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方法.doc_第1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doc_第2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doc_第3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doc_第4页
心理学研究方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学研究方法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教研室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章 理论基础 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 科学的前提假设 科学研究的主要特征 科学证据的标准 科学研究的缺陷第二章 研究设计1:概述 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 心理学研究的目的 研究方法概述第三章 研究设计2:研究课题的选择 假说的来源 科学假说的标准 研究的一般过程第四章 研究设计3: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和效度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控制 各类研究设计中的效度问题 选择一种研究方法第五章 研究设计4.1.1:选择和控制自变量w 选择和操纵自变量w 确定自变量的水平w 控制影响信度和效度的因素w 与自变量操纵有关的伦理学问题 第六章 研究设计4.1.2.选择和确定因变量w 定义和测量因变量w 影响因变量测量效度的因素及其控制w 影响因变量测量信度的因素及其控制w 与因变量有关的伦理学问题第七章 研究设计4.1.3:被试 被试变量对研究的影响 被试样本的筛选 在组间设计中控制被试变量 在配对设计中控制被试变量 在组内设计中控制被试变量 选择一种控制方式 第八章 研究设计4.2 多因素实验 w 进行多变量研究的目的w 二因素组间设计w 二因素组内设计w 二因素混合设计w 多因素设计的局限第九章 研究设计4.3单被试设计 w 团体研究的问题w 单被试设计 定义 类型、 需要注意的问题 单被试设计的优点和不足w 团体研究和单被试研究的选择 第十章 研究设计4.4现场实验 w 现场实验的优点w 针对一般群体的现场实验w 针对特定群体的现场实验w 现场实验的伦理学问题第十一章 研究设计5:准实验设计 w 1 准实验研究和相关研究的不同之处w 2 以被试变量为准自变量的研究w 3 以环境事件为准自变量的研究w 4 以时间流逝为准自变量的研究第十二章 研究设计6:非实验研究w 相关研究w 应用访谈法和问卷法获得数据w 自行构造问卷w 描述性研究其他类型第十三章研究报告写作 研究报告的风格 书写论文的基本规则 论文的组成部分及其内容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希望达到的目标1、了解研究中用到的术语、逻辑推理和程序2、形成对研究的批判性思考的能力3、学会设计和实施研究并正确书写研究报告课程主要内容 理论基础 研究设计 统计学基础知识 论文写作第一章 理论基础主要内容 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 科学的前提假设 科学研究的主要特征 科学证据的标准 科学研究的缺陷科学与非科学的主要区别 寻找答案的方式不同。 一般人了解行为的方法:直觉、个人经验、逻辑推理、常识以及重要人物的话。 问题在于:依赖于一些观点或信念。 科学的方法:根据特定的假设、态度、目标和程序进行研究 总的目标是提供最好的证据以解答:你怎么知道某项陈述是正确的?科学的前提假设1.自然是有规律的 自然是以一种有规律的方式运作的,每个事件都可以被理解为一系列的原因和结果。 对于一个种群来说,总有一种特定的规律是适用于所有的成员的。 对于自然规律地发现和定义是非常缓慢和复杂的。2.行为是被决定的 行为是受到某些原因的影响的,它并非来源于自由意志和选择。 行为的规律迫使你有某种人格特征或在某种情景下以某种方式做出反应, 每个行为都有可预测的、可辨别的和自然的原因。 3.自然是可以理解的 自然规律是可以理解的。 任何科学陈述都必须在逻辑和推理上符合现有的事实,不能接受不可解释的奇迹或无法解决的矛盾。 如果现在有两项陈述相互矛盾,在理论上,最终一定可以解决。 4.科学是有局限性的 有些题目不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例如奇迹。 要求信仰的课题不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 科学研究的特征 1978年塔克曼(B.W.Tuckman)将科学研究的特征,概括为: 系统性:科学研究是由一定的规则和结构所组织起来的过程,具有系统性。 