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感官论文翻译(附感想)-乳制品的质地.doc_第1页
食品感官论文翻译(附感想)-乳制品的质地.doc_第2页
食品感官论文翻译(附感想)-乳制品的质地.doc_第3页
食品感官论文翻译(附感想)-乳制品的质地.doc_第4页
食品感官论文翻译(附感想)-乳制品的质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名称:Sensory science题目:乳制品的质地,而不是味道,决定其预期饱足感专业: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乳制品的质地,而不是味道,决定其预期饱足感摘要在种类繁多的食物中,消费者对于某种食物预期饱足感,因食物种类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别,即使在同一类型的食物之间也会如此。我们的目标是调查出在被预期消费的乳制品中,产品的感官属性和消费方式所起的作用。下面我们以三个独立的实验来检测如下几种食物的饱足预期值:(1)市面上能买到的酸奶和奶油冻(29个成年人,年龄:26+ 5 岁;身体质量指数:22.9+ _ 2.4 kg/m2)(2)柠檬和具有不同质地的调和蛋白滋味的奶油冻(30 个成年人, 年龄: 23+ _ 4 岁, 身体质量指数: 22.1+ _ 2.1 kg/m2)(3)巧克力牛奶加上一吸管或一勺的巧克力奶油冻(30个成年人, 年龄: 20 +_ 2.2 岁, 身体质量指数: 21.5+ _ 2.2 kg/m2))。以上实验都只进行一个月。预期的饱足感与产品具有的特质有关,通过实验二,我们观察到产品质地(p 0.0001)对预期饱足感作用更大,而不是产品的味道((p = 0.98)。通过实验三可以知道是产品的质地(p 0.0001)效果更大,而不是产品的消费方式(p = 0.63)。实验一(r = 0.45;p 0.001)和实验二(r = 0.54; p 5kg,胃病或者肠道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或者其他内分泌紊乱,研究中的食物过敏,并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一份29名参与者组成的样品提供了80%的动力侦测到预期中30%的不同。不同的参与者进行了每一个测试。二十九个成人(M / F:6/23,年龄:26 4.9 y,体重指数(BMI):22.9 2.4公斤/ m2)参与了实验1、30个成人(M / F:9/21,年龄:23 4.2 y,体重指数(BMI):22.1 2.1公斤/ m2)参与了实验2,30个成人(M / F:0/30,年龄:20 2.2 y,体重指数(BMI):21.5 2.2公斤/ m2)参与了实验3。规程参与者进行了一个独立的会议测试,并且在会议前2个小时不准吃任何东西。我们每个会议前都用100微米的视觉模拟评分系统尺感(VAS),通过回答“不”和“非常”来确认程序得到了遵守的胃口感觉(饥饿,饱,预期的消费以及食欲)测试。参与者分别被放在普通光线照明的感官检验的屋子进行测试。他们先尝一口测试的食物。然后用100微米 VAS回答“不”和“非常”来评估感官属性,并完成预测饱和效应(下述)的测试。本程序重复所有的测试产品。在每个产品之间,测试者通过食用简单的饼干或者饮用纯净水来清洗他们的味觉。我们提供一个固定量的标有说明的饼干和水来中和整个会议测试中食品的味道。展示的单子在参与者中随机发散。出席会议的参与者在实验1中8.30和9.00之间(n = 4),在11.00和14.00之间(15例),或15.0016.00之间(10例);实验2中11.30(15例)或13.00 h(15例在13.00 h);实验3中因为后勤的原因在11.00(10例)或12.00(n = 12)和13.00(n = 8)。实验测试之后参与者无需再根据说明吃东西和喝饮料。预期满足感的测试在预期满足感的测试中,最好的产品会被真实的呈现并会和五种比较食物的照片对照进行评估基于(Brunstrom和罗杰斯,2009)。所有用到的对照食物都是主食类,既参与者熟知的那么些用来消除饥饿感的普通食物。比较食物包括:意大利番茄牛肉面,通心粉和意大利番茄酱,米饭咖喱(肌肉少),烤箱炸薯条,奶酪和西红柿比萨饼。每种对比食物的照片都会被放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对于每种对照食物,共有51张照片被用来显示从83千卡到750千卡的能量值:对每种食物,图片数字25显示250千卡每份,图片数字0显示0.3,图片显示50显示3背的能量含量。对照食物的顺序在参与者中是随机化的,并且每项试验有不同选定的随机能量负载。