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诗歌教学.doc_第1页
浅谈小学诗歌教学.doc_第2页
浅谈小学诗歌教学.doc_第3页
浅谈小学诗歌教学.doc_第4页
浅谈小学诗歌教学.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小学诗歌教学摘要 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在教学的过程中一直备受关注,其作为美的艺术,教师可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来感受诗歌或华丽或朴素的语言美;间或通过反复诵读来感受诗歌或轻缓或激昂的音乐美;又或通过大胆想象,体味诗歌或恬淡闲适或雄伟壮阔的意境美。关键词:语言美 音乐美 意境美古诗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蕴藏着古往今来不同的审美意识,有着无尽之美。故而在我国的教育文化中,一直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备受重视。那么在小学阶段,诗歌教育便成了其中不可忽视的教育内容。对于如何让小学生耳濡目染,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以及欣赏美、感悟情的能力便成了教学的重中之重。鉴于笔者执教时间尚短,只得出以下几点粗浅观点:1、 品词,体味诗歌语言美诗歌语言洗练,并且极具形象性,通常一个字、一句话中就包含丰富的内容以及极重的个人色彩,古今中人的遣词造句是有所不同的,古人诗中往往参杂着一些生僻字,让人不得其意,且一些古今异义字的出现,也让人无法体味诗意。鉴于小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是很丰富,理解能力也有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小学四年级教材中的一首古诗望洞庭中有一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教师在讲这首古诗时,就须注意对于“和”字的理解,在教学中可向学生提出疑问,是否可以将“和”字改成“映”字,为什么?然后再一点一点启发学生“和”字表现了水天一色的融合的画境,体现了水国之夜空灵、飘渺、宁静、和谐的境界,而“映”字的意思一般,不及“和”字品起来有味道,表达不出水天一色的融合和意境。这样将来,学生便可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诗歌的意境。这就是我们教学中常见的质疑教学法。在阅读古诗时,常会碰到一些由简单词组成的生僻古意,以学生目前的知识构成是不足以理解这些生僻古意的,此时就需要教师的亲自讲解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中有一首古诗小池,其中写道:“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轻柔。”“晴柔”一词,拆开来看,似乎很简单,但是却是晴天柔和的风光的意思。还有在元日当中写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曈曈”就是俩偏字,指日出时光亮而又温暖的样子。其中“桃符”指古代的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上写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后作春联。古诗中的语言美包含众多,如繁复美、简练没以及色彩美、声韵美等等,小学阶段正是积累词语的阶段,故而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诗歌的语言教学,力求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2、 诵读,感受诗歌音乐美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其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最初,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都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就如黑格尔所说:“至于诗则绝对要有音乐或韵,因为音节和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悦感官的芬芳气息,甚至比富于意象的华丽辞藻更为重要。”故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指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美的同时,还需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细细感受。诗歌不读出口,不足以见其美。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引导学生读出其中的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峨眉山月歌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因而在朗诵时,语速要平缓,语调要低沉,才符合诗歌的情感基调。再以元日为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寄托了作者辞旧迎新的快慰以及喜悦之情。故而在朗诵时,语速要轻快、语调要活泼,以此来表达新年的喜悦。还有小池则以愉悦轻松的语气来读出诗人对优美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但相对小池而言,同是描写自然风光,在朗诵望庐山瀑布时,应该要读出磅礴之气势,从而读出诗歌“三千尺”、“落九天”的错落的音乐之美。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可以辅之以配乐朗读的形式。音乐与诗相伴而生,诗歌本身具有韵律节奏,以恰当的音乐为背景,能烘托和谐的诗意氛围、酝酿相应的情感,丰富诗歌的表现力,提升诗歌感染力。教师在为诗歌朗诵配乐时,要注意择取的乐曲是否与诗歌情感和谐,如在教学望洞庭时,我为其选配的是肖邦的夜曲,清幽宁静的乐音泛起,闭上眼睛,仿佛就可感受夜晚的宁静恬淡。在教学池上时,我选择渔舟唱晚为背景音乐伴奏。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让学生在筝曲中感受朴素乡村之中的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由于诗与歌渊源颇深,故而其节奏感很强,诗中不乏一些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的作品,往往具有很强的音乐效果,力求诗歌的外在节奏与诗人的内心情感节奏的完美统一,使得诗歌具有其他的文学体裁所不具有的音乐之美,故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朗读品味诗歌音乐美,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重中之重的就是不同形式的朗读指导。3、 想象,感受诗歌意境意境是由主观思想和客观景物相互交融而成的形象或意蕴,其特点是意蕴深刻,描述如画,最为出名的当属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很容易启发读者的联系和想象。古诗是诗人通过洗练的语言,再将自身的思想感情倾注其中,通过情景交融而成,因而每首好诗中,每个字咀嚼起来都似乎含有无尽的韵味,因而教师在教授中要让学生通过大胆想象和感同身受来体会诗中所创设出来的意境。以望庐山瀑布为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应该怎样让学生感受到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下来的气势磅礴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轻声诵读全诗,边读边边在脑海中形成自己想象中的庐山瀑布,在这之前,我不赞成让学生先看课件观看图片。人常说:“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理,一千个人也会有一千条庐山瀑布,这样通过想象出来的瀑布自然也就更有韵味,然后教师在播放课件,课件中可以有一些瀑布从高处直击地面的声音插件,让学生在声音中想象瀑布的形态,或可以在同时用学生的画笔,画出自己想象中的瀑布,效果可能更好。最后可以让学生欣赏庐山瀑布的图画或视频,伴着教师优美的语言描述,更加直观的感受庐山瀑布的气势磅礴。至此,有层次的一点一点将庐山瀑布的形象植根于学生的脑海中。意境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需要学生的想象和感同身受,教师直白的将诗歌的意思说明,学生是不能体会其中韵味的,故而在诗歌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想象是很重要的。参考文献1 黄兴忠;小学诗歌教学浅谈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年02期 2 章志德;如何品出诗歌的“味”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9年06期 3 王敏;诗歌教学,要走“三步”J;语文天地;2010年23期 4 马伟平;兵车行教学例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11期 5 滕玉玲;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谈诗歌教学J;北京教育(普教);2010年06期 6 陈祝华;让学生在诗歌教学中得到美的享受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04期 7 许屹峰;浅探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