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古丈茶事茶俗集.pdf_第1页
湘西古丈茶事茶俗集.pdf_第2页
湘西古丈茶事茶俗集.pdf_第3页
湘西古丈茶事茶俗集.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 西 古 丈 茶 事 茶 俗 撷 萃 湖南省古丈县茶叶局 傅建华 茶的最初发展 应用 种植是由民众而来的 但形成文化现象却首先从知识阶层开始 当统治阶级和文 人把饮茶作为一种高级享受和精神力量而超出它的一般自然使用价值时 才可能说出现了茶文化 先秦时代是茶文化在巴蜀的发源阶段 到了两汉三国时代 茶由巴蜀渐次向外传播 这种传播主要是饮 茶生活与茶叶生产相结合的传播 如果没有可靠的固定的茶叶来源 既不能当地生产 那么就很难形成根深 蒂固的饮茶习气 更谈不上茶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 古丈属楚国 秦统一中国后 设 36 郡 古丈隶属黔中郡管辖 据西晋 荆州土地地 记载 武陵七县通出茶 最好 这武陵七县其中就含古丈县在内 东晋 坤之录 记载 无射山多茶 中的无射山就 是武陵山的一条支脉 山体走势由西向东经古文向沅陵方向延伸 1985 年古丈河西镇白鹤湾战国古墓群开 始发掘 发现了大量的茶皿茶具 由此可见 古丈茶的历史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以古 古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县 有着极其悠久的种茶历史和饮用史 有着丰饶的茶文化土壤和萌生茶 文化的社会环境和历史古根 民族特色浓郁 茶文化底蕴厚实 浸透了古丈人民整个的民族意志 弘扬着古丈 人民的崇高情操 民族精神以及顺乎于自然的美丽哲学和美丽人生 在民间 流传着许多传说故事 似乎古丈的一切都与茶有关 古丈人对茶特有灵气 在千百年的种茶 饮 茶中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 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 人们不仅重视饮茶的艺能 讲究制茶工艺的精湛 还特 重视对自然环境 人际关系 茶人心态 茶艺茶道的崇尚 从而形成了湘西独具风采的茶文化景观 茶文化是大众的文化 是由大众所创造的 茶事的普及 茶文化的丰富 都离不开广大民众 一部茶文化 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厚重的民族发展史 古丈茶文化以中国哲学为母体 以民族传统道德为追求目标 注重精 神享受 是大山中包孕的茶文化瑰宝 它展示着古丈茶文化的民族性和美学性 古丈以多民族聚居 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活动 民族节日十分丰富多彩 且大多都与茶结下不解之缘 这 也许是相对偏僻闭塞的缘故 这里的节庆 风俗竞比繁华都市还要多得多 可以这样说 古丈人一年中几乎 四时八节都在过节 它的节庆除了汉人文化的常年传统节庆如元旦 新春 清明 端午 中秋 重阳之外 还有 许多与众不同的节庆活动 土家族 苗族 佤乡人都各有各的节庆 像过小年 过大年 过赶年 三月三 四月 八 六月六 七月七 赶秋 社巴节 跳马节 毛人节 跳香节等等等等 一年四季 周而复始 年复一年 湘西古丈民情纯朴 民风纯正 茶事民俗中深藏着许多许多有趣的东西 比如祭祀求神 婚丧死嫁 狩猎 打围 祀拜山神 择拜黄道吉日等 有些民俗更是许多外地人闻所未闻 