每个参与者在每个产品测试中都是用一个单独的汤匙(或者在实验3中用吸管抿一小口),然后会被要求选择图片上食物接近乳制品腻味的量,所有对照食物都如此。参与者用键盘上的向上键来调整对照食物的量。对于每一个参与者,都会根据特殊食物对照实验中选出来的能量负载(千卡)导出一个算术平均值。这个平均值反映了被测试食品的预期饱和感,既预期的同等达到奶制品量的能量负荷(千卡)。在每个实验中,参与者品尝并评估所有测试的食物。提出测试食物描述细节如下。食物测试实验1:市面上买得到的酸奶和牛奶测试食品荷兰市场上买的到特定甜点产品。营养元素被刊登在表1。测试的食物每250克被放在一个透明碗里,包括全脂原味优格(DeZaanse Hoeve, Albert Heijn, Zaandam);低脂的柠檬酱(Optimel kwark, Royal FrieslandCampina, Amersfoort);脂肪柠檬酸奶(AH Milde Roomyoghurt, Albert Heijn);低脂肪巧克力(Optimel Vla, Royal FrieslandCampina);“常规”巧克力蛋(De Zaanse Hoeve, Albert Heijn);和高脂肪巧克力蛋(Slagroomvla, Royal FrieslandCampina)。测试者评估味道的甜感,酸味,奶油感,浓感,新鲜感以及强感(表2),以及可口性和熟悉感。适口性倾向于在不同等级的产品(产品效果方差分析:p = 0.06):脂柠檬酸奶(68 - 20毫米管)更倾向于好吃,相比低脂肪巧克力蛋(50 - 27毫米管;p = 0.05)和规则巧克力蛋(51 - 26 mmVAS;p = 0.10)。适口性分级与食物预期满足效应没有显著性相关的东西。原味优格被发现更接近熟悉的(85 - 14毫米管)相比其他所有的产品(范围:45-58 mm管)(p 0.0001)。表1能量(kcal/kJ),糖类 g (% energy) 蛋白质, g (% energy) 脂肪, g(%energy) 纤维素, gc实验 1a:全脂原味酸奶59/250 4.5 (31) 3.5 (24) 3.0 (45) 低脂柠檬酱 40/190 4.3 (43) 5.6 (55) 0.1 (2) 高脂柠檬酸奶140/595 15.0 (43) 2.5 (7) 8.0 (50) 0.1低脂巧克力奶油冻55/230 8.9 (71) 3.6 (29) 0 (0) 0.1标准巧克力奶油冻95/400 15 (62) 2.5 (10) 3.0 (27) 0.5高脂巧克力奶油冻130/540 16.1 (51) 3.0 (10) 5.6 (39) 实验 2a:液体奶油冻 96/402 14.0 (59) 3.1 (13) 3.0 (28) 半夜体奶油冻98/410 14.5 (60) 3.1 (13) 3.0 (27) 半固体奶油冻 98/410 14.5 (60) 3.1 (13) 3.0 (27) 固体奶油懂 97/407 13.5 (56) 3.9 (16) 3.0 (27) 实验 3b:巧克力牛奶98/408 13.9 (58) 2.8 (12) 3.4 (30) 巧克力奶油冻 100/420 14.0 (57) 3.2 (12) 3.7 (32) 实验2:不同质地的柠檬蛋白酥口味奶油冻实验品为不同质地的奶制品(四个不同厚感的结构)和有特色口味(柠檬口味假设是“新鲜果香”,蛋白酥口味假设是“丰厚饱满”),导致8种产品组合。实验品的主要营养素记录在表格1中。实验产品以固定的480克份被放置在一个透明容器内。在预期的测量中图片用来表示代表能量从50千卡变化到1250千卡的总额。25号图片即表示250千卡的部分。实验品是由脱脂牛奶、奶油、白砂糖、乳糖、改性粟粉、芳香、盐和角叉菜制成的奶制品,并且由皇家弗里斯兰-坎皮纳公司(代芬特尔)制定这项研究。控制改性增稠剂的类型和程感用来获取四种不同质地却含相似的主要营养素的产品。特别是,这些是“液体的”,其粘感可与“淡奶油”相比(Szczesniak,Brandt和Friedman,1963);“半液体的”粘感在液体和半固体产品之间,并且可与荷兰市面上买得到的奶油冻相比;“半固体的”其粘感可与“多脂奶油”相比(Szczesniak et al.,1963);“固体的”其粘感和粘合感最好可与“奶油芝士”相比(Szczesniak et al.,1963)或可比于市面上买得到的硬布丁。产品拥有柠檬芳香风味(柠檬风味JN-299-483-5;奇华顿山公司,威尼尔公司,瑞士)或蛋白酥芳香(Schuimgebak芳香DA53211,奇华顿山公司)。为了更进一步地使产品的质地和风味的不同富有特色,皇家弗里斯兰-坎皮尔公司(代芬特尔)的一个训练有素的专家组(n=12)通过标准感官分析技术表演了一次感官分析(Stone,1992)。