逻辑性:要使用逻辑检验研究的程序和证实结果,沿用逻辑的系统,核对研究结论的效度。 实验性:科学研究中资料的搜集是研究程序的结果。 简化性:将现实对象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抽象的概念范畴 概括性:评价所进行的特定研究的结果能够概括的什么程度。科学证据的标准 科学的方法可以提供明确的证据。是消除偏见和主观观念、统一关于行为运作方式的看法、改正错误的最好方法。 科学方法要求每个研究设计提供的证据达到特定的标准:经验性、客观性、系统性和控制性。 证据必须是经验性的。最终的证据必须是可观察的公开的行为。 证据必须是客观的。科学要求对行动和事件的客观性观察。将解释尽可能建立在被试在特定的环境内实际的行为上。 证据必须是系统的。观察应当以有组织的、一步一步地方式进行。决定每个因素以及几个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证据必须是控制下的。控制指尽量减少无关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必须简化研究环境。创造一种清楚定义的环境以观察和测量感兴趣的行为。 科学研究的缺陷 在搜集资料和解释结果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各种错误。 一、四种因素可以影响研究结果达到科学证据的程度1、被研究行为的自然属性。 有些行为不能用完全经验性、客观性、系统性和控制性的方式加以研究。 行为的某些方面缺乏客观测量的尺度。也没有单一的行为可以进行推论。需要应用相对主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不能用系统和控制性的方式研究所有行为的所有方面。 2、设计的特征。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做出的决定可能减弱了结果的可信度。3、技术上的限制。缺乏精确观察和测量的技术能力。4、研究观点的局限性。一项研究的结果不能说明整个现象。二、检验假说过程中的缺陷 : 要验证某个假说是“正确”非常困难。 最好的证据来自于证伪竞争性假说的同时确认了自己的假说。 确认假说实际上就是没有证伪它。 如果尝试了足够多次数一直不能证伪某个假说,开始相信这个假说是正确的。三、心理学数据的解释: 心理学数据经常可以有多种解释。 陈述必须准确反映证据。 必须批判性评价证据和提供证据的研究。 对科学证据的评价: 研究提供的资料是否基于实验性的、客观的、系统的和控制下的观察? 数据是否反映了行为发生的真实情况? 实验中的情景是否和自然情景相匹配? 最重要的是评估研究的设计。 各项研究设计的效能不同。 在特定的设计中,有很多机会出现偏见和错误,影响对结果的解释。 第二章 研究设计1:概述主要内容 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 心理学研究的目的 研究方法概述研究设计 研究实施的特定方式,包括许多成分,如被试的性质,研究被试行为的方法,研究的环境和程序,以及环境和行动的成分等。 要研究的问题的属性和研究者的目标决定了研究的设计,每个研究设计都有长处和不足,这种特征进而决定了对研究结果的解释。 在进行实验研究前,研究者预料或设想出包括对自变量的操作,对额外变量的控制,以及对因变量的测量和统计分析方法等在内的实验研究计划。 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 由英国古典统计学家费舍尔提出的。第一,随机化是指对实验对象的选择和部署,以及对实验中个别程序的先后顺序都是由研究者随机决定和安排的。第二,局部控制原则力求在同一实验中的环境条件、仪器设备、技术措施、被试等都应尽可能的一致,即力求实验条件具有同质性。第三,重复的原则是指每个因素水平或各个因素水平组合成的试验次数不少于两次。心理学研究的目的: 科学地理解行为:试图描述行为,解释行为的原因,预测和控制行为的发生。 1、描述行为:精确描述行动以及它发生的环境。从不同角度和水平进行描述。 2、解释行为:明确行为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为什么会对行为产生影响。 避免提供虚假的解释:将行为的另一个名称作为行为的原因。 3、预测行为:行为什么时候发生以及什么因素会导致行为发生。 预测的准确性是解释准确性标志之一。 4 、控制行为: 控制行为的能力也是对解释准确性的检验。 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这四个目的是相互关联的。 不可能在一个研究中达到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每一项研究都只是大自然复杂性的一个简化的局限的观察角度,只能对理解行为这个最终目的提供微小的贡献。 研究设计分类: 根据实验控制条件严格程度的不同:1 、真实验设计 2 、准实验设计 3 、非实验设计(描述性设计) 真实验设计: 研究者真正改变或操纵被试暴露于其中的某个变量。 与因果性假说相对应。 