见所未见的 单身汉要讨妇人欢心 必须每天吃晚饭时端个装满香茶的大海碗到村头大树底下去 如果有哪位女人夺你大海碗里的香茶喝 就说 明她对你有意了 诸如此类的民风民俗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土家赶家节 土家族人过年 要过三次 一次是腊月二十四的过小年 二次是腊月二十九的过 赶年 三是正月初一的 过大年 过小年是土家族人自己地道的年节 过大年则是同汉人一起过的年节 大小年却一般 没有太多的讲 究和特色 而腊月二十九要过的 赶年 则要 抢年 也称 抢年节 要喝 眼屎茶 吃 眼屎饭 到了腊月二十九这一夜 全土家人不准睡觉 要坐等午夜的到来 讲起这吃眼屎饭 并不复杂 通常把白 84 菜 萝卜 豆腐 大块肉煮成一锅 一家人夜半三更 脸也不洗 牙也不刷 各盛一大碗稀里哗啦匆匆忙忙地吃 下去 讲究一个快字 因为不洗脸 不刷牙 睡眼惺松 迷迷糊糊 眼屎一坨一坨地冒出来 故称吃 眼屎饭 吃眼屎饭简单 可要喝眼屎茶就要费点手脚 讲点茶道 眼屎茶一是要浓 二要醇 三要敬武神 四要时间长 喝得久 要慢喝到天亮才善罢甘休 喝罢后好生洗把脸 涮涮牙 把眼屎洗丢 欢欢喜喜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这浓是香茶放得多 醇就是架在火上煮 茶熬罐一直不下火架 热熬热喝 味不够了再加放香茶 眼屎茶味 十分浓烈 人越喝越清醒 越喝越来劲 围炉而座 谈笑风生 好不快活 眼屎茶熬好了 第一碗要由家中长者 敬奉武神一碗 放在神龛上 然后按大小辈份每人一碗 慢慢地品尝 直到天亮 土家人腊月二十九过赶年节 喝眼屎茶 吃眼屎饭 它的来历在民间却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在很久很久以前 朝庭官兵占领了土家寨子 土家人被赶上了山 土家人就终日在山上苦练 本领 等待报仇的机会 终于 挨到年底 机会来了 这时朝庭官兵忙着过年 防备松懈 土家人决定趁大年 三十朝庭官兵们过年时发动攻击 于是在腊月二十九的夜里 准备出征攻打 是夜 其中有一长者高声喝道 终夜不睡 为防瞌睡 须以浓茶喝之 持保独醒 于是 土家燃起篝火 架起鼎罐 熬煮了数罐浓烈的香茶 送 于壮士 乡亲们又想到他们这一去不知还有谁能够活着回来过年 于是家家户户又为他们做了一顿萝卜 白 菜 豆腐 大块肉合在一起的饭菜 因为要急于出征 所以唏哩哗啦地一下子把饭吃完 这就是后来土家人吃眼 屎饭为什么要快的原故 土家人喝了眼屎茶 吃了眼屎饭精神旺盛 打了胜仗 夺回了家园 为纪念这次胜利 以后每年腊月二十九半夜 土家人都要煮一罐眼屎茶 弄顿眼屎饭 久而久之 随着土家人的生活水平的提 高 场火越做越大 就形成了现在的 赶年节 盛景 赶年节的另一种说法 相传明朝时期 日本倭寇侵犯中国东南沿海一带 朝庭下令要湘西土司王率领土家 军前去攻打倭寇 皇帝圣旨传到湘西土司城这天 正好是腊月二十九 第二天就要过年了 为了能早日赶到 沿海为国出力 土家军决定放弃过年 立即出发 寨子老人和妇女 想让他们再喝一次家乡的香茶和年饭 于 是商量着为他们提前过年 就煮了浓浓的香茶和饭菜 端给即将上前线的壮士 让他们提前吃喝一碗过年茶 和过年饭 后来 这批上前线的土家儿郎 全部为国献身 没有一个活着回来 为了纪念他们 土家族世世代 代 就留下了这赶年的习俗 现在的土家赶年已十分热闹 二十九晚上守夜 神龛上点燃茶油灯 供上 眼屎 茶 火坑里旺火不熄地继续煎煮眼屎茶 通宵灯火不灭 喝茶吃肉到天亮 围炉长话 闻得雄鸡高唱 鞭炮齐 鸣 争先恐后给武候神拜年 一时整个山寨灯火通明 爆竹齐响 十分热闹 名曰 抢新年 土家人认为谁抢 得 新年 谁家在新的一年里就吉祥如意 