感官属性描述了产品样本在100毫米视觉模拟评分法上的评估锚定在“无痛”和“非常痛”(气味强感;气味甜感;厚感视觉检测;胶状质地视觉检测;口味甜感;柠檬口味强感;焦糖/香草口味强感;密感;粉状“口感”;和粘性)(表三)。属性等级的平均分和被测食物的预期饱足感有关。产品的可口性由参与者(n=30)的评价而定,熟悉感尚未测定。产品与产品之间可口性等级不符(产品效果方差分析:p0.01):参与者评估蛋白酥口味半液体状奶油冻(7415mmVAS)与柠檬风味液体和半液体状的奶油冻(分别为5325mm,5326mmVAS;方差分析都为p0.01)以及蛋白酥风味半固体状奶油冻(5422mmVAS;方差分析p=0.02)可口性等级并没有很大程度上与食物预期的饱足感有关全脂原味酸奶低脂柠檬酱 高脂柠檬酸奶低脂巧克力奶油冻标准巧克力奶油冻高脂巧克力奶油冻实验 2a:液体奶油冻半夜体奶油冻半固体奶油冻 固体奶油懂实验 3b:巧克力牛奶巧克力奶油冻 预期饱足感18079c 22772d,e 24970e,f 23168e,d 19860c,d 27878f 甜度 2217 5124 6118 6517 6517 7514 0.29 (0.15, 0.42)b酸度7024 6323 5024 1212 1517 1114 0.15 (0.29, 0.00)c奶油 5126 6221 7522 5724 5224 8611 0.37 (0.24, 0.49)b新鲜度 7813 7715 7812 2420 2619 2721 0.22 (0.35, 0.07)c口感强度 6916 7815 7216 6423 7318 7217 NS厚度4725 7413 8612 7116 4525 8610 0.45 (0.32, 0.56)b实验三 具有不同消费方式的巧克力奶和巧克力奶油冻 这250克混合的受测试部分的食物,是放在一个杯子里用吸管(长感: 17.5 cm; 直径:0.9 cm)食用,或者放在一个透明的碗里用一个汤匙食用,结果产生了4种产品的混合物。表1列出了这些食物中营养元素的含量。这种测试食物是具有巧克力味道的牛奶,它具有全脂牛奶 (68%), 水(18%), 糖 (6.5%), 改良淀粉(3.5%),奶油 (2%), 可可粉(1.5%)和角叉菜((0.05%);并且是为这个研究(NIZO食物调查 BV,Ede)所特别研发的。我们控制增稠剂(淀粉)的种类和浓感,使其产生除了质地不同,其他方面都完全相同的两种产品:“巧克力牛奶”和“巧克力奶油冻”。这些测试产品在其(Zijlstra,Mars,deWijk,Westerterp-Plantenga, & de Graaf, 2008a)有详细描述。包括规定好的甜味、酸味、苦味、口感、含乳脂、浓感、光滑感、韧感,品尝后的感觉到的强韧感及含乳脂(表4),以及(产品)风味和(顾客的)熟悉感。风味和熟悉感在不同的产品中没有很明显的区别,所以也没有与产品的预期饱足感联系起来。 柠檬口味奶油冻 调和蛋白味奶油冻 数据分析以变化变量作为研究对象,以绝对变量作为实验结果,所有被选做比较食物的能量平均值在分析前将其转变为对数值以改善其当量浓感,预测饱足感。为了清楚些,我们将其转变为对应的卡路里值。实验一中,混和模型程序被用来检测产品的预期饱足感,实验二质地和味道的联系及对与其饱足感的影响,实验三用来说明质地和产品消费方式的联系及对预期饱足感的影响。特克的多重比较实验用来检测产品、质地、味道和消费方式的对结果的不同影响。除此之外,在实验1和2中,我们通过计算皮尔森的相关系数(r)来调查味道和质地的联系及预期饱足感,且有95%的相关性。有反向消除作用的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用来测试这些因素的独立性。所有数据用SAS分析,结果达到统计上的p0.05的显著水平。实验结果实验1预期饱足感预期的饱足感在整个产品间明显地不同(p0.0001)。除了定期吃巧克力蛋糕和食用低脂柠檬凝乳以及低脂巧克力蛋糕(NS)相比,原味酸奶和定期吃巧克力蛋糕相比别的产品被认为更不容易吃腻(全都是p0.0001)。高脂肪巧克力蛋糕的预期饱足感并不是很大程度上与高脂肪柠檬酸奶不同,但是却高于其他产品的预期饱足感(全都是p0.02)(表二)。感官属性表二给出了感官属性平均等级的概览。密感,乳脂状,以及甜感强感与预期饱足感正相关;新鲜程感,以及酸感是负相关。密感(图一),新鲜感,口味强感,酸感,和甜感强感在最终回归方程中一起求出了30%的预期饱足感效果的方差(R = 0.30)。密感占方差解释的22%。实验2预期饱足感预期饱足感在整个质地方面显著地相异(p0.0001),但是在预期饱足感方面没有风味的影响(p=0.98)和质地风味的交叉影响(p=0.30)。事后比较显示固体状和半固体状产品在预期饱足感方面没有不同。这些产品预计要比半液体状产品(p0.0001)更易产生饱足感,然而却是有望比液体状产品(p0.0001)更易产生饱足感(表三)。