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第九章》.doc_第1页
细胞生物学《第九章》.doc_第2页
细胞生物学《第九章》.doc_第3页
细胞生物学《第九章》.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胞生物学 第九章复习题(07动物生物技术 曾喜多 200730380126)一、 不定项选择题1.细胞骨架包括以下哪些?( )A.中间丝 B.微丝 C.微管 D.微绒毛2. 细胞内微丝网络的组织形式和功能通常取决于什么?( )A.与之结合的微丝结合蛋白 B.微丝本身 C.肌球蛋白 D.肌球蛋白和微丝3.下列微管是相对稳定的“永久性”微管的是( )A纤毛或鞭毛内的轴丝微管 B.间期细胞质微管 C.神经元突起内的维管束 D.分裂细胞的纺锤体微管4微管组织中心包括以下哪些?( )A.基体 B.生长锥 C.横桥 D.中心体5.下列能使微管解聚的是( )A.秋水仙素 B.低温 C.细胞松弛素 D.诺可脞6.驱动蛋白马达结构域的两个重要功能位点是( )A.GTP结合位点 B.ATP结合位点 C.微管结合位点 D.染色质锚定位点7.下列关于核纤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染色质的重要锚定位点 B.是核膜的重要支撑结构 C.在核膜内侧呈正交网状排列 D.核纤层蛋白A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二、填空题1.细胞骨架的主要功能有_、_、_、_。2.微丝是一条直径_nm的扭链,呈_状,螺距_nm。3.微丝的组装可以分为_和_两步,第一步需要_的参与,延长时通常是_极组装速度快。4._能切断微丝,阻抑肌动蛋白聚合,但对解聚无明显影响;_能抑制微丝解聚,使肌动蛋白丝保持稳定状态。二者都能阻止细胞运动,是因为微丝的功能依赖于肌动蛋白的_的动态平衡。5.微管组装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在GTP结合位点中,含不可交换位点(N位点)的是_,含可交换位点(E位点)的是_。6._能与微观蛋白亚基结合,结合后的亚基组装到微管末端后,其它亚基很难再在该处组装,而对于去组装并没有影响;_的作用正好相反,它可以阻止去组装,增强微管稳定性,但不影响组装。7.每个中心粒含9组等间距的_,其中只有_在结构上是完整的;基体与之类似,都为“9+0”排列,而A、B管延伸成的纤毛或鞭毛二联体微管中心则有由_包围的2根单体微管,这种轴丝微管被称为_排列。8.纺锤体微管可分为_、_、_三类。9.区分细胞类型的身份证是_,其重要结构特征是分子中部的_。10.中间丝的组装首先是两个单体的杆状区以平行排列的方式形成_的二聚体,然后两个二聚体以反向平行和_的形式组装成无极性的四聚体,四聚体首尾相连形成原纤维,最后8根原纤维构成横截面为32个中间丝蛋白、直径_nm左右的圆柱状中间丝。11.细胞质中间丝通常是围绕_开始组装,并伸展到细胞边缘与细胞质膜上的细胞连接如_、_结构相连,通过细胞连接,中间丝将相邻的细胞连成一体。三、判断题1.细胞骨架是一种高度动态的结构体系。( )2.体内肌动蛋白的组装在“可溶性肌动蛋白的存在状态”和“微丝结合蛋白的种类及其存在状态”两个水平上受到微丝结合蛋白的调节。( )3.微管管壁由13根原纤丝构成,整根微管呈极性状态,结构上不对称并导致组装时两端的聚合速度不一样,组装快的一端为负极,另一端为正极。( )4.细胞内依赖于微管的膜泡运输与协助扩散类似,需要载体蛋白而不需要能量。( )5.动力蛋白是已知马达蛋白中最大、移动速度最快的成员。( )6.中间丝的组成成分比微丝和微管复杂得多,但一般不如微丝和微管稳定。( )7.中间丝的种类具有组织特异性,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中间丝的类型随着细胞的分化过程而发生变化。( )8.大多数驱动蛋白成员的马达结构域在重链的N端,所介导的物质运输方向是从微管的负极向正极移动。( )四、名词解释1.踏车行为: 2.分子马达:五、简答题1.细胞在基质或相邻细胞表面的迁移过程通常包含哪几个相继发生的事件?2.简述由神经冲动引发的肌肉收缩的基本过程。参考答案:一、不定项选择题1.A,B,C. 2.A. 3.A,C. 4.A,D. 5.A,B,D. 6.B,C. 7.A,B,C.二、填空题1. 结构与支持作用、胞内运输作用、收缩和运动、空间组织功能2. 7 双股螺旋状 363. 成核反应 纤维的延长 肌动蛋白相关蛋白Arp2/3复合物 正4. 细胞松弛素 鬼笔环肽 组装与去组装5. ab-微管蛋白二聚体 a-微管蛋白 b-微管蛋白6. 秋水仙素 紫杉醇7. 三联体微管 A微管 中央鞘 9+28. 动粒微管、极微管、星体微管9. 中间丝蛋白 高度保守的a螺旋杆状区10. 双股螺旋 半分子交错 1011. 细胞核 桥粒 半桥粒三、判断题1.()2.()3.()4.()5.()6.()7.()8.()四、名词解释1.微丝或微管的正极端因组装而延长、负极端因去组装而缩短,但组装与去组装在整体上达到平衡状态的现象称为踏车行为。2.分子马达主要是指依赖于微管的驱动蛋白、动力蛋白和依赖于微丝的肌球蛋白这三类蛋白质超家族的成员。它们既能与微管或微丝结合,又能与一些细胞器或膜状小泡特异性地结合,并利用水解ATP所产生的能量有规则地沿微管或微丝等细胞骨架纤维运输所携带的“货物”。五、简答题1. 答:细胞在基质或相邻细胞表面的迁移过程通常包含以下四个相继发生的事件。首先是细胞表面在它运动方向的前端伸出突起;第二是细胞伸出的突起与基质之间形成新的锚定位点(如黏着斑),使突起附着在基质表面;第三是细胞以附着点为支点向前移动;最后,位于细胞后部的附着点与基质脱离,细胞的尾部前移。2.答:1.动作电位的产生。来自神经元的神经冲动经轴突传到神经肌肉接点运动终板,使肌细胞质膜去极化,并经T小管传至肌质网。 2.Ca+的释放。肌质网去极化后释放Ca+至肌浆中,有效触发Ca+浓度升高,达到收缩期的Ca+阈浓度。 3.原肌球蛋白位移。Ca+与肌钙蛋白作用,使原肌球蛋白移位到肌动蛋白双螺旋沟的深处,消除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结合的障碍。 4.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