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滞缓原因探析.doc_第1页
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滞缓原因探析.doc_第2页
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滞缓原因探析.doc_第3页
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滞缓原因探析.doc_第4页
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滞缓原因探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6年5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May.2006第5卷第2期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Vol.5 No.2战后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滞缓原因探析黄日强1,邓志军2(1.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职教所,江西南昌330013;2.东华理工学院教育心理教学部,江西抚州344000)摘要:二战以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滞缓,其主要原因在于古典人文主义教育传统根深蒂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缺乏必要的理念保障;教育立法大多属于普通教育性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起步太晚,政府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力度不够,尤其是过重的地方分权制约着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传统上对技艺性、应用性知识的轻视所造成的生源不足,导致战后英国政府的高等技术教育计划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词:英国;战后;职业技术教育;滞缓;原因中图分类号:G719.35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991(2006)02-0034-04Probe into the Causes of Slow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Technical Education in Britain after World WarHUANG Ri-qiang1, DENG Zhi-jun2(1. 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achers College, Nanchang Jiangxi 330013;2.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uzhou Jiangxi 344000, China )Abstract:From the end of World Warto the beginning of the eighties of the 20th century, vocational andtechnical education developed slowly in Britain. The causes of its slow development are as follows: vocationaland technical education developed lacked of the guarantee of essential idea for the tradition of classical humanisteducation was deep-rooted and it lacked of the powerful legal guarantee for most educational legislation withgeneral education nature;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was restricted by starting todevelop secondary one too late and not strongly and especially the education of overweight de-centralism; lac-king of students made the high technological education plan of British government after the war failed to reachthe anticipated result for its people despising skillful and useful knowledge .Key words:Britain; post World Wa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slow; reason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缓慢。据英国有关方面的统计,1980年英国接受中等普通教育的在校生为508万多人,而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在校生为25万多人,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在校生只占接受中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5%。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英国中等教育中的比重十分低,甚至不如许多发展中国家。有关资料表明,1982年,世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占中等教育的比重平均为14.7%;发达国家为21.3%,发展中国家也有10.4%,而英国只占5%。英国18岁青年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比例远远低于德国、瑞士等国家。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相比较,战后英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然而,英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高级技术人才的匮乏问题并未得到根本的解决,技术与科学学位在英国大学所占的比例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1979年,英国技术与科学学位占36%,而加拿大占65%,德国占68%,美国占49%,法国占48%。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战后英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滞缓?本文试对此予以探讨。一、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缺乏必要的理念保障生产力的进步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直接推动力,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变化与一个国家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等方面休戚相关。产业革命最先发生于英国,但最早的中等技术学校却出现在生产力并不够发达的俄国和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在英国发展滞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古典人文主义教育传统根深蒂固。英国有组织的教育是和基督教传入同时开始的。从6世纪到宗教改革的1 000年间,英国教会垄断教育,宗教与教育不可分割。在基督教传入英国的初期,学校设在大教堂或寺院内,随后学校逐步分为文法学校和歌咏学校。文法学校属普通性质,以古典人文主义教育为主;歌咏学校在中世纪后趋于消失,文法学校一直持续下来。14世纪后,公众团体及一些私人集资或募捐兴办了公学,也有人称之为另一种文法学校。