感官属性表三给出了感官属性平均等级的概览。浓粉状口感,粘性,厚感和胶状质地视觉检测,以及气味强感与预期饱足感正相关;口味甜感则是负相关。浓浓的口感(图二),胶状质地和厚感视觉检测在最终回归方程中一起解释了多达30%(R = 0.30)预期饱足感的方差。密感占方差解释的20%。实验3奶油冻制品被认为比奶制品(p0.0001)更能产生饱足感。我们不看消费工具对预期饱足感(p=0.63)的影响。质地-消费工具的交叉影响具有统计学上的重要性(F(1,29)=6.83;p=0.01),即食用一吸管的奶油冻预期比食用一勺的牛奶更能产生饱足感(表四)。讨论当前实验的目的是调查质地的作用和风味属性以及消费工具对奶制品的饱足效果的预期。结果一致地显示随着日常食品密感的增长出现,预期饱足感也出现了增长,同时也测试出风味特性和消费工具没有影响食物的预期饱足感。有关单一产品类别的食物饱足效果的预期之前从未有过调查。实验1的结果表明参与者能够区别市面上买得到的酸奶和奶油冻,因此这样的调整方法对于获取预期饱足感是能胜任的措施。之前的研究表明此调整方法是一项可复制的措施和一项精确的获取预期的途径,通过利用非常熟悉使参与者能够精确地说出他们的预期饱足感的对照食物来解释。不仅如此,这些研究还表明了小点心和饭后甜点特有类别的食品是以物理形式呈现,比如水果沙冰(Brunstrom, Brown, Hinton, Rogers, & Fay,2011),冰冻果子露(Wilkinson & Brunstrom, 2009),牛奶沙冰(Fay et al., 2011b)能够与餐项目相比成功如图所示。奶制品可能大部分表现在感官属性的差异,同时与食物的熟悉感和合适性可能和整个一系列的奶制品相似。在实验2中演示的产品在除了质地和风味的特性方面都是相似的。这使得我们能够调查不同质地和口味的奶制品对预期饱足感的影响,独立的主要营养素成分或适当的消费时间。我们观察到预期饱足感明显的增长伴随着密感的增长,不管奶油冻的风味是怎样。 在实验3中,巧克力蛋糕预期要比巧克力牛奶更具饱足性,不管它的消费工具是什么。 我们的结果展示了高感的一致性,除却感知厚感对预期饱足感的适感影响。这暗示了别的因素,像产品感知,也将在预期的构建中起到作用。对饥饿和饱的感觉的个体差异可能影响了一部分的感知(Brogden & Almiron-Roig, 2011)。我们先于每个实验标准化了食欲感觉并且提供了随机顺序的产品限制了这些影响,但是我们没有把参与者可能的等级差异考虑进去。另外,一个产品的感知量也被观察用来调节左右饱食的期望(Brunstrom, Collingwood, & Rogers, 2010)。视觉线索解释了部分实验2中预期饱足感的方差,但是在当下的实验中我们没有更加忙于量之于饱腹感期望的影响。此外,产品资料和习性对于产品感知和关于饱足的期望也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当下实验处理了预期饱食奶制品的感官属性的效果,而不是实际食物的摄入。也许有人会说单一满口食物的品尝会增加对那个食物的欲望(Hill, Magson, & Blundell, 1984),或对那种食物的嗜好可能影响评估的分量大小(Brogden & Almiron-Roig, 2010)。若当一个单一食物的接触会引发对这个吃食物欲望的增加,那么在这个实验中所有实验的食物都会有这种情况。因此,一个可能的致敏效应并不大可能会影响我们的结果。除此之外,我们并没有观察食物的可口性等级和它们的预期饱足感的联系。还有,之前的研究观测出嗜好并不是一个饱腹感预期的好预报器(Brunstrom & Rogers,2009)。在没有直接的代谢反馈时仅消耗一口,从一般具有一定的营养和感官属性的食物类中得到的经验将用于形成对共享这些属性的食物的饱腹感的期望。 实验1的结果表明,预期饱足感为质地和风味属性的作用。不过,参加者报告了原味酸奶和巧克力蛋奶特色风味之间的较大差异,但没有报告这些产品间预期饱足感的差异。实验2的结果表明味道丝毫没有影响有关产品饱食影响的预期,尽管果味和奶油味特色口味产品之间有明显差异。在一项调查特色风味对实际摄入量的影响的研究中表明,饱食,即广告随意的摄入量,不受具有同等可口性盐汤产品强感(Bolhuis,Lakemond,de Wijk, Luning, & de Graaf, 2010)或一顿米饭的甜或咸的影响(Griffioen-Roose, Mars, Finlayson, Blundell, & de Graaf,2009)。这表明,特色风味通过其他机制,比如餐萌生和食物的选择比饱食可能地影响食物的摄入。食用量的决定取决于质地特征。 一般情况下,半固体和固体食物已经历超过流体食物饱腹(Almiron-Roig, Chen, & Drewnowski, 2003; Haber et al., 1977; Tournier & Louis-Sylvestre, 1991),解释了质地之于预期饱足感的影响。