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须知 食品科学.doc_第1页
投稿须知 食品科学.doc_第2页
投稿须知 食品科学.doc_第3页
投稿须知 食品科学.doc_第4页
投稿须知 食品科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投稿须知1. 所有稿件用食品科学投稿模板规范,新投稿和修改稿都请用WORD格式提交,不接收PDF、压缩包以及其他格式的稿件。2. 稿件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文字通顺、简练。3. 引用他人成果时,请按著作权法有关规定说明出处。内容应未曾发表过或被其他出版物刊载过,且无一稿两投。英文稿件可接收,投稿时请附中文原文。4. 作者投稿同时附上论文说明,内容包括(1)本研究的理论和学术水平,实用价值等;解决的关键问题或有何创新;(2)对领域较新内容的论文,可介绍45名国内外同行专家(回避与作者有关者)的有关研究情况,如涉及学术观点有分歧的内容时,可声明需回避的审稿专家。5. 稿件要求6000字以内,须有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第一作者简介,中、英文标题,中英文单位、作者,并做200300字的中、英文摘要和58个关键词,表题、图题请用中英文对照。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数学公式、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缩略语;摘要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综述性、评论性文章可写指示性摘要。6. 凡属于重大科技获奖的论文和国家级省部级资助项目的研究报告、论文,请来稿注明批准号,我刊将优先刊登。7. 来稿内容涉及配方时,须写明配料的名称和配比,勿用代号;工艺过程要完整,不要省略;插图、表格需放在正文的相应地方,不要集中;引用图表要有出处,计量要用法定单位。8. 文稿中的参考文献一般研究论文约20篇参考文献,不可少于15篇,综述论文不少于30篇参考文献。研究性论文和综述文近5年文献均不少于参考文献总数的一半,外文文献不少于5篇,其格式请参照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表达方式如下:期刊: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书籍: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任选).文献类型标识的符号为: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D、R,报告、S,标准、P,专利。9. 稿件请标注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在英文关键词的下方,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给出本篇文章的“中图分类号”。文章一般标识1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识2个或3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多个分类号之间以分号分隔。文献标识码共设以下5种: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E,文件、资料。我刊内容一般为A、B两类。10. 来稿请注明详细地址和电话,便于通知联系。从网站投稿系统投送稿件时,稿件上传后,请务必点击“立即提交”,否则稿件将存在自己的草稿箱内,编辑部不能登记。11. 稿件投递一律采用网络采编系统,请登陆我刊网站/点击作者投稿,注册并投稿;审稿阶段及结果,也请登陆网站点击作者查稿,查询您的稿件处理情况。如文章需要修改请从作者查稿中点击投修改稿,但必须是稿件处于退修阶段才能提交修改稿。12. 本刊特别声明:不接受一稿多投、雷同稿,要求论文反映的信息及学术成果须为作者原创、未公开发表过的论文,已作为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公开的稿件以及以外文形式在海外期刊发表后再翻译的中文稿我刊不再发表。稿件一经被本刊录用,将随本刊在相关网络媒体传播,并在纸质期刊发表时一次性支付稿酬,不同意的作者请在投稿时向编辑部声明。另,我刊已实现对所有来稿的文字复制比对工作,若文字复制比超过30%的稿件我刊将不予采用。通讯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禄长街头条4号食品科学编辑部邮政编码:100050银行汇款:帐户:中国食品杂志社 开户行:工行阜外大街分理处 帐号:0200049209024922112E-mail:联系电话47/48/49/50传真程投稿步骤1.1注册(适用于首次投稿作者)在本刊网站(食品科学网;)首页的采编系统板块点击“作者投稿”项进入“作者投稿登录”页面,点击“新作者注册”项进入“作者注册”页面,按要求填写完毕后提交。1.2登录按1.1节中的操作进入“作者投稿登录”页面,输入您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投稿页面。请下载版权转让协议,填好后所有作者签字,并邮寄或传真到编辑部。文章需要按我刊投稿模板认真完善格式。按照页面提示填写全部投稿信息后提交即可。建议投稿作者就是论文的通讯作者或执笔作者,以方便联系。1.3查询投稿后可随时并请经常登录我刊网站首页,点击“作者查稿”项查询稿件的审理情况及有关稿件的其他信息。个人信息或通信方式有变化时,请及时更新。1.4修改稿件投递成后,必须经编辑部进行退修操作才可以对稿件进行修改,在提交修改稿时,请点击“作者查稿”项直接以作者已申请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选择我的稿件已往投稿投修改稿,请先点击“修改要求”和“审改稿”标签查阅编辑部是否已对稿件提出审改意见或有审改稿;修改稿或补充的内容再通过上传修改稿功能上传回来即可。请务必记住不要再使用投稿功能投此稿,否则会被视为新稿件,已有的审稿结果将作废。作者信息可以直接登录采编系统后在设置处随时修改。