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命题人:三中 范立启11898年,康有为上奏光绪帝说:“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其奏折的本质意图是A表达了与大清帝国满洲贵族统治者誓不两立的坚决斗志B追求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维新变法奠定理论基础C唯有剪掉辫子,方可有利于机械化大生产,有利于行军打仗D把变衣冠作为学习现代文明、革除社会陋习的一项重要内容21903年,中国大公报载:“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也。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A推翻满清统治 B实行君主立宪C学习德、俄政体 D建立民主共和3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对有清一代学术概括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光)咸(丰)以降之学新。”导致清代学术走向“新”的主要原因是A清朝文化政策的相对宽松 B西学东渐为中学注入新的活力C日益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 D经世致用成为学术发展的主流4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51880年前后,康有为游历香港、上海等地后认为:“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上述史料表明A先进的中国人正式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主张B西方文明程度高,中国必须“师夷长技以制夷”C近代中国人开始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D感受近代都市文明,康有为思想发生转变6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A学习科学技术 B仿行西方制度C倡导实业救国 D创办新式教育7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里批评的是当时某个派别主张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 D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8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 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 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9张之洞在劝学篇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下列观点突破了张之洞主张的是A“师夷长技以自强”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强兵之术”C“启民智、伸民权、设议院”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0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下列与梁启超“开民智”不符合的是A举办新式学堂 B创办新式报刊C鼓吹民主共和思想 D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思想11郑观应评价洋务运动时曾说过“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这实际上是指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 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进程12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13“常有人说:白话文的局面是胡适、陈独秀一班人闹出来的。其实这是我们的不虞之誉。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适之等若在三十年前提倡白话文,只需章行严一篇文章便驳得烟消灰灭。”材料认为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B胡适、陈独秀的推动C 白话文的自身价值 D制度和环境的根本变化14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 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15陈独秀主张“崇实际而薄虚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伦理观念,力倡“生活神圣”“利用厚生”,强调现代社会利益由个人利益积合而成,自利心和公共心为经济之两大砥柱。对材料观点的准确解读是A导致社会私欲的膨胀 B肯定传统经世致用思想C批判儒家重义轻利观 D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16阅读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是介绍马克思主义西方习俗礼仪国事要闻文章数量(篇)36530A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族抗争史17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景最可能发生于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181915年一篇文章引用尼采的观点说:“德国大哲学家尼采分道德为两类:有独立心而勇敢者曰贵族道德,谦逊而服从者曰奴隶道德。”并认为:“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该文的撰写者最有可能是A陈独秀 B梁启超 C孙中山 D毛泽东19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20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21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A陈独秀 B梁启超 C章太炎 D严复22蔡元培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担任北大校长后,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一主张最重要的影响是A活跃了思想,使学术兴盛B对旧势力妥协,致使北大旧势力猖獗C不利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D保护了进步学术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23小说妖梦中有一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样的对联最有可能出自A洋务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24孙中山在评价马克思时说:“苦心孤诣,研究资本问题,垂三十年之久,著如资本论一书,阐发真理,不遗余力,而无条理之学说,逐成有系统之学理;研究社会主义者,咸知此本。”以上材料说明了A孙中山推崇马克思主义理论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引起反响C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发生实质性转变D孙中山在为国共合作进行思想准备25李大钊在其1918年发表的庶民的胜利中指出:“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在这里,“潮流”指的是A向西方学习 B社会主义运动C新文化运动 D反马克思主义运动26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A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B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C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D马克思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27“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A五四运动爆发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苏联建成杜会主义社会28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内的李大钊烈士陵园,是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修建的。在墓碑上有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碑文指出:“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全面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A庶民的胜利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再论问题与主义29“北风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苦兄弟。”与这句话直接相关的是A新文化运动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维新思想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30当代西方社会掀起的“马克思主义热”现象引人深思。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不能作为五四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行业发展趋势报告:2025年教育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 金融科技赋能2025年普惠金融普惠性评估模型创新与实践研究报告
- 玉露香梨采摘协议协议书
- 父母房产分给子女协议书
- 股东欠债股份转让协议书
- 股份财产分配协议书范本
- 物管装修垃圾清运协议书
- 网约车区域代理协议合同
- 银行共同合作协议书范本
- 物流信息部签约合同范本
-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
- 新安全生产法2025全文
- 感恩地球活动方案
- 2025年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暨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知识竞赛考试试题(综合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七年级英语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
- 中试基地相关管理制度
- 2025年云南省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及解析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安全劳保用品行业发展分析及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华兴教育港澳台联考学校高考英语三模试卷
- 2025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考试题库及答案
- 拐杖的使用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