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醴陵市东堡乡总体规划说明书(2010-2030) 说明书0 醴陵市东堡乡总体规划说明书(2010-2030) 说明书醴陵市东堡乡总体规划(20102030年)说明书第一章 现状概况及分析一、现状概况1、区位位置东堡乡位于醴陵市区北部,属丘陵地貌。乡人民政府驻地东堡村黄土坳,距醴陵市区仅6公里。该乡东邻王仙镇,南与醴陵市市区相接,西与板杉乡和黄獭嘴镇毗邻,北与官庄镇接壤。相传古时有一年大旱,禾苗枯萎,境内独有一水凼涌出泉水,近处禾苗得救。当地村民在此处建一台,以保护水源,石台似堡垒,又位于醴陵东郊,故名“东堡”。东堡乡境内有320国道从西南部经过,106国道从东南角经过,形成畅达的对外交通体系,另有上瑞高速从南端穿过,沪昆高铁穿越该乡。境内有以中型水库望仙桥水库,为醴陵市城市饮用水水源。2、行政区划本次规划所指的东堡乡包括现东堡乡行政区划范围。现辖16个行政村,分别为东堡村、大塘坳村、土埠桥村、新庵村、竹湖村、樟塅村、山峰村、钟鼓村、大林村、泉源村、赤竹村、东坑村、漏水坪村、老鸦山村、望仙桥村、沩山村。3、自然条件东堡乡域地形略似三角形,地势北高南低,大多属岗地,南有少量丘陵地区。东堡乡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为南风,历年平均气温18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700mm,年平均日照1650小时。东堡境内拥有多种丰富的自然资源。矿藏主要有瓷泥、耐火石等;境内动植物资源也较丰富,具备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林木生长的良好条件;主要旅游资源有沩山古洞天、沩山古窑址、新庵水利作坊、长庆寺、龙神庙及望仙桥生态农庄、乡村时光生态农庄。4、人口情况2009年末全乡总户数7133户,总人口为26605人,居住人口19971人;集镇人口2600人,城镇化水平9.78%。5、产业经济情况2009年东堡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2.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0.2亿元,同比增长16%,农业总产值1.8亿元,同比增长5.9%;完成国地两税收入1528万元,其中国税1138万元,地税390万元,同比增长19%;农民人均收入达4835元,同比增长7.6%。农业方面。2009年全乡粮食总产粮食13800吨,人均占有粮食535公斤。在突出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东堡乡提出了“利用本土资源的优势,积极扶持特色农业”的口号,积极发展蔬菜、畜牧、家禽等高效产业。工业方面。2009年全乡工业增加值实现4000万元。全年新办企业2家,盘活整组两家倒闭企业重新生产。二、土地利用现状乡政府驻地东堡村,辖区面积104.24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785.5公顷,其中:水田面积682.5公顷,旱土面积103公顷,山林面积904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6.7%。表1:乡域现状用地汇总表序号类别名称面积(公顷)占总用地比例1总用地面积10424.00100.002村镇建设用地面积299.462.873水域和其它用地10124.5497.13其中水域297.042.85耕地710.506.82园地75.00.72林地9042.0086.74三、乡域发展条件分析1、有利条件分析(1)区位交通优势。东堡乡位于醴陵市北部,至醴陵市城区仅需15分钟左右,其乡政府驻地(东堡村)距醴陵市城区6公里,东堡乡有主要对外交通干道与正在修建的醴陵大道相对接,醴陵城区对其有一定的辐射作用。另一方面,东堡乡东与王仙镇相邻,近年来王仙镇的迅速发展,以及位于王仙镇境内正在建设中的沪昆高铁站也可为东堡的发展带来一定契机。(2)资源优势。东堡乡境内矿藏资源丰富。作为醴陵瓷业的发祥地,东堡乡乡域范围内矿藏资源主要有瓷泥、耐火石等,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东堡的陶瓷、采矿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能够有力地推动城镇的建设,促进经济的繁荣。东堡乡境内生态资源丰富。其境内的望仙桥水库为醴陵市水源保护区,不仅水质优良,同时景观优美,是良好的旅游资源。其种植业、养殖业种类多品质高,无公害蔬菜颇具特色,老鸦山蜂蜜、新安奈李已初具规模,具备发展高效农业的基础。东堡乡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第一,名为“沩山古洞天”的沩山村作为古代道教重要活动地,是国内道教36小洞天之一;第二,分布有30多处古窑址的沩山村,2010年已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并正在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旅游开发价值与潜力高;位于钟鼓村的长庆寺、东堡村的龙神庙等均有一定的人文景观价值;第三,位于望仙桥水库的望仙桥生态农庄和位于樟塅村的乡村时光生态农庄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有利于旅游产业链的形成。2、不利因素(1)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层次低东堡乡工农业经济总量低,产业结构优化滞后,服务业发展不足,三产业联动效应不明显,特色中心功能缺乏,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2)、道路系统与基础设施不完善。东堡乡现状仅有一条对外交通道路,路幅较窄,仅7米,且该道路两侧已形成成片住宅区,道路拓宽有一定困难;东堡集镇区内道路系统混乱,乡镇现状集镇区建筑密度较大,道路两侧建筑退后距离较少,不利于道路的规划建设与拓宽。