3.1稿件要素3.1.1中英文题名题名应准确、清楚、简洁地概括全文,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得使用不常见或同行不熟悉的外来语、缩略词、符号、代号和商品名称,尽可能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且每一个实词的第1个字母大写。除非题目太长,否则中英文标题不应出现缩略词;尽量少用“的研究”。3.1.2作者信息作者姓名: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两个字的作者名字间空一格,外籍作者用英文全名,不能缩写,并尊重该国姓名表达习惯。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作者的工作单位,均应包括单位全称(大学应标注到具体的学院)、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多作者的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序号,单位编号应按在文中的出现顺序依次排号,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分隔。作者单位:应写明工作单位官方全称(如XX大学化学系,若不确定可核实单位公章)、省份、城市和邮政编码(英文地址不写省份,但在邮政编码后加上国别并以逗号隔开)。省份、城市和邮政编码之间以空格分开,其他各项用逗号相隔。工作单位中文从大到小、英文从小到大写全称;均用正体。基金项目:获得基金资助的文章,需以第一页页下脚注形式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国家级基金项目优先置于前面,接着省部级项目依次置后。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分号“;”分隔。项目后给出编号,编号用()括起。例: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71225);“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27B09;2006BAD04A1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7AA10Z320)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简介需以如下格式注于第一页脚注处,如示例1。请尽量提供个人手机(和单位电话),电话以方便编辑部与作者直接联系,您的手机编辑部不会擅自公开,仅仅与作者改稿等应急之用;家庭电话最好不要公开。本刊只刊登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如果有通信作者)简介。(9号、宋体)示例1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如有),学历学位,研究方向。E-mail:*aaa.bbb.ccc(只标注一个常用的电子邮箱)*通信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如有),学历学位,研究方向。E-mail:*aaa.bbb.ccc(只标注一个常用的电子邮箱)3.1.3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执行GB644786规定,不应出现图、表、数学公式、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缩略语。至少56个整句,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缺一不可)等。摘要应以第三人称撰写,避免使用“本文”、“作者”等词汇,不应出现“本实验”等主语性的开头。应写成报道性文摘,并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全文的主要信息(特别注意所述内容均应包含在正文中,且数据一致)。不要重复题目,给出文中的主要信息、关键步骤或数据,以便于检索;篇幅:报道性的以300字左右,指示性的以100字左右,报道-指示性的以2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缩写词首次出现时请给出全称,如: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英文可以比中文更详细,以利进入国际检索系统。英文摘要需请本科室或同专业外语基础好并有一定写作经验者审修,达到有编辑修改的基础,否则,退回重写。3.1.4中英文关键词列出38个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中(英)文关键词。关键词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各关键词之间以分号相隔,结束处不用标点符号;中(英)文关键词置于中(英)文摘要下方;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英文关键词全部用小写(人名、缩写等例外),中(英)文关键词缩略词请给出全称,如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3.1.5中图分类号在中文关键词的下方,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给出本篇文章的“中图分类号:”。文章一般标识1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识2个或3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多个分类号之间以分号分隔。在“中图分类号:”后空两格,填写本文的“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共设5种,我刊文章主要为A、B两种: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3.1.6正文层次标题各级层次标题都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尽可能“排比”,即词(或词组)类型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语气一致。