此外,实验三 具有不同消费方式的巧克力奶和巧克力奶油冻 这250克混合的受测试部分的食物,是放在一个杯子里用吸管(长感: 17.5 cm; 直径:0.9 cm)食用,或者放在一个透明的碗里用一个汤匙食用,结果产生了4种产品的混合物。表1列出了这些食物中营养元素的含量。这种测试食物是具有巧克力味道的牛奶,它具有全脂牛奶 (68%), 水(18%), 糖 (6.5%), 改良淀粉(3.5%),奶油 (2%), 可可粉(1.5%)和角叉菜((0.05%);并且是为这个研究(NIZO食物调查 BV,Ede)所特别研发的。我们控制增稠剂(淀粉)的种类和浓感,使其产生除了质地不同,其他方面都完全相同的两种产品:“巧克力牛奶”和“巧克力奶油冻”。这些测试产品在其(Zijlstra,Mars,deWijk,Westerterp-Plantenga, & de Graaf, 2008a)有详细描述。包括规定好的甜味、酸味、苦味、口感、含乳脂、浓感、光滑感、韧感,品尝后的感觉到的强韧感及含乳脂(表4),以及(产品)风味和(顾客的)熟悉感。风味和熟悉感在不同的产品中没有很明显的区别,所以也没有与产品的预期饱足感联系起来。数据分析以变化变量作为研究对象,以绝对变量作为实验结果,所有被选做比较食物的能量平均值在分析前将其转变为对数值以改善其当量浓感,预测饱足感。为了清楚些,我们将其转变为对应的卡路里值。实验一中,混和模型程序被用来检测产品的预期饱足感,实验二质地和味道的联系及对与其饱足感的影响,实验三用来说明质地和产品消费方式的联系及对预期饱足感的影响。特克的多重比较实验用来检测产品、质地、味道和消费方式的对结果的不同影响。除此之外,在实验1和2中,我们通过计算皮尔森的相关系数(r)来调查味道和质地的联系及预期饱足感,且有95%的相关性。有反向消除作用的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用来测试这些因素的独立性。所有数据用SAS分析,结果达到统计上的p0.05的显著水平。实验结论实验1预期饱足感对于不同的食物,预期饱足感差别很大。(1)纯酸奶和巧克力蛋挞比其他食物(一切p0.001)更难到达到预期饱足感, 除了低脂肪柠檬凝乳和低脂肪巧克力蛋挞。高脂肪巧克力蛋挞和高脂肪柠檬酸奶的预期饱足感差别不大,但是要比其他事物的预期饱足感要高。(所有p0.02)(见表2)感官特症表2列出了感官特性的一般的几个等级。厚实感,凝乳感,甜感都与都与预计饱足感正相关,而新鲜感,酸感与饱足感感负相关。厚实感(见表1),凝乳感,甜感,酸感在最后的回归方程(RR=0.30)中占影响饱足感因素的30%,厚实感占了上述影响的20%。实验二预期饱足感不同的质地也极大地影响着饱足感(p0.0001),但是这里不存在味道(p=0.98),质地加味道(p=0.30)对饱足感的影响。验证实验显示固体食品与半固体食品的饱足感没有区别,这些食物要比半流体食物更容易达到饱足感(p0.001),但也半流体食物要比流体食物更易得到饱足(p0.0001)。感官特征表3列出了感官特性的一般的几个等级。口感醇厚,松软干爽,粘稠,厚实,凝胶感,香味与饱足感正相关,甜味与其负相关。口感的醇厚,果胶的质地,厚实感在最后的回归方程(RR=0.30)中占影响饱足感因素的30%,厚实感占了上述影响的20%。实验三预期饱足感蛋奶糕食品比奶制品(p0.0001)更易令人饱足。并未发现食用方式对预期饱足感感(p=0.63)的影响。从数据上看,质地与食用方式的相互关系十分显著(F(1,29)=6.83;p=0.01)。用吸管食用的蛋奶糕比用勺子食用的牛奶更易令人饱足。讨论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奶制品的质地,口味特性,食用方式对其饱足感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一致性的表明:稠感的增加会提升预期饱足感感,然而口味特征和食用方式不会影响。对影响某种特定食品饱足感感预期的研究之前未被做过。实验1表明实验成员可以区分市场上各种酸奶和奶糕,适当的调整是得到预期饱足感感的合理方式。之前的研究表明调整的方式可重复,并且这种调整十分精确。实验成员通过对这几种食品的对比可以识别这些食品的饱足感感。另外,这些研究显示某些零食,甜食,比如水果糖(B,B,H,R,F,2011),比如果汁冰水(W,B,2011),比如奶糖(F,2011),可以与肉类食品在图片上进行对比。奶制品在感官特性上差别也许很大,然而人们对其都比较熟悉,并且很多种奶制品都是适合人们食用的。实验2中使用的食品特性比较相似,而质地和口味不同。这就让我们通过控制营养成分和制作时间,研究质地和口味的不同对奶制品预期饱足感感的影响。我们发现稠感上升,预期饱足感感也会增加;但是奶制品的口味对其没有影响。