因地形地貌的影响,乡域范围内的道路虽已经基本硬化,但道路多曲折,近期正在建设中的沪昆高铁醴陵段工程及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大林河引水工程等加大了对现有道路的荷载,增加了集镇区道路的压力,对交通影响较大。现状无自来水厂,用水依靠山泉引水,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集镇区的给排水系统基本未形成,现状未建设污水处理厂,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公共服务设施等级低,垃圾收集点的设置不规范,不能满足居民的正常使用,维护水平低;现有电力线由王仙镇变电所提供,镇区范围内电力线走线较凌乱,给居民的使用及安全带来一定的不利。(3)、用地布局零乱村庄建设用地随意性大,布局零乱,用地不紧凑,当地村民由于受生活生产习惯的影响,居住用地主要沿路分布,工业和居住混杂。现状用地的混乱给规划建设带来一定的不便。(4)、区内大片的基本农田对城镇的开发建设有一定的制约。东堡乡现状镇区建成区周边被基本农田围绕,集镇区建设用地的选择与基本农田的保护产生一定的矛盾,可供选择的集镇区发展建设用地较少。第二章 相关规划及修编情况一、相关规划情况1、醴陵市村庄布局规划(2006-2020)(1)市域城镇等级划分中心城市: 醴陵市区;中心镇: 白兔潭、泗汾、均楚、黄獭嘴镇;一般镇: 潼塘(南桥)、王仙、仙霞、大障、浦口、船湾、石亭、沈潭、贺家桥、栗山坝、王坊、东富、富里镇;乡集镇: 东堡、官庄、枫林市、板杉、新阳、清水江、神福港、嘉树、孙家湾乡。(2)经济区划范围东部经济区主要包括醴陵东部106国道沿线的白兔潭、南桥、富里、王仙、王坊、浦口、东堡等乡镇。(3)主要职能以农产品的加工、集散和集市贸易为主要职能的集贸型集镇。2、醴陵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1)职能定位:生态型乡镇(2)行政区划变动:东堡乡与王仙镇合并为新的王仙镇;二、编制的必要性1 与醴陵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对接2010年,醴陵市做了新一轮的总体规划修编,东堡乡钟鼓村、山峰村、樟塅村、竹湖村部分村庄用地划入了醴陵市城市总体规划红线范围。东堡乡为城郊型乡镇,为了更好的与醴陵市对接,需要进行东堡乡总体规划的编制。2各项重点工程项目的需要正在东堡乡境内建设的沪昆高铁、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醴陵大道及大林河引水工程带来了东堡乡村民拆迁安置的问题,迫切需要规划选址居民安置用地。3用地空间的突破和土地集约化的要求现状集镇区建设用地散乱、用地构成混杂,城镇绿化用地比值低,缺少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对集镇区用地进行合理的整治势在必行。4迅速发展的城市建设热潮迫切需要科学的总体规划指导进入新世纪以来,城镇化进程加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的改善。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东堡乡急需城镇总体规划进行宏观指导。第三章 规划指导思想、依据及原则一、指导思想1、以沩山古洞天、沩山古窑址、望仙桥水源保护区、长庆寺旅游保护区为核心,打造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型乡镇。2、以养殖业为基础,利用当地的自然优势,发展黑山羊养殖、蜜蜂养殖等特色养殖,利用农业循环经济等模式,创建绿色食品基地。3、利用东堡乡独特的自然资源及文化底蕴,打造醴陵东部城郊的休闲服务、农产品服务中心。4、改善投资环境,引进资金和技术人才,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形成规模经营。5、进行综合动态规划,保持弹性,留有余地,增强规划预见性和可操作性。二、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4、湖南省规划实施管理办法(1998)5、醴陵市城镇体系规划(20012030年)6、醴陵市村庄布局规划(20062020年)7、醴陵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8、醴陵市沩山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20102020年)9、东堡乡现状统计资料10、醴陵市规划局提供的1:10000和1:2000地形图11、国家、省、市其它相关法律、法规。三、规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发展是前提,发展又必须坚持综合、长期、渐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逐步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规划将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核心思想,具体落实规划措,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2、生态性原则生态环境即是21世纪城镇发展的制约与主题,也将越来越成为发展与再发展的动力,因此构筑并逐渐导向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与景观发展模式应优先目标体现在规划中。