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观经济学教案第六章 自由竞争原理“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周易系辞下“处于现代经济中心的是竞争性市场。通过利润动机和价格体系,竞争性市场导致经济效率。”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99页)“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03页)本章授课要点n 产品市场都是竞争性的吗?如何划分市场类别?厂商如何进行利润最大化产量决策的? n 竞争性市场上厂商和市场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如何形成的?什么因素决定厂商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如何理解竞争性市场上厂商只能获得零利润?n 进入障碍导致了垄断的产生;垄断一定导致垄断利润吗?垄断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n 垄断产量和垄断价格-与竞争产量和竞争价格比较;垄断的社会成本;对垄断的管制。本章关键词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总收益,总成本,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利润,经济利润,会计利润,零利润,经济租金,机会成本,进入障碍,自然垄断,垄断势力,价格歧视,价格管制本章内容概述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个理想的状态。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资源配置总是处于最优状态(即帕累托有效状态),但是现实中的市场与自由竞争的市场并不一致,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也有所差异。本章首先分析自由竞争市场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行为,以此作为基准和参照系,来分析垄断市场中的厂商利润最大化行为,并对这两个市场进行效率比较。不管在什么样的市场结构中,厂商的目标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厂商要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目标,必须对收益和成本进行比较,根据第三章所阐述的边际等值原理,厂商新增加生产一单位产品的收益(MR)应该等于新增加一单位产品的成本(MC),这是所有厂商利润最大化产量决策的基本原则,本章内容将围绕着这一基本原则展开。本章的顺序是:首先介绍市场结构及分类标准;然后分析厂商利润最大化目标及其实现途径;最后探讨竞争性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决策和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决策,并对竞争性市场和垄断市场的效率进行比较。第一节 竞争性市场概述一、市场结构及其分类(一)市场结构及分类标准经济是由成千上万个生产人们所需物品和劳务的厂商组成:有些是大型厂商,雇佣成千上万的工人,拥有成千上万的股东。有些是小型厂商,它们只雇佣几个工人,并且由一个人或家庭拥有,例如本地的理发店或杂货店。这些厂商从事不同的产品或劳务的生产,在不同的市场上出售其产品或劳务。因此对经济细分的方法可以是将它分解成一些基本的市场:如汽车市场、大米市场等。构成市场的最基本单位是厂商,厂商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为市场提供商品和劳务。从事某一特定商品买卖的场所或系统则构成市场,它可以是一个有形的场所,也可以是一个无形的交易系统。从本质上讲,市场是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与市场概念紧密相联的另一个概念就是行业,行业是指为同一个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商品的所有厂商的总体。同一种商品的市场和行业的类型是一致的。如完全竞争的市场对应的是完全竞争的行业。经济学家在考察市场时,首先考察市场结构(market structure),即该市场是如何组织起来的,市场上厂商之间的竞争与垄断程度如何。一般根据市场集中程度、行业进入限制以及产品差别三个标准来划分不同的市场结构。一是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市场集中程度指大厂商在市场上的控制程度,是衡量市场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用四厂商集中率、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两个标准来判断一个市场的集中程度。二是行业的进入限制。即厂商进入或退出行业的难易程度。三是产品差别,即产品差别是同一种产品在质量、牌号、形式、包装等方面的差别。四厂商集中率(four-firm concentration ratio),衡量一个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前四家厂商的有关数值(如销售额、增加值、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最常用的指标是四大厂商在市场销售额中所占的百分比,范围从零到百分之百。集中率越低表示市场竞争程度越高,集中率越高表示越缺乏竞争。垄断市场的集中率为100%;四厂商集中率超过60%是市场高度集中的寡头市场的标志;集中率低于40%是垄断竞争市场的标志。