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小圆点“”相隔;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起排,后空1个字距接排标题。标题层次最多不超过4级,公式序号采用“(1)、(2)、”。本刊一级标题名称基本一致。前言前言部分不列入编号。内容可包括研究的背景(新领域研究主题的简要介绍、国内外研究进展、在本文研究方向范围内尚存在的不足之处)、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等的简要叙述,应以第三人称撰写,避免使用“本文”、“作者”等词汇1。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释,避免一般性的方法介绍。背景介绍限定在有关的内容上,不可铺垫太远,不要擅自对以前的工作进行扩展,同时附上必要的参考文献。前言中不必论述本研究所获得的结论,因为在“结论”和“摘要”部分已经有所阐述。前言部分可以说明研究的目的、方法、方案和意义2,如“本工作拟利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中的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为这一药用资源的研究开发提供试验科学依据。”正文中缩写词第一次出现时请给出全称3,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 MS)。(前言中不宜引用与研究内容关系不大的文献)。材料与方法简洁明了,数据报道注意有效数字位数和精度。实验部分一般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实例(为了避免与出现序号歧义,采用斜体表示):1.1材料与试剂(只标注主要的)正文部分(宋体,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9.5号,首行缩进两个字符)。注明材料(购买地点或产地)、试剂(纯度)和纯化方法;所用标准技术和方法。对于已知化合物作者应提供来源或合成方法,并提供相应的参考文献以代替实验步骤。如:“川芎药材:北京同仁堂提供,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生药教研室鉴定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正己烷(色谱纯),德国Meker公司”。1.2仪器与设备(只标注主要的。二级、三级、四级标题,9.5号,宋体,左起顶格)正文部分(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9.5号,首行缩进两个字符)。注明所用仪器型号、国家、生产厂商、主要和关键配件、条件。格式如下:LCQ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配有电喷雾离子源(ESI)及Xcalibur1.2数据处理系统,美国Finnigan公司;HP 1100高效液相色谱系统:配有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和Rev.A.06.03色谱工作站,美国惠普公司。1.3试验条件下面是一个典型的GC-MS条件,供作者参考:1.3.1色谱条件色谱柱:J&W DB-5石英毛细柱(30 m0.25 mm,0.25 m);升温程序:180保持1 min,以20/min升至280,保持4 min;载气(He)流速1.2 ml/min,压力2.4 kPa,进样量0.5 l;分流比10:1。1.3.2质谱条件电子轰击(EI)离子源;电子能量70 eV;传输线温度275;离子源温度200;母离子m/z285;激活电压1.5 V;质量扫描范围m/z35500。1.4 .结果与分析简洁明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应清楚界定“结果”与“讨论”两部分的内容。对同一内容遵循图、表各取其一的原则。凡能用文字表达清楚的简单图或表格,尽量不列出图和表。同一来源的数据不应在图和表上重复引用。对于实验结果尽量用表格给出(不含分析数据)。分析部分应尽量避免重复表格、图式(Schemes)中明显的内容。结论结论是文章的主要结果、分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结论应客观概括文章内容,不可延伸到实验内容以外。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结论是以结果和讨论为前提,评价分析结果的误差,也是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同时,提出尚存在的问题和今后解决问题的展望。结论(或讨论)是整篇论文的最后总结而不应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主要回答研究出什么。它应该以正文中的试验或考察中得到的现象、数据和阐述分析作为依据,由此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由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与先前已经发表过的(包括他人或著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本论文在理论上与实用上的意义与价值;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的建议。3.2图文章中的图要求准确、清楚。图要精选,应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图(Figures)均应有中文和英文图题,置于图下,格式与表题相同。作者提供的图最好用专业绘图软件(如Origin)绘制。线条要清晰、均匀、虚实分明,准确无误。图注放在图题下面。函数和谱图请提供黑白矢量图(指放大缩小清晰度不变的图,如ChemWindow中的分子式和Origin中作出的图)或位图(分辨率600dpi),尽量不要用灰阶或彩色。作者最好提供实际印刷大小的图片。图分单栏(8.3cm宽)和双栏(17.3cm宽)放置。一般情况采用单栏形式,以利于排版。所有的Figures都应用阿拉伯数字标上号码。色谱图,特别是总离子流色谱图(total ion current chromatogram)中应标上峰号,并与表中的峰号对应。