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行人交通调查.ppt_第1页
第九章 行人交通调查.ppt_第2页
第九章 行人交通调查.ppt_第3页
第九章 行人交通调查.ppt_第4页
第九章 行人交通调查.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行人交通调查 第一节概述一 调查目的及意义二 常用术语定义第二节行人交通特性调查和分析 第一节概述 一 调查目的及意义通过对行人交通的调查 掌握行人交通特性和变化规律 为交通设施的规划 设计和修建 为改善对行人交通的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1 交通设施规划2 人行道设计3 人行横道设计4 行人信号灯设置5 人行立交设置6 前后对比研究7 交通管理与安全 二 常用术语定义 1 步行速度 行人交通在指定方向上运动的效率 m min我国行人步行速度平均为72 5m min 2 行人流率 行人在一定时间内按指定方向通过某一断面的数量 人 min 3 单位宽度上行人流率 在一定时间内单位有效行走宽度上通过的行人数量 人 min m 4 行人流量 一段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行人数量 5 步幅 步长 行人行走时每跨出一步的长度 cm 我国平均为63 7cm 6 步数 行人在单位长度内行走时所跨脚步的次数 7 步频 行人在单位时间内行走时跨步的次数 8 行人动态密度 某一指定瞬时 单位面积上正在行走中的行人数量 人 m2 与行人流率和步速有关 行人静态密度 在某一指定瞬间 在单位面积上站立等候中的行人数量 9 行人空间分配数 面积 每个行走的人平均占用的面积 10 行人流量方向分布系数 主要方向行人流量与双向行人流量的比值 11 行人流量时间分布12 行人过街间隙利用 行人穿过无信号控制交叉口或人行横道时 对路上行驶车流中间隙的利用程度 行人过街等待时间 13 行人人均占有面积 静止等候的行人平均每人占用的面积 14 平均行人间距 静止等候的行人相互间相距的平均值 单位为m 15 人行道服务水平 行走时自由 方便 舒适程度 6级 主要以行人空间分配系数 单位宽度上行人流动速率 行人速度和流量 通行能力来表征 16 行人排队等候区域服务水平 表征行人在排队等候区域内暂时站立 等待过街或提供服务的情况 6级 三 影响行人交通安全的因素 内因主要包括 1 不良的交通行为习惯的作用 与受教育程度无关 大多因为盲目从众心理 交通违章不是违法 没警察就可放纵以及无所谓心理 2 危险感知局限性影响 研究表明 人对高速度的敏感程度较高 低速度的敏感度较低 外因 1 交通管理执法的软弱 交警对于违章行人大多是劝阻教育 严重者也只是最重处罚也仅仅是50元以下罚款 2 驾驶人员安全意识淡薄80 以上的行人死亡交通事故责任者是机动方 由于安全意识淡薄 其不良的驾驶行为 3 行人交通设施不完善行人过街设施少 缺乏行人过街指示标志 行人物体隔离和保护设施匮乏等等 4 宣传教育存在误区行人多以 弱者 自居 这无形中使人产生一种 优越感 因而在车辆面前似乎没有了 惧怕 感 与车辆较劲 横穿马路毫无顾忌的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在宣传教育中必须告诉人们要守法 要学会珍惜和保护自己 第二节行人交通特性调查与分析 一 调查内容1 行人步行调查 步速 流率 流量 步幅 步数 步频 动态密度 空间分配系数 方向分布系数 时间分布 人行道服务水平 2 行人过街调查 行人过街速度 过街间隙利用 过街等待时间 静态密度 人均占用面积 平均间距 儿童过街 使用立交情况等 3 其他行人交通情况调查 行人交通事故 停车或换乘前后步行距 乘客候车和下车后情况 行人遵守交通管制等调查 二 行人交通特性动态 个体步行者 步速 步幅群体步行者 流率和动态密度静态 平均行人间距 行人人均占用面积三 调查和分析方法1 行人步幅和速度调查 交通设施设置依据 1 调查地点 一般选在市中心中等拥挤和密集的商业区道路两侧人行道 为了避免受到横向干扰 一般可选择有人行护栏 宽度无变化 绿化带规则 无公交车站及大型公共建筑的人行道 注意季节的影响 2 调查时间一般选在上 下午有代表性的时间段 考虑季节影响 3 调查方法一般每一调查组由2人组成 负责一个路段的抽样调查 每组配置计时用电子秒表1块 计步数用计数器1只 以及其他如皮尺 记录板等用具 其中1人观测 分工负责计时和计步数 另1人记录 观测距离一般可取30m 或其他较易于计算的长度 但不宜过短 调查时需将行人按调研目的预先分类 一般可将行人分成5类 男性中 青年 男性老年 女性中 青年 女性老年 儿童 表格样式 4 结果整理分析 见P222表9 5 计算公式 步幅长度 步速 平均值 样本方差和标准差 置信区间 注意事项 街道两侧有无吸引行人的商店或其他单位 部门对行人速度的影响 这些均将降低行人速度 行人速度受行人性别 年龄 出行目的等的影响及其程度 集团行人与单独行人的区别等 一般男性中 青年的行人速度高 老年女性速度最低 儿童的行人速度最不稳定 出行目的明确的行人速度一般较高 单独行人的速度较集团行人速度要高 步幅的变化菹围及其吸引规律 受性别 年龄等的影响 我国的行人步幅 及行人速度 通常均较国外小 国外行人步幅约为70cm 步行速度范围变化于45 106m min 2 行人流量调查调查时间和地点 同步幅和速度调查 高峰观测可专门选择体育场馆 剧院散场时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 一般由2 3人 组负责一个路段或断面 配备有1块电子秒表 1 2个自动计数器 以及量距用皮尺 记录板等用具 1人专门负责观测行人流量 另一人专门负责报时和记录 时段划分可由观测目的确定 当专门调查行人流率 应每1min记录1次 并由此记录箅出单位行走宽度上人流率 当调查行人流量 可5min记录一次流量 并以15min为单位表征 调查时应同时丈量所观测人行道路段或断面的宽度 必要时绘制平面示意图 图上标明影响行人流量或速度的障碍物的位置 记录表格格式见表9 6 注意事项 对行人流量及其他类似指标的分析可参照对车辆交通量的分析 例如深入分析行人流量的时间分布 方向分布 高峰流量等特性 绘制小时变化柱状图 行人流量 行人密度对行人步幅 速度往往也有一定影响 因此在对行人进行流量调查时 可结合进行行人步幅 速度的调查 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行人流量的影响因素很多 如人行道宽度 各种障碍情况 宽度变化情况等 通过对比 可得诸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 3 行人过街调查 重点 1 地点一般可对在交叉口各入口的人行横道 或必要时在街道路段上的人行横道线以及铁路道口处的行人过街进行调查 对利用人行天桥 人行地道过街的行人也可进行 2 时间一般选择有代表性的时段 与行人步幅和速度调查相似 3 方法一个小组担任 个人行横道的调查 一般应有2 3个人组成 配备电子秒表1块 手动计数器 皮尺2卷及记录板等 其中2人记录 2人观测和计时 如需要分向可以增加1人进行另一方向的行人的观测 或在同一人行横道设两个组 一个组负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