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汇 报 提 纲通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0年5月13日)欢迎自治区发改委安主任一行在百忙之中到我市调研指导工作。下面,按此次调研提纲要求,将我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发展初步思路等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一、通辽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撤盟设市十年来,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族人民经过努力奋斗,已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在农牧业资源富集地区推进工业化的新路子,实现了经济结构由农牧业主导向工业化引领的转型,逐步跟上了自治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步伐,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区的位次不断前移,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一)土地开发利用方面。据国土部门提供的2008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通辽市土地总面积598.35万公顷。其中:农用地436.1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2.9%;建设用地22.0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7%;未利用地140.0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4%。农用地中:耕地107. 43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24.63%;林地137.48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31.52%;牧草地182.45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41.83%。(二)人口方面。1、总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全市总人口318.85万人,其中汉族人口155.08万人,蒙古族人口152.17万人,其它少数民族人口11.6万人。人口密度为53.3人/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按行政区划分布情况看:科尔沁区、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开鲁县、奈曼旗人口比例在10%以上,库伦旗、扎鲁特旗、霍林郭勒市人口比例在10%以下。 全市蒙古族人口按行政区划分布情况看:科左中旗、科尔沁区、科左后旗、奈曼旗、扎鲁特旗占全市蒙古族总人口的86.28%,开鲁县、库伦旗、霍林郭勒市仅占13.72%。通辽市蒙古族人口分布情况19.23%26.08%19.77%11.00%10.18%7.91%3.67%2.15%科尔沁区19.23%科左中旗26.08%科左后旗19.77%奈曼旗11%开鲁县3.67%库伦旗7.9%扎鲁特旗10.18%霍林郭勒市2.15%2、城镇居住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全市城镇居住人口为132.6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3.14万人,大中专院校在校生2.2万人(扣除城镇学生),农村牧区进城中小学在校生3.16万人,农村牧区进城从事服务业人员2.95万人,农村牧区进城从事二产务工人员10万人。3、劳动力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全市劳动力资源总数为200.66万人(城镇51.39万人,农村149.27万人)。各旗县市区劳动力分布情况详见下表:通辽市劳动力分布情况表单位:人地 区劳动力资源数城 镇农 村合 计科尔沁区187808204620392428库伦旗31302109077140379霍林郭勒市38565425142816开鲁县42768220270263038扎鲁特旗43955158596202551科左中旗74298285058359356奈曼旗37920242546280466科左后旗49712231931281643开发区76183632443942合 计51394614926732006619(三)经济方面。1、地区经济总量及分布情况。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0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600美元,“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长20%,三次结构由2005年末的27.6:34:38.4 发展到15:53:32。按地区生产总值分布情况看:通辽市经济总量主要集中在科尔沁区和霍林郭勒市,两地区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7.41%;其中第一产业主要集中在科尔沁区、科左中旗、开鲁县,这三个地区占一产总量的55.22%;第二产业主要集中在科尔沁区和霍林郭勒市,两地区占二产总量的56.83%;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科尔沁区、霍林郭勒市和科左后旗,这三个地区占三产总量的55.03%。2009年通辽市三次产业按地区分布情况表单位:亿元旗县市区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总量比重总量比重总量比重总量比重科尔沁区320.4831.78%31.2020.79%203.4336.28%85.8528.85%科左中旗79.107.84%23.1315.41%31.615.64%24.358.18%科左后旗85.678.50%17.9111.93%30.535.45%37.2412.51%开鲁县92.119.13%28.5419.02%38.016.78%25.568.59%库伦旗32.113.18%10.306.87%11.422.04%10.383.49%奈曼旗76.547.59%16.5011.00%35.716.37%24.338.18%扎鲁特旗87.858.71%18.0512.03%45.218.06%24.598.26%霍林郭勒157.6115.63%1.731.15%115.2120.55%40.6713.67%开发区76.837.62%2.701.80%49.548.84%24.598.26%2、三次产业发展现状。农牧业生产能力和质量不断提高。一是畜禽饲养规模和畜产品产量增幅较大。