若作者确实需要彩图,可与编辑部协商增加发表费,用彩色印刷有图的页面。坐标图纵横标目的量和单位符号应齐全,居中置于纵横坐标的外侧,横坐标的标目自左至右;纵坐标的标目自下而上,右侧纵坐标的标目方式与左侧相同。3.3表表格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表题(表头)要中英文对照,黑体,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7.5号,居中。每个表格都应有表序和表题,表题应简明扼要,表序与表题之间空一格。表内的文字用7.5号字体。表头上的栏目填写该栏的项目名称,中英文对照,当项目是物理量时,请按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标注规定,列出物理量的名称、符号和使用单位。量符号用斜体字母,单位用正体字母,用括号括起。标注加在表格地线下面,7.5号,宋体,如标注多于一条时,编号,每条之间用“;”隔开。表中的内容尽量精炼,避免过分增加表格的长度,出现太多的栏或太多空格。作者应使表格尽量满足期刊要求(单栏8.3cm,双栏17.3cm)。下面是双栏表格示例:表1双栏表格示例(7.5号宋体,加黑)Table 1Example of a double column table (Word Style “Times New Roman”)栏头column 1栏目column 2栏目column 3栏目column 4栏目column 5注:表中文字字体宋体,英文、数字“Times New Roman”,7.5号;。不能用“同上”、“同左”一类词代替具体数字;无某项目或数据缺失则为空白;未发现用“”;结果为零用“0”;同一栏的数字必须按位次上下对齐。3.4量和单位应严格执行量和单位系列国家标准GB 3100310293规定的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和书写规则。量的符号一般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并一律采用斜体(pH例外)。采用新标准规定的量符号,不得使用已废弃的物理量和量符号,如wt%或(V/V)、vot%或(m/m)、mol%、rpm等属不规范的符号,不再使用,它们的规范符号分别为质量分数w、体积分数、摩尔分数x或y、转速n;“原子量(atomic weight)”和“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为废弃物理量,国标中已经改为“相对原子质量Ar(relative atomic mass)”和“相对分子质量Mr(relative molecular mass)”;原子质量单位(atomic mass unit)符号为u,不要用D、Da或amu表示。在表达量值时,在公式、图、表和文字叙述中,一律使用国际单位符号(SI符号),且无例外地用正体。不要用中文符号(中文符号仅可用于科普类书刊中),如“g”不能写成“克”,“m”不能写成“米”。单位符号与数值间要留空格。在插图和表格中用特定单位表示量的数值时,采用量与单位相比的形式,如lm、m/kg、cB/(moldm-3)。ppm、pphm、ppb、ppt为废弃的物理量,应使用它们的原义10-6(ppm)、10-8(pphm)、10-9(ppb)、10-12(ppt),并注明单位。对于组合单位的倍数单位,一般只用一个词头,并尽量用于组合单位中的第一个单位,且一般不在分子分母中同时使用词头,如“ng/mL”应为“g/L”。表示“升”的国际符号应用大写字母“L”,如“ml”应为“mL”。不应使用“含量”和“浓度”等模糊的表述形式,而要明确指出含量系何种量之比,如体积分数()或质量分数(w)。在表示含量时也可以不使用号,直接表示成两个单位之比的形式,如g/kg、m3/m3、g/L等。元素或化合物的含量、比值等的表示,现行国家标准是一律将元素符号或分子式作为相应变量的下角标,如n(207Pb)/n(204Pb)、w(SiO2)、V(CH4)等,这准确地表明物质是以什么计量的。然而这与目前国际上的多数做法及传统表示相差较大,且较麻烦。我刊暂采用折衷办法,即若为质量,则仍以元素符号或分子式直接表示,若为任何其他量,则采用国家标准表示法。即,SiO2、Na2O/K2O、La/Ce等均表示质量数或以g(kg)为单位的比值。而n(207Pb)/n(204Pb)、n(Na)/n(K)则表示比值的计算是以mol为单位,n(CO2)表示CO2物质的量。所以对于同一样品,Na/K与n(Na)/n(K)的数值是不一样的。3.5数字用法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数字范围用“”表示(英文中用“”表示),如:2030,31038103,不能表示为2030,2030,38103。偏差范围:(251)不写成251;(852)不写成852。附带尺寸单位的量值相乘写为:50cm80cm100cm,不能写成5080100cm或5080100cm3。3.6化合物命名学科名称按国务院(国函1987142号)文件规定,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称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各学科名词。有机物命名可参见有机物国际命名(戴子浠编著,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所有的中英文化学名请使用IUPAC(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会)系统命名法,不要使用CA中的命名。表示位置、异构方式、结合方式的符号后应用英文中的半字线“-”,不要用中文中的“”;“Alpha”应为“”,“Beta”应为“”;如:“Benzene,1,3-dimethyl-”应为“1,3-dimethyl-benzene”;“.beta.-Pinene”应为“-pinene”。化合物命名中以下的符号应为斜体,放在前面:表示位置、异构方式、结合方式的符号。如:n-(正)、i-(异);cis-(顺式)、trans-(反式)、o-(邻)、m-(间)、p-(对)、sec-(仲)、tert-或t-(叔)、;sym-(对称,均)、unsym-(不对称,偏)、d-(右旋)、dl-(外消旋)、l-(左旋);(E)-苯甲醛中E、(Z)-2-甲基-2-丁烯酸中的Z、(R)-甘油醛中的R、(S)-甘油-1-甲醛中的S等;表示与特定原子相连的符号。