3、城乡一体化原则城镇发展应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战略的指导下,谋求产业发展、人口分布、居民点建设、生态环境改善的城乡整体有机考虑,通过强化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网络化和整体性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乡村城镇化,达到区域整体的持续协调发展。4、以人为本原则城镇的发展越来越要求规划不仅应从技术本身来看待问题,必须以一种人文关怀来审视与提升技术。规划必须按照人的行为特征,满足人各方面的特质和精神需求,应通过适当方式,在环境和城乡居民点之间建立适合人类生活的和谐关系,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有一定乡土特征的社会与文化发展模式。第四章 规划范围及规划年限一、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东堡乡乡域范围,东至王仙镇,南至醴陵市市区,西至板杉乡和黄獭嘴镇,北至官庄镇,总面积为96.74平方公里(不包括城市建设用地749.73公顷)。二、规划年限近期 2010年2015年远期 2016年2030年第五章 乡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一、发展总目标1、总目标建设成为一个人民生活富裕、村庄环境优美、社会全面发展的生态型乡镇。2、分目标经济发展目标:把东堡打造为生态型乡集镇和绿色食品基地,醴陵市东部的休闲服务基地,东堡乡经济文化、商贸服务中心。争取规划期末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9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4.2%。到2015年人均收入争取达到9670元,2030年人均收入争取达到22340元。社会发展目标:加快人口集聚,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资源高效转化,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变,提高城镇化水平。环境目标: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城镇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处理率达100%,空气环境质量达一级以上,地表水水质达I类。加强村庄环境建设和国土整治,综合治理河网水系,创造良好的国土环境。建设目标:建立便捷的空间运行网络和信息疏通网络,健全村镇功能,完善乡域各级村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配套。实现电话普及率100%,燃气及沼气普及率30%,烧液化气普及率20%。二、产业结构调整目标1、第一产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利用东堡乡生态环境和区位的优势,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引进特色种养殖,学习其他乡镇的成功经验。(1)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重点抓好特色的农产品基地建设,尤其是蜂蜜养殖基地、黑山羊猪养殖基地的建设。(2)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组织和带动农户进行标准化订单式生产,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有效对接。(3)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动物防疫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快实用技术、优良品种,特别是农业机械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2、第二产业乡域企业的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快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步伐,促使乡域企业与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大力调整和优化结构,考虑到整个醴陵市的产业状况,结合本乡镇现状较有特色的陶瓷、花炮产业进一步优化和扩大规模。农副产品加工业要培植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加工企业。3、第三产业(1)繁荣商贸流通业。健全集镇区中心村基层村三级商贸流通体制,发展新型服务业。以镇区主要街道为中心,发展以餐饮、超市、特色产品市场等行业为重点的商业街,并积极发展休闲、信息、文化等新型服务业。(2)完善发展生产要素市场。首先,要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建立开放、灵活的资本市场体系;其次,要完善和规范劳动力市场;第三,要大力发展技术市场。(3)大力发展文化广电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4)加大宣传的力度,极力开发本乡的旅游业,建立大型的旅游片区,鼓励农户私营开发农家乐、产业区。三、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在高起点、全方位地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基础上,主要突出三个发展方向。一是三次产业结构中强化农业基础,突出三产业发展,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产业行业结构应以主导和特色行业为重点形成行业规模优势。三是产业结构应实施强化名牌、特色产品战略,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形成精品、名品。