2009年全市牲畜存栏1561.7万头只,出栏782万头只,分别比2005年增长38.2%和57.7%。主要畜产品肉类总产51.6万吨,牛奶总产50万吨,禽蛋总产6.7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27.4%、31%和75%。粮食产量由2005年的45.8 亿斤提高到2009年的128.2亿斤,国家绿色农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地位更加稳固。二是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畜牧业产值占农牧业产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37%提高到2009年的41%,畜牧业特别是农区畜牧业成为农牧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三是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已经形成。全市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12家,已经形成加工450万吨玉米、15万吨蓖麻、22万头肉牛、220万只羊、360万口生猪、2000万只鹅、20万吨鲜奶的生产能力。四现代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940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512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22万亩,拥有拖拉机16.18万台,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515.3万千瓦,畜禽棚舍96万间,窖池15万个,围封草场2150万亩,配套机电井9.78万眼。畜牧业年出栏育肥牛300头以上的户(场)达219个,饲养奶牛50头以上的户(场)103个,出栏育肥猪500口以上的户(场)268个,饲养鹅万羽以上的户(场)19个。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总量快速扩大。主导产业发展方面,全市工业现已形成煤电铝及铝后加工、玉米化工、煤化工及褐煤提质、建材、食品加工、风电、非资源七大产业支柱,已形成以中电蒙东能源集团、上海金煤乙二醇、霍煤亿诚、东蒙水泥、福耀玻璃、梅花味精、金锣、蒙鹅、盛国通元等一批大企业为主的企业集群,形成了6000万吨煤、95万吨铝、54万吨铝后产品、54万吨铜,加工550万吨水泥、600万重量箱玻璃、20万吨乙二醇、30万吨味精、450万吨玉米、20万头牛和400万口生猪的生产加工能力,火电装机容量达到440万千瓦,风电并网发电装机达到125万千瓦(详见下表)。2009年通辽市主要产业及产品生产能力和销售情况表主导产业主要产品名称生产能力销售额(亿元)能源及原材料煤炭、电力煤炭6800万吨、发电量195亿度212电解铝及铝后加工铝锭、铝型材、铝轮毂、铝板带箔电解铝95万吨、铝后产品54万吨100.28(其中:电解铝53.24亿元;铝后加工47.04亿元)玉米深加工味精、淀粉、溶剂味精30万吨、淀粉180万吨、溶剂15万吨217食品加工肉、酒、糖等肉51万吨、糖5.5万吨、酒32万升153建材工业水泥、玻璃、水泥649万吨、玻璃626万重量箱74.8非资源产业铜线、铜板带、鞋、柴油机铜54万吨、鞋240万双、柴油机30万台188风电产业风力发电、风机制造风电装机125万千瓦、发电能力30亿度、风机500套、塔筒1700套、叶片800套4.1工业开发区(园区)建设方面,全市建设各类工业开发区(园区)12个,其中,自治区级2个(内蒙古通辽市经济开发区、内蒙古霍林郭勒工业园区),市级2个(科尔沁工业园区、奈曼旗工业园区),旗县级8个(鲁北工业园区、扎哈淖尔煤炭经济开发区、宝龙山工业园区、开鲁县工业园区、甘旗卡工业园区、库伦旗轻工业园区、霍林郭勒煤化工园区、霍林郭勒中小企业创业园),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全市12个工业开发区(园区)总规划面积393.9平方公里,已开发建设面积107.12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56.5亿元。2009年,入驻工业企业536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5户,实现工业增加值362亿元,同比增长 23.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 83.5%。主要工业园区情况详见最后附表。服务业平稳较快发展。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增长较快。2009年完成货运量1.7亿吨,“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长28%,其中铁路1.05亿吨。金融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市各类金融机构达到55 家,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15家,保险业金融机构17家,证券类金融机构3家。2009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392亿元,“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长21%;贷款余额达到440.5亿元,年均增长20%。餐饮、旅游、房地产等生活服务业稳步发展。2009年住宿餐饮业零售额达到 29.7亿元,“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长12.6%。旅游事业快速发展,我市已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十一五”以来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000.7万人次,共实现旅游总收入131.5亿元。房地产业“十一五”以来累计完成开发投资112.5亿元,完成房屋竣工面积440万平方米。现代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国家区域物流中心加快打造。通辽内陆港、通辽集装箱中转站、通辽国家粮油交易中心、开发区综合物流园区等物流企业快速成长,物流规模进一步扩大,2009年煤炭、木材、钢材交易量突破500万吨、50万立方米和20万吨,通辽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网上交易量超过200万吨,通辽内陆港集装箱中转运输超过2.2万标箱。2009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85亿元。(四)资源方面。1、矿产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矿产资源分布情况:截止2008年底,全市共发现各类矿产59种(含亚种),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44种,小型及小型以上的各类矿区(床)98处,其中大型矿区(床)16处、中型23处。