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阿夏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与建设对策.doc_第1页
浅析阿夏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与建设对策.doc_第2页
浅析阿夏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与建设对策.doc_第3页
浅析阿夏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与建设对策.doc_第4页
浅析阿夏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与建设对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度自然保护区管理学论文作业浅析阿夏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与建设对策院 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专 业:生态学班 级:07级学生姓名:刘 鹏学 号:20071118024指导老师姓名:格日乐图2010年6月13日浅析阿夏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与建设对策【摘 要】 论述了甘肃省白龙江阿夏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状况和当前建设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8个方面的对策。一是进行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二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三是查清本底资源,加快科考科研工作和监测体系建设;四是加快立法步伐,加大执法力度;五是加大资金投入,加速保护区建设与发展;六是加强专业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七是制定优惠政策,开展多种经营,提高保护区管理人员的待遇;八是建立社区共管,扩大社区参与。【关键词】阿夏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保护 对策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南部迭部县境内,白龙江上游,处在岷山山脉北麓与迭山山脉之中,地域狭小,跨度大,地形地貌复杂,自然景观多样,生态类型繁多,孕育和生存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地理坐标为北纬334120341730,东经10300371040405。东与舟曲林业局为邻,西、南和四川省若尔盖、九寨沟两县接壤,北以白龙江为界。保护区总面积144,463hm2,林业用地面积92,895。8 hm2,森林覆盖率61。98%。气候温和,属温带高寒旱季显著湿润区气候。年平均气温6.7,年平均降水量634。6mm,年均蒸发量1639。3mm,无霜期130d,冻土期约100d。该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存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开展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一、保护区的资源状况保护区总面积144463 hm2,其中核心区51699hm2,缓冲区40909 hm2,实验区51855 hm2。有林地66078 hm2,疏林地3540.3 hm2,灌木林地18769.hm2,未成林造林地3932 hm2,苗圃用地339hm2,宜林地482.2 hm2。保护区地势复杂,山川纵横,河流交错,气候温和,森林类型繁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给各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隐蔽场所和食物来源,尤其是天保工程实施以来,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及数量日趋增多,珍稀野生动物在林区甚至在居民区时常出现。据初步调查,区内有高等植物197科2160种;兽类7目28科59属77种;鸟类1目43科130属275种和亚种,两栖爬行类2目8科14属28种,鱼类4目8科47属68种,昆虫24目227科1369属2138种;;此外还有许多低等植物、浮游、底栖、游泳生物。其中国家重点珍稀保护植物2种,如银杏(Ginkgo bilob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岷江柏木(Gupressus chengiana)、大果青杄(Picea neoveitchii)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红豆杉(Taxus chinensis)、独叶草(Kingdonia uniflora)等,国家级珍稀保护动物36种,如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云豹(Neofelis nebulosa)、金丝猴(Rhinopithecus spp)、梅花鹿(Cervus nippon)、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褐马鸡(Crossoptilomantchuricum)等,树下植物资源有160余种,食用菌30余种,药用植物127种,为林区产业开发提供物质基础。据2000年全国第三次大熊猫普查,该保护区约有12只大熊猫,占全省野生大熊猫总数的10.5%,且还在生息繁衍,为较好的大熊猫栖息地。白龙江两岸支流众多,构成了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境内自产水量15.92亿m3,年平均入境水流量9.6亿m3,年平均出境水流量24.9亿m3。区内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地下矿藏有金、银、铁、硅、锑等20多种。水电资源得天独厚,森林旅游方兴未艾。境内有俄界会议遗址、次日那毛泽东居室、热闹马家窑文化遗址,还有历史悠久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许多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宗教节日、民间歌会等群众性传统文化活动以及同天险腊子口战役遗址、四川九寨沟构成了旅游线路,为林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林下植物资源有160余种,食用菌30余种,药用植物127种,为林区产业开发提供物质基础。二、保护区建设发展所面临的形势阿夏自然保护区是新建的省级自然保护区(省政府批准时间:2004年12月9日),起步较晚,自然条件差,资金短缺,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基本建设、管理条件、科研设施和技术水平等相对比较落后,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正在申报审批。