四、产业布局规划确定东堡乡在规划期限内,发展第一、三产业,适当减弱第二产业,在资源和劳动力的配置上将对第一、三产业进行倾斜。本次规划将东堡乡分为:“一轴八区”的总体结构。一轴:即沿县道珊横线发展轴。以县道珊横线为基础,东堡乡集镇区为核心,沿线布置大量商贸服务设施,增加集镇区吸引力,沿珊横线在大林村布置居住片区,配套相关的服务设施。利用望仙桥水库生态景观、沩山古窑址生态文化景观,开发望仙桥沩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吸引周边的人群,促进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另外利用有利的林地资源优势,发展高效的特色养殖及林业。八区:镇区(集镇发展区+大林片区)、长庆旅游区、竹湖农业发展区(蔬菜种植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山峰水稻蔬菜种植区、望仙桥水库沩山古窑址生态旅游区、赤竹大塘坳产业发展区(黑山羊蜜蜂养殖基地、瓷泥矿产区)、大林老鸦山产业发展区(蜜蜂养殖基地、经济林区)、漏水坪农业发展区(黑山羊养殖基地、经济林区)。表2:产业项目经济效益估算表产业项目规模(亩)经济效益(元/亩)经济总量(万元)主要分布位置水稻种植800015001200蔬菜种植10001200120农副产品80林木种植129000100012900黑山羊养殖2万头800/头1600蜜蜂养殖1500瓷泥矿产区1200旅游发展130800工业120000第六章 乡域体系规划一、乡域人口规模预测1、现状概况2009年末全乡总户数7133户(原统计口径),总人口为26605人,集镇人口2600人,城镇化水平9.78%。2、乡域人口规模论证(1)行政调整醴陵市城市规划范围内需要拆迁安置的人归属于东堡乡的有6076人,涉及到的村庄有钟鼓村、山峰村、樟塅村、竹湖村。因此东堡乡乡域人口规模不再考虑所需要安置的6076人。则现状人口基数调整为20529人。(2)人口自然增长推算迁移以及城市化水平的发展预测,其发展预测应按下式计算:Qn=Qo(1+K)n式中Qn总人口预测数(人); Qo总人口现状数(人);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n规划期限(年);根据东堡乡历年人口分析,得到东堡乡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近期(20102015年)控制在4.5,远期(20162030年)根据市域城乡体系规划控制在3.0。由此,到2015年,Q自然=20529(1+0.0045)520995人 到2030年,Q自然=20995(1+0.0030)1521960人(3)人口机械增长推算a:劳动力预测2009年,东堡乡现有劳动力12317人,占总人口的60%,考虑到规划远期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规划确定2015年劳动力数目占总人口的60%,则将有12597个劳动力。2030年劳动力数目占总人口的58%,则将有12737个劳动力。b:农业人口预测至2015年全乡农村劳动力分配及剩余劳动力,按每个劳动力平均负担7亩耕地,30亩林地、20亩水产养殖、20亩园地计算,则需劳动力:耕地:77257=1104人林地:11800230=3933人水产养殖: 245620=123人园地:92520=46人共计: 5206人则到2015年剩余劳动力为12597-52067391人;2030年剩余劳动力为12737-52067531人;c:剩余劳动力转移预测 通过调查 2006年至今每年新增外出打工人数为800人左右,预测至2015年,每年将有500个劳动力转移到乡区外打工, 2016至2030年,每年有250个劳动力转移到乡区外打工,带眷系数为1.4。则得出2010-2015年东堡乡向外转移人口3500人, 2016-2030年东堡乡向外转移人口4200人。则:至2015年,东堡乡总人口约为17495人,至2030年,东堡乡总人口约为17760人。d:区域间人口转移预测根据醴陵市城乡体系规划预测东部乡镇总人口控制在810万人。醴陵市和王仙镇的迅速发展将会吸引一部分人口向其转移,移往醴陵市和王仙镇的人口近期取3536人,远期取5700人。则:至2015年,东堡乡总人口约为13959人,至2030年,东堡乡总人口约为12060人。二、乡域体系布局1、乡域体系结构发展以集镇区中心村基层村三级村镇体系以集镇区为核心、中心村为支点,基层村为依托,实现乡域的整体发展。规划以东堡乡集镇区为经济增长核心,以珊横公路作为乡域发展的轴线。集镇区则通过经济发展轴将东堡乡的社会经济影响辐射到各级中心;另外中心村通过道路与基层村联系,共享服务设施。推动全镇的社会经济发展。2. 乡域职能结构根据醴陵市城乡一体化及村庄布局规划 (20062020)和醴陵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本次规划将乡域村镇划分为三个层次:集镇区(东堡村、土埠桥村部分、新庵村部分)、中心村(大林村、新庵村)、基层村(土埠桥村、沩山村、赤竹村、漏水坪村)。各自定位如下:集镇区发展定位:东堡乡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服务与信息中心。中心村发展定位:村民集中居住、商贸服务与村镇企业聚集地,形成一定的产业区。基层村发展定位:村民居住聚集地,有少量的商贸服务设施,形成一定的产业区。3.乡域村庄布局根据醴陵市城乡一体化及村庄布局规划 (20062020)布局要求,东堡乡村庄将进行合村并点,具体如下:集镇区:东堡村、土埠桥村内(部分)、新庵村(部分)中心村:大林村(泉源村、大塘坳村)、新庵村(望仙桥村、竹湖村部分)基层村:土埠桥村部分(钟鼓村部分、山峰村部分)、沩山村、赤竹村(东坑村)、漏水坪村(老鸦山村)。 表3:规划乡域体系结构一览表(2030年)规划等级村庄名称撤并村庄人口规模(人)主要经济职能引导镇区东堡中心集镇东堡村5030乡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科技、信息中心,农产品的加工、生态旅游服务、集散和集市贸易为主的商贸型集镇。