煤炭、“八0一”稀土矿、石墨矿、铸型用砂、玻璃用砂和石灰岩是我市优势矿产,其资源储量较大、分布集中、具备大规模开采条件。煤炭资源丰富,总储量为120.99亿吨,分布相对集中。主要有霍林河煤田一号露天矿、珠斯花露天矿、二区露天矿、沙尔呼热井工区、西南详查区浑迪音区以褐煤为主;扎鲁特旗联合屯、黄花山、巨日河煤矿为无烟煤;科左中旗宝龙山煤矿和科左后旗金宝屯煤矿为长烟煤。“八0一”稀土矿以重稀土矿为主,与铌、钽、铍、锆、稀有金属共生。金属资源储量铌为3.09万吨、钽为2.04吨、铍为6.4万吨、锆为371.88万吨、稀土为78.44万吨。油页岩奈曼旗奈曼杖子和化吉营子2个矿区资源储量为2.24万吨,金宝屯矿区为3.25亿吨。石墨矿储量为3500万吨,主要分布在扎鲁特旗。铸型用砂资源储量为7184万吨,主要分布在科左中旗白市门达,科尔沁区大林木里图,科左后旗衙门营子甘旗卡,奈曼旗治安大沁塔拉。玻璃用砂储量5400万吨,石灰岩矿已查明水泥用灰岩储量24600万吨、水泥配料板岩9100万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截止2008年底,全市采矿权409个,其中大型矿山企业5家,中型矿山企业11家,小型矿山企业175家,小矿218家。开发的主要矿种有煤、石油、铁铜铅锌、萤石、石墨、硅砂、石灰岩、叶腊石、花岗岩、砖瓦粘土和矿泉水等。2008年实现矿业产值71.9亿元。2、水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水资源总量:依据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计算成果,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7.9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35.3亿立方米,计43.29亿立方米,扣除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的重复计算量5.84亿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37.47亿立方米。全市各旗县市区水资源量比例见下图。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2007年通辽市总用水量为31.3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量为7466.4万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2.39%;生产总用水量为30.48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97.36%,其中第一产业用水28.3亿立方米,第二产业用水1.75亿立方米,第三产业0.43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量为783万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0.25%。通辽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且属于人均水资源量紧张区,现状年2007年通辽市总用水量为31.3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用水量为1.27亿立方米,地下水用水量30.03亿立方米,由于西辽河连年干枯,地表水工程不尽完善,加之上、下游用水矛盾,地表水可供水量仅为1.27亿立方米,现状只能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超采2.07亿立方米,缺水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制约因素。(五)基础设施建设方面。1、公路。通辽市范围内共有国道4条,省道4条,国省干线总里程1623公里;县道18条,县级公路总里程1773公里。基本形成了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村公路为分支公路网络。到2009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687公里,公路密度达到28公里百平方公里。高等级公路里程173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2公里,一级公路里程410公里,二级公路1123公里,全市黑色路面里程达到4511公里。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成效显著,通辽市主城区通往各旗县市政府所在地的公路,8个旗县市区有6个旗县已经实现以一级以上公路连通。全市153个乡(镇、苏木)通油路率达到100%、2580个行政村(嘎查)通砂石路以上标准的达到68%。2、铁路。通辽市是我国铁路网中区域性铁路枢纽,境内现有大郑线、通让线、京通线、平齐线、通霍线、集通线等六条铁路。其中,大郑线、通让线、京通线、通霍线和集通线等五条铁路在通辽枢纽交汇。珠斯花至贺斯格乌和通让线通辽东至太平川段增建二线等铁路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正在建设通辽枢纽扩能改造工程、锡乌铁路、巴新铁路、通霍线增建二线、甘旗卡至库伦铁路等重点铁路项目,集通线增建二线、通辽连接京沈客专快速铁路客运铁路专线也将于今年开工建设,连接东西、通关达海的铁路运输通道即将建成。3、机场。通辽机场历经五次改扩建,机场飞行等级达到4C,目前机场占地面积138.8公顷,停机坪面积3.32万平方米,候机楼面积为4600平方米,共运营3条航线,高峰每小时 400名进出港旅客提供服务。4、水利。全市建有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12座,小型水库103座;修建大型水利枢纽3座,中型水利枢纽8座,开发建成万亩以上灌区30处;即将竣工的“引乌入通”可向经济开发区日供水5万立方米。5、电网。通辽电网共有500千伏变电站2座,总变电容量225万千伏安,500千伏线路7条,总长805.2公里;共有220千伏变电站11座,变电总容量为178.2万千伏安,有220千伏线路47条,总长2071.2公里。有66千伏变电站20座,变电总容量为88.98万千伏安,有66千伏线路58条,总长583.3公里。现已形成以500千伏为枢纽、220千伏为主网架基本实现环网的坚强网架格局。