真实地控制环境的某些方面,同时操纵或改变环境的其他方面,检验操纵是否导致被研究的行为或对行为产生了影响。 经常在实验室环境进行。 演示因果关系的最佳研究方法。真实验设计中的基本变量: 变量是行为的任何一个可测量的方面或可以改变的对行为的影响因素。真实验设计:自变量 实验者掌握、在性质和数量上可以变化、可以操纵或测量的条件、现象或特征。 主要是指刺激或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变化。也常常称为处理。常用X表示。 在真实验设计中,自变量是真实施加于被试的。 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自变量的水平:一个水平是自变量的一个特定数量或品质。根据对自变量的定义,确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真实验设计:因变量 反应变量,是被观察和测量以决定自变量效果的因素,是受刺激的机体行为被观察的一个方面,是实验者感兴趣的行为指标。常用Y表示。 被试的得分也称为因变量分数。 真实验研究中:改变“自变量”时,“因变量”的得分倾向于以一种稳定的方式改变。真实验设计:控制变量和无关变量 控制变量:研究者需要消除或使之成为对因变量无影响效应的因素。 无关变量:也称额外变量,与实验目的无关、不能控制、能够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真实验设计的特点: 1、实验者可以主动选择、创设和操纵某些条件,至少对一个自变量进行主动地改变,以引起某种特定的心理或行为的发生或改变。 2、实验者可以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 通过明确的步骤和方法,从总体中随机选择被试,并将数量相等的被试随机分配到各个实验处理条件中。 随机选择被试,为样本代表性提供保证; 随机分配被试,为控制无关变量(额外变量)提供保证。 3、实验者可以有计划的改变和系统地严格控制某些因素,在人为的特定环境下进行试验。 4、研究者能够有目的的是某种心理现象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出现,得到反复验证。 常用真实验设计方法 组间设计 配对分组设计 重复测量设计(组内设计)准实验设计 某些影响行为的被试变量是不可以控制的,例如年龄、种族、背景、经历、人格特征等。这些变量称为准自变量。 采用这样的自变量的实验称为准实验。 在准实验中,被试被分配到某一条件下是因为基于某种先天的特征。 研究偶然事件的影响时,采用的也是这种办法。 目的和真正的实验一样。希望显示准自变量和因变量分数变化之间的关系。 非实验设计(描述性设计): 与描述性假说相对应。 研究者并不操纵或改变感兴趣的变量。只是观察行为和关系以便描述,并不试图影响行为或使关系发生 逻辑推理:如果假说正确,观察行为时,同时也可以观察到假说中的行为、环境和被试特征。 经常在现场进行。最常用的是相关研究。相关设计 测量某些变量的得分,决定它们是否构成预期的关系。 常用测量方法是问卷调查,还可以测量躯体反应、与被试面谈、或参照记录检查他们的历史。 可以对一个被试的行为或历史进行深入研究,也可以对许多人进行调查,还可以偷偷观察人或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表现。 非实验设计的三个目的:1、寻求预期的关系。验证假说。 2、描述行为或被试的特定类型,以发现关系。发现相关变量,发展理论或得出特定假说以供以后研究。3、达到预测行为的目的。验证某些变量是否可以用于预示某行为的出现,或寻找可以用于预测的变量。第三章 研究设计2:研究课题的选择主要内容 假说的来源 科学假说的标准 研究的一般过程研究设计中的常用术语 假说是对行为如何运作的一种一般性陈述,研究结果预测描述的是在本次实验的情景下,行为是如何显示的,是对本次研究的预期结果。 对被试行为的客观测量导致数值和分数,构成了研究的数据。 研究课题的选择 研究者对于行为的好奇研究假说的来源研究假说分类: 因果性假说:尝试解释行为的某个原因或影响因素。与解释和控制行为的目的相一致。 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 描述性假说:尝试描述行为的特征或行为发生的环境。与描述和预测行为的目的相一致。描述性假说并不试图辨别行为的原因。非实验设计 研究假说的来源:实践 研究者的经验或观察到的现象: 研究前首先查阅心理学文献 关于这个行为的已经发表的研究结果。 研究文献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样你的研究假说就可以符合现有的概念和研究结果。 了解现有的证据、术语、假说和理论现有的研究程序可以使你的研究设计更加容易研究假说的来源:文献 文献阅读:可以了解前人的研究结果、理论、假说以及已经确认的研究方法。可以从前人的研究中找出新课题,也可以重复前人的研究 现有的研究本身 理论1、现有的研究本身从已有的研究中得出其他的假说。 文献作者提出的备选解释,没有检验过的假说或未来研究的方向。 原研究中的缺陷。 两个研究的数据和解释完全相反 对其他研究者检验过的假说进行重新检验。 