在实验3中,巧克力奶糕比巧克力牛奶更易令人饱足,无论采用哪种食用方式。我们的结果高感一致,稠感对结果有适当的影响。这说明其他的因素,比如食品认知感,对这种预期也有一定的影响。个人对饥饿和饱足感的不同也会影响对分量的影响。(B&A,2011)我们在每个实验之前都对食欲进行了标准化,并且将食品以随机的概率被品尝以减少误差,但我们没有将实验者的等级评判进行考虑。另外,食品看上去的大小也会影响预期饱足感。(B,C&R,2011)视觉线索能解释实验二中的部分差异,但我们在本次试验中没有将食品的大小纳入影响之一。此外,食品的信息和个人的习惯也会对食品的认知和饱足感情况产生影响。本次实验是针对奶制品感官特性对预期饱足感的研究,而不是对真正食品摄入量的研究。有人会之一,吃上一小口的美食会增加食欲(H,M&B,2010),或者对某种食物的喜爱会影响其实际外观大小(B&A)。如果看到食物就会食欲增加的话,那么本次试验中的食物都有着同样的效果。因此食物的外观作用不会影响此次实验的结论。此外,食品的口感好评与其预期饱足感之间在本次试验中未显示关联。之前的实验也显示出食品的喜好不是其饱足感感的决定因素(B&R,2009)。由于对一小口的量的食物无法检测出其新城代谢的影响,在做这次试验的时候就借用了先前的经验:具有相似营养和感官特性的其它食物的饱足感。实验1的结果显示了质地和口味特性对饱足感的影响。无论如何,实验者对纯酸奶和巧克力蛋奶糕的口味有及其不同的回应,但对饱足感的一致性没有影响。实验2表明口感不会影响饱足感,尽管口感特性会影响果味和奶油味的食品的饱足感。口味特性对真正食用量,基于自由摄入食品,的作用的研究表明饱足感不受汤的食品的含盐量的影响,(B,L,W,L&G,2010)也不受米饭的甜味和香味的影响(G,M,F,B&G,2009)。这就表明口味特性是通过其它的机制,比如加入肉制品或者对食物的选择,而不是通过预期饱足感来影响真正的食物摄入量的。大体说来,半固体或固体食物要比流食更易令人饱足(A,C&D,2003),解释了质地对预期饱足感的作用。另外,在刚吃某种食物时所感受的质地将决定持久程感,最终将决定预期饱足感。吃东西的速感被列为决定饱足感的一个重要因素(Z,2009,2008a,2008b)。消耗奶制品的方式被列为决定饱足感的一个重要因素(H,S,M&G,2010),然而在实验3中并不影响牛奶和蛋奶糕的预期饱足感。对这类食品饱足感的预期主要决定于其质地。摄食速感与方式的不同也许会影响摄入食物量,但必须有时间足够常的延续的实验来验证这种关系。然而,实验现象不是完全一致的:有些研究没有发现用勺子吃酸奶或者吸食酸奶对饱足感的不同(T,A,L&G,2006),或者用同种方式喝酸奶但速率不同对饱足感的影响(K,Y&M,2011);然而有些实验却得出了用吸管吸食酸奶的饱足感比用勺子要高20%(H,2010),用吸管吸食液体要比直接饮用等量液体的饥饿感来的迟得多(M,2005;M&P,2011)。从本次试验中,我们得出结论:稠感的增加引起奶制品饱足感的上升,然而口感特性或者食用方式对奶制品的饱足感不产生影响。预期饱足感是决定单份食品大小的因素之一(B&R,2009),并且这一因素不易变动(O,A,F&B,2010)(PS:H,2011)。进一步研究饱足感对实际摄入量的影响十分重要,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我们对食物的有规律摄取。 参考文献Almiron-Roig, E., Chen, Y., & Drewnowski, A. (2003). Liquid calories and the failure ofsatiety. How good is the evidence? Obesity Reviews, 4(4), 201212.Blundell, J., De Graaf, C., Hulshof, T., Jebb, S. A., Livingstone, B., Lluch, A., et al. (2010).Appetite control. Methodological aspects of the evaluation of foods. ObesityReviews, 11(3), 251270.Bolhuis, D. P., Lakemond, C. M. M., de Wijk, R. A., Luning, P. A., & de Graaf, C. (2010).Effect of salt intensity on ad libitum intake of tomato soup similar inpalatability and on salt preference after consumption. Chemical Senses, 35(0),789799.Booth, D. A., Lee, M., & McAleavey, C. (1976). Acquired sensory control of satiation inman.