人财兴旺 古籍 桐君录 上有古丈茶始于东汉之记载 然而老百姓津津乐道于却是他们心中的更远古的话题 在土家族流传的 梯玛神歌 中 八部大王有母无父 母亲是吃茶叶怀孕的 怀胎三年 一次生下八兄弟 母 亲无法养活他们 将他们丢在荒郊野岭 八兄弟得老虎喂奶后长大 成为彪形大汉 又回到母亲身边 后来 八 兄弟却成了土家八个大王 美丽的传说道出了茶叶的神奇功能 理所当然与人们的生存结下了不解之缘 于 是八部大王对茶情有独钟 一直称茶为父 供为茶神 八部大王爱民如子 深受土家的敬重和爱戴 每年春节 期间 土家人举族而庆 欢聚摆手 跳 毛谷斯 舞 这些场所称为 摆手堂 毛谷斯 俗称毛人节 一是土家 族人祭祀茶父祖先 达到人神共乐的舞蹈形式 其表演者都以稻草包装成 毛人 形象 故曰 毛人节 二是 祭祀八部大王的 这是傩文化与茶文化结合的一部最精典 最神秘的一段乐章 毛人节 这天人山人海 五色龙凤旗林立 远处土家长号低鸣 唢呐齐奏 锣鼓喧闹 各村寨赶来祭祀的 队伍 都由巫师带领 巫师黑袍黑帕 腰系法兜 身背法具 手拿一把红色油纸伞 随后跟着一些提茶壶油罐 的 提香纸蜡烛的 端托盘的 抬全猪全羊的人群 再后就是全村寨的男女老少群队 一是献祭 鞭炮齐鸣 祭祖队伍严格按辈份大小先后进场 巫师手执法刀 神情严肃地代表本村寨向祖 先茶父和八部大王念一篇黄纸写的祈祷词 念完后烧掉 然后由巫师向茶祖敬茶 口里振振有词 嘟嚷一阵 将茶碗端过头顶 三鞠躬后 一饮而尽 然后就祭上一头修得白白净净的大肥猪和大公羊 鸡鸭鱼肉等祭品 然后辈份最大的一位巫师面对茶祖神堂突然跪下 用土家语念出各种古奥的咒语和祈文 一时毛人应声 躁动 呓语声大作 全场一片哗然 此时的巫师充当了人与神之间的代言人 地位显赫 不可一世 85 二是迁步舞开始 大鼓大锣齐鸣 舞蹈以三摆一跳的步伐进行 由巫师带领 毛人全部起舞 摆手舞分为单摆 双摆 环摆 大摆 小摆 入 场后 大家随着锣鼓节奏起舞 数百人乃至上千的毛人队伍 首尾照应 全场不时高呼 嗬出嗬出 声势强 大 蔚为壮观 接着就是表演披荆斩棘 烧荒播种 涉江翻岭 狩猎攀援 建立家园等动作 还有摹仿先民劳动 采茶炒茶 栽秧打谷 丰收欢庆的多种场面 特别是战舞一开始 号音长鸣 全体巫师突然跪下 面对茶神茶祖 接受洗礼 其中一位点燃黄纸 大喊一声 瓦哈 全场一齐跪下 顿时雅雀无声 可想上千草人一齐跪下 场 面是何等的壮烈奇观 又忽听得一声野性的 嗷 嗬 火铳枪一齐点响 顿时铳枪声 锣鼓声 鞭炮声 牛角 声 土号声一起大作 队伍分成两对 冲杀几次 只见烟火飞腾 毛人群舞 山鸣谷应 气势非凡 倾刻间令人联 想起明代土家父子兵誓师东进 在东海一带抗击倭寇的战斗情景来 这就是有名的毛谷斯中的战舞 远古荒蛮的傩文化想不到早就孕育渗透着茶文化的精髓 互为一体 相得益彰 毛谷斯祭祀的初意是崇 敬茶祖 八部王 土家后人以茶神为父是一种人类远古质朴的再现 是远古真实傩茶文化的民族图腾 他充满 着男性的雄美 沉积着人类生命的况味 凝集着 我即茶 茶即我 的忘我情怀 昭示着人类茶文化的文明起源 与傩神文化的承接和最高境界 这是一种物我两忘 自然化人 人化自然的境界 是突破物我的境界 是一种纯 粹的走向理想中的自然意境 是茶与傩神文化的人类自我超越 是最苍桑的原始的人性之美和灵性之美 扛 碗 茶 春种秋割时 村民们忙于各自的田地 极少有空闲时间交流情感 唯有在吃晚饭时分 辛劳一天的村男村 女们才端着装满了茶水的大海碗 习惯地来到一处或是村子中心的晒谷坪 或是村头的碾房旁 或是村尾的大 树下 交心 喝茶 笑闹 一幅团结 悠闲 悠和 快乐的村民 情趣图 便会出现 这便是古丈土家族苗族一代又 一代流传下来的 扛碗茶 的习俗 这也是乡里人一天中最轻松 最快乐的时刻 傍晚来临 三三两两 不约而同的男女老少按习惯各自走出家门 