如N-(与N原子连接,大斜)、O-(与O原子连接,大斜)、S-(与S原子连接,大斜);表示基团位置。如a-、b-、g-、w-。3.7缩略词为了节省篇幅,常用缩略词来代替一些名称。缩略词、代号及尚未规范化的名词术语,首次出现时(包括中英文摘要)应加括号注原词或予以说明,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1著录参考文献的意义文后参考文献是论著的必要组成部分。著录参考文献的意义和作用在于:1)体现科学的继承性,尊重知识产权;2)精练文字, 缩短篇幅;3)便于编辑和审稿人评价论著水平;4)与读者达到信息资源共享;5)利于通过引文分析对期刊水平做出客观评价;6)促进科学情报和文献计量学研究,推动学科发展。2顺序编码制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方法我刊对文后的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其基本格式和著录规范如下。2.1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法1) 按正文中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字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2) 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中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3) 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号“-” 。示例:张三1指出李四2-3认为形成了多种数学模型7,9,11-13 4) 同一文献在论著中被引用多次,只编1个号,引文页码放在“ ”外, 文献表中不再重复著录页码。示例:张415-17;张455; 张4101-105.2.2几种主要文献的著录格式文后参考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未公开发表的请勿列入,必要时可在文中加注或用脚注说明)。引文出处按引文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文献著录请按下列格式(具体可参见本刊网页“在线杂志”中的样式)。*【期刊】 序号 作者.文献篇名J.刊名,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专著】 序号 作者.书名M.版次(初版不写).译者(原著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篇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专利文献】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论文集析出文献】 序号 作者.篇名C/论文集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1著者.篇(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例:YI F, GUO Z X, ZHANG L X, et al. Soluble eggshell membrane protein: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biocompatibilityJ. Biomaterials, 2004, 25(19): 4591-4599.张莉莉,严群芳,王恬.大豆生物活性肽的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科学, 2007, 28(5):208-211.2主要著作责任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可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例:KIRKP M, CANNON P F, DAVID J C, et al. Ainsworth and babys dictionary of fungiM. 9 th ed. Wallingford: CAB International, 2001.陈曾,刘兢,罗丹.生物化学实验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11-115.3作者(报告人).题名.见(C):编者(ed,eds).会议录或会议名.出版地,出版时间:页码.例:YUFIN S A. Geoecology and computerC/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 of Computer Methods in Geoe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oscow, Russia, February 1-4,2000. Rotterdam: A. A. Balkema, 2000.裴丽生.在中国科协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C/中国科协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经验交流会资料选.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工作部,1981: 2-10.4作者.篇(题)名D.学位授予单位城市名:单位名称(若为学校只标注到大学名),年.例:C ALMSR B .Infrared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solid oxygenD.Berkeley:University o f California, 1965.张珏灵芝多糖的硫酸化修饰及其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55利申请者(所属单位).