进行复制时,增加一个新的角度。 确定用于研究某种行为的方法是否可以用于研究其他行为。 考虑额外变量的影响,从不同角度研究一个行为。 2、理论 理论以一种简洁的方式应用于大范围的行为,包含抽象的概念 。 为理论提供实验证据。 增加或修正理论。 一项研究并不是验证一个理论,它验证的是来源于理论的一个假说。 研究文献的组成 专业书籍和心理学杂志 书籍提供了有益的背景,但知识不够新。 杂志提供了最新的发展。 用批判性和怀疑的眼光看待每篇文章。 文献的组成:心理学摘要 每月出版,包括最近发表在其他心理学杂志的文章 每篇文章的标题都带有摘要。文献的组成:参考文献目录 根据文章的参考文献进行追踪 在心理学会议上口头发表的文章,可以向第一作者索要文章复印件。 文献的组成: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列出了引用过某篇文章的文章 按照文章的作者和时间排列。文献的组成:综述 综述文章的目的是调查并总结关于特定课题的大量理论性和实验性的文章。 提供全面的观点,且为特定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文章的题目中常常有综述字样,有些书籍和杂志专门刊登综述。 文献的组成:测验材料参考 研究者经常需要应用已经被广泛接受的测验。 有专门的书籍描述常用的心理学测验。 应用计算机检索也可以找到应用过这种测验的文章。科学假说的标准 1、可验证性和可证伪性: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它。这个实验可以显示这个假说是不正确的。 2、精确性: 假说不能超越特定的实验情景的范围。 假说中的术语可以被定义和检验。模糊的词语使假说有多种解释和观点,使假说的可验证性和可证伪性降低。 3、合理性: 根据现有的关于行为的了解,这个假说必须有可能是正确的。 4 、简洁性: 假说必须越简练越好。 只有已有的机制无法解释时,才可以提出新的机制。“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研究的一般过程 检验某项假说的正确性的逻辑推理是:如果假说是正确的,数据会以可以预测的方式出现。 1、提出对行为的假说。 2、形成研究具体预测:、考虑行为发生的背景 对行为可以有多种定义方法,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必须简化情景的复杂程度。 必须更加精确定义假说,明确定义要研究的内容。 找出所有可能影响行为以及对行为的观察的因素。、找出目标人群和样本 一个规律适用于特定群体的所有成员,这个特定群体称为目标人群。 必须明确定义研究的目标人群。年龄、文化背景、社会经济水平、智力水平、人格类型等。 样本:样本是可以代表目标人群的相对较小的亚群体。 、明确假说概念的变量成分 变量是行为的任何一个可测量的方面或可以改变的对行为的影响因素,例如: 躯体的行动或生理的反应; 可以测量的对行为的影响, 被试的特征、环境特征 被试需要做出反应的一个刺激。 假说中的每个概念都包含着许多变量。选择特定变量的原则: 变量应当是假说建构的好的范例 它们应当可以尽可能客观和精确的进行测量 同时也必须和研究设计的其他方面相容 辨明特定变量后,就可用更加具体的可测量的术语来定义概念。可以降低行为的复杂性,同时使他人也可以获得和解释我们的实验结果。、明确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用测量变量的操作方法来定义该变量。研究中的任何变量都必须用测量它的过程进行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可以明确定义谈到行为的某个方面时,我们到底是什么意思。 3、发现关系,检验假说 通过对变量进行操作性定义,假说转换为关于研究中将观察到的分数的预言 。 关系代表分数之间的一种联系:在某个变量上得到特定分数的被试倾向于在另一个变量上也得到特定的分数。研究的关键目的就是要显示关系。 4、解释关系 首先确认样本中的关系。进一步推论群体中的关系。 推广:将一个研究的结果应用于其他被试和情景。 解释研究时,有两种方式推广。 将样本中的关系推广到目标群体。 将变量反映的关系推广到假说概念之间的关系。 最终目的是宣称应用其他变量和操作性定义也可以得到我们的结果。如果可以如此宣称的话,我们就确认了最初的一般性假说。 研究的焦点是检验和推广关系。 第四章 研究设计3: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本章主要内容 信度和效度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控制 各类研究设计中的效度问题 选择一种研究方法信度和效度的概念与分类信度 信度是某种研究程序保持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的程度。信度低的数据是不可信的,它反映的是误差。 在某个程序中,任何可能导致误差或测量结果不稳定的因素都是对信度的威胁。 效度 效度是某程序测量它想要测量的内容的程度。某程序的效度越高,我们对它真实而且唯一的反映了我们认为它反映的内容的信心就越大。 