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海洋学绪论.pdf_第1页
物理海洋学绪论.pdf_第2页
物理海洋学绪论.pdf_第3页
物理海洋学绪论.pdf_第4页
物理海洋学绪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hysical OceanographyPhysical OceanographyPhysical OceanographyPhysical Oceanography 物理海洋学物理海洋学物理海洋学物理海洋学 绪绪绪绪论论论论 Instructed by L Huaqing 吕华庆 Marine Science School of Zhejiang Ocean Uni Feb 2012 什么是物理海洋学 该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物理海洋 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全貌 掌握动力海洋 包 括海流 海浪 潮波 内波和风暴潮的基本概 念和海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学会研究海洋动力 现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材 主要参考书 The book is written for upper division undergraduates and new graduate students in meteorology ocean engineering and oceanography For students who major marine science following materials will be added 1 formulae of basic sea water movements 2 basic wave distribution patterns 3 11 main sub tides constitutes Teaching hours 80 same as MIT Credit 5 其他参考书 score calculation 30 exercise 70 final test 100 Without mid semester quiz prerequisites mathematical physics fluid dynamics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We will try to answer such questions as 1 What is the basis of our understanding of physics of the ocean a What are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ea water b What are the important thermodynamic and dynamic processes influencing the ocean c What equations describe the processes and how were they derived d What approximations were used in the derivation e Do the equations have useful solutions f How well do the solutions describe the process That is what is the experimental basis for the theories g Which processes are poorly understood Which are well understood 2 What are the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bout physical variables a What instruments are used for measuring each variable b What are their accuracy and limitations c What historic data exist d What platforms are used Satellites ships drifters moorings 3 What processes are important Some important process we will study include a Heat storage and transport in the oceans b The exchange of heat with the atmosphere and the role of the ocean in climate c Wind and thermal forcing of the surface mixed layer d The wind driven circulation including the Ekman circulation Ekman pumping of the deeper circulation and upwelling e The dynamics of ocean currents including geostrophic currents and the role of vorticity f The formation of water types and masses g The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 of the ocean h Equatorial dynamics and El Ni no i The observed circulation of the ocean plus the Gulf of Mexico j Numerical models of the circulation k Waves in the ocean including surface waves inertial oscillations tides 4 What are the major currents and water masses in the ocean what governs their distribution and how does the ocean interact with the atmosphere Physical Oceanography is the study of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dynamics of the oceans The primary interests are the interaction of the ocean with the atmosphere the oceanic heat budget water mass formation currents and coastal dynamics 国内同行称 物理海洋学是研究温 盐 密 浪 潮 流的科学 Physical Oceanography is considered by many to be a