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又称HHI)用市场上50家最大厂商(如果不到50家厂商就是所有厂商之和)市场份额百分比的平方和来表示如果市场上有四家厂商,厂商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0%,25%,15%和10%,则HHI指数为:HHI=502+252+152+102=3450。HHI指数越大,说明市场集中度越大;反之,HHI指数越小,则市场集中度越小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中,HHI值很小。如果一个行业中最大的50家厂商的每家市场份额都是0.1%,HHI指数就0.12*50=0.5。完全垄断情况下,一个厂商占有市场的100%:HHI=1002=10000.。根据以上三个标准,可以将市场分为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垄断市场。表6-1: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特点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行业中厂商的数量很多较多少数1家产品性质相同有差别相同或有差别没有接近的替代品进入障碍无无适中高厂商对价格的控制无一些相当大相当大或受管制集中率0低高100HHI小于100010001800大于180010000例子一些农产品一些轻工业品重工业品如钢铁、汽车、石油公用事业,如水、电(二)市场结构类型及其形成原因1、完全竞争市场(perfect competition)完全竞争市场是市场结构中的一个理想模型,在这类市场上拥有众多的买者和卖者,相对于整个市场的供给和需求而言,每个厂商的产量和每个消费者的需求都是微不足道的,买者卖者都无法影响市场价格,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大体上都相同;没有进退这个行业的任何技术、资本或法律的限制。2、完全垄断市场(monopoly)完全垄断市场与完全竞争截然相反,在这类市场上不存在竞争,一家厂商供给整个市场,因而垄断厂商对市场价格有完全的控制力。形成垄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然或立法原因,其他厂商无法进入这一市场;没有相近的替代品与之竞争也是原因之一。如本地的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可能在提供本地供给方面具有垄断地位。3、寡头垄断市场(oligpo1y)市场结构的第三种情形是少数几家厂商供给整个市场,因此这类市场上存在着定程度的竞争,这类市场结构称为寡头垄断。形成这种市场的关键是规模经济。在这类市场上,大厂商集中程度高,对市场控制力强,可以通过变动产量影响价格;由于每家厂商规模大,其他厂商就难以进入;由于几个厂商垄断整个市场,一家厂商的决策会影响到其他厂商的利益,因此寡头之间或激烈竞争或相互依赖,厂商行为有较大的不确定性。4、垄断竞争市场(monopolistic competition)在第四类市场结构中,厂商的数量多于寡头垄断中的厂商数量,但是又没有达到完全竞争的数量,这类市场结构称为垄断竞争。这类市场与完全竞争的相同之处是市场集中率低,而且没有进入限制;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市场的根本差别在于产品的差异性,完全竞争市场的产品基本无差别,而垄断竞争产品则有显著的差别。二、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及实现途径(一)厂商目标根据理性人假定,厂商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并通过选择合适的产量来实现这一目标。短期内,在生产规模既定的条件下,厂商通过变动可变要素调整产量;长期内厂商通过调整生产规模,选择进入或退出某行业来调整产量。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决策是在对边际产品的收益和成本的比较基础上进行的,当销售额外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是一条适用于任何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决策规则。(二)厂商利润最大化决策原则厂商的利润为总收益与总成本之差。总收益指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产量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假定厂商的产量为Q,价格为P,则总收益TR(Q)=PQ。平均收益指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上所获得的收入,。边际收益指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入的增量,从图形上看边际收益就是相应总收益曲线的斜率,也可表示为 。厂商的总成本TC是与产量水平相关的函数,TC=TC(Q)。厂商的利润等于收入减去成本,即: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厂商进行生产决策的关键是要决定生产多少产量,厂商通过比较新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并销售后所得的收益(边际收益MR)与为生产这一产品所需的支出(边际成本MC)的大小来做出决定。如果MR大于MC,厂商从多出售单位产品中得到的额外收益就大于其额外成本,厂商应该增加产量以增加利润;反之,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厂商从多销售单位产品中得到的额外收益就小于其额外成本,厂商应该减少产量以增加利润;如果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则经济利润最大。因此厂商利润最大化决策的原则是MR=MC,这一原则适用于任何类型市场结构的厂商。这一决策过程也可用数学公式表示: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利润函数一阶导数为零也可表示为:即 利润最大化的充分条件是利润函数二阶导数小于零,也就是说,边际收益的变化率要小于边际成本的变化率。