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常见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doc_第1页
产科常见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doc_第2页
产科常见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doc_第3页
产科常见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doc_第4页
产科常见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科常见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作者:邵书琴,宋国慧,陈立荣,刘君洁,郝秀红单位:050041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东区医院;河北省磁县肿瘤研究所;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关键词】 医院,产科;妊娠;并发症;护理与妊娠有关的病理产科疾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容易诱发缺氧、酸中毒、大出血、微循环障碍等严重并发症,若能及时发现并去除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护理措施,常能明显改善预后,对保护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与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 086例,均为1997年1月1日至2006年10月24日在我院产科住院的孕产妇。年龄:2029岁3 324例;3039岁745例;40岁以上17例(其中1例54岁产妇,经剖宫产娩出一健康新生儿)。1.2 方法 以2001年 12月31日2400为界线,界线前病历编入A组(n=1 092),界线后病历编入B组(n=2 232)。按照病理产科的诊断标准,以不同年龄组,分别统计与妊娠有关的病理产科疾病以及包括正常产(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在内的发病率、转归(治愈、好转、死亡)、平均住院时间。1.3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在本组病理产科疾病中,流产所占比例最大,其余依次为宫外孕、妊娠剧吐、死胎滞留,羊水栓塞所占比例最小。见表1、2。表1 A组住院产妇情况例,表2 B组住院产妇情况例(略)2.2 我院1997年1月1日至2006年10月24日共收治335例病理产科病例。病种排列顺序依次为:流产140例(41.79%)、宫外孕123例(36.71%)、妊娠剧吐37例(11.04%)、死胎滞留17例(5.07%)、葡萄胎11例(3.28%)、产后出血6例(1.79%)、羊水栓塞1例(0.31%)。B组宫外孕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而葡萄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见表3。表3 2组病理产科发生率比较例(略)3 讨论 与妊娠有关的病理产科疾病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本研究通过对病理产科的病因分析,探索其发病规律,以便在疾病的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降低孕产妇的病死率。3.1 流产 本组资料均为自然流产,在病理产科发生率中居首位为41.79%。流产的原因包括遗传基因缺陷、母体因素、环境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子宫因素、感染因素、母儿血型不合因素等,尚有约40%的自然流产原因不明。反复自然流产多因胎盘血管微血栓形成引起胎盘血液循环障碍,影响胎儿血氧供应,使胎儿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导致胎儿流产1。流产是产科的常见病,本组资料中,B组的发病率较A组呈明显上升趋势。 护理措施中,首先应重视孕期保健与卫生2,预防流产的发生。一旦发现流产征象,应根据流产的不同类型给予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指导患者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避免阴道镜检查,减少各种刺激,酌情使用镇静药。对不可避免的流产要协助医生完成终止妊娠的手术过程;对大量出血者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做好输血准备。严密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观察腹痛及阴道流血及分泌物的情况,加强会阴部护理,防止感染发生。对有习惯性流产史者,应在孕早期采取措施进行干预3。 3.2 宫外孕 本组发生率居第二位,占36.71%。30岁及以上年龄组发病率高于20岁以上组,且后5年发病率明显高于前5年(P0.05),发病的根本原因在于受精卵不能被及时运送到宫腔。最常见的原因为输卵管炎症,其次为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输卵管手术、宫腔内放置节育器等。治疗原则应以手术治疗为主,其次是药物治疗。3.2.1 对于需手术治疗的患者,护士在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交叉配血,在短时间内完成术前准备,并做好心理护理。手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阴道流血情况,保持尿管通畅,根据医嘱使用镇痛剂、抗生素等,观察切口愈合情况,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根据体力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出院后加强营养,纠正贫血,积极治疗妇科疾病,1年后再考虑怀孕。3.2.2 对于保守治疗的患者,倪芬芳4报道,采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和氨甲喋呤合用,疗效较好。该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口腔溃疡及肝功能损害。应指导患者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牙刷刷牙,必要时含漱口腔消毒液5。做好饮食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复查肝功能,必要时给予保肝治疗。