6、市政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交通、供水、排水、供热、燃气、园林绿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市政公共设施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城镇人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通辽市城市(县城)市政公用设施水平表地区名称人均生活用水量(升)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建成区供水管道密(公里/平方公里)人均城区道路面积 (平方米)建成区排水管道密度 (公里/平方公里)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生活垃圾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通辽市118.2876.2469.5410.6210.865.9984.2310.6425.3550.247.65科尔沁区159.1587.8688.987.6614.527.6910010.3530.5100科左中旗49.4560.6562.373.526.542.050.4313.63科左后旗43.0545.8542.583.149.220.797512.9918.596.16开鲁县106.4971.1455.319.895.16.7891.7423.4958.771.22库伦旗71.1164.4473.9434.752.73800.5322.82奈曼旗66.4872.5774.717.132.563.7878.951.921.4610.75扎鲁特旗39.8569.4738.9537.326.853.0829.6329.3728.5霍林郭勒市117.0678.5746.2215.7216.1311.597.52.6119.6133.6933.697、社区建设。近年来,我市社区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百花新城社区、阳光社区等一大批城市社区建设已初具现代化水平。但由于地方财力非常有限,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目前我市161个社区自有办公用房的只有69个,其余为租赁和借用,并且许多办公用房和活动用房面积较小,难以满足社区服务的需要。(六)生态建设。据第三次全国沙漠化普查统计,通辽市境内现有沙地面积4615.6万亩,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53.9%,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52%,是科尔沁沙地的主体地区。重点生态治理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中部沙沼平原区和南部黄土丘陵区。北部山区包括扎旗北部和霍林郭勒市,属大兴安岭余脉,以山地草原为主;中部沙沼平原区包括科尔沁区、开鲁县、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和扎鲁特旗南部、奈曼旗、库伦旗北部地区。以平缓沙地、起伏较大的固定、半固定沙地、严重沙化土地、流动沙地为主,属科尔沁沙地集中分布区;南部黄土丘陵区包括库伦旗、奈曼旗南部,属辽西山地的北缘,以黄土丘陵为主。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我市的生态环境,近些年来,我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的战略机遇,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一系列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采取保护与治理相结合等措施,全力推进生态建设。1999年以来实施了“5820”工程、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双百万亩”示范工程、“323”林业生态工程,完成三北四期工程建设任务210.71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569.2万亩,10年来国家和自治区累计向我市投入生态治理和补偿资金22.93亿元。全市以年均完成人工造林100万亩,封山(沙)育林100万亩的速度向前推进。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8.9%提高到2006年的23.07%,森林面积达到2051万亩,活立木蓄积1500多万立方米。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据中科院监测数据显示,通辽市范围内科尔沁沙地在全国四大沙地中率先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沙化速度的良性逆转。(七)社会事业方面。1、科技。近年来,我市进一步优化科技工作环境,做出了建设创新型通辽的战略部署,科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增强。至2008年底,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05人,中级以上职称2.38人;全市现有八家科研机构,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75人,“十一五”发表科技论文312篇,登记科技成果166项,获得授权专利353件;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有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以万吨级煤制乙二醇工业化示范、蓖麻油衍生产品开发、新蒙药研制等为代表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一大批科技成果;现代农业技术广泛应用,推广农业新品种230多个、新技术160余项,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2、教育。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947所,其中:小学639所,普通初中15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普通高中25所,职业院校2所,中职学校33所,教师进修学校8所,幼儿园88所。中小学在校生421853人。教职工38890人,其中专任教师32789人。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2%、97.6%、95.2%。全市有民族中小学校184所,中小学少数民族在校生227926人,学习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中小学在校生72012人。少数民族教职工21440人,其中蒙语授课专任教师8917人。全市教育“两基”达标全面完成,“两基”达标人口覆盖率100%,青壮年文盲控制在1%以内,总体上进入全面巩固提高和“双高普九”的新阶段,中小学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高中阶段入学率提高到82.1%,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取得长足发展。3、文化。