这一决策过程也可用图形来描述:图6-1 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决策第二节 基本模型竞争性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决策一、厂商的需求和收益(一)行业需求曲线和厂商需求曲线在任何一个产品市场上,行业的供给曲线由该行业所有厂商的供给曲线加总而成,需求曲线则由全部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加总而成。按照供求规律,行业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倾斜的曲线,行业供给曲线一般总可假定向右上倾斜(当然也可能是水平的或向右下倾斜)。市场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交点决定了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决定了每个厂商都只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可以按市场决定的均衡价格出售他愿意卖出的任何数量,因此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产销量轴)平行的直线,需求曲线与横轴的距离就是市场均衡价格。图6-2 市场和厂商的需求曲线(二)厂商收益曲线厂商的收益就是厂商的销售收入,可以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分别用TR、AR、MR表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单个厂商出售任何数量时价格都不变,因此,厂商的总收益是一条由原点出发的向上升展的直线,其斜率即边际收益始终不变,等于既定的市场价格,厂商的平均收益线和边际收益线与需求曲线三条线重合,即。表6-2: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表价格销售量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PQTR=P*QARMR110010011120020011130030011140040011150050011图6-3 厂商收益曲线图6-4 厂商利润最大化TR为总收益曲线,TC为总成本曲线,利润为TR(Q)与T(Q)C间的距离,由图中可知产量为Q*时,TR和TC间的距离最大。在这一产量水平上两条曲线的斜率相等,即MR=MC,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上MR=P,这一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又可表示为P=MC。二、厂商的短期均衡及短期供给曲线(一)厂商短期均衡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短期内厂商已经支付了进入市场的固定成本,因此厂商只能通过可变要素投入的变动来变动产量,实现MR=MC的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上MR=P,这一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又可表示为P=MC。图6-5显示了竞争性厂商在既定的市场价格和成本状况下实现短期均衡的几种情形。横轴代表厂商的销售产量Q,纵轴代表市场价格P。SMC、SAC、AVC三条曲线分别代表厂商的短期边际成本、短期平均成本、短期变动成本。图6-5 厂商的短期均衡(1)当市场价格较高时,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也较高如P1,MR=SMC决定的厂商利润最大化均衡点为E1,厂商获得正利润,图6-5中P1P2E1A围成的面积即为利润。(2)当市场价格降低至P2时,MR=SMC决定的厂商利润最大化点为E2,厂商的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即总收益等于总成本,厂商,收支相抵,获得零利润。(3)当市场价格进一步降低至P3时,MR=SMC决定的利润最大化为E3,平均收益低于平均总成本,但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此时,厂商虽然亏损,但仍会继续生产。因为厂商在用全部收益弥补全部可变成本之后,还能弥补一部分固定成本,而如果厂商不生产将亏损全部固定成本。(4)假如市场价格继续下降至P4,厂商的需求曲线与平均变动成本线相切,MR=SMC决定的利润最大化点为E4,在E4点,平均收益等于平均变动成本,此时厂商生产与否都会亏损全部固定成本,此时厂商会停止生产。(二)短期供给曲线1、厂商短期供给曲线从图6-5厂商均衡时的四种情况可以看出,根据P=SMC或MR=SMC这一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商品的价格和厂商最优产量的组合(如E1、E2、E3、E4)都出现在厂商的边际成本SMC曲线上,因此在边际成本曲线上可以找到厂商在任何价格下愿意供给的数量,因此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实际上就是它的供给曲线。更严格地讲,厂商短期供给曲线仅为边际成本曲线上升的部分(图6-6中的粗线部分),因为供给是指某一商品既定价格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而当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厂商会停止生产。所以,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由SMC曲线上等于和高于停止生产点的部分构成。即,在价格达到厂商的最低平均成本的临界价格之前,厂商的供给为零,当价格高于临界价格时,厂商的供给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重合。