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例:MARUTA, K, MIYAZAKI, H. Poultry eggshell strengthening composition: Japan, WO/1998/014560P. 1998-09-04.KOSEKI A, MOMOSE H, KAWAHITO M, et al. Compiler: US, 828402P/OL. 2002-05-25 2 00 2-05-28.http:/FF&p =1&u = netahtml/PTO/search-bool. html &r = 5&f = G&1=50 & co1 = AND &d = PG0l & sl = IBM.A S.& OS=AN/IBM&RS=AN/IBM.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88105607.3P. 1989-07-26.6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例: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GB/T 57951986中国标准书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注:1.作者不超过3人的全部写出,超过3人列前3人,后加“,等”或“,et al ”;英、美、德、俄等国作者均按姓前名后顺序书写,名用缩写,不加缩写点;中国人名不缩写。2.外文专著尤其要注明出版地和出版者。)3文献著录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3.1正文中参考文献的标注要正确1)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的文献序号不能颠倒错乱。2)多次引用同一作者的同一文献,只编1个首次引用的序号。3)同一出版物中不要混用2种著录体制。4)文献表中的序号与正文中的要一一对应.。3.2参考文献表的著录文后参考文献一般为正式出版物,非正式出版物可作为文内或地脚注释列出。注释的著录格式可参照参考文献的格式。1)每条文献的著录项目应齐全。专著、论文集、科技报告、学位论文、专利文献等可依据书名页、版本记录页、封面等主要信息源著录各个项目;专著、论文集中析出的篇章及报刊上的文章依据参考文献本身著录析出文献的信息,并依据主要信息源著录析出文献的出处;网络信息依据特定网址中的信息著录。2)每条文献的序号要加“ ”。3)期刊中析出的文献,其题名不能省略。4)书刊名不加书名号,西文书刊名也不用斜体。5)西文刊名可参照ISO 41984文献工作期刊刊名缩写的国际规则的规定缩写,缩写点可省略。3.3责任者的著录方法1)3人以下全部著录, 3人以上可只著录前3人,后加“ ,等 ”,外文用“ ,et al ”, “ et al ” 不必用斜体。2)责任者之间用“,”分隔。3)责任者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的著录形式。欧美著者的名可缩写,并省略缩写点,姓大写;如用中译名,可以只著录其姓。示例: Einstein A (原题:Alberd Einstein)中国著者姓名的汉语拼音按 GB/T 161591996的规定书写,名字不能缩写。示例: ZHENG Guang-mei4)除“译”外不必著录责任者的责任。示例:陈浩元. 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 (原题:陈浩元主编. 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3.4文后参考文献中数字的著录1)卷期号、年月顺序号、页码、出版年等用阿拉伯数字,卷号不必用黑体。2)出版年或出版日期用全数字著录;如遇非公历纪年,则将其置于“( )”内。示例1:2005-08-10示例2:1938(民国二十七年)3)版本的著录采用缩略的形式。示例1:3版(原题:第三版)示例2:5th ed (原题:Fifth edition)3.5有些缺项可作变通处理1)某一条参考文献的责任者不明时,此项可省略(著者-出版年制用“佚名”或“Anon”)。2)无出版地可著录出版地不详或S.l.。示例1:出版地不详: 三户图书刊行社, 1990示例2:S.l.: MacMillan, 19853)无出版者可著录出版者不详或s.n.。示例1:昆明:出版者不详, 2005示例2:New York:s.n., 2001注意:不要出现S.l.:s.n.这样的著录形式。4)出版年无法确定时,可依次选用版权年、印刷年、估计的出版年 ,估计的出版年置于“ ”内。示例1:c1986: 146-149示例2:1993印刷: 402-410示例3:1938: 28-353.6可灵活处理的著录项目对国标未作“必须”“应”等规定的著录项目,同一论著可选定一种,并做到前后一致。1)每条文献结尾可以加“.”。2)文献类型标志,非电子文献任选。3)如果指不出具体引文页码,专著的引文页码也可不著录。4)电子文献的引用日期非联机文献可不著录。5)纯电子文献的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可省略。6)期刊中析出文献的页码可只著录起首页。7)责任者的姓,其字母可全大写,也可只首字母大写。8)每条文献是否顶格排以及序号与文献间留多大间隙、回行时如何排印,均未作统一规定。3.7正确著录期刊文献的年、卷、期、页示例1:年,卷(期): 页 2005, 10(2): 15-20示例2:年,卷: 页 2005, 35: 123-129示例3:年(期) : 页 2005(1): 90-94示例4:年(合期号) : 页 2005(1/2) : 40-43同一刊物连载文章后续部分的著录示例:年,卷(期):页码;年,卷(期):页码2005,15(1):12-15; 2005,15(2):18-203.8文献类型、电子文献载体类型及其标志代码要著录正确电子文献类型和载体类型标志是必备的著录项目。非电子文献类型标志虽然为“任选”项目,但对其进行著录还是有意义的。著录时要尽可能区分准确,并正确著录。文献类型标志:普通图书 M, 会议录 C, 汇编 G, 报纸 N, 期刊 J, 学位论文 D, 报告R,标准 S,专利 P,数据库 DB,计算机程序 CP,电子公告 EB。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志:磁带 MT,磁盘 DK,光盘 CD,联机网络 OL。4其他要求1)参考文献数量:一般研究论文约20篇参考文献,不可少于15篇,综述论文不少于30篇参考文献。研究性论文和综述文近5年文献均不少于参考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