全市文化事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科尔沁文化品牌精品叠出,蒙古风、诺恩吉雅、蓝色安代等艺术精品创作扎实迈进;优秀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和保护,全市共有7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6项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7人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繁荣发展,科尔沁艺术节、中国科尔沁蒙古四胡艺术节、科尔沁读书节等文化节活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4、体育。我市体育事业呈现蓬勃发展局面,从市、旗县市区到乡镇街道,再到村屯社区,均组建了全民健身领导委员会。市体育总会所属单项协会21个,现有各类体育单项社团217个,会员近15万人,累计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4300名。全市年均开展各级各类群体活动约2600次,老年人体育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场地设施建设成果显著,科尔沁体育中心是全区规模较大、功能较全、场馆较为集中的体育设施,8个旗县市区中已有5个地区规划建设了万人体育场,建有封闭式综合体育馆,全市苏木镇均建有全民健身广场、活动室,全市有320个嘎查村实施了“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全市157个社区中累计安装健身路径220余条,新建活动室2万平方米。竞技体育、体育经济、体育外交等工作也都有了积极的进展。5、卫生。全市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607个,其中医院38个, 妇幼保健所9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1个,卫生监督所10个,专科疾病防治所10个,医学科研机构1个,采供血机构1个,苏木镇卫生院19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49个,个体诊所163个。医疗机构总床位7141张,平均每千口人拥有2.25张。卫生技术人员10861人,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3.43人。农村牧区3380个嘎查村卫生室、4000余名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医疗机构总床位7141张,平均每千口人拥有2.25张。蒙中医药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全市有蒙中医医疗机构11个,蒙医科研机构1所,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设有蒙中医科,有54家卫生院以蒙医为主,有38家卫生院以中医为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部旗县市区,全市参合人口达到207.59万人,参合率达到96.53%,农牧民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00元。全市已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9个,服务范围覆盖社区人口的95%以上。(八)社会保障方面。1、社会保险。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市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各项待遇水平稳步提高,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2009年底,全市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0.13万人、18.6万人、31.68万人、13.13万人和18.47万人。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收入50多亿元,滚存结余16亿元。2、社会救助、福利体系建设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市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初步建立起以城乡低保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救助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城乡低保制度,已连续9次对城市低保保障标准进行了调整,由1997年实施之初的70元/人月调整到2009年的全市平均值230元/人月,补助水平由30元/人月提高到2009年的212元/人月,保障人数由开始之初的1526人增加到的9.4万人,占全市非农业人口的8%;农村牧区低保保障标准也进行了三次调整,由625元/人年提高到2009年的1200元/人年,补助水平由360元/人年提高到2009年的912元/人年,保障人数由2006年实施之初的61567人增加到16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近8%。二是加强了农村牧区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工作,将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10743名农村牧区居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共新建、改扩建及维修敬老院66所,增加床位600余张,使2098名五保对象入住了敬老院,集中供养率达到20%。三是专项救助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贫困家庭在子女就学、医疗、教育、住房、取暖、就业、法律等困难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九)收入和就业方面。