保护区自建立以来,各项事业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在保护和管理上还存在许多严重的困难和问题,明显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及自然保护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1、威胁因素保护区涉及16个行政村的6,600余人口,林区居民和周边地区人口众多,给资源保护造成严重压力。天然林禁伐后,矿业开采、水电开发、旅游发展、农牧业生产和道路建设成为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的主要威胁。森林火灾和有害生物保护区内的达拉曾于1984年和2003年发生过两次重大森林火灾,其它林场也发生过火警、火情,主要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其原因一是林区外来务工人员增多,流动性大,野外火源管理难度增大,成为火灾发生的最大隐患;二是区内群众毁林开垦、刀耕火种、烧荒积肥、迷信煨丧,引起火情,对森林资源造成威胁。竹林死亡大熊猫食用竹周期性开花枯死,造成大熊猫及活动在这一区域的其它野生动物无食可觅,栖息地质量降低,影响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的生存。盗伐、偷猎区内群众及周边林农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些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毁林、放套安夹偷猎、滥捕滥猎的现象有抬头之势,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更显脆弱。人口增长过快,生产经营活动频繁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以及迁入保护区的居民逐年递增,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靠山吃山”的习俗尚未根本改变,加之林区群众普遍从事着半耕半牧的生产方式,林牧矛盾突出,导致生产经营活动频繁,加剧了对资源的掠夺和破坏。如砍伐烧柴解决取暖、做饭等问题,消耗了森林资源;采集中药材、挖野菜以及饲养牲畜等,植被遭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野生动物失去了赖以生存和休养生息的基本条件,对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造成了破坏。2、限制因素人员不足,素质有待提高保护区管理任务十分艰巨,管理、专业技术和巡护人员严重不足,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没有经过系统、专业化的培训,专业理论也均很缺乏。没有开展本底调查,没有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加之自然保护区受地域、交通、资源等因素制约,只能处于一般性的管护;思想封闭,观念滞后,缺乏对专业人员和管理人才的吸引等问题和困难。3、存在问题资金严重短缺,基础设施差保护区目前资金来源渠道基本没有,更没有固定经费的投入,保护区人员的工资仅靠天保工程补助费来维持生计,其余保护和基础建设的经费根本没有,保护区管护、办公设施陈旧简陋,甚至没有固定办公场所,没有巡护交通工具和野外巡护装备,扑火设施短缺,科研设备、宣教设施几乎没有,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有的还没通路、不通电,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缺乏完善的监测体系保护区建立以来,受财力、物力、设备、仪器短缺的影响,没有建立相关的监测体系。监测全靠人力不定期地进行,致使数据收集不完整、不全面。对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宣传不够,认识不足保护区建立以来,花大力气进行了广泛宣传,使群众对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部分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宣传工作,个别领导和部门不理解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深远意义。因此,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未得到普遍重视,有为发展地方经济酿成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的思想,从而造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如由于发展旅游、水电事业而修建公路、水电站等设施,缺乏控制和监管,破环了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景观,致使生境面积缩减。本底不清,科考工作跟不上,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保护区只进行了固定样线布设和初步规划设计编制,而对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划分,以及保护区内的森林生态类型和野生生物类型等均没有进行详细地调查,科研工作开展不够,缺乏最基本的”本底”资料。在经费方面,没有固定的资金渠道,管理机构尚处于筹建阶段,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没有着落,严重影响了保护区管理、科研、宣传等基础工作,更谈不上开展科学研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及帮助发展地方经济,赔偿野生动物破坏经济作物的损失。实施天然林禁伐后,这种现象更为严重,领导们为了寻求保护区的经费问题占用了大部分时间,无法顾及其他事业方面的发展,制约了保护管理的稳步、健康发展以及保护功能和社会效益的发挥。管理体制不完善,执法不严,保护区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生活水平有待提高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编制和经费没有明确地纳入国家和地方计划,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管理机构,基层管理机构很不健全,人员不稳定,管理关系尚未理顺,管理机制落后,执法能力不强,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另外,由于保护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生活艰苦,福利待遇差,就业、就学困难,因此,科技人员也就很难留住。产业开发滞后,规模效益不佳林区实施天保工程后,加快了种苗花卉、森林旅游、林下资源的开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但由于林业产业不成规模,科技含量低,结构不合理,林产品供需矛盾突出。保护区职工和林区群众的收入增长缓慢,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影响了保护区的发展。三、建设的对策1、进行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为了使保护区具有合理的结构和布局,必须在现在区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自然保护区的全面规划。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特别注意配备科技人员。