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doc_第1页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doc_第2页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doc_第3页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doc_第4页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 总学时:90(含综合实习30)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通过学习,掌握土壤的发生、发展及其性质,了解肥料在生产中的作用及利用方法,为农业生产服务。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土壤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利用方式。2、掌握肥料的作用、性质及其施用。三、理论教学内容绪论(一)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土壤及土壤肥力概念和土壤肥料的发展历史(二)教学重点难点土壤及土壤肥力概念(三)教学内容1、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2、土壤是人类生存的资源和环境3、土壤肥料地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4、土壤肥料学发展概况第一章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一) 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土壤矿物组成、土壤形成过程、土壤粒级和质地、土壤生物和有机质、土壤水气热状况及调节等方面的知识。(二) 教学重点难点土壤矿物组成、土壤形成过程、土壤粒级和质地、土壤有机质作用、土壤水气热调节。(三)教学内容1-1土壤矿物质与岩石风化1、岩石矿物的风化和组成土壤的矿物2、成土因素及其作用3、土壤的机械组成4、土壤粒级与土壤质地1-2 土壤生物与有机质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组成和转化2土壤土壤腐殖质和有机质作用3、土壤生物类型和作用1-3土壤水、气、热状况1、土壤水分的类型、作用和调节2、土壤空气的组成和调节3、土壤热量的来源和调节方针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土壤孔隙、结构、耕性及其与生产的关系;掌握土壤胶体的特性及其与保肥供肥的关系。(二)教学重点难点土壤容重及其应用、土壤结构与肥力的关系、土壤耕性及与生产的关系。土壤胶体的特性、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酸碱性对养分及作物生产的影响。(三)教学内容2-1 土壤孔隙性、土壤结构和耕性1、土壤密度和容重2、土壤孔隙类型及其性质3、土壤结构体的类型与特征4、土壤结构与肥力的关系5、土壤结构的形成和团粒结构土壤的培育6、土壤物理机械性7、土壤耕性2-2土壤胶体与土壤保肥供肥性1、土壤胶体的概念与种类和特性2、土壤的吸收性能的类型3、土壤阳离子吸收作用和阴离子交换作用4、土壤供肥性2-3土壤酸碱性与缓冲性1、土壤酸碱性概述2、土壤酸性3、土壤碱性4、土壤酸碱性对作物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5、土壤的缓冲作用第三章 我国土壤资源状况与管理(一)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我国土壤资源状况与管理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土壤分类(三)教学内容3-1我国土壤分布的自然地理条件3-2我国土壤分类与分布第四章 土壤生态与保护(一)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我国土壤土壤培肥、土壤污染治理与防治(二)教学重点难点高产土壤特征与培肥措施;土壤污染治理方法与措施(三)教学内容1、土壤培肥2、土壤污染与治理3、农田土壤保护第五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一)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有关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原理,指导合理施肥。(二)教学重点难点植物必需营养、植物营养的阶段性、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三)教学内容5-1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1、植物体内的元素组成2、植物必需元素及判断标准3、必需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4、必需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5-2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1、植物根系的特性与施肥2、植物根对养分的吸收3、植物根外营养4、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因素5-3 植物的营养特性1、植物营养的个性与共性2、植物营养的遗传特性3、植物营养的阶段性5-4 合理施肥1、合理施肥的概念2、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3、配方施肥的基本方法第六章 植物氮素营养与氮肥施用(一)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各种化学氮肥的特性及施用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各种化学氮肥的特性及施用方法。(三)教学内容1、土壤氮素的含量、形态与转化2、氮肥的种类、性质与施用3、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第七章 植物与土壤磷素营养与磷肥施用(一)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各种化学磷肥的特性及施用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各种化学磷肥的特性及施用方法。(三)教学内容1、土壤磷素含量、形态与转化2、磷肥的种类、性质与施用3、磷肥的合理施用第八章 植物钾素营养与钾肥施用(一)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各种化学钾肥的特性及施用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各种化学钾肥的特性及施用方法。(三)教学内容1、土壤中钾的含量、形态与转化2、钾肥的种类、性质与施用3、钾肥的合理施用第九章 植物中量、微量元素及微肥(一)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植物中、微量元素肥料的特性及其施用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微肥特性及其施用方法。(三)教学内容1、土壤中的钙与钙肥施用2、土壤中的镁与镁素肥料3、土壤中的硫与硫素肥料4、植物的微量元素营养5、土壤中微量元素状况6、微量元素的营养诊断7、微量元素肥料的种类与施用第十章 有机肥料与复合、复混肥料(一)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有机肥料、复合、复混肥料的特性及其施用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有机肥料的特性及其施用方法。(三)教学内容1、复合肥料的种类与施用2、混合肥料的种类与施用3、化学肥料的运输和贮存4、有机肥料的种类和特点5、有机肥料在农业生长中的作用第十一章 施肥与人类健康(一)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施肥对环境的影响及营养元素的循环利用。(二)教学重点难点氮、磷、钾施用对环境影响(三)教学内容1、施肥与环境2、营养元素在土壤-植物-人体系统中的循环利用四、实践教学内容(一)实践目的和要求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使学生深入实际,了解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内容和安排实验一:土壤农化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2学时实验二:植物体Vc含量的测定 2学时实验三:植物体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2学时实验四:土壤含水量的测定(0.5)、土壤质地的测定(1.5) 2学时实验五: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2学时实验六:化学肥料的定性鉴定(0.5)、土壤速效磷含量测定(1.5) 2学时综合实习:完成土壤酸碱度的测定(混合指示剂法)(视具体情况在综合实习中野外或室内测定)、植物营养状况调查和缺素症状分析、高温堆肥制作和盆栽营养土配制示范。 18学五、学时安排学时分配表序号主 要 内 容讲课实验实习机动1第1章绪论22第2章土壤基本物质组成623第3章土壤的基本性质624第4章土壤类型及分布225第5章农田土壤生态与保护26第6章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原理67第7章土壤与植物氮素营养与氮肥468第8章土壤与植物磷素营养与磷肥49第9章土壤与植物钾素营养与钾肥210第10章土壤与植物微量元素与微肥211第11章有机肥料与复合肥料212第12章施肥与人类健康213综合实习3014作业分析、复习2415考试2合计4412304六、说明本课为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课提供有关土壤及肥料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能灵活应用。七、可选用的教材、主要教学参考书土壤肥料 金为民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年8月土壤学 黄昌勇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年10月肥料学 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