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的巧合(一):同一个地平线 经济全球化缩短了人们的地理距离,也使不同的文化日益交流、交织和融合,但各种文化的特质是固有的,特别是中西两大文化时常表现为碰撞、冲突和对立,在价值观念、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等诸方面迥然有别,甚或完全相反。但你可知道,这两大在今天看来仍然相异的文化,却起源于同一时代,发端于同一文明的高地,肇始于同一个地平线?这难道是一种巧合吗?西方文化主要来源于古希腊时期。今天西方人的哲学思想、科学精神和行为习惯,多可从古希腊时期的思想精神中找到答案,其文化艺术更是可以从那时的建筑、音乐和体育中找到明显痕迹,所以有“言必称希腊”之说。而中华文化发源于什么时期呢?我认为,它起于“殷”,而成型于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现代的文化底蕴和传统,都可以从那时的诸子百家思想中找到线索。处在同一时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希腊时期,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个时代诞生的思想是维系人类生存的精神基础,决定了人类两千多年的思想走向。在这一时代,中国和希腊有太多的相似。它们都是一个充满野性的时代,一个动荡、转折与变化的时代,也是各种思想酝酿纷争,文化典型方方面面逐渐成型的时代,更是一个文化繁荣,群星璀璨的时代。春秋战国,周天下四分五裂,“三家分晋”后,诸侯争霸,相继产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而希腊则是城邦林立,先是“希波战争”,与波斯开战,后是“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与斯巴达争雄。这种状况造成了思想自由,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小说家等诸子百家;而希腊人在哲学思想、数学、历史、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方面成果辉煌,出现了爱利亚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犬儒学派等等,思潮各异,流派纷争。这个时代,中国是圣人、贤人辈出,孔子、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自成一家,著书立说,传播讲学,其思想影响了两千多年直至今天。而同一时代,希腊是哲人、大师突现,最著名的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德谟克里特等等,其思想奠定了整个西方哲学的基础,也对世界的哲学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个时代文学艺术繁荣昌盛,科学技术异彩纷呈。中国在文学上有诗经,诸子散文,楚辞离骚,史学有春秋、左传、战国策,医学有黄帝内经,名医有扁鹊,建筑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等等;而希腊数学有丢番图,被誉为数学鼻祖,有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阿基米德的举穷法、趋近观念(接近现代微积分),毕达哥拉斯发现的勾股定理、无理数,文学有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尹索寓言、古希腊悲剧(作家包括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代表作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美狄亚),古希腊喜剧阿里斯托芬巴比伦人等,历史学有希罗多德,而希腊的建筑、雕塑和奥林匹克运动会更是影响了全球乃至当今,成为欧洲建筑风格的摹本和西方文化精神乃至世界体育精神的圣火。这一时代,中国和希腊又有太多的不同。中国人居于内陆,崇山峻岭,腹地纵深,幅员广阔,希腊人环海而居,地理破碎,不少地区彼此隔绝;中国人依靠农业,种植稻、粟、梁、谷、麦等谷物为生,而希腊盛产葡萄、橄榄和无花果,他们除了农业,把葡萄酒和橄榄油拿去与别人交换,还从事工商业、建筑业和采矿业,或者在海上经商、做海盗和开拓殖民地求生存。因而中国的治国之策多以“农为本,商为末”,以农耕方式取胜,重农抑商,是典型的农耕文明;希腊则是农工商并举,多种产业并行不悖,而众多的城邦就是以商品经济发达的城市为中心而建立,以商业文明而闻名。由于生存环境和生产方式不同,所以中国人的性格是追求稳定,坚忍刻苦,勤劳肯干,勤俭节制,崇尚道德伦理,讲面子懂礼貌;希腊人则自由奔放,富于想象力,充满原始欲望,崇尚智慧和力量,爱好体育运动,个性十足,也追求生命价值和个体地位尊严。从这个时代起,中国人和希腊人对世界的认知和价值观就有了明显的分别,因而中西文化从此就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开始了自己独自的旅程。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希腊时期所形成的思想和哲学,至今仍是我们传统文化、道德和西方文化内涵的精神基础:中国春秋战国的哲学思想教诲我们做人的道理和生存的方法,那就是:“以仁为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崇“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的道德规范以及“无为”、“不争”、“和为贵”的行为方式,提倡低调做人,尊敬长辈,服从权威,保持秩序的准则,追求合理、适度和中庸的目标,具有现实的实用性。古希腊人的哲学和精神则给予我们的是超越的精神和理性主义,追求权利、平等的要求和如何做一个公民的伟大观念。希腊在大海的怀抱,所以哲学家泰勒斯眼中只有海水,他说“万物源于水”,赫拉克利则说“一切皆流,万物皆变”,因而希腊人不会固守家园,中规中矩,而是自由奔放,特立独行,追求卓越和变化,长于思辩,不计功利,富于理想,有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什么东西都上升为主义,如理想主义,浪漫主义,具有探求真理的理性精神。更为重要是它给后世留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当时希腊城邦定期召开公民大会,任何公民都可以在会上自由发言和讨论,集体商议城邦大事,一切大事要由多数票通过,公民轮番担任公职,并且有王、长老议会和公民大会三权分立(这是“三权分立”的雏形),如何运行则靠契约和法律来维系,必须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虽然是粗糙的雏形,但至今仍然是任何一种民主政治都遵循的基本政治原则。简言之,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以及形成的文化在“教诲”人们如何生活,而希腊的哲学精神则是在“激励”人们如何生活。中国春秋战国和古希腊时期的思想以及所代表的文化,都是原创性和源初性的,是人类文明耀眼的曙光,也是中西方文化的里程碑,你如果要了解中西文化,那么这个时代是不能越过的。历史的巧合(二):孔子、老子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公元前四、五世纪,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期。