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67(2), 137147.Brogden, N., & Almiron-Roig, E. (2010). Food liking, familiarity and expected satiationselectively influence portion size estimation of snacks and caloric beverages inmen. Appetite, 55(3), 551555.Brogden, N., & Almiron-Roig, E. (2011). Estimated portion sizes of snacks and beveragesdiffer from reference amounts and are affected by appetite status in non-obesemen. Public Health Nutrition, FirstView, 19.Brunstrom, J. M., Brown, S., Hinton, E. C., Rogers, P. J., & Fay, S. H. (2011). Expectedsatiety changes hunger and fullness in the inter-meal interval. Appetite, 56(2),310315.Brunstrom, J. M., Collingwood, J., & Rogers, P. J. (2010). Perceived volume, expectedsatiation, and the energy content of self-selected meals. Appetite, 55(1),2529.Brunstrom, J. M., & Rogers, P. J. (2009). How many calories are on our platequestexpected fullness, not liking, determines meal-size selection. Obesity, 17(10),18841890.Brunstrom, J. M., Shakeshaft, N. G., & Scott-Samuel, N. E. (2008). Measuring expectedsatiety in a range of common foods using a method of constant stimuli. Appetite,51(3), 604614.Cardello, A. V., & Sawyer, F. M. (1992). Effects of disconfirmed consumer expectationson food acceptability. Journal of Sensory Studies, 7(4), 253277.Deliza, R., & MacFie, H. (1996). The generation of sensory expectation by external cuesand its effect on sensory perception and hedonic ratings. A review. Journal ofSensory Studies, 11(2), 103128.Drewnowski, A. (1997). Taste preferences and food intake. Annual Review of Nutrition,17(1), 237253.Fay, S. H., Ferriday, D., Hinton, E. C., Shakeshaft, N. G., Rogers, P. J., & Brunstrom, J. M.(2011). What determines real-world meal size? Evidence for pre-meal planning.Appetite, 56(2), 284289.Fay, S. H., Hinton, E. C., Rogers, P. J., & Brunstrom, J. M. (2011). Product labelling canconfer sustained increases in expected and actual satiety, British Feeding andDrinking Group. Belfast.Griffioen-Roose, S., Mars, M., Finlayson, G., Blundell, J. E., & de