很明显,边际成本曲线向上倾斜,表示厂商愿意供给的产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图6-6 厂商短期供给曲线2、市场短期供给曲线根据单个厂商的供给曲线,我们可以推导出整个市场的供给曲线。市场供给曲线为在给定价格下每家厂商愿意供给的数量之和,即其中,为第i个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表示行业的短期供给函数。显然,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保持了完全竞争厂商短期供给曲线的基本特征,但较为平缓。图6-7 市场短期供给曲线短期市场供给曲线是私人厂商的供给曲线在水平方向上的加总。因为厂商3比厂商1和厂商2有较低的平均可变成本,所以市场供给曲线S在价格P3处开始,并顺沿着厂商3的边际成本曲线MC3向上,直至价格等于P2,在此处形成一个折点,对所有超过P2的价格,行业供给量是三个厂商供给量的加总。三、厂商的长期均衡与零利润(一)厂商的长期均衡在长期,一个厂商可以改变生产规模,可以决定继续留在行业或者退出所在行业,进入其他行业生产。与短期生产决策不同的是,厂商决策时应将生产所需的全部成本考虑在内,无需区分固定和变动成本,因此厂商在决策时需要考察平均成本和价格。完全竞争厂商在长期内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即行业内厂商数量的调整;另一方面表现为厂商对生产规模的调整。1、厂商进入或退出行业的条件图6-8表明了一个竞争厂商在长期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决策。如短期内一样,完全竞争厂商面临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如果价格超过最小平均成本,厂商进入就是有利的,厂商出售产品的收益超过生产它们的成本,进入行业可以获取一定的利润。如图6-8,当价格P0大于平均最低成本时,行业经济利润为正,厂商进入该行业是有利可图的。行业中原有厂商将扩大生产规模到长期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价格),此时,经济利润为Q0(P0-LAC),厂商在超过最低平均成本的产量点生产;同时正的经济利润将吸引其他行业厂商加入进来,结果是市场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直到价格等于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P1=LAC最低点,原有厂商和新进入厂商均获得零利润。图6-8 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均衡反之,当价格低于最低平均成本时,部分业已在行业中的厂商将退出该行业。当一部分厂商退出行业后,市场供给下降,价格上升,直到等于平均最低成本,亏损消失,所有留在行业中的厂商获得零利润。最后,当完全竞争行业获得长期均衡时,原厂商不会退出其行业,其他厂商也没有动力进入行业,行业内厂商数目相对稳定,所有留在行业内的厂商都只获得零利润。2、单个厂商生产规模的调整由于长期内市场价格会随着行业内厂商数目变化引起的行业供给的变化而变化。对行业内的单个厂商而言,在每个价格水平下,厂商都会进行生产规模的调整,当获得长期均衡时,单个厂商必然将生产规模调整到与零利润所要求的产量相适应的最优规模水平。假定厂商在短期内得到正的经济利润,如图6-9,在MR=SMC的最佳产量点Q1,市场价格大于短期平均成本,厂商获得正的经济利润AFEP。但是厂商目前的规模小于最优规模,表现为厂商在长期最低平均成本LAC最低点的左边生产,此时如果厂商扩大规模则可扩大其利润。假定变动生产规模导致的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由LAC、LMC表示,扩张完毕时,如果市场价格将仍然维持在P1水平,厂商的产量将从Q1增加到Q2,总利润从AFEP增加BFEP。但是这一情况并不能持久并且不一定会出现,因为行业内厂商获得超额利润将吸引新厂商加入该行业,供给的增加将导致价格下降,厂商将再次调整其生产规模。最后,厂商最终会将其规模调整到最佳规模处,此时完全竞争厂商在LAC最低点生产。图6-9 完全竞争行业厂商的长期均衡可见当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实现长期的竞争均衡。一,行业中的厂商都达到了利润最大化;二,所有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没有厂商进入或退出该行业,留在行业的厂商数目不再变动;三,留在行业的所有厂商都在LAC的最低点生产。即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均衡PLMCLACSMCSAC(二)零利润的含义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在长期均衡时得到的经济利润为零。既然厂商知道无论如何最后的结果都是零利润,那么为什么厂商还要进入或退出某行业呢?答案是,实现长期均衡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在短期内厂商可能会获得相当的利润或亏损。当某行业内存在经济利润时,先进入这一行业的厂商将比后进入者获得更多的利润。类似的,先退出某个无利润行业的厂商可以更早地摆脱亏损。需要强调的是零经济利润并不意味着厂商只获得零会计利润。如果某厂商拥有其他投资者不能获得的降低成本的专利或方法,或者拥有某种特权,他将在行业中长期获得会计利润,但是厂商长期均衡时的经济利润仍然为零。因为该厂商可以单独出售该专利或者将工厂出售同时出售专利,无论哪种情况下,这一专利是可以单独计算价值,这一价值就是厂商自己使用专利的机会成本。如果该厂商与其他所有厂商有相同的效率,尽管该厂商获得会计利润,但考虑了机会成本,该厂商的经济利润就下降为零。(三)行业(市场)长期供给曲线由于长期内厂商可能会进出行业从而导致厂商数目的不确定,因此无法将各厂商在不同价格水平的长期均衡产量水平加总,但是可以明确的是长期均衡时市场价格等于厂商最低平均成本,因而长期内产量变动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取决于生产这些产品时的最低平均成本。