土埠桥村部分新庵村部分大林居住片区1000中心村大林村大林村1962优质水稻种植、水果种植、陶瓷业泉源村大塘坳村新庵村新庵村1151生态旅游服务基地望仙桥村竹湖村基层村沩山村沩山村524古窑址文化保护与旅游基地赤竹村赤竹村782经济林木、特色养殖东坑村漏水坪村漏水坪村1520优质水稻种植、经济林木、特色养殖老鸦山村土埠桥村土埠桥村291优质水稻种植、农副产品加工、特色养殖钟鼓村山峰村总 计12060第七章 乡域土地利用规划一、 乡域居民点体系布局规划原则1、实施城镇带动发展战略,坚持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发展,加速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以产业化促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产业化。2、坚持“基础设施先行”,规划充分体现重大基础设施对乡域经济的影响,使乡域各项重大设施布局能符合县、市未来发展的需要。3、实施“点”“轴”开发战略,乡域发展应突出“以点带线,以线促面”。4、实施城镇协调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5.、实施科教兴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和科技产业,保护好自然资源,加大文物保护的力度。二、 乡域居民点规划乡域居民点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依托主要交通干线,强化和完善镇区的中心职能,提高其对周围村庄的经济辐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育形成方便生产生活、发展协调、布局合适的村镇居民点布局结构。集镇区和各村的居民点规划建设用地和人口如下表所示。1. 村庄建设标准和建设措施集镇:规划人均用地120平方米中心村:规划人均用地130平方米基层村:规划人均用地140平方米表4:乡域村庄规划一览表(2030年)规划后村名等级现状人口规划人口居民点建设用地面积(ha)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人)现状村名人口乡集镇中心集镇东堡村1430503060.36120土埠桥村部分1170新庵村部分大林居住片区100012.0120新庵村中心村望仙桥村1532115114.96130竹湖村新庵村1890大林村中心村大林村2661176222.91130泉源村1308大塘坳村1270土埠桥村基层村钟鼓村2914.07140山峰村土埠桥部分866沩山村基层村沩山村15585247.34140赤竹村基层村赤竹村158178210.95140东坑村744漏水坪村基层村漏水坪村2681152021.28140老鸦山村1838总计2052912060153.87127.62. 乡域退宅还耕、退宅还林规划预测2030年乡域人口为1.206万人,村庄建设用地将减少。规划在乡域范围内进行退宅还耕、退宅林地措施。表5:乡域退宅还耕、退宅还林一览表(2030年)村名等级退宅还耕地(h)退宅还林地(h)占用耕地(h)备 注集镇区中心集镇6.78新庵村中心村1.21.5大林村中心村1.82.5土埠桥村基层村1.20.8沩山村基层村0.52.5赤竹村基层村1.22.2漏水坪村基层村1.52.8总 计7.412.36.78三、土地利用规划东堡乡总面积104.24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749.73公顷,根据醴陵市总体规划对东堡乡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东堡乡规划总用地为96.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13.33公顷,水域284.11公顷,村庄建设用地153.87公顷,人均村庄建设用地127.6平方米。表6:乡域规划用地汇总表序号类别名称面积(公顷)占总用地比例(%)1总用地面积9674.271002村镇建设用地面积153.871.483水域和其它用地9520.491.33其中水域284.112.73水田547.835.26旱地65.50.63林地8622.9682.724城市建设用地面积749.737.19第八章 乡域基础设施规划一、综合交通1. 道路交通现状境内有上瑞高速、沪昆高铁东西向贯穿该乡,乡域东南角有新106国道经过,西南角有302国道经过。有一条横贯东西的县道珊横线连接醴陵市与王仙镇,各村道与珊横线相接联系各村。乡域内大部分道路已硬化。2. 规划原则坚持“高效、合理、安全、便捷”的道路交通规划的基本方针,合理确定区域路网等级和布局,建立联系便捷、安全畅通、景观优美的道路交通网络,保障人、车安全,完全满足交通、消防、防洪等方面的要求。3. 规划措施(1)规划后形成“过境道路县道村道”。过境道路为上瑞高速、沪昆高铁、106国道、302国道。原有县道珊横线道路宽度较窄,在集镇区段基本无法满足通行要求,规划将对其在集镇区段进行改线,以原醴浏铁路路面为基础进行拓宽规划为珊横线集镇区段。原有珊横线集镇区段改为集镇区内部道路。拓宽集镇区至沩山古窑址的村道,作为一条主要的生态旅游线路。打通与拓宽至官庄水库生态旅游区的村道。适当拓宽至老鸦山村、漏水坪村的村道。 (2)规划县道珊横线路面宽度14米,建筑控制线34米;规划村道路面宽度5米,建筑控制线11米;组道宽度4米,建筑控制线10米,进户道路宽度3米。(3)经规划,道路结构形成了“一横四纵”的全新高效的道路系统。