那时东方和西方都不约而同地产生了重量级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大儒。中国出现了孔子、老子等,希腊出现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教育家。虽然他们生活的年代相差一百多年,但从整个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他们就是同时代的人,而且他们都是各自文明起源的里程碑,对各自文明的形态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或许现在东西方人不同的思想和文化,都打上了他们思想的印记,也可以说东西方的分别从那时就已经开始了。孔子、老子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经历表现了惊人的相似,特别是孔子与柏拉图。他们年轻时都有从政的抱负,但都从政不利。孔子之后周游列国,游说于鲁、卫、陈、蔡等国;柏拉图也游遍意大利、西西里岛、埃及、昔兰尼等地以寻求知识,推广自己的思想;孔子30岁时开始创立私学,柏拉图40岁时结束旅行返回雅典,创办了“阿卡德米学园”。孔子曾师从老子,而亚里士多德曾师从柏拉图。周王室衰落后,老子辞官离去,著书传世,而亚里士多德曾当过亚历山大的老师,后回到雅典建立了自己的学校,勤奋治学,著书立说。他们都处于政治急剧变革的时期。中国当时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春秋以降,礼崩乐坏”,社会充满暴力、凶杀、争夺,各诸侯互争财产和政权。而当时雅典也是一片混乱,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传统的社会伦理道德标准和宗教信仰都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因而他们的主张和思想也有某些相似之处。他们都试图建立正常社会秩序,仰视先古,勾勒出一个理想社会。孔子的理想社会是西周,认为只有恢复周礼,才能使社会回到和谐的“亲亲”关系中,使天下安宁。老子则逃避现实,憧憬建立“小国寡民”,使民“甘其食,安其居,乐其俗”,不要有压迫,不要有剥削,自足自乐,老死不相往来。而柏拉图却羡慕野蛮社会,并以此设计了一个著名的“理想国”,提出了有名的“理念论”。孔子主张以德教化,以“仁”和“礼”来规范人的行为、关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靠等级制来维护稳定;而柏拉图主张“哲学王治国”,即依靠“哲学王”的智慧来管理国家,把公民划分为三个阶级。亚里士多德也提出要培养人的美德,而这种美德与“中庸之道”类似,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由适当的动机和适当的方法来感受这些感觉,就既是中间的,又是最好的”。由于这些主张都有过多的理想色彩,与现实严重脱离,因而都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但是,他们所处的环境是如此的不同,因而他们的思想的内涵、形态和影响必然天然有别,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不同的源头。中国的孔子、老子的思想大多以“人”为中心,核心是人生观而不是宇宙观,侧重于社会观而不是自然观,认为“治物”是小人的事,“治人”才是君子的事。论语的内容大多偏重于道德伦理方面,主要教导人们如何“做人“,如何为人处事,怎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特别着重完善自身,“吾日三省吾身”,而不是眼界向外,着眼世界。老子走得更远,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道”,基本特征是自然和无为,“道法自然”,“少私寡欲”,“柔弱不争”,“知止知足”,推崇清静无为,“守中”、“守一”的生活态度,主张和平,反对战争。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虽然也有社会、政治观,有关于人的道德的论述,但大多是从知识层面看问题,如柏拉图在论述“理想国”的贤人政治时则提倡理性的制约和知识的重要。作为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更是对世界的方方面面给于了极大的关注,而恰恰对社会和家庭关系缺乏重视。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科学著作丰硕,内容涉及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地质学、经济学、美学等,他的著作可以说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但主要侧重的是对自然和科学的探知。要之,中国孔子、老子关注的主要是“人学”、社会学、伦理学,教导人们怎样“做人”,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关注的主要是“物学”和自然科学,教导人们怎样“做事”;孔子、老子关注的主要是自身的内省和修炼,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关注的主要是外部奥秘和真理的探求;孔子、老子关注的领域相对狭窄,只是道德伦理及家庭各方面,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则博采兼容,涉猎广泛。中国至今科学精神相对缺乏,也许与孔子、老子的思想也有很大的关系。孔子被称为中国教育的先行者,“至圣先师”,是教育的祖师爷,但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偏重于德育和智育,要求学生“非礼勿听,非礼勿视”,只认得“文、行、忠、信”,而对学生提出的稼樯问题竭力排斥,称为不务正业,轻视或蔑视体育和实践,不重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而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最博学的教育家却首先提出了“德、智、体”三方面教育的论述,而且在三方面教育中认为体育应放在首位。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国家培养有教养的公民和治国人才,而且要发展个人天性,使年轻一代得到和谐发展。而且他认为德育所要培养人的美德是指人的各种天赋职能都得到满足,并能在理性地支配和领导下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展,而智育的目的是培养“理性灵魂”,因而他提出了“自由教育”(“文雅教育”),反对刻板的教学方式,经常带着学生在花园林荫大道上一边散步,一边讨论哲理。可以说,东西方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从那时起就有了明显的不同和差异。与上述思想相联系并与各自的环境相适应的是,孔子、老子的思想在中国得到了代代相传,“儒”、“道”两家都曾被推到“独尊”的位置,而不断得到补充、完善和发展,以至于成为一种“教义”,由汉代的“独尊儒术”(民间看重的“黄老之术”),到宋朝的“程朱理学”,不断地得到发扬光大。他们的思想影响了中国整整两千多年而至今不泯,有谁指出他们