3.3 妊娠剧吐 本组发生率占11%,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孕妇的激素水平、上消化道运动异常、社会心理因素、肝功能异常、甲状腺毒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营养不良和幽门螺杆菌感染6有关。应做好心理护理,调整饮食结构,鼓励少食多餐,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补充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医嘱应用止吐药物,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3.4 死胎滞留 本组发生率5.07%。其病因较为复杂,如母体有严重的妊娠并发症或伴有内科疾病、脐带因素、胎盘因素等,胎儿的直接死因主要为缺氧致死,死胎在宫腔内滞留过久,可能引起母体凝血功能障碍,对母体影响很大7。确诊死胎后,护士应积极配合医生尽早将死胎引出体外,密切观察孕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有无出血倾向,同时帮助孕产妇度过心理危机期,使其正视现实,促进早日康复。3.5 葡萄胎 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的人群调查葡萄胎的发生为11 290次妊娠8和1400次妊娠9。本组资料中,4 086例产妇中发生葡萄胎11例,与后者报道相接近,占335病理产科的3.28%,且B组葡萄胎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葡萄胎的病因尚不清楚,有资料表明,人工流产次数和怀孕次数较多可能是葡萄胎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较高的文化程度可能是葡萄胎发病的保护因素10。3.5.1 评估患者对疾病的心理冲突程度及对今后治疗的心理准备,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的过程,治疗计划及其预后,鼓励家属给予情感支持。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食物,保证充足睡眠。3.5.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治疗配合。观察腹痛情况、阴道流血情况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刮宫前配血,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好缩宫素、抢救药品、物品和器械。在刮宫过程中如发现阴道大量出血或剧烈腹痛伴有内出血征象时,可能为子宫壁穿孔11,应及时通知医师。刮宫后将刮出物送病理检查。对无生育要求需做子宫切除的患者应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3.5.3 预防感染 观察患者体温变化,监测血常规,合理使用抗生素。3.5.4 健康教育和出院后的随访指导。告之患者每次刮宫后的注意事项,定期随访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有无阴道异常流血、咳嗽、咯血等其他症状。指导患者定期做妇科检查、盆腔型超声及胸片检查。提出严格避孕2年以上的要求和宜采取的避孕方法。3.6 产后出血 本组资料中,产后出血占335例病理产科的1.79%,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3.6.1 针对原因止血,纠正失血性休克,控制感染。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所致的大出血,可以通过使用宫缩剂,按摩子宫,宫腔内填塞纱布条或结扎盆腔血管等方法止血;软产道裂伤造成的大出血应及时准确的修复缝合;胎盘因素导致的大出血,要及时将胎盘取出并做好必要的刮宫准备,对胎盘植入者,做好切除子宫的准备;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出血,应针对不同病因、疾病种类进行护理。3.6.2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必要时输血,平卧位、吸氧、保暖。严密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的意识状态、面色、生命体征及尿量,观察子宫收缩情况,恶露的量、色、气味,观察会阴伤口情况,严格做好会阴护理,按医嘱给予抗生素防治感染。3.6.3 做好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安静环境,稳定产妇情绪,加强营养,纠正贫血。3.7 羊水栓塞 本组发生率0.30%。常见病因包括前置胎盘、胎盘早剥、PROM、宫缩过强、子宫颈裂伤等造成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栓塞,导致呼吸循环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极高。护理措施中应重视预防,加强产前检查,注意诱发因素,妥善产科处理,一旦发生羊水栓塞,应立即给予紧急处理,包括吸氧、抗过敏、解痉挛药物的应用,纠正心力衰竭,抗休克,纠酸等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产程进展情况,配合医生,积极抢救。【参考文献】 1 周志中,吴竟生,凌斌,等.反复自然流产与抗活化蛋白的研究.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285287.2 吕桂玲,刘长柏.病理产科的病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护理研究,2004,18:970973.3 夏海鸥主编.妇产科学护理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7.4 倪芬芳.输卵管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6 2:13041305.5 黄一华.持续性宫外孕的观察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5,20:762.6 曹懿,陈亚萍.妊娠剧吐与营养支持疗法.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5,6:151152.7 洪桂琴.对45例死胎宫内原因分析及其预防.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85.8 宋鸿钊.全国23省市自治区200余万妇女葡萄胎发病率调查.中华医学杂志,1980,60:641642.9 石一复,李娟清,郑伟,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