效度:内部效度 观察到的关系反映变量间关系的程度,是可以得到关于本次研究中关系的正确推论的程度。 内部效度是对于结果真实且唯一反映变量间真正关系的信心。 当考虑因果关系时,内部效度最为重要。 当观察到的关系也验证了竞争性假说时,内部效度就受到威胁。 效度:外部效度 结果可以在其他被试和其他情景下得到的程度;当推广到本次研究以外时,可以进行正确推论的程度。 对于观察到的关系可以进行很好推广的信心。 任何使观察条件独特和不典型的因素都会威胁到外部效度。 如果在其他实验中不能重复,推论就不正确。 效度的影响因素:额外变量 额外变量是那些对研究结果有潜在影响,但并不希望研究的变量。 额外变量可能系统改变,和我们感兴趣的变量变化一致 混淆变量 有些额外变量无规则变化,没有固定的模式。 有些变量由于不变化才使结果产生偏差。 效度的影响因素:额外变量混淆变量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潜在的原因变量同时存在时,变量之间就发生了混淆。 研究结果既支持最初关于因果关系的假说,同时也支持一个包含有可能是真正原因的额外变量的竞争性假说。 既影响内部效度也影响外部效度。 应用研究经验和心理学知识检查行为发生的一般环境,考虑任何研究的四个一般成分,研究者在特定环境下观察被试并应用某种测量程序。 发现额外变量 被试变量:可能影响被试反应的被试个人特征和经历。 研究者变量:可能影响被试反应的主试的行为和特征。 环境变量:可能影响分数的环境因素。 测量变量:刺激呈现和测量程序中可能影响分数的因素。 控制额外变量 基本的途径是对研究的每一个成分采用更加精确的操作性定义。 消除额外变量 保持额外变量的稳定:保持某一变量的水平或数量对所有的被试是一样的。 平衡额外变量的影响:有意改变某些变量,以平衡它的影响。 实验设计时,就应当考虑研究的解释。 从文献中得到通过理论讨论和反复研究,被认为有效和可靠的对建构和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对自己的测量方法进行批判性评估 仔细处理各种细节各类研究设计中的效度问题描述性研究设计 研究者并不操纵或改变感兴趣的变量。只是观察行为和关系以便描述,并不试图影响行为或使关系发生。 最常用的描述性研究方法:相关设计。 长处在于有较高的外部效度 不足在于内部效度较低,不能对行为的原因进行有效的推论。 为什么描述性研究不能确定因果关系? 有关系并不等于有因果关系。 不能推论变量X 的变化导致变量Y 的变化 不能确定X的变化是先于Y的变化的 不能确定X是导致Y发生变化的唯一变量。实验研究方法: 真正的实验: 研究者真正改变或操纵被试暴露于其中的某个变量。 是演示因果关系的最佳研究方法。真正实验的效度问题: 为因果关系提供了最大的可信度。 确保可能的原因与其效果之间正确的时间顺序。 随机将被试分配到不同自变量水平,避免了可能是真正原因的被试变量的混淆。 控制其他额外变量,(希望)“ 唯一” 系统变化的变量是自变量。 高内部效度。 控制越多,环境越不典型,外部效度越低。 准实验 某些影响行为的被试变量是不可以控制的。这些变量称为准自变量。 采用这样的自变量的实验称为准实验。 准实验的效度问题 缺乏随机分配。额外的被试变量可能和自变量发生混淆。 准自变量不是不同情景之间唯一的区别,对显示的因果关系的可信度信心下降。 选择一种研究方法 有四个主要因素决定了研究的总体途径、控制的应用以及可以进行推论的程度。 1、研究假说的性质: 2、要研究的行为的性质:某些行为不能用某种方法来研究。 3、效度问题:要保证的主要是内部效度还是外部效度。 如果寻求行为的原因或检验来自于理论的假说,通常要关注内部效度。有助于对基本过程的概念性理解。 如果寻求得到描述或决定理论解释在现实世界中是否得到支持,倾向于使用外部效度较高的控制较少的实验或描述性研究。 4、伦理和现实的要求: 必须保护被试和尊重他们的权利,不能从身体上或心理上伤害他们。 必须接受现实的条件。不可能设计出一个从所有角度讲都完全有效和可靠的研究 复制 最终依赖复制来决定推论的正确性。 复制:重复实施实验以检验和确认某个假说以增加其可信度的过程。 逻辑推理:自然是有规律的。多次的实验中正确的假说应当持续地得到支持。完全复制: 研究者试图精确重复以前的研究的特定设计和结果。 偶然因素不会在另一个实验中持续出现,完全复制显示了原来的研究结果具有典型性。 完全复制可以增加特定研究的内部效度 概念复制: 研究者试图为假说提供额外的可靠性,但检验方式不同。 检验和证伪竞争性假说的同时对假说的普遍使用性有更大的信心。 将多项研究的结果综合起来,更加了解该行为的运作方式和影响因素。 概念复制可以增加研究的外部效度。 总结: 必须在实施研究前认识到对信度和效度有威胁的因素并采取控制措施加以消除。 清晰陈述假说,提出针对特定行为的问题。 应用关于行为的知识来分辨研究设计中潜在的缺陷。 依赖于文献,采用其他研究者创建的问题解决方法。 不可能一次控制行为的所有方面。只处理对信度和效度有严重威胁的方面。两害相权取其轻。 首先尝试消除那些可以消除的缺陷,以达到实验目的。其次,解释研究结果时考虑任何依然存在的重大缺陷。 一个研究无法提供准确无误的“证明”。 即使数据验证了假说,假说可能还是错误的。 