通辽市2009年财政收入分部门完成情况表(原口径) 单位:万元项目地区财政总收入其中:累计完成同比增长%国税部门地税部门财政部门累计完成同比增长%占总收入比重%累计完成同比增长%占总收 入比重%累计完成同比增长%占总收入比重%全市合计102007919.943248169.8431.843274082832.136785523.0536.06市本级小计2290486.4250479-5.222.044593611.6920.061326339.7557.91旗县小计79103124.5327433713.1434.6828147231.1335.5823522232.0729.74科尔沁区20007833.396805329.0334.017748028.1538.725454548.2227.26开鲁县4416821.2714100-8.9931.921449740.9532.821557146.2935.25科左中旗2510421.86781723.7531.14863832.6334.41864911.3134.45科左后旗4131237.7122119108.3653.549190-2.1722.25100030.1324.12奈曼旗5232624.551623129.4431.021682619.9732.161926924.7336.82库伦旗2703834.911034047.0438.24826646.0430.57843214.7231.19扎鲁特旗7516925.07235004.4631.263405250.8645.31761717.223.44霍林郭勒23582417.4387071-3.4436.928325228.0835.36550143.527.78开发区9001219.64251060.1427.892927141.0932.523563521.1339.591、地方财政收入。2009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原口径)完成102亿元,同比增长19.94%,其中国税部门占收入比重31.84,地税部门占收入比重31.84,财政部门占收入比重为36.06。全市及各旗县市区地方财政收入(原口径)况详见下表:2、城乡居民收入。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资料统计,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299元,同比增加1578元,增长13.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5714元,同比增加705元,增长14.1。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情况详见下表:2009年通辽市城乡居民收入构成情况(见下表)名称城 镇农村牧区2009年同比增加同比增长2009年同比增加同比增长城乡居民收5%571470514.1%1、工资性收入8512100113.3%91320428.8%2、家庭经营收入267644720.0%412541611.2%3、财产性收入2007761.7%2075334.9%4、转移性收入286755323.9%469317.2% 单位:元3、就业。从就业人数总量与构成看:2009年底,全市已实现就业187.81万人,占劳动力资源总数的93.6%,其中:城镇48.45万人,占就业人员人数25.8%;农村139.36万人,占就业人员人数74.2%)。从就业产业情况看:全市第二、三产业单位从业人员数为484522人,其中,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为161618人,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为322904人。在单位从业人员中,从业相对集中的行业依次为:制造业97140人,占28.18%;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50491人,占14.65%;教育43485人,占12.62%;批发和零售业25628人,占7.43%;采矿业20227人,占5.87%;建筑业20150人,占5.85%。(十)城乡布局方面。通辽市辖8个旗县市区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辖设市城市1个,县城6个,共有建制镇55个,初步形成了以通辽市主城区为中心,市主城区、旗县所在地城关镇(含霍市)、建制镇、集镇四个等级的城镇布局。据统计,2009年,我市城镇化率已经达到42.93%,较1999年的22.8增长了20.13个百分点。通辽市主城区总规划面积136.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65.8平方公里,现城市总人口45.3万人。拥有城市道路面积657.7万平方米,其中人行道128万平方米,大小桥梁7座,人均道路面积14.52平方米;园林绿化覆盖面积2007公顷,绿化覆盖率30.5%,园林绿地面积1823公顷,建成区绿地率27.71%;日供水能力29万立方米,管道长度504公里,用水普及率87.86%;供热能力982兆瓦,供热面积1212.3万平方米;燃气储气能力10.8万立方米,燃气普及率88.98%;污水厂3座,污水处理率100%。全市共有旗县所在地城镇即城关镇7个(包括霍市),即霍林郭勒市、开鲁镇、保康镇、甘旗卡镇、库伦镇、大沁他拉镇、鲁北镇;全市有重点镇15个,其中:科尔沁区2个,即:大林镇、木里图镇;开鲁县2个,即麦新镇、小街基镇;科左中旗2个,即宝龙山镇和舍伯吐镇;科左后旗2个,即吉尔噶朗镇和金宝屯镇;库伦旗2个,即扣河子镇和白音花镇;奈曼旗2个,即青龙山镇和八仙筒镇;扎鲁特旗3个,即黄花山镇、巴雅尔图胡硕镇和巨日合镇(城关镇和重点镇情况详见附件市建设局汇报材料)。二、“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初步思路(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初步思路对于通辽的发展,国家和自治区领导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在通辽视察时,鼓励通辽探索走出一条符合地区实际的发展路子。自治区党委也期望通辽在农牧业资源富集地区探索出一条推进工业化的新路子。特别是胡春华书记在2009年末到通辽视察工作时指出,发展不足仍是我区当前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通辽的发展还是要坚定不移的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高度重视和加快“三农三牧”建设。鉴于“十二五”时期我市面临的复杂形势、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自治区的要求,初步提出“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低碳、绿色发展的思路和方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集中全力转方式、调结构、强主体、提民生、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基础建设,加快社会发展,加快“三化”步伐,继续努力打造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重要的生态产品生产基地和生态屏障、重要的能源及化工基地、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和建材生产基地、重要的区域物流中心以及草原旅游名城和蒙古族文化教育中心,建设富裕文明、安定和谐的新通辽。(二)主要战略任务1、产业发展方面。通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期,也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是更高层次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们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突出工业,在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中突出高效特色农业和畜牧主导产业。