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的生产成本等于生产产品所需的各要素价格。1、成本不变行业长期供给曲线如果要素供给比较充裕,增加生产不会导致要素价格上涨。那么,即使产品需求曲线大幅度移动,随着新厂商的进入,该市场能在差不多相同的价格下提供更多的产品,相应地,长期市场供给曲线差不多是水平的图6-10 成本不变行业长期供给曲线2、成本递增行业长期供给曲线如果增加产品生产将导致该行业所需要素价格上涨,那么随着产量的增加,生产产品的最低平均成本也将上升,相应的长期市场供给曲线向上倾斜。图6-11 成本递增行业长期供给曲线3、成本递减行业长期供给曲线如果随着整个行业生产的扩大,出现了行业规模经济,即利用扩大了的行业规模可以很便宜地得到一些投入而使成本下降,则会形成成本递减行业的向下倾斜的长期供给曲线。例如,一个较大的行业可以使用先进的运送系统或者更好但并不昂贵的财务网络。在这种情况下,厂商的平均成本曲线向下移动(尽管厂商不享有规模经济),产品的市场价格下降。降低的市场价格和平均生产成本导致新的长期均衡,此时有更多的厂商进入,行业的产出更多和价格更低。因此,在成本递减的行业,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图6-12 成本递减行业长期供给曲线(四)短期供给和长期供给的弹性市场供给曲线在长期比在短期更富有弹性。实际上在非常短的时期内,由于厂商几乎不可能变动雇用的工人或改变生产能力。它的供给曲线,以及市场供给曲线几乎是垂直的。在短期内机器和厂商的数量是固定的,只有工人和其他投入可能是可变的,短期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而长期内所有要素都是可变的,长期市场供给曲线十分平缓。由短期和长期供给曲线的形状可以看出,需求曲线在短期内的移动对价格的影响较大,对数量的影响较小(在极短时期内,需求的变动只影响价格而对数量没有影响)。在长期内,由于市场供给曲线非常平缓,甚至可能是水平的,需求曲线的移动对数量影响较大,而对价格影响较小。图6-13行业短期和长期供给曲线在左图中,市场最初处于价格P3和产量Q0处。在短期内,需求曲线从D0到D1的移动将价格提高到P1,产量提高到Q1。在长期内,供给弹性要大得多,因而价格上升的幅度较小,只上升到P2,而产量则增加到Q2。如果供给在长期是完全有弹性的,那么需求曲线的移动只改变产量,而不会使市场价格发生变动,价格保持在P0,而产量增加到Q2(右图)。第三节 基本模型的反例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决策一、进入障碍导致垄断的形成有大量厂商存在的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之间的相互竞争将市场价格降低到经济利润为零。而在垄断市场上竞争通常受到限制,厂商有可能获得并保持正的经济利润。利润通常会吸引其他厂商进入市场,因此垄断要得以持续,必须有某些因素阻止竞争的产生。同样,当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存在利润时,必须有某些因素阻止其他厂商进入并侵蚀这些利润。这些因素称为进入障碍barriers to entry)。完全垄断市场上的进入障碍主要有政府政策、资源独占、规模经济与自然垄断以及市场策略四种情形四种类型进入障碍的详细介绍,见本教材网址。二、垄断一定能获得垄断利润吗?(一)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作为一种产品的唯一生产者,一个垄断者处在一个特别的位置,垄断者就是市场,它对市场上出售的产品有完全的控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垄断者任意地决定价格和产量,对于任何既定的价格来说,垄断厂商只有以市场能够承受的数量出售商品。如果它选择较高的价格,只能销售较少的数量,消费者的需求函数约束着垄断厂商对价格和产量的选择。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垄断者必须先确定市场需求曲线,以及自己的成本曲线,然后决定生产和销售的数量,垄断者销售每单位产品所能得到的价格直接由市场需求曲线决定。图6-14 厂商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二)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表6-5为某垄断厂商的收益表,由于垄断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需求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本例中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Q=6-P。垄断厂商面临的向右下倾斜需求曲线表示垄断厂商可以通过改变销售量来控制市场价格:以销售量的减少来提高价格,或者以销售量的增加来降低价格。表6-5:某垄断厂商的收益表价格P销售量Q总收益TR边际收益MR平均收益AR600/515554283433913248-12155-31从表6-5中可以看出,产品价格P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下降。与此相对应,厂商的平均收益AR(AR=P)也不断下降;总收益TR先增后减;边际收益MR呈现不断下降趋势。而且在每一个销售量上,边际收益始终小于市场价格,即MRMR=MC。厂商获得均衡时价格大于边际成本,并且厂商获得均衡时平均成本处于下降阶段,即生产未处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价格是个人愿意为额外一单位产品支付的数额,它衡量消费者从额外一单位产品获得的边际利益,通常被看成是商品的边际社会价值。边际成本是厂商增加一个单位产量而付出的代价,它衡量的是厂商为了增加一种产品的单位产量而牺牲的其他产品的价值,通常被看作是商品的边际社会成本。