即使假说被证伪了,它可能还是包含一定程度的正确性。 从某个角度看似正确的结论在从另一个角度看可能就是错误的。 不要自动的接收或拒绝某个研究。 完整的理解必须通过复制。 第五章 研究设计4.1.1:选择和控制自变量主要内容w 选择和操纵自变量w 确定自变量的水平w 控制影响信度和效度的因素w 与自变量操纵有关的伦理学问题 选择自变量 w 参考文献中对自变量的呈现和操纵方法。w 选择一种操作性定义n 首先,操作性定义依赖于研究的目的 n 其次,必须考虑效度各个方面。 n 第三,必须接受由于行为的属性所造成的先天缺陷。 n 最后,必须允许进行可控制的研究 自变量举例w 呈现不同的刺激。不同的刺激或改变一个刺激的特征。 w 操纵背景。刺激本身保持稳定,而呈现刺激的背景发生变化。 w 操纵给于被试的信息。告诉被试不同的指导语或信息。 w 应用助手操纵社会性因素。助手是研究者雇佣的人,扮演其他被试或“偶然”路过的人。 w 增加对一个心理系统的压力。根据被试的反应推断这个系统正常的运作方式。 w 生理操纵。操纵内在的生理过程。 w 操纵中间变量。n 研究者相信某些变量会改变被试内在的心理状态,进而影响被试的行为。这种变量称为中间变量。中间变量受到自变量的影响,随后影响因变量。 n 状态特征(环境因素影响的暂时的容易改变的特征)可以当作中间变量确定自变量的水平w 典型的研究至少有三个水平。w 最多是六到八个水平 确定自变量的每个水平w 依赖于研究假说。w 要保证被试安全,对被试的处理要符合伦理道德。 w 还需要考虑两个问题: w 对照条件: w 选择强有力的操纵 确定自变量水平:对照条件w 对照组(控制组control group)w 在因变量上对对照组被试进行测量,但他们接受的是0数量的自变量,或者没有接受处理。 w 有时对照组是在一种称为“自然”或“中性”的条件下接受测量的。 w 有时对照组的作用在于将被试的成绩和他们进行猜测时的结果相比较。 对照条件的作用:w 被试在没有自变量处理的情况下的行为表现,为评估自变量的影响提供了基线或开始点。 w 对照组数据提供更多的信息,可以更为清晰地描述操纵如何影响被试。 w 有效消除竞争性假说。 确定自变量水平:选择强有力的操纵w 选择有巨大差异的条件,实验条件将显著区分被试的行为,造成不同条件之间分数的巨大差异。w 选择有巨大差异的自变量数量或种类。 w 确保被试充分体验一种条件,以明显影响他们的行为。控制影响信度和效度的因素控制对信度和效度的威胁因素 w 预测并消除任何可能影响结果信度和效度的因素。 w 精确定义创建和呈现自变量的不同条件。w 同时考虑实验的四个因素:主试、被试、测量程序和环境。控制对信度和效度的威胁因素 1. 可信的操纵w 同一条件下的被试接受的自变量水平或种类应当相同。w 实验条件操纵信度低,同一条件下得分之间变异性增大。变异性越大,关系越弱。 2. 控制混淆变量 w 当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之间出现除了自变量以外的系统差异时,就出现了混淆。w 混淆变量会提供竞争性假说,使我们不能确定研究结果是否可以验证假说。w 混淆变量也可能掩盖预测中的关系。 w 应用不同自变量,会有不同的混淆变量。 w 无法确知被试是否受到额外变量的影响。w 必须预测潜在的混淆变量并消除它。w 如果不能消除,就要保持额外变量在所有实验条件下一致。 w 无法消除或无法保持一致的话,就要平衡它,使它的影响平均分布于每个条件的被试之间。 3. 实验条件的混淆 w 当一个条件下的被试知道另一个条件对被试的处理时,就发生了实验条件的混淆。 w 如果操纵的是给予被试的信息或要用某些事件使被试惊奇时,实验条件的混淆的影响尤其明显。w 操纵的效力或影响被削弱,内部效度也受到威胁。 w 处理实验条件的混淆n 告诉被试不能把实验细节告诉他人。 n 在短时间内完成整个实验 n 可以测试不同地点的被试 n 对实验处理进行伪装4. 创建一致的程序 w 额外变量会造成组内得分的差异,甚至造成组间差异。 w 标准化程序,预防任何随机波动的额外变量的影响。 n 指导语、仪器自动化、集体测验被试、预实验 5. 操纵检查表 w 因变量以外的一个测量工具,确定自变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w 通常在被试完成任务后进行。 w 它对确定自变量是否对中间变量起到了预期的效果尤其重要。 w 可以直接测量被试,可以测量他们的生理反应或让他们完成问卷。 6. 要求特征 demand characteristic w 要求特征是研究情景提供的线索,会引导或使被试的行为出现偏差。不一定是故意和有意识的过程 w 被试的态度。w 实验环境。w 测量程序。 w 实验者本身w 无论要求特征导致被试的反应和实验者预期的反应一致或相反,研究失去内部效度,也缺乏外部效度。w 并非所有被试都对要求特征作出相同的反应,所以实验的信度也会受到影响。 控制要求特征 1. 提供尽可能少的线索。2. 必须提供的信息尽可能是中性的。3. 实验的现实性。让被试全身心投入任务。4. 创造一个人工的情景,隐藏真实程序。5. 给与对照组被试安慰剂,和实验组被试经历相同的要求特征。6. 控制被试和主试的期望对待被试的伦理学问题 w 由于被试是自愿参加的,研究者几乎可以让被试做任何事情。