态系统。 5.2旅游社会环境的保护对策安定团结,提高旅游社会环境质量。旅游社会的首要因素就是旅游区的社会政治局势是否和平,在和平的环境条件下,游客才有人身安全感,才谈得上旅游。因此,任何国家或地区,若想发展旅游业,必须安定,才能提高旅游社会质量。黄山市政府首先就是要确保整个黄山市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为游客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其次,还得在保护游客合法权益方面加大力度,使游客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创造有优良的人际关系,社会环境,减少社会事故发生。在旅游区,游客和游客之间、游客和旅游服务人员之间、游客和当地居民之间的社会关系,若管理不当,均会成为当地恶性社会事故爆发的潜在因素。因此,旅游管理中应尽量在满足各类人员需求的同时,创造优良的人际社会环境,减少相互之间恶性摩擦,以达到减少社会事故的发生,创造优良的社会治安环境,使游客身心健康,愉快地进行旅游活动。提高游人的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