端着大碗茶来到聚集地 一人一碗大碗 茶便吆喝开了 虽然是扛碗喝茶 但各人却各有自己的心事 老人纯是扯谈 说古论今 妇女带小孩逗乐 汉子们咋咋呼 呼 大喊大叫 用大碗茶来解酒解乏 妹子们叽叽喳喳围在一起说起悄悄话 小伙子们扛碗茶不是为了凑热闹 而是看准机会利用扛碗茶来表达爱情 这种爱的表达方式比传统的 绣荷包 拉袜底 吹木叶 织锦带 更为直接 炽热 动情和纯朴 如果男女双方有意就相互交碗 并要很快地将茶喝完 第一次交碗过后 有情 人就相互约定一个老地方 不见不散 互相喂喝 到了这个程度 表示爱情已经成熟 有时免不了要提前做出一 些那样的事 这种以茶为媒 以茶联姻的真实故事很多 且成就了许多你情我愿的恩爱夫妻 古丈县是一个茶的王国 横山卧岭 满目青翠 土家族 苗族 汉族在日常生活中的婚丧死嫁 红白喜事 接人待物 请客送礼都渗透着茶文化的厚积 当婴儿呱呱落地之后 急着第一件的事就是用温适的茶水 洗身除去污垢 愿有一个平和的一生 当长大 后取媳妇还要以茶为媒 以茶为礼 必须得喝三道茶酒 一曰 开口茶 二曰 订婚茶 三曰 花烛茶 起房建屋要喝 上梁 喜茶 摆下茶席 抛上梁粑粑 招待四方贺客 大茶大酒大肉的搓一顿 才心安理得 意示华堂集喜 永安大吉 村里出了丧事 免不了亲戚朋友的吊唁和帮忙 这叫喝 抬丧茶 大家围拢来 闹他个三天两天 热热闹 闹 丧事当做喜事办 当死人上山入土以后 方才散去 老人病故 先用茶水洗擦遗体 再穿寿衣 上柳床 入 棺 入棺后 亲人将最好的古丈毛尖茶放进亡者口里 头枕着的是茶叶制作的绣花枕头 让其在阴间继续享用 茶的香醇 再则茶叶能消毒 而意义主在避邪免灾 继以保佑亡者后人的吉祥如意 可见古丈人将茶视为万 物之上的神灵 古丈人机灵 喝茶喝出了茶道 古丈的茶道主要是 三道茶 土司擂茶和苗王油茶 三道茶 一喝 下海茶 就是用较大的器皿 土家 苗家的那种陶制熬罐冲泡的茶水 味浓略苦 解渴最 好 常在暑天喝用 二饮 毛尖茶 古丈毛尖由 一芽一叶 组成 一般此茶用来款待上等贵宾 首先洗壶 醒 86 茶 注冲三次 注冲后茶叶一旗一枪 上下浮移 清汤绿叶 十分鲜活 其味芳香浓烈 三品 银针茶 银针茶 就是社茶 清明前采摘的 纯雀儿嘴茶芽 其茶品极高 工艺精湛 色香味俱全 堪称极品毛尖 土司擂茶 是土家人的一种茶道 相传很久以前 土家八部大王的阿妈久婚不孕 一个深夜阿妈梦见一仙姑手持花篮 将一包细茶粉放在 床头 说是喜药 叫她喝下 翌日清晨 阿妈醒来立即将细茶粉煮水一饮而尽 于是怀胎三年 生下 8 个儿子 就是八部大王 就是这八部大王 繁衍生息了湘西土家族 后来人们就仿照传说中茶粉 擂制成土人喜爱的 土司擂茶 如今婚后新娘常饮此茶 据说还可 早生贵子 土司擂茶制法 原材料为炒香的花生米 绿豆 黄豆 芝麻 绿茶合在一起按比例倒进土擂钵中 擂成粉未 然后煮熬成稀糊状即可 此茶饮用茶具均为土家竹筒 意在不走擂茶原味 喜咸者则放盐 喜甜者则放糖 随 君自取 土司擂茶味香清纯 味道鲜美 是土家人吉庆喜日必不可少的上等茶点 茶文化凝结 升华而形成的核心就是茶道 他包括成为典范的文化艺能 还包括境界有差别的精神内涵 从以上几个茶道可以看出 古丈的茶文化即出了 道 不管此道深与不深 可以断言 古丈的茶道茶艺已 进入两个文明境界 至少能明显截分 品茶 与 饮茶 的区别 品 和 饮 是有区别的 饮者喝也 渴者求之 俗称为牛饮 像牛吃水一样 一喝就是三大碗 方才解恨 品者评也 一小口一小口地呷味 慢慢地试味 还品评一番 品出艺能之高下 还要品出内在的精神 品出某种 文化象征 某种修养 某种哲理 某种情趣 某种风度 这便是茶道 可以讲 古丈人不仅会种茶 种好茶 还 会品茶 品出好的道道来 品茶品到一定程度 又会出现不甘示弱的龙争虎斗的 斗茶 斗茶的民间习俗已 经流行多年 