n 米尔格莱姆服从权威的的经典范例 w 有时需要使用欺骗手段,引出被试希望保密的反应或让被试不舒服。 w 研究者没有权力利用被试。1、明确潜在的危险 w 躯体危险因素与心理伤害,以及由于被试本身的特点而可能造成的伤害。w 欺骗问题。w 欺骗是否是必须的。w 欺骗的程度。w 考虑欺骗造成的心理影响的严重性和持续时间。 2、保护被试免受身心伤害 w 首先,可否消除或将这种危险最小化。改变设计、减轻操纵的力度、从被试中筛除高危个体等。w 其次,对于依旧存在的危险,考虑从本研究的科学价值来看,是否是合理的。 3、获得知情同意书 w 在被试参与实验前告诉他们有关实验的事项。然后明确的让他们决定是否参与 w 除非危险性很小,否则就需要知情同意书。 w 在实验室实验中,必须获得知情同意书。 w 知情同意书的组成:w 研究目的和程序,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 w 明确警告被试任何与研究有关的潜在的躯体或心理危险,警告被试所有可能的消极后果。 w 告知被试可以在实验过程的任何时候中断而不会受到惩罚。w 每个被试的签名。有时要获得被试的父母或监护人的同意。 4、实验结束后照料被试 w 消除任何消极后果 n 告诉被试所有的细节以及这样做的原因 n 去除被试任何可能的躯体或心理消极反应。 n 如需要,提供称值的专业帮助。 n 万一出现不可预见的问题如何联系。 总结w 好的研究关键在于预期和消除任何潜在的缺陷,保证结果的可信和结论的可靠。 w 即使事先作了所有的考虑,也无法证明自变量的变化真的导致了因变量的变化。 w 还有被试变量和测量因变量的方法问题。以及统计推理中的错误。 第六章 研究设计4.1.2.选择和确定因变量主要内容w 定义和测量因变量w 影响因变量测量效度的因素及其控制w 影响因变量测量信度的因素及其控制w 与因变量有关的伦理学问题定义和测量因变量定义因变量 w 因变量分数的变化应当准确反应被试行为的变化。 n 测量行为的数量和程度。 n 根据质量、特征或属性将一个行为和其他行为区别开来。 w 对因变量的选择和设计依赖于希望保证的信度和效度的方面。测量因变量的方法举例w 选择的因变量和操作性定义取决于假说和研究的行为,被试群体。n 对行为的直接观察和测量 n 间接测量不可见的过程n 自我报告n 对刺激的判断汇聚操作w 在一个研究中用多个因变量测量被试。汇聚不同的方法来研究同一个行为。n 优点:在一个程序中得到支持性结论,符合经济的原则。n 不足:让被试负担过多的任务或者让他们感到参加实验非常枯燥,会损害信度和效度。 影响因变量测量效度的因素及其控制影响因变量测量效度的因素1、因变量测量程序的敏感性 w 敏感的测量程序对行为的微小差异产生不同的分数。可以研究操纵的微小效果,也增加了统计学效力。 n 观察可以微小变化的反应增加敏感性。 n 增加测量的精确度增加敏感性。试图应用等距或比率量表。 n 避免任何人为限制被试分数的方面。 w 当研究者限制了某个变量上的分数范围时,就出现了分数范围的限制。w 观察到操纵的效果的可能性下降。也影响了统计学效力。 w 避免对分数范围的限制:实验任务必须允许被试在因变量上获得任何可能的分数。n 考虑评定分数的方法。 n 考虑可能限制被试的行为的要求特征、被试特征或任务要求。 n 避免高限效应和低限效应。w 应用预实验确定设计达到了要求。 2、与因变量相关的要求特征:反应性w 对因变量的效度影响最大的要求特征是“反应性”当被试知道自己被观察时反应中出现的偏差。w 被试对观察、纪录并可能分析他们行为的观察者的出现做出的反应。 w 可能影响信度。 w “社会赞许性”:反应性的表现之一,被试避免可能尴尬或令自己显得奇怪或不正常的表现,表现出他们认为社会接受的反应 w 会导致分数范围受限。控制反应性:对要求特征的控制 w 分辨任何可能产生反应性和社会赞许性的测量程序。 w 创造实验现实减少要求特征的影响。w 被试的反应非常可能被反应性和社会赞许性影响时,特别要控制研究者变量如性别、年龄等 控制反应性:适应w 在真正开始收集数据前让被试熟悉程序。w 将要进行的操作w 主试的存在w 使用的仪器 控制反应性:隐蔽性测量程序和欺骗 w 测量被试的反应但不让被试知道。单面镜、隐蔽的摄像机、录音机、或被试遗留的证据。 w 经常和欺骗合并应用。 n 隐瞒整个实验。 n 现场研究。在自然环境中秘密进行整个研究。 影响因变量测量信度的因素及其控制对测量程序信度的威胁 w 因变量的误差也可能来源于对行为测量的无系统和不准确。 n 前后一致地测量因变量。 对测量程序信度的威胁1.制定评分标准 w 评分标准:对不同反应评分的系统。w 将给与行为的解释降低到最小,以尽可能减少不一致性。w 评分标准必须预测到反应的变异。 2. 自动化w 自动化的目的w 有效和敏感的测量w 记录被试的反应,消除实验者误差和计分中的不一致性 w 消除实验者效应的影响w 注意仪器效应:仪器多次使用而造成的测量程序改变,导致测量的不可信。 w 应对仪器效应w 保持仪器和实验材料的状态。w 不要在测试完一个条件的所有被试后才开始测量另一个条件的被试。3.评分者信度 w 当分数是基于对行为的主观判断时,不能依赖一个研究者得到客观、有效和可靠的判断。 w 采用多个评分者。w 评分者通常不知道实验条件,并受到培训应用计分标准评分。 4.观察一致的行为 w 不可信的结果也来自于行为的不一致。 