对核心区、缓冲区、确执法职责、权限范围、执法程序,规范林政执法,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砍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取缔非法经营野生动物场所,净化生活空气,堵塞销赃漏洞,彻底捆住猎人的手,堵住人们的嘴,使公众的法律意识有显著提高,做到懂法、守法,自觉维护有关的法律法规。达到依法治区,依法管理资源的目的。使保护区的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管理的轨道,维护林区稳定,保障森林资源安全。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在当前人们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浓厚,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对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等政策也了解不多的情况下,,经常性和普遍性的宣传,对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和增加广大民众对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参与程度是十分重要的。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向社会公众介绍保护物种、生境的基本知识和宣传国家有关管理规定的宣传牌,并通过“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日”、“森林防火宣传月”等活动,来提高公众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与重视。3、摸清本底资源,加快科考科研工作和监测体系建设一要设立精干的科研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科研人员,加快开展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尽快摸清保护区的生物群落和保护物种的状况,种群数量及其变动的原因,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二要在查清本底的基础上,与科研、教学单位合作,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科研活动。主要研究生物种类、多度、群落特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价值、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动植物区系、营养结构、能量循环、物种群体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三要建立监测网络,制定监测计划,收集信息数据,监测主要物种的消长变化趋势、生境多样性变化趋势,开展社会经济状况监测,监测气象数据,对项目实施进行定期监测,提出目标和要求,进行项目终期评估。4加快立法步伐,加大执法力度为实现“一区一法”的规范化管理,要尽快制定阿夏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建立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在严格执行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落实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和护林防火联防机制,加强森林资源巡护管理和野外火源管理,把林地林权管理和森林防火放在突出位置,严格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林政执法和森林公安体系,提高执法监督队伍素质,明确执法职责、权限范围、执法程序,规范林政执法,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砍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取缔非法经营野生动物场所,净化生活空气,塞销赃漏洞,彻底捆住猎人的手,堵住人们的嘴,使公众的法律意识有显著提高,做到懂法、守法,自觉维护有关的法律法规。达到依法治区,依法管理资源的目的。使保护区的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管理的轨道,,维护林区稳定,保障森林资源安全。5、加大资金投入,加速保护区建设与发展自然保护区事业是社会公益事业,只有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足够的资金投入条件下,才能促进该项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把建设保护区所需的资金、设备和人才配置列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项目建设资金投入、机构设置、科学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全面实施重点公益林建设项目,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费,并通过企业、个人捐助形式,向社会集资;还可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积极争取全球环境基金(GEF)、世界自然基金(WWF)项目资金的资助和技术援助,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自然保护区自筹和国内外捐助相结合的经费渠道,努力改善保护区基础设施条件、工作和科学研究环境,为实施有效保护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推进保护区建设与发展1。6、加强专业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世界自然基金会和甘肃省动管局为保护区提供了管理方面的技术培训,已联合举办了甘肃省新建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基础知识、岷山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社区项目规划、全省野生动植物识别与监测巡护等培训班。通过各类项目培训,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有所提高。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区各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经常举办短期培训班,把业务骨干送到有关专业院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7、制定优惠政策,开展多种经营,提高保护区管理人员的待遇在扶持保护区发展方面,对实验区及其周围保护地带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资源适度开发和多种经营,如森林旅游、水电和矿产资源开发、山野菜加工、珍稀动物养殖等,但要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并请专家、学者进行科学论证和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