在产业革命以前的1662年,受英国文学家弥尔顿的影响,英国曾出现过一种较为重视自然科学的文实科中学,人们将这种带有实科倾向的学校称之为“阿卡德米”,由于受古典人文主义教育传统的影响,18世纪后半叶逐渐消失了。产业革命以前英国的中等学校基本上是从封建社会传承下来的文法学校和公学,古典人文主义教育占主导地位。人文主义教育起源于古希腊,强调古典语言和文法的教学,使用拉丁语,培养不从事任何实际工作的绅士。这种教育纯粹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完全与职业生活相脱离。正是在这种古典人文主义教育的影响下,英国人长期以来一直崇拜学术,追求绅士教育,以培养绅士为目标的公学和传统大学受到格外重视,实科教育一直受到轻视,而以培养技术类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技术教育却受到鄙视,优秀人才只有进大学才算是正途,职业技术教育是为当工人或低级技术员设立的。战后英国公民普遍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绅士个人的道德素质,而不是为了某些特定职业进行训练;教育是改变社会阶层的机构,而不是为工业培养劳动力的场所,职业技术教育被看作是对普通教育失败的补救。就价值取向而言,英国人追求自主、自由的传统由来已久,他们渴望成为绅士,却十分漠视权威,因而造成了英国人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协调、合作的艰难,尤其是英国政府长期以来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放任态度,使得英国人对于政府任何形式的干预较为反感,这也增加了职业技术教育各方面合作的难度,从而极大地制约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战后英国公民普遍认为,通才教育的学术价值优于技术中学的技术价值,以致于社会对医生和律师非常崇敬,而对工程师却相当轻视。很多英国人把职业技术教育看作下等教育和低下职业的代名词。就政府决策而言,由于受古典人文主义的影响,政府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规划和决策缺乏前瞻性和战略性,很少把职业技术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就企业和企业主而言,由于受古典人文主义的影响,企业主一直没有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看作是企业应尽的职责。加上英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不够严密,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的技术素质不高、就业率低下,这种状况自然而然造成英国国民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轻视,对职业技术教育价值的否定,并形成一种普遍的心态。这种普遍的心态反过来又影响着英国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英国国民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选择和参与。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在教育基本法中确立职业技术教育的法律地位,必须制定有专门的职业技术教育法规,职业技术教育的法规体系必须完备,这样才能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这是世界各国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19世纪以来,英国开始注重教育的立法,如1870年颁布福斯特法案、1902年颁布巴尔福法案、1918年颁布费舍法案,其中只有巴尔福法案对英国初级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该法案规定要大力兴办职业技术教育,开办工商技术学校,但这个法案对英国职业技术教育也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规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为了重建战后教育,以丘吉尔为首的英国联合政府颁布了1944年教育法,即著名的巴特勒法案。这是战后英国教育改革的基本法,对英国教育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该法把英国的普通学校体系改成连续发展的三个阶段,即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并把515岁定为义务教育的年龄;改革了过去以文法中学为中心的中等教育制度,把中等教育的实施机构分为文法中学、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三种类型。该法确立了职业技术教育在继续教育中的地位,明确继续教育的核心与主体是职业技术教育,但该法的基本主旨仍属于普及义务教育性质的。1944年教育法虽然努力把职业技术教育纳入主流教育,成为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史上的里程碑,但职业技术教育仍然处于英国教育系统的最底层。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英国政府颁布了雇工与培训、青年与工作的白皮书等报告,试图以在企业内培训工人的办法来弥补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不足,但由于当时大部分教育权力在地方各团体及各学校手中,教育的控制机构失灵,因而这两个带有法律性质的报告对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所起的作用受到限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英国社会舆论的要求下,英国工党政府在全国推广兼施升学教育和就业教育的综合中学,并于1965年10月发布题为“中等教育组织”的公告,号召文法中学、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改组为综合中学。1976年2月,英国政府颁布综合中学设置促进法,把发展综合中学确定为国家教育工作的重点。这部法律的颁布使综合中学得以迅速发展,而使本来就很弱小的技术中学大大减少。据英国有关方面的统计,1985年在英国各类公立学校的学生中,综合中学的学生人数占85%,技术中学的学生人数只占0.06%,在校学生只有2 502人。当时技术中学几近不复存在。纵观英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战后英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法规建设相对滞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成为制约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政府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力度不够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英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起步落后近一个世纪。美国和德国早在18世纪,日本和法国在19世纪就将职业技术教育纳入正规的中等教育体系,而19世纪中叶以前,具有古老传统和悠久历史的文法中学和公学,一直是英国中等教育的主干,甚至是唯一的形式。这就使得英国的中等教育长期以来打上了古典人文主义的印记;与此同时,也使英国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遭到了被遗忘的命运。随着产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英国就应该立即从古典人文主义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热情地关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问题,以便为大机器生产培养熟练的劳动力。但一方面由于缺乏外部竞争的压力,另一方面也由于顽固地维护文法中学和公学的传统,致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仍然遭到忽视而被排斥于中等教育体系之外。