一横:珊横线县道:醴陵市樟椴集镇区大林王仙镇四纵:村道:醴陵市新庵沩山村道:醴陵市集镇区大塘坳村赤竹村官庄村道:王仙大林村老鸦山村村道:王仙大林村漏水坪村4、乡域公路等级为(路面宽):县道14.0米村道5.0米组道4.0米表7:道路控制一览表规划技术指标道 路 级 别县道村道组道设计行车速度(km/h)502020道路红线宽度(m)10-1454建筑退后红线宽度(m)1032道路路面水泥水泥水泥二、乡域电力规划1、规划依据“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城市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989-98)”2、现状概况供电情况:乡域内现状无变电站,由王仙镇变电站提供居民用电。乡域范围内现有公共变压器约46台,变压器容量均在80KVA以内。3、电力规划现状人均综合用电量约200kWh/(人.a),规划取人均综合用电量约500kWh/(人.a),则规划期末用电量为6.03M kWh,取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为3500h,则乡域计算负荷为1723KW,按变压器容载比1.5计算,需设置的110/10KV变压器容量为:2585KVA。三、乡域电信规划取乡域电话普及率为100%,则预测用户数为3015户,按装机率0.9计算,需设置交换容量2714门。按模块局容量2700门计算,需设置模块局1处。辐射半径按1500米考虑。取有线电视用户普及率为100%,则规划末期有线电视用户为3015户。按每个有线电视光节点带5001000户计算,需设置有线电视光节点4个。邮政按村村通邮考虑,每个村庄设置邮政代办点,由专人负责。四、乡域燃气规划1、现状概况现有居民主要以烧煤为主。瓶装液化气为辅。瓶装气由醴陵市购进,除集镇区陶瓷工业以燃气为燃料外,乡域范围内没有其他燃气管道敷设。2、燃气规划乡域近期大力发展沼气作为气源,距集镇区较近的区域以液化石油气为主,到规划末期,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天然气。五、乡域给水规划1、现状概况:现有居民用水主要为山泉引流,利用高处的山泉水作为水源。现状正在建设两处大型的引水工程。2、给水规划水源:近期仍以山泉引流为水源,并采取水源保护措施,保证居民用水安全可靠。远期考虑建立集中的引水工程设施,为村民提供洁净的水源。供水方式:分散的居住户仍采用山泉引流取水;集中的居住区考虑采用山泉水和地下水综合引流,集中蓄水,采取地形高差的重力自流方式和机械提升加压方式两种方式供水。六、乡域排水规划各村排水目前均属于无组织排水,基本上是利用自然沟、农田灌溉系统进行排水,从而导致对环境的污染。规划排水:排水系统需逐步进行改造与完善。考虑造价因素及工程实施的阶段性,原有村落可按照截流合流制建设,重力自流排水,污水集中收集排放,雨水分散排放附近自然水体。新建集中居住区采用为雨污分流制系统,污水和雨水均通过管道收集,集中排放。污水处理:污水处理采用污水经用户化粪池初步处理,排入区域集中氧化塘,再排入自然水体的方式进行二级污水处理,以达到改善水质、保护环境的目的。氧化塘的容积按200立方/千人考虑,200立方以下的氧化塘分两格,从中间塘底砌墙至水面以下0.5米,作为阻挡泥沙的设施,排除口在水面设置阻挡水面漂浮物的措施。对于临近的村,可采用合建共用氧化塘的运作模式,以达到市政基础设施共享的目的,从而节省造价和运行成本。排水管网的布置以尽量利用现状排水沟渠系统等为原则,不打乱原有汇水区域,尽量分散排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统筹安排雨水排放口及污水处理设施,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也可实现共建共享。第九章 乡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一、行政管理东堡乡的乡政府设置在集镇区内,作为行政办公中心,在每个村都设置了村委会,形成乡政府村委会两级结构。二、教育机构规划东堡乡的教育事业已初具规模,形成幼教、普教等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现在有中学1所,位于东堡村;小学有东堡中心小学,大林小学、高桥小学。规划将整合整个乡域教育设施布局,乡域内保留现有的一所中学,进行一定的扩建。小学形成“集镇区中心村”的两级布置,规划保留东堡中心小学,大林高桥小学并入大林小学。各个学校规模及设施结合实际情况,按“普九”标准进行设计。中小学生分别根据80个/千人学生的标准,幼儿园按40个/千人学生计算,中学生按50人/班,小学按40人/班,幼儿园按40人/班计算。则到2030年,东堡乡中学有学生960人,18个班,小学960人,24个班,幼儿480人,12班。表8:中小学现状一览表名称用地面积(平方米)所在位置(村组)学生人数(人)教职工人数(人)班级数(个)是否满足要求东堡中学17000东堡村393309是东堡中心小学2500东堡村3421810是大林村小学6600大林村217157大林村高桥小学2700大林村121104表9:中小学规划一览表类型名称用地面积()标准运动场学生人数(人)班级数(个)备注中学东堡中学30000400米环形跑道96018小学东堡中心小学10000跑道48012大林小学8000跑道48012三、文化科技规划东堡乡目前仅中学和小学内有简单体育活动设施,基本没有文体设施。为了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和倡导全民健身活动,在集镇区设置活动文化中心。同时规划在乡政府的附近设置篮球场和室外休闲活动场所,在每个村设文化体育设施,形成“集镇区中心村基层村”三级结构。表10:文化科技设施一览表规模()级 别活动中心文化站文化室老年人活动室体育设施公用礼堂备注集镇8002000中心村400200600600基层村200100600四、 医疗保健设施规划目前东堡乡有卫生院一所,村卫生室17个。目前卫生院需要整建,村卫生室大部分设施全,环境较差。搬迁并整建东堡卫生院,作为全乡的医疗中心,在中心村设置卫生站,基层村设置卫生室,形成“卫生院卫生站卫生室”三级医疗设施体系,以便发展农村医疗卫生。建立合理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以预防保健和中医药治疗为重点,提高卫生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卫生服务整体效益,发展医疗保健事业,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就医人员对卫生保健的需要。