一是把发展现代农牧业作为转变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继续落实好党在农村牧区的各项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节水农业、设施农业和规模化养殖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做强做大黄牛产业,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科技创新,努力完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牧区人口转移的劳务输出步伐,最大限度地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牧民收入水平,推进农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1400万亩,其中玉米作物稳定在1200万亩,水稻作物稳定在40万亩,杂粮杂豆140万亩;“十二五”期末,全市以设施农业为主的高效种植面积达到250万亩;“十二五”期间,全市每年扶持新建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户场)100个、秸秆养羊示范村100个、黄牛自繁自育示范村100个;“十二五”期间,全市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到66万人,其中长年务工人员达到46万人;“十二五”期末,全市要完成中低田改造任务,高标准畦田面积达到120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00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400万亩;“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增大中型拖拉机3000台以上,全市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00万千瓦。到2015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50亿斤、牲畜存栏2000万头只、畜产品肉类产量85万吨,禽蛋产量9万吨,奶产量80万吨。二是提高资源深加工和非资源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目前通辽已开始步入工业化中期,工业发展的重点要由过去的总量扩张为主向总量扩张和转型升级并重转变,主要是三个层面,即资源型产业抓延伸升级,新型产业抓引进培育,非资源产业抓总量扩张。坚持在资源开发利用上走高起点起步、集约化开发的路子,在产业延伸升级上走上下游配套、循环利用的路子,在交通区位优势发挥上走大范围引进项目、发展非资源产业的路子,全力推进产业延伸、产业升级、产业多元。“十二五”时期重点做大八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煤电铝及铝后加工产业集群。按照建成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铝及铝后加工基地的目标,坚持走以煤发电以电炼铝以铝做深加工的路子,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和质量。“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霍煤二号露天矿扩能改造、扎哈淖尔二号露天矿、锦江井工矿、吉煤集团达来胡硕煤矿、霍林河坑口电厂260万千瓦扩建、扎鲁特电厂一期260万千瓦、通辽热电七期230万千瓦热电联产、扎哈淖尔二期铝合金、锦江铝合金、同禹铝业铝板带箔等重大项目,将形成1亿吨煤、800万千瓦火电装机、200万吨电解铝、160万吨铝后加工能力。“十二五”期末,年实现销售收入950亿元、工业增加值400亿元、税金70亿元。玉米化工产业集群。通辽全市年玉米产量稳定在350万吨以上,全市玉米化工企业已具备年转化玉米能力350万吨,全市玉米已基本实现了就地转化增值。“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味精、无水酒精、高果糖、黄原胶、淀粉糖、赖氨酸、乳酸、抗生素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力争2至3年全市玉米精深加工能力占转化玉米能力的80%以上,成为我国北方较大的玉米发酵基地。“十二五”期末,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工业增加值130亿元、税金23亿元。煤化工及褐煤提质产业集群。以抢占全区和东北经济区发展制高点为目标,重点发展煤制乙二醇、煤制苯胺、煤制甲烷及其下游产品、煤制油(直接液化、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等高科技产品,以及水煤浆、褐煤成型加工、褐煤干馏等项目,大力推进煤炭资源的高水平转化。重点实施金煤化工120万吨乙二醇续建、新奥集团年产10亿立方煤制甲烷、吉煤康乃尔集团60万吨苯胺。“十二五”期末煤炭转化率达到50%以上,形成120万吨煤制乙二醇、10亿立方米煤制气、1000万吨煤低温热解、60万吨苯胺等煤炭转化产能。年实现销售收入370亿元、工业增加值150亿元、税金37亿元。建材产业集群。依托我市10亿吨石灰石和550亿吨天然硅砂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奈曼蒙东水泥二期和新建三期、库伦东蒙水泥三期、通辽矽砂公司、仁创沙产业等在建项目达产,大力发展玻璃深加工,建设大型旋水泥窑生产线,积极引进新型建材项目,到2015年达到1000万吨水泥、800万重量箱玻璃产能,矽砂综合利用400万吨,力争“十二五”期末建材产业可实现销售收入230亿元,税金12亿元。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充分依托我市丰富的农畜产品资源,坚持把农业和工业联起来做,积极引进培育一批增收富民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将加快推进肉牛、奶牛、生猪、肉鸡、鹅业、红干椒和有机食品等产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科尔沁牛业、蒙牛、金锣、维尔、蒙鹅、天红椒业、清谷新禾等龙头企业,推进江苏雨润10万头肉牛加工和天津吉亚牧业肉鸡屠宰加工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形成年屠宰加工肉牛30万头、肉羊600万只、白鹅3000万羽、鸡鸭1亿只、集中日处理鲜奶3000吨的能力,力争“十二五”期末食品加工业可实现销售收入380亿元,税金15亿元。风电产业集群。通辽风能资源丰富,并网接入条件较好,发展风电产业具有相对优势。