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重点.docx_第1页
财政学重点.docx_第2页
财政学重点.docx_第3页
财政学重点.docx_第4页
财政学重点.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政学重点1. 财政的定义和特征:(1)财政的定义: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要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现象。这一定义包含三大要素: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2)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共需求;3)财政分配的对象是剩余产品的价值。 (2)财政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国家主体性、收入和支出的对称性2. “公共财政”和“国家财政”的主要区别: (1)预算决定的性质不同。公共财政预算的决定具有明显的公共性;而国家财政的预算强调政治权力的作用,并不具有必然的公共性。 (2)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不同。公共财政的收入主要通过以公共权力为基础的税收征集,而国家财政的收入既可以通过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资产收益取得,也可以依据公共权力和收费取得。 (3)财政支出的方向不同。公共财政的支出是提供公共商品,而国家财政的支出则可能提供(甚至主要提供)私人商品。3. 公共需求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公共需求是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求。 (2)特点:受益的外在性;需求的整体性;一般通过公共机制来满足。4. 公共商品的含义和特点:(1)含义:公共商品是用于满足公共需求、通过公共机制提供的商品。(2)特点:1)非排他性,即无法排斥他人对同一个商品的消费;2)非竞争性,即人们对公共商品的消费,并不妨碍他人对该商品的同时消费。以上两条是基本特征,其中非竞争性是最基本属性,它是公共商品最重要的标志。(3)其他特性:生产或提供的不可分性、规模效益较大、初始投资大、具有自然垄断性等(4)类型:按照公共商品的公共程度,可分为以下两类:1)纯粹公共商品,即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完全用于满足公共需求的商品。2)混合商品(准公共商品),即兼有公共商品特征和私人商品特征的商品,或者说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基本特征之一的商品,或者说是具有一定排他性或一定竞争性的物品。5. 公共选择的规则: (1)一致性规则:又称一致满意规则,是指在公共选择过程中,任何一项提案在最终成为公共政策之前,必须获得所有投票者的赞成。 (2)多数性规则:是指一项提案最终成为公共政策之前,必须经过多数投票者的赞成。有两种多数:一是简单多数(超过二分之一),二是复杂多数(超过三分之二)。 (3)最优多数规则:是指在公共选择过程中,成本最低的多数性规则。这里的成本包括抉择成本和外部成本。抉择成本和外部成本之和最小的那个多数就是最优的多数。6. “投票之谜” (1)定义:是指在所有可供选择的方案中,没有一个方案能够获得多数票。 (2)中间投票人:是指在所有投票人的偏好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投票人,又称中位选民。(3)中间投票人定理:如果所有投票人的偏好是单峰的,那么在多数投票规则下,投票的结果是中间投票人获胜。 (4)阿罗不可能定理:阿罗认为:要寻找这样一种决策机制,即它所产生的结果不受投票程序的影响,同时又不限制投票人的偏好以及进行的独立决策,并能最终将所有个人的偏好转换成一种社会的偏好,是不可能的。 (5)“投票之谜”之解:在多数投票规则下,要避免“投票之谜”,并能产生最优方案。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投票人应具有单峰偏好。2)对方案进行两两表决。3)通过下面两个方法,来充分显示投票人的偏好强度:可以用“打分投票制”,来显示投票者的偏好强度;允许进行“投票交易”,来显示投票者的偏好强度。7. 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条件: (1)交换效率的实现条件:(交换的一般均衡)用“埃奇沃思盒”表示,用合同曲线(或交换契约曲线)来说明。交换效率的实现条件就是所有个人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 (2)生产效率的实现条件:(生产的一般均衡)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加以说明。生产效率的实现条件是任何生产要素对于所生产的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转换率都相等。 (3)综合效率的实现条件:(生产和交换的一般均衡)寻找生产可能性曲线和合同曲线的交叉点。综合效率的实现条件是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转换率,必须等于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8. 市场失败及其主要表现: (1)含义:市场失败,是指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某些缺陷和外部环境的某些限制,而使单纯的市场机制无法把资源配置到最佳状态。 (2)市场失败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六个方面:1)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2)不能有效地解决外在性问题;3)市场竞争旳不完全性;4)市场信息不充分;5)收入分配不公平;6)宏观经济的波动9. 政府的经济职能:1)确立法律体制;2)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发展;3)影响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4)建立影响收入分配的方案。