subdiscipline of geophysics 物理海洋学的其他定义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is the study of the dynamics of fluid motion on scales influenced by 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Hydrography 水文学 is the preparation of nautical charts including charts of ocean depths currents internal density field of the ocean and tides Earth system Science is the study of earth as a single system comprising many interacting subsystems including the ocean atmosphere cryosphere 低温圈 and biosphere and changes in these systems due to human activity 相近学科 我国古代物理海洋学发展简史我国古代物理海洋学发展简史我国古代物理海洋学发展简史我国古代物理海洋学发展简史 物理海洋学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是海洋学的发展 史 海洋学史并不发源于西洋 而是产生在华夏大 地 它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请看以下事实 1 关于海洋潮汐 我国殷商时代已出现 涛 字 这 个字后来被解释为 潮 字的同义词 2 诗经 中 多次出现 海 字 并有江河 朝宗于 海 的认识 3 春秋战国时期 齐国的邹衍 公元前204 305 曾 提出一种海洋型地球观 即大九洲说 4 西汉时期 我国已开辟了从太平洋进入印度洋 的航线 汉书 艺文志 中提到西汉时海中占验书 就有136卷 5 东汉时 利用季风航海已有文字记载 王充是 最早对海洋潮汐现象做出科学解释的古代科学家 他在 论衡 书虚 篇中提出 涛之起也 随月盛衰 对 潮汐和月亮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6 三国时期 出现了我国第一篇潮汐专论 潮水论 7 东晋葛洪和唐代卢肇引进了太阳在潮汐中的作 用 窦叔蒙指出 以潮汐作涛 必待于月 月与海 相推 海与月相期 他对潮汐周期的推算 也很有 见地 并绘制了理论潮汐表 窦叔蒙涛时图 8 唐宋时期 我国的潮汐研究已达到很高水平 9 现存北宋吕昌明于1056年编制的 浙江四时潮候图 曾 被刻成石碑立于钱塘江畔供渡江用 它比欧洲现存最早的潮 汐表 大英博物馆所藏的十三世纪的 伦敦桥涨潮时间表 早 得多 10 明朝 1405 1433年 郑和 七次下 西洋 最远到达 赤道以南的非洲东海岸和马达加斯加岛 比哥伦布从欧洲到 美洲的航行 1492 1504 要早半个多世纪 而且在航海技术 水平和对海洋的认识上 也远远超过当时的西方 郑和出海 多在冬 春季节 利用东北季风启航 又多在夏 秋季节 利用西南季风返航 说明他们已较充分地认识和利用了亚洲 南部 北印度洋上的风向和海流季节性变化的规律 11 清代 出现了 两浙海塘通志 海 塘录 和 海潮辑说 海潮辑说 海塘录 等收录保存了古代不少潮汐著作 12 史载东汉已开始有江浙海塘 在唐代已 呈较大规模 清代康熙 雍正 乾隆三朝 在历代工程基础上 动员较大人力修建了从 金山卫到杭州的石塘 我国近代物理海洋学发展简史我国近代物理海洋学发展简史我国近代物理海洋学发展简史我国近代物理海洋学发展简史 1 1909年成立的中国地学会 从地学科学的角度 对海洋地理 海洋 地质 海产生物和海洋气象等进行了研究 并通过其会刊 地学杂志 宣传海洋科学知识 2 1914年创办的中国科学社 为促进我国近代海洋科学的发展作出过 积极的贡献 3 1922年 旧中国海军部设立海道测量局 我国的海道测量工作开始 起步 建于1928年的青岛观象台海洋科 是我国第一个海洋水文气象和 生物观测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社筹建的青岛水族馆也由该科管理 海洋 科主办了 海洋半年刊 刊物 4 1916年 竺可桢发表 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 论述了海洋气候对我国大陆气候的影响 以及台 风生成的原因和侵袭我国的路径 1925年和1934年 他又先后发表 台风的源地与转向 和 东南季 风与我国之雨量 把沿海的天气现象与海洋环境 因素的变化联系起来 青岛观象台台长蒋丙然编著 的 中国海及日本海海水温度分配图 绘制了周 年平均等温线图 周年变差等温线图及各月等温线 图共12幅 并对海水温度变动的原因作了说明 5 1953年 在赵九章教授的指导下 有关单位在青岛市小麦岛建立了 我国第一个波浪观测站 开始波浪研究 同时 一些单位开始研究天津 新港泥沙洄淤问题 河流入海河口的演变规律 以及我国近海水声学考 察工作 6 1956年 国务院科学技术规划委员会编制了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第一次被列入国家的科学技术规划 7 1957 1958年 我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进行了渤海及北黄海西 部海洋综合调查 并与水产部黄海水产研究所 海军和山东大学海洋系 等单位协作 完成了多次同步观测 8 1958 1960年 国家科委海洋组组织全国60多个单位 进行全国海 洋综合调查 1959年 地质部第五物探大队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协 作 开始在渤海海域进行以寻找石油资源为目标的海洋地球物理调查 同年 地质部航空测量大队对整个渤海和沿海地区 进行了我国首次海 上航空磁力测量 9 1974年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综合考察了西沙群岛海域 10 1976 1980年 国家海洋局根据我国第一次远程运载火箭试验的 要求 在太平洋中部特定海区进行了综合调查 11 1978 1979年 国家海洋局等部门参加了第一次全球大气试验 在中太平洋西部进行调查和试验 12 1980 1985年 国家海洋局等组织我国沿海10省 市进行全国海 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 13 1983年 国家海洋局进行了北太平洋锰结核调查和南海中部综合调 查 14 1984年 我国首次派出南极考察队进行南大洋和南极大陆科学考察 同年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对南沙群岛邻近海域进行了综合考 察 15 我国从五十年代开始还定期进行海洋水文标准断面调查 海道测量 并进行了中美长江口海洋沉积合作调查 海底电缆路由调查等 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 从1405年到1433年 从刘家港出发 穿越马六甲海 峡 横渡印度洋 郑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