目前,包括国家五大电力公司在内的24家风电企业,已与我市签约风电装机2000万千瓦以上。我们要继续加大风电基地规划、风电开发、配套电网建设工作力度,“十二五”期末投产装机力争达到1000万千瓦,销售收入120亿元以上。非资源产业集群。我市在引进发展非资源产业上具有区位较好、交通便捷、劳务成本低、电力供应充足等相对优势,我们要利用比较优势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积极融入东北产业分工配套,加快发展非资源产业。重点做大以奈曼化工园区为主的16户染料化工业,以九星铜业为主的12户铜熔炼加工业,以华创风电主机为主的8户风电设备制造业,以丰源阿迪达斯、天蒙羊绒等为主的轻工纺织业,以康臣药业、蒙药等为主的10户药业,以湘电产业园为主的风电设备制造业,加快培育光伏产业、机械制造及配件加工等产业,力争“十二五”期末非资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700亿元,税金35亿元以上。有色和稀有金属冶炼加工产业集群。通辽属于典型“两山夹一盆”地形,横跨我国北方三个重要成矿带,扎鲁特旗北部山区,库伦旗、奈曼旗南部山区及中部的开鲁盆地是通辽找矿重点。我市目前找矿、选矿工作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扎旗的“801”矿是世界级超大型稀有稀土金属矿已解决稀有金属分离技术问题、辽河油田勘探局在科尔沁区发现大型铀矿、库伦发现大型铅锌矿。我们要加快勘探开发“两山一盆”,形成大勘探、大开发,带动大项目、大产业的发展格局,增强资源和产业的接续能力。“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上海蓝宝光公司年处理稀有金属矿石200万吨的选矿厂、辽河油田勘探局年开采1000吨大型铀矿、香港协鑫集团日处理铅锌矿石10000吨的选矿厂,力争“十二五”期末建成国内最大的金属铀生产基地、重要的稀有和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三是提高物流业在三产中的比重。充分挥我市的区位交通优势,抓住通辽被国家列为东北地区四大区域物流中心之一的机遇,着力引进有实力的现代物流企业集团,把通辽建成蒙东乃至东北地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两大通道”、“四大园区”、“八大工程”。“两大通道”即改造建设通霍铁路、集通铁路复线,贯通304线一级公路运煤专线,开通霍白公路并同铁路相连延伸至辽西地区,开通霍乌铁路并延伸至吉林西北部;构成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蒙东地区煤炭能源产区连接东北、华北的煤炭物流两大通道。“四大园区”即通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物流园区、通辽金港物流园区、霍林郭勒市煤炭物流园区、科尔沁综合物流园区。“八大工程”即多式联运和转运工程、大宗物流工程、农村牧区物流配送工程、制造加工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物流基础设施工程、公共信息化和标准化工程、应急物流工程、现代物流企业工程。“十二五”期末物流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以上。2、城镇化、人口发展方面。到2015年,通辽市主城区按照“一河两区、“西移北扩的总体规划,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向城镇转移。到2015年全市总人口控制330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化率达到52%左右,实现经济结构和城乡结构的转型,把通辽建成有较强综合经济实力、浓厚科尔沁文化特色、良好人居和创业环境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十二五”期间重点采取以下政策措施,实现城镇和人口的和谐、全面发展。一是构筑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加强城镇规划工作,深化完善通辽市城市总体规划、旗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和重点镇规划,科学组织城镇空间布局和区域生产力布局;加快主城区提质扩容,以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即工业项目区)为依托,加快新区建设步伐,使其成为通辽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加大城中村、棚户区以及城边村改造力度,进一步推进城市的“提质扩容”;三是充分发挥城关镇的区域中心作用。到2015年,库伦镇人口要达到10万人以上,其它旗县(含霍市)城关镇人口要分别达到12万人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余公司税务知识培训课件
- 大众知识急救培训总结课件
- 公司锁具装配工上岗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杭州市临安区城市发展投资集团下属子公司招聘3人(第二批)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甘肃酒泉市市直事业单位选调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上半年四川阿坝州考核招聘紧缺学科教师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提标改造项目施工方案
- 船舶电气系统集成与测试方案
- 2025年郑州建筑工程试题及答案
- 2025广东省企事业单位10000+岗位春季招聘4月23日西安站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近几年版新起点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unit2教案
- 成人鼻肠管的留置与维护
- DZ∕T 0214-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铜、铅、锌、银、镍、钼(正式版)
- (高清版)DBJ 50T-043-2016 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详细讲解
- 国内旅游一日游合同
- 企业概况及履约能力说明书:免修版模板范本
- SWITCH 勇者斗恶龙11S 金手指 版本:v1.0.3 最大金币 最大迷你奖章 32倍经验 最大攻击 所有材料
- 2022-2023年度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
- 格力空调检测报告KFR-35GW(35530)FNhAk-B1(性能)
- 勉县天泽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白云寺铅锌矿矿山改扩建项目报告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