因此,P=LMC时,商品的边际社会价值等于边际社会成本,表示资源在该行业等到了最有效的配置。而如果PLMC,则表明相对于该商品的需求而言,厂商为整个经济提供的产量过低,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将给整个社会带来正的收益,应该有更多的资源转移到该商品的生产中来。这就是垄断限制产量提高价格降低经济效率的基本原因。二、垄断厂商的均衡价格(一)单一定价垄断厂商可以采用单一定价方式销售其产品。在实行单一定价时,垄断厂商可以采用高价少销,也可以采用低价多销。采用哪一种定价取决于利润最大化目标,并受需求与供给的双方制约。一般来说,当某种产品需求缺乏弹性时,垄断厂商采用高价少销是有利的。当某种产品需求富有弹性时,垄断厂商采用低价多销是有利的。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而一个垄断者所索取的价格则超过边际成本,超过的幅度反向取决于需求弹性,利用需求弹性和边际收益可以计算等到垄断价格与竞争价格之间的关系:。(二)歧视定价如果垄断厂商能够有效地区分其消费者的需求弹性,则垄断厂商可以对不同弹性的消费者索取不同的价格(称为价格歧视)的方法增加其经济利润,当然在制定不同价格时,基本定价策略仍然适用,垄断厂商将对需求弹性小的消费者索取高价,而对需求弹性大的消费者索取低价。实行歧视定价须有两个条件:第一,市场有效分割;第二,消费者具有不同的需求弹性。价格歧视一般分为以下三类:1、一级价格歧视一级歧视价格(first 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是指厂商向各个顾客索取其保留价格。厂商根据每个消费者的需求弹性向其索要不同的价格,即它向每个顾客索要其愿意为所买的每单位支付的最高价格。在一级价格歧视下,厂商获取了全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图6-21 一级价格歧视2、二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 (second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是一种消费量价格歧视,它通过对相同货物或服务的不同消费量或“区段”索取不同价格来实施。图6-22 二级价格歧视图6-23显示了具有下降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自然垄断厂商实行二级价格歧视后收益的变化。如果实行单一价格,则垄断厂商将在价格P0,产量Q0处生产,厂商利润较低。但现在根据购买量定了两个价格,销量的第一段定价Pl,第二段定价P2(假定第二段的定价受价格管制定在等于平均成本的P2处),厂商在第二段的经济利润为零,但在第一段的利润超过原有水平,实行歧视价格后总利润上升。3、三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third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是指将消费者分为有不同需求曲线的两个或多个组,对需求富于弹性的消费者收取低价,对需求缺乏弹性的消费者收取高价。这是最盛行的价格歧视形式,如航空公司的公务舱和经济舱机票价;旅游旺季和淡季的景点门票价格;针对老年人的免费乘车凭证;平装和精装版本的书籍等等。图6-23 三级价格歧视三、垄断势力的社会成本(一)垄断势力的测定完全竞争厂商和有垄断势力的厂商之间的重要区别:对完全竞争厂商,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而对有垄断势力的厂商,价格大于边际成本。因此,测定垄断势力的一个自然的方法是计算利润最大化价格超过边际成本的程度。这种测定垄断势力的方法由经济学家阿巴勒纳(Abba Lerner)1934年首先使用,并被称为勒纳的垄断势力度(Lerners Degree of Monopoly Power),这也适用于其他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垄断势力的测定。用公式表示为:勒纳指数总是在0-1之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数控切割工考试题及答案
- 古建筑方案设计投标
- 兽医专业的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K2教育STEM课程实施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效果评估与启示报告
- DB65T 4454-2021 新疆褐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
- 课时7.3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同步练习分类专题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2025年制造业数据治理策略与智慧工厂建设报告
- 2025年新能源行业碳足迹评估与碳减排产业趋势预测报告
- 2025年高升专数学试题及答案
- 城乡交流遴选考试题及答案英语
- 自动扶梯应急救援预案
- 老人骨折术前护理
- 工伤认定申请证人证言模板
- 压裂返排液的深度处理及再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 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上学期零模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 南京理工大学介绍课件模板
- 高中物理听评课记录表
- 2025届天津市春季高考升学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一)英语(无答案)
- 《流行音乐发展史》课件
- GB 17761-2024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
- 建设项目土地预审和土地报批收费标准参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