19世纪中叶以来,英国许多有识之士一直呼吁教育应具有职业性质,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职业技术教育在英国的步履十分艰难。尽管两次国际博览会使英国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培养熟练劳动力和推动经济的重要,但英国仍没有采取根本性的措施来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而只是应急性地开设了少量的、地位比文法中学低得多的初级技术学校和中央学校,从而又一次错失了在20世纪初蓬勃兴起的物理学革命的大好形势下大力开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良机。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为了重建战后教育,英国政府才通过颁布1944年教育法,第一次将实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处于与文法中学平等的地位。尽管英国政府对技术中学的发展抱有很大的期望,但事实上技术中学的发展是不令人满意的。从学校数量上看,1947年英国共有技术中学317所,而1950年减少为301所,1960年减少为251所。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首先是英国政府干预不力。英国是一个具有强烈自治传统的国家,虽然1944年教育法规定英国中央政府有控制全国教育的权力,但英国教育部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职责不明,在英国的教育体制中也很少提出职业技术教育的层次问题。实际上英国各个地方教育行政当局、各社会团体、民间考试委员会和各个学校都在教育方面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由于英国地方教育当局拥有很大的办学自主权,因而地方教育当局可以有选择地贯彻执行英国政府的政策。据1959年的克劳瑟报告统计,英国全国有40%以上的地方教育当局没有开办技术中学。1963年,英国教育部在对12所综合中学、150所现代中学和其他20所中学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发表研究报告,提出必须努力消除普通科目与职业科目之间的隔阂,从数量上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综合中学因为吸收了文法中学与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的特点,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可以培养既有专业技术、又有普通文化的熟练工人,同时又不妨碍成绩优异者升学而被选为大力发展的对象。自此以后,综合中学得到迅速的发展。据英国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一书的统计,1965年英国共有综合中学265所,1970年共有综合中学1 145所,1975年为2 596所,1978年达3 600所。但由于种种社会意识和物质条件方面的原因,职业技术教育难以在综合中学里受到足够的重视。这样在战后的几十年中,英国就形成了普通中学教育普及、高等教育发展,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停滞不前的局面。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中等普通教育的结构比例仍然严重失衡。据英国有关方面的统计,1980年英国接受中等普通教育的在校生为508万多人,而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在校生为25万多人,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在校生只占接受中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5%。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英国中等教育中的比重十分低,甚至不如许多发展中国家。四、战后英国政府的高等技术教育计划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战后,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举步维艰、发展缓慢之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却受到英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发展高等技术教育成为英国政府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追赶其他发达国家的重要措施。这一点,从战后英国相继颁布的多部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报告与文件中,可以窥见一斑。如1945年英国高等技术教育委员会发表珀西报告,强调英国在技术训练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建议应认真严格地选择若干所技术学院,把它们办成相当于大学水平的全日制高等技术教育中心;两年之后,又颁布了巴洛报告,提出创立若干所高层次的技术学院开设全日制的学位课程,提高技术资格的地位;1950年发表高级技术人才教育发展规划报告之后,紧接着在1951年发表了高级技术人才教育政府的政策白皮书;1956年英国政府发表的技术教育白皮书,对发展高等技术教育作了更为迫切的呼吁,并提出了一项为期5年的技术学院发展计划; 1963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罗宾斯报告,拟定了到1980年为此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规划,此后发表的许多文件,如1966年的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技术学院等,都涉及到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在上述背景下,到1972年,英国有30所多科技术学院诞生。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相比较,英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然而,英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具体表现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生源不足,尤其是科学技术类专业受到冷落,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类专业反而受到考生的青睐。1979年,多科技术学院社会科学和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人数达到学生总数的50.4%,而科学技术类专业的学生人数只有33.9%。多科技术学院本应主要举办职业技术专业,却不得不依赖于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类专业才得以生存与发展。生源不足促使英国多科技术学院试图升格为不含有技术学院字眼的大学。多科技术学院的生源不足、发展不如人意与英国古典人文主义传统对科学知识的双层理解有密切关系,即英国传统理解的科学知识包括两方面:一是技艺性的,主要通过自学而获得的科技知识,为下层的生产劳动者运用;二是高雅性的,主要通过在一些科学学会的交往与讨论中传播和流行的所谓理论性的学术知识,为绅士阶层人士所掌握。虽然战后英国政府试图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但英国传统上对技艺性、应用性知识的轻视所造成的生源不足,却成为制约英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导致战后英国政府的高等技术教育计划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高级技术人才的匮乏问题并未得到根本的解决,技术与科学学位在英国大学所占的比例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1979年,英国技术与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