Graaf, C. (2009). Satiationdue to equally palatable sweet and savory meals does not differ in normal weightyoung adults. Journal of Nutrition, 139(11), 20932098.Haber, G. B., Heaton, K. W., Murphy, D., & Burroughs, L. F. (1977). Depletion anddisruption of dietary fibre. Effects on satiety, plasma-glucose, and serum-insulin.Lancet, 2(8040), 679682.Hill, A. J., Magson, L. D., & Blundell, J. E. (1984). Hunger and palatability. Tracking ratingsof subjective experience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consumption of preferred andless preferred food. Appetite, 5(4), 361371.Hogenkamp, P. S., Mars, M., Stafleu, A., & de Graaf, C. (2010). Intake during repeatedexposure to low- and high-energy-dense yogurts by different means of consumption.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91(4), 841847.Karl, J. P., Young, A. J., & Montain, S. J. (2011). Eating rate during a fixed-portion mealdoes not affect postprandial appetite and gut peptides or energy intake during asubsequent meal. Physiology & Behavior, 102(5), 524531.Louis-Sylvestre, J., Tournier, A., Verger, P., Chabert, M., Delorme, B., & Hossenlopp, J.(1989). Learned caloric adjustment of human intake. Appetite, 12(2), 95103.Mars, M., Hogenkamp, P. S., Gosses, A. M., Stafleu, A., & De Graaf, C. (2009). Effect ofviscosity on learned satiation. Physiology & Behavior, 98(12), 6066.Martens, M., & Westerterp-Plantenga, M. S. (2011). Mode of consumption plays a rolein allevating hunger and thirst, Benjamin Franklin Lafayette Seminar. Fre jus.Mattes, R. D. (2005). Soup and satiety. Physiology & Behavior, 83(5), 739747.Mattes, R. D., & Rothacker, D. (2001). Beverage viscosity is inversely related topostprandial hunger in humans. Physiology & Behavior, 74(45), 551557.Mela, D. J. (1999). Food choice and intake. The human factor. Proceedings of the NutritionSociety, 58(03), 513521.OSullivan, H. L., Alexander, E., Ferriday, D., & Brunstrom, J. M. (2010). Effects ofrepeated exposure on liking for a reduced-energy-dense food. American Journalof Clinical Nutrition, 9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