五、 商业服务设施体系规划东堡集镇区商业服务设施初具规模,主要在乡政府周边沿集镇区主要道路建设了商住楼,现状形成马路市场,商业主要是餐饮和百货,商业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按“集镇区中心村基层村”三级布置商业设施。在中心村布置超市和赶集点,在基层村设置小型超市,以满足村民日常生活。同时促使农村居民逐渐向中心村聚集,以便农村居民点形成规模,以减少基础设施的投资与节约土地,促使土地集约化生产。第十章 乡域空间管制规划一、三区划定根据东堡乡经济和建设的特点,把乡域土地空间形态上分为适宜建设区、控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三大地区。根据不同地区特点,采取不同的协调管制措施。1、适宜建设区1). 适宜建设区适宜建设区是以村庄建设为主体的空间形态,村庄建设在该地区占据主导地位,其间有零星的山林地、水域等,在本次规划中主要指集镇区和各村的村部位置,乡域内有较大面积的集中居民点建设区。2).空间管制措施以城镇规划为龙头,严格按照城镇规划建设。首先应对一切区域进行科学规划,注意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区内建设严格遵守城镇规划,避免乱建和重复建设。城镇规划应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相协调,并保证维护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城镇规划要做到少占或不占耕地。若村庄发展占用耕地建设在所难免,确需占用耕地的建设,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同意,并开垦相等数量耕地进行补偿。2、控制发展区1)、控制发展区控制发展区是以农业、林业为主的空间形态,包括一般农田、水网、可适度开发山林与丘陵地带、零星分布的小片居民点等,这一地区一般开发密度较低,二、三产业较少,分散不集中,交通设施一般,以农业为主导。除了村庄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外,大多属于此类地区,具体指西、北部的山林与丘陵地带以及零星的农田和居民点。2)、空间管制措施 严格保护耕地,禁止非法占用耕地。根据这一地区以农业为主,应当严格控制占用耕地进行非农业建设,原则上不准占用耕地。并应适当开发复垦提高区内耕地总量。组织部分地区退宅还耕。对分散住宅进行集中建设,将小的居民点合并或并入中心村、镇区,将退出宅基地作为耕地开发改造。对该区域山林地、丘陵地带,以农林种植为主,可适度进行开发建设,严禁大规模和无计划建设,保护其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3、禁止建设区1)、禁止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沩山古窑址文化保护区和望仙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这些区域对乡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农田保护具有重大意义,这些地带一旦受到人为破坏,难以有效恢复。2)、空间管制措施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严格保护有是国家的土地管理政策,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规划对乡域内的基本农田进行严格保护,严禁占用基本农田进行任何形式的建设,因重点或重大工程项目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需按规定向有关部门审批,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沩山古窑址文化保护区重点保护沩山古窑址文化保护区,划定沩山历史文化名村的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范围。在历史核心保护区内的保护与更新应体现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延续性;古瓷窑遗址应尽量予以原貌保留,可适当选择少量的遗址加以修复并展示;建筑进行分级,分为保护、整治与更新三级;应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以1层为主;应合理规划土地使用功能;应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在建设控制保护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经规划部门、文物管理部门等批准、审核后才能进行;该范围内的历史建筑与历史环境要素绝对不允许拆除与改变,并必须按照风貌要求原样原修,或者改善内部环境及赋予其合理的功能;该区域内的建筑形式应为坡屋顶体量宜小不宜大,功能应以居住和公共建筑为主;对该范围内任何不符合风貌保护要求的新旧建筑,除影响较大而必须搬迁及拆除之外,其他应逐步改造其外观形式和建筑色彩,以达到历史村落整体环境的统一,远期应搬迁和拆除;保护范围内的街巷格局及街巷尺度,不得拓宽任何历史街巷,原有电线杆、有线电视天线等有碍观瞻之物应取掉,历史街巷铺地应采用传统的青、赤色石板,同时街巷环境应进行整治并保持清洁卫生。重要历史环境要素如树木、墙体及外立面装饰,及反映居民生活状态之特色庭院、特色空问(如街头广场)应予以保留并整治环境;任何复原工程和新添设施都要严格按照相关文物法规履行报批手续。