他是一种茶艺竞斗游戏 为了挖掘我县茶文化的宝贵遗产 县委 县政府从 2000 年起举办一年 一度的全县大规模的 斗茶 大会 三年来已经斗出三名茶王 这三名茶王是高高在上的尊者 一人中王 全家 荣光 茶乡斗圣茶 茶城斗茶王 斗茶 斗其味 斗其色 斗其香 斗其形 斗其勇 斗出精神 斗出发展 斗 茶会则是我县规模最大 规格最高 质量最好 气象最浓的一桩茶事盛会 古丈出了不少名人 不少名人却垂青古丈 中国好茶文人雅士不少 喜爱与古丈茶结缘 且多有成就 当代画坛大师黄永玉老先生 品饮古丈毛尖后挥毫疾书 古丈毛尖 四个大字 以示其茶品位之高 杂交水 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品茗闻香之后 欣然命题 中国名茶 古丈毛尖 大导演谢晋挥笔写下 山好水好 古丈毛尖 好中好 的墨宝 可见古丈毛尖实为茶之上品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民族歌唱家何纪光先生一曲 挑担茶叶上北京 香茶献给毛主席 一时走红全国 至 今尚为中国民歌精典 自那时起古丈 名茶就得于推介中外 二十一世初 古籍的宋祖英的 古丈茶歌 唱红大 江南北 小镇小城迎远客 乡情融进古丈茶 1956 年古丈茶人精制 2 斤古丈毛尖送给毛主席 毛主席品后称 赞不绝 并派人给茶农寄来了茶款 古丈毛尖几十年来多次获国际国内名茶大奖 古丈毛尖茶以它的独特的 内秀和品牌而张扬四海 闻名天下 如今 小小古丈县城 有大小茶馆十余家 喝茶是古丈人清闲休息的方式 现在喝茶也讲起风雅来了 喝 酒伤身 许多中老年人 戒酒喝茶成为时尚 大凡喝茶成癖的瘾君子 忙里偷闲 苦中作乐 惟雅士才能得其神 韵 独饮 对饮 聚饮者闻香而来 一人得神 二人得趣 三人得味 你一杯 我一盏 茗香芳烈 数巡之后欲罢 不能 偷得半日之闲 可抵十年尘梦 喝罢之后再去行事 如此良辰美景 谁不向往 古丈茶道进入社区 趋向大众化 平民化 构成社区文化的一大特色 休假日 人们卸下工作重担 摆脱一 切凡尘俗事的烦恼 沏泡一杯浓浓茶水 品茗啜香 无不快哉 茶叶进入家庭 便有家居茶事 客来无好茶 不算好人家 客来上坐以茶为先 与客人共饮 乐一乐 笑一 笑 随心随意 量家之有 古丈人爱喝茶 在家里喝茶 开会时喝茶 上茶馆喝茶 扯皮讲理打官司也喝茶 早 茶 中茶和晚茶 有清茶一壶 便可随遇而安 悠悠自得不已 喝茶能喝出文化 且可能喝出精品 品茗其间 美 诗佳文立就 茶诗 茶文 茶歌 茶戏 茶联等成为茶文化艺苑中的一大景观 土家族 筛茶 就是一道饶有茶文化韵味的茶俗 土家族新娘与新郎拜堂后 由 女和官 引一对新人进洞房 然后婆家的七八个茶姑 歌姑端着茶盘 提着 87 茶壶来到大门口的台阶处 把送亲的男女客人准备迎入中堂 此时 送亲中的茶姑与歌姑便开始发难 开始盘 歌 开始喝茶 一唱一答 彼此叠起 互比歌才 一般是男方谦让女方 而如今谁也不让谁 试以茶歌决一高低 此时此刻 筛茶这一道礼节成为结婚场面上的一个亮点 四邻八舍的热闹人围听看闹 一开始是 接路 婆家先唱 手端茶盘二面花 来接亲戚到我家 我在路上迎接你 手里只端两杯茶 堂中有坐位 喝茶话 桑麻 娘家接唱 今日来到贵府门 有钱人家门三层 莫把礼行兴大了 从今往后一家人 婆家接唱 莫说礼行兴得大 笑坏古丈百万家 不过人熟礼不熟 请到堂屋喝好茶 喝几轮过后 还要问大门 问茶 问酒 问菜 问神堂 问媒 问嫁 问父母 问吉祥等 真是歌声悠扬 才 高八斗 人越喝越亲 茶越唱越浓 到了一定火候 婆家让娘家 把贵宾引入堂屋 开始筛茶 筛茶便有 筛茶 歌 筛茶有三道 第一道清茶 二道炒米茶 三道红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