w 通过每个条件下观察被试的任务数目达到观察可信反应的目的:n 练习任务 n 多项任务 4.观察一致的行为:练习任务 w 被试的反应可能由于不熟悉或没有“热身”而代表性较差w 真正开始搜集数据前,给予被试练习任务。w 使被试“适应”被观察4.观察一致的行为:多项任务w 单项任务可能引起的问题n 任务的任何一方面都可能偶然导致某个任务有特殊性n 对不同的被试影响不同,造成组内较大的误差方差。4.观察一致的行为:多项任务 w 应用多项任务。平衡各种因素的影响。假设被试的注意力、动机等因素以及刺激的难易程度得到均衡。w 可以更加确定被试的分数可信的反映了被试对实验条件的典型反应。w 被试的得分更加相近,减少误差方差。w 所有条件下都有相同数目的任务。 w 考虑多项任务对被试的影响。w 多项任务的主要缺陷:“顺序效应”。 顺序效应 w 由于某个任务在一系列任务中的位置而对该任务产生的影响。 w 序列可能形成特定的练习或迁移效应,所有被试的分数都不具有代表性,分数和特定的顺序紧密联系。 w 处理的方法:平衡和随机化。 处理顺序效应:平衡 w 在不同被试中以平衡的方式系统改变任务的顺序,均衡任何顺序造成的偏差。 w 完全交叉平衡:在所有可能的顺序下测验不同的被试。 w 部分交叉平衡:只呈现一些可能的顺序。 w 一般而言部分交叉平衡足以可靠地消除顺序效应。w 不同顺序的被试得分合并,更加确信每个条件下的平均值都更可信和典型。 平衡的优点和不足w 优点:对额外变量有更大的控制,信度、内部效度、外部效度都得到保证。 w 缺点:每个研究都有无数的变量,而大量的交叉平衡使研究设计非常复杂。处理顺序效应:随机化 w 以非系统的方式,得到一些不同的顺序。w 随机产生不同的顺序。每个被试的任务顺序都多少有些不同。w 缺点是不系统:不能保证完全抵消。 与因变量有关的伦理学问题 w 被试会不会由于做出研究引发的反应而受到心理上或生理上的挫折?w 应当设法消除或降低影响。并通过知情同意书和事后询问进行处理。 w 对被试的所有信息都要保密。w 在隐蔽性测量中要确定是否侵犯了被试的权力。w 如果自变量或因变量对被试的潜在危害性很大,解决方法之一是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被试模拟经历实验。 w 让被试扮演特定情境下他人的角色。然后观察他们的行为或让他们描述他们预测自己会表现的行为。 w 角色扮演和模拟不太可能发生心理或生理的伤害。但还是要小心w 对这样的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没有信心。w 首先,要求特征不可控制。w 其次,外部效度很低。 总结 w 要创建一种关系,使假想的关系可以出现。考虑需要的条件数,对自变量进行强有力的操纵,设计因变量的敏感测量程序,采用有效力的统计程序。 w 希望了解被试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分数到底反应什么。试图消除混淆变量,减少要求特征,形成一致的操纵,尽量减少测量的误差。 w 对实验的结果永远要保持怀疑的态度。w 实验完成后,还要对实验进行严格的评估,确保研究按照预定实施,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第七章 研究设计4.1.3:被试主要内容 被试变量对研究的影响 被试样本的筛选 在组间设计中控制被试变量 在配对设计中控制被试变量 在组内设计中控制被试变量 选择一种控制方式 被试变量 个体固有的个体特征,它将一个被试与另一个被试区别开来。n 躯体生理方面的差别、认知方面的不同、个人经验、社会和经济地位的不同、情绪状态不同,动机水平不同,态度和人格不同 面对外界刺激,如何做出反应依赖于被试的内在特征。 被试差异构成了大量的额外变量,可能减弱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注意与自变量和因变量有很大相关的被试变量。相关可能指示有影响。 当刺激要引发的行为是躯体的操作反应时,考虑躯体因素或者心理因素。 当刺激和反应包括社会行为或态度时,考虑影响社会过程的因素 研究文献有助于辨别重要的需要控制的被试变量 被试样本的筛选样本的大小 一般原则是“越多越好”。 实验室研究中的被试总数一般在50-100之间,每个条件的被试数目15-30之间。每个条件应当有近似相同的被试数目,都是目标群体的适宜的、具有可比性的代表。 在60个被试/组之前,增加每组被试数目可以极大增加关系的强度,在此之后,增加被试数目可以适中地增加关系强度。 参考文献确定被试数目,或依靠高级的统计学程序进行计算。 被试样本的筛选 筛选目标:代表性样本 样本中被试的特征和行为真实反映了目标群体中人员的特征和行为。 代表性样本的得分是目标人群得分的好样本 。基于代表性样本的得分得出的结论也适用于目标人群。 筛选技巧分类 概率取样:每个可能的被试都有相同的可能性被选中。 非概率取样:目标群体中的个体没有相同的几率被选择。 概率取样 单纯随机取样:以非偏方式从目标人群中取样,所有成员有相同的机会被选中。 系统随机取样:从目标人群名单中随机选择起始点后,每N个间隔取样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