在环境协调区内的新建建筑或更新改造建筑,必须服从“体量小、色调淡雅、不高、不洋、小密、多留绿化带”的原则;环境协调区保护范围内应完整保留山体原有植被并加以严格养护,古村周围及所有山体环境都严禁开山取石、破坏植被、任意采伐及捕猎等行为;位于山体环境中的历史保护建筑(群),应划定保护范围及控制区域,并尽可能减少各种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及扩建工程等。古村周围所有山体环境应严格控制新的人工建设的发生,必须保持原有的自然环境。现有在山体上及山脚边的新建设应酌情处理,远期必须采取逐渐拆除的措施。涉及旅游区的山体环境中,不得因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造成对山体环境较大的干扰与破坏。对山体旅游区的旅游人口应加以严格控制,计算环境容量,尽可能地减少人工设施如机动车道的建设,教育居民及游客,鼓励生态型的旅游观光模式。古村内的望仙桥水库等水体应严格维护水质洁净,望仙桥水库应达到一级饮用水标准。严禁向水域内倾倒垃圾及其它废弃物。两侧应保留出通畅的滨水道路空间及绿地,严禁占用滨水空间及阻塞水系视觉通廊。在涉及旅游区的湖泊水面中,不得以开展旅游活动为名,加建过多过密的旅游服务设施。在水面之上,应尽可能少建或者不建任何类型的人工构筑物,保护视线通廊的完整。历史村域内各处水系必须保护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周围作为绿化景观区域,严格控制新建设的发生与蔓延,严禁侵占水源地的行为。应结合水域及生态系统的整治,强化软性活动空间,保持水源地的洁净及物种多样性,保护山水与田园之间的视线通廊,突出古村的外部环境特色。(3)望仙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点保护望仙桥水库水源保护区,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禁止破坏、填占水体,增加雨水收集和调蓄量,加强水库湿地建设,消除有机物,吸收有毒物,改善库水水质,保持生物多样性。加强对水源地附近排污口的整治,密切关注水源地水质变化,加大对水源保护与监测力度。严禁在水源地及其附近地区进行矿产开采、搞地下建筑和大型建筑,以防水源地保护区的地质构造和生态植被遭到破坏。依据水源保护区有关规定,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包括取水口半径200米范围内的区域,陆域范围包括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米范围内的陆域;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包括一级保护区外径向距离不小于1000米区域,陆域范围包括一级保护区外周边山脊线以内的区域;二级保护区以外的汇水区域设定为准保护区。在一级保护区内,严禁从事一切可能污染水体的活动,现有污染源一律搬迁。在二级保护区内,不得投放饵料养鱼和从事其它污染水体的活动;不得新建、扩建有污染的项目;不得设置排污口;不得设置码头和有毒有害化学物品仓库及堆场等;现有污染源必须限期治理,达不到标准的,必须停产、转产或搬迁。在准保护区内,现在影响供水水源水质的污染单位,应限期治理,确保供水水源水质。二、四线控制四线范围划定和管理依据建设部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城市绿线管理办法执行。1、蓝线控制本次规划划定的蓝线,主要是指乡域规划区范围内主要渠道、水库等集水汇水区,详见蓝线控制一览表。蓝线控制一览表类别水系控制段控制宽度(米)河流钟鼓河乡域全部岸线集水汇水区,两侧10米水库望仙桥水库集水汇水区外200米2、绿线控制本次总体规划划定的绿线,主要是指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等必要的建设控制地带,详见绿线控制一览表。绿线控制一览表类别名称控制段控制宽度防护绿地沪昆高铁乡域范围内全线两侧外100米上瑞高速乡域范围内全线两侧外50米珊横线乡域范围内全线两侧510米二、三类工业集中区与居住区相邻地区两侧2050米水源保护区绿地望仙桥水源保护区集水汇水区外200米公园绿地各级各类公园公共绿地所属范围生产绿地生产绿地生产绿地所属范围3、紫线控制本次总体规划划定的紫线,主要是指乡域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本身以及必要的建设控制地带,详见紫线控制一览表。紫线控制一览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院内感染试题和答案
-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考核试题及答案
- 护士资格儿科护理冲刺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现代餐饮企业人才选拔与定制化培训合作协议
- 2025年新型环保公共厕所隔断材料供应与安装服务合同
- 2025年度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组织及赛事运营服务合同
- 2025年定制化五金工具生产及销售合作协议
- 2025年度餐厅专用海鲜直供采购合同
- 2025年新型节能窑炉建设与运营合作协议
- 2025年预制构件装配式市政道路工程总承包合同范本
- 农田托管合同样本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规范
- 银行业金融机构绩效考评监管指引
- 血液透析中出血的原因及预防
- 美容院面诊知识培训课件
-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Office和WPS Office通-用)》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工作手册2023版》知识培训
- 2025年业务接替交接协议书
- 2025年1月浙江省高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