10. 政府失败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1)主要表现:1)政治制度失灵。这是最严重的失败,它产生的效率损失之大是任何市场失败都无法相比的。2)权力滥用、预算扩张明显。过多干预,各级各部门都试图增加本身预算。3)成本高,浪费多,寻租普遍。寻租是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而进行的寻找财富转移的活动,寻租的根源是政府。4)官僚主义严重,机构不断膨胀,人员不断增加,而效率却不断下降。 (2)主要原因:1)政府能力的有限性:包括信息的获取、对私人反应的控制、对官僚主义的控制、政策决定过程中的困难等等。2)政府行为越界:集中表现在本该选择市场交易方式,却选择了使用政治交易的方式。另外,政府运用 行政手段,总是以一定的强制性为前提的,因而有一种天然的扩张趋势和不可逆性。11. 财政职能:是财政在一定经济模式下客观上固有的功能,是财政本身所具有的属性。12. 收入分配职能 (1)含义: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 (2)公平的判断:公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公平,二是社会公平。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是两种不同的公平准则,区别在于二者的着眼点和目的不同:经济公平着眼于分配的过程,目的是提高效率;社会公平着眼于分配的结果,目的是社会的稳定发展。财政职能所讲的公平主要是社会公平,反映一个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3)主要内容:1)通过税收对收入水平进行调节。比如所得税、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等,主要是把富人手里的一部分资金征集起来。2)通过转移支付。比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以增加低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收入。3)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改善全体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可使低收入者实际收入增加,缩小个人收入差距。4)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打破人口流动壁垒,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遏制城乡差别、地区差距的进一步扩大。13.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因素: (1)需求方面:1)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公共商品就整体而言,收入弹性较高,价格弹性较低。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公共商品的需求会以较快速度增长;二公共商品价格的上涨,则不会导致人们对公共商品需求相应地减少。2)对公共商品的偏好。影响偏好的主要因素有:收入、价格、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技术进步因素、公共选择的过程等。 (2)供给方面:1)服务环境(生产环境)。比如社会治安、社会摩擦、环境污染等。随着服务环境恶化,为保持公共服务水平,必须增加财政支出。2)产品质量。人们对公共商品需求的增长,更多的是对质量要求的提高。这就必然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3)投入品价格(相对价格效应)。公共部门的活动是劳动密集型的,其生产率低于私人部门。而公共部门的工资增长率往往等于私人部门,因此财政支出相对规模必然会扩大。14. 财政支出结构(分类):财政支出结构,是指财政支出具体项目的构成比例。 (1)按照政府职能分类:维持性支出、经济性支出、社会性支出 (2)按照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支出、转移支出 (3)按照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1)国防支出;2)国家管理支出;3)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支出;4)经济建设支出;5)社会保障支出;6)债务支出等 (4)按照支出的受益范围分类:一般利益支出、特殊利益支出15. 财政支出效益的基本评价方法:财政支出效益的基本评价方法是成本收益分析法。所谓成本收益分析法,是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投入与实现的收益进行分析评价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是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效益进行对比分析,通常以计算投资项目的净收益现值为评价标准。分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成本、收益的计量范围。2)贴现率的选择。既要反映社会机会成本,也要反映对未来消费的评价。一般比私人企业投资收益率高。3)收益与成本的估价。可采用影子价格,或者是问询方式。4)未来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对不确定结果的判断方法有五种:一是选择期望值最大的方法;二是敏感性分析法;三是平均概率估算法;四是风险最小化标准法;五是遗憾最小化标准法。16. 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要求:所谓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是指通过评价财政分配资金的合规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优化财政支出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完善我国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根据中央决定,必须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为此,必须注意下面几点要求:1)要明确目标;2)要确定原则;3)要使用科学、规范、符合实际要求的方法;4)关键是要确定合理的评价指标;5)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适合的调整与完善。17. 公共投资支出的范围: (1)关于公共投资的范围,理论上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仅限于纯公共产品。20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范围不断扩展,扩大到有关国民经济全局的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 (2)从实践上看,各国公共投资的范围都不完全相同。不同的国家,因经济体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公共投资的范围也不完全相同。 一般说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范围大些,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范围小些。但不同中,也有大体相同之处:1)确定公共投资范围的根本标准相同。那就是是否有利于提高宏观效率,促进社会公平。因为私人投资追求的是微观效率,而公共投资追求的则是宏观效率,并兼顾公平的要求。2)公共投资的主要部门大体相同。那就是基础产业部门、农业部门以及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等领域。在必要时,也对一些新兴产业部门的创建也进行投资。18. 基础产业的含义及其特点: (1)含义:基础产业是指社会经济活动所依赖的基础设施与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包括各类交通设施、水利设施、通讯设施及城市公用事业。基础工业主要指能源工业(如煤炭、原油和各种电等)和基本原材料工业(如钢铁、建材、石化等)。基础产业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它决定着其他产业的发展水平。要使国民经济保持长期、快速、协调和有效的发展,就必须首先发展基础产业。 (2)基础产业的特点主要是:基础性、自然垄断性、混合商品属性19. 政府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 农业之所以成为公共投资的一个重要内容,与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其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1)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从经济角度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前提。农业为人类提供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农业为工业提供最重要最基本的原材料;农业是工业生产的主要市场之一;农业为国家建设提供了资本积累的源泉;农业为工业化提供了剩余劳动力等。2)从政治角度看,农民是国家政权巩固的基础,是国家自立的基础。一方面,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另一方面,国家自力更生的能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3)从社会角度看,农村稳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2)农业的特点:1)农业面临着双重风险:市场风险与自然风险;2)农产品市场是一种典型的发散型蛛网市场;3)农业比较利益低。20. 政府对农业投资的重点范围:(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投资:主要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如防洪灌溉工程、水土保持工程、风水防护工程、以及农用电网建设等。(2)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投资。21. 国家管理支出的内容与特点: (1)国家管理支出:是指政府为维持社会秩序和提供公共劳务而安排的支出,通常也称行政管理支出。 (2)主要特点有:第一,提供的是纯公共商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第二,消费性。行政支出是一种纯消费性支出,结果只能引起社会物质产品的消耗和价值的丧失,而不能实现价值的补偿和增值。第三,低收入弹性。行政支出提供的是社会经济运行所必需的秩序,属于必需品。人们对它的需求,一般不随收入增长而相应增加。第四,连续性。只要国家机关存在并行使其职能,就需要连续不断地行政支出予以保证。第五,稳定性。国家职能和国家机关的设置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所以国家管理支出具有相对稳定性。第六,效率难以考核。没有客观的标准。22. 影响国家管理支出的主要因素: (1)机构设置:机构设置越多,行政开支越大。 (2)人员配备和公务员素质:人员配备越多,公务员素质越低,行政开支越大。 (3)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外部的监督体系:内部激励机制是指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私人目标和社会目标一致化的利益诱导机制。内部约束机制是指防止私人目标和社会目标非一致化的利益处罚机制。外部监督是指国家机关以外的单位、团体和个人对国家管理部门的监察和督促。内部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外部的监督体系越健全,行政开支就越节约。 (4)一些客观因素的变化,也可能影响一定年度内行政经费的变动。23. 国防支出的含义与特点: (1)国防支出:是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安全需要,而用于军队和其他国防建设的费用支出。 (2)同国家管理支出相比,国防支出所提供的服务,也具有纯公共商品的属性和纯消费性。二者区别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需求的外生性和供给的内生性;二是资金的密集型。24. 国防支出的影响因素:(1)政治因素:包括国内政治因素和国际政治因素。(2)经济因素:国防支出规模国家财政状况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3)经费使用效率因素:经费使用效率越高,国防支出规模越小。(4)兵员制度:义务兵役制不同于自愿兵役制。(5)其他因素:即一定时期的国防开支,还受物价水平、技术水平和地域因素的制约。25. 事业支出的含义与特点: (1)事业支出: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众非物质需要而安排的,用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保等社会服务的事业性支出。也称为社会性支出。 (2)特点:1)它是对混合商品中的公共商品部分的成本补偿。2)对它需求的收入弹性较高。它不是基本需求,而是一种发展需求。这种需求的增长速度一般快要人们收入的增长速度。3)它具有部分的投资性质。26. 社会保障的含义与构成:(1)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为帮助社会成员克服因种种风险造成的物质生活困难,维持其基本生活条件,依法进行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活动。(2)它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1)社会救济:社会救济是由国家和社会向因残疾、自然灾害或意外事件等不可抗拒的力量而使维系生命所需要的物资来源中断的那部分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形式。社会救济有两个特点:第一,它的接受对象是社会弱者,所以不以接受者预先支付一定费用作为受助的前提;第二,受益人具有选择性,即只有经过调查被证明符合条件的人才能得到救济。这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第一层次,提供的是基本生存保障。2)社会保险:这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第二个层次,提供的是日常生活保障。它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因遭受年老、生病、失业、或意外事件而导致收入来源减少以及发生其他生活困难时,从国家、社会或有关部门获取物质帮助的制度。我国社会保险的项目有五个: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由国家、地方举办的以全体社会成员为对象的福利事业。如教育、科学、环保、文化、体育、卫生设施,为城乡居民提供的各项补贴,为残疾人和丧失劳力者举办的各项服务等。这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第三层次,它满足的是人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又被称为“高层次的社会保障措施”。27.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区别: (1)第一,二者体现的经济关系不同。社会保险在政府和社会成员之间不存在商业性关系;而商业保险在保险公司和投保人之间就是一种“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的商业性关系。 (2)第二,二者的资金来源不同。社会保险的保险基金除了来自受保人和其就业单位交纳的保费之外,政府财政还给予一定的资助;而商业保险的保险基金只能来源于被保险人个人缴纳的保费。 (3)第三,二者的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不同。社会保险的受保人领取保险金的权利和交纳保险费的义务之间,虽在数量上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不对等;而商业保险的权利和义务之间则是完全对等的关系。 (4)第四,二者的保险原则不同。社会保险实行强制保险原则,由国家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强制实施;而商业保险则只能实行自愿保险原则。28. 社会保障的社会经济功能:社会保障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保护器;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调节器;社会保障有利于调节和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29. 财政补贴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双重作用):(1)财政补贴的积极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补贴的主要作用是弥补市场机制自身的缺陷而发挥功能。具体地说,有以下五点:1)促进具有外部经济的部门发展,优化资源配置;2)配合自然垄断领域的价格管制,提供社会福利;3)推行倾斜式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发展;4)平抑产业和价格波动,保证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的稳定;5)促进出口贸易,增强民族工业竞争力。 (2)财政补贴失控的消极影响:财政补贴只能是一种辅助性的调节手段。如果过度使用,会造成以下不良影响:1)增加国家财政负担;2)引起通货膨胀;3)消弱价格杠杆的作用;4)助长经营管理落后和浪费现象;5)造成收入分配不公。30. 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财政收入规模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财政收入的总量。一般采用绝对量和相对量两类指标加以衡量。 (1)绝对量指标:绝对量指标是财政总收入。 绝对量指标具体反映了财政收入的数量、构成、形式和来源。它适用于计划指标的确定、完成情况的考核以及财政收入规模变化的纵向比较,适用于静态和个量分析。 (2)相对量指标:相对量指标是财政集中率,即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总额占国民收入(GNP或GDP)的比率。它适用于衡量财政收入水平、分析财政收入动态变化以及财政收入规模的横向比较,适用于动态和总量分析。31.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1)经济技术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是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基础。一般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财政收入规模会不断扩大。从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看,技术进步起着关键作用。(2)收入分配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因素:一般说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政府在收入分配中起着主导作用,财政收入规模相对较大;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市场在收入分配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财政收入规模相对较小。(3)其他因素:价格因素、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因素、政府的职能范围和宏观经济调控因素32. 财政收入的形式结构:税收、国有资产收益、公共收费、公债收入(1)税收:税收是现代国家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一般占世界各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在70%以上,目前在我国,税收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90%左右。税收成为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是由公共商品的属性和税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所决定的。(2)国有资产收益: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身份,以资产占用费、上交利润、租金、股息、红利等形式所取得的收益和国有资产的转让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大小的决定因素: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经营方、国家规定的利润分配制度。(3)公共收费:公共收费包括规费和使用费两种。前者指政府部门为公民个人提供某些特定服务或是特定行政管理所收取的工本费和手续费。后者指政府部门对其所提供的公共设施的使用者按一定标准收取的费用。(4)公债收入:所谓公共债务收入,是指国家通过信用方式取得的有偿性收入,也称为公债或国债。一般来说,债务收入是在国家财政收不抵支时,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所运用的主要手段。其产生和发展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正常财政收入不能满足支出的需要;二是社会上可供借贷资金的存在。33. 公共收费的类型:(1)按收费的性质划分(2)按照收费资金的管理渠道划分:财政预算内管理的收费、财政预算外专储性收费、执收单位自收自用的收费(3)按收费的实体划分:1)行政性收费2)事业性收费:事业性收费是实行事业管理的单位按规定标准向服务对象收取的费用。如医疗卫生收费、教育收费、文化艺术收费、气象服务收费等。3)经营性收费:经营性收费是国有经营单位向社会提供私人商品时按市场原则所收取的费用。如交通运输费、房屋租赁费、文化娱乐费等。(4)按公共收费的目的划分34. 公共收费政府的收费价格政策:(1)低价政策:收费价格低于物品或服务供给的成本耗费水平,适用于混合商品、有益物品的供给。(2)平价政策:收费价格大体相当于物品或服务供给的成本耗费水平,适用于自然垄断行业提供的物品或服务及外部收益不大的一般物品或服务。(3)高价政策:收费价格高于物品或服务供给的成本耗费水平,对特定的社会经济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35. 公共收费的定价方法:(1)平均成本定价法(2)二部定价法:收费分两部分定价:一部分是按期定额收费,与使用量无关固定成本耗费;一部分从量收费变动成本耗费。二部定价法以经营单位的财务收支平衡为条件实现经济福利最大化。 (3)高峰负荷定价法:当消费达到高峰时,定价较高;当消费走向低谷时,定价较低。36. 公债的含义与特点:(1)含义:公债,即公共债务,是政府为解决正常财政收入的不足,或实施特定的经济调控政策,以信用形式筹集资金而形成的债务。公债是各级政府借债的统称。中央政府的债务称为中央债,又称国债;地方政府的债务称为地方债。(2)特点: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37. 公债的经济效应:李嘉图等价定理(1)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2)李嘉图等价的观点的逻辑基础是,假定能预见未来的消费者知道,政府今天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意味着未来更高的税收,通过发行国债而不是征税为政府支出筹资,并没有减少消费者生命周期内的总的税收负担,惟一改变的是推迟了征税的时间。38. 衡量公债规模的指标:(1)绝对规模的指标: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2)相对规模指标:1)债务负担率=当年累积未清偿公债余额/当年国内生产总值100%2)债务依存度=当年公债发行总额/当年财政支出总额100%3)偿债率=当年公债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总额100%39. 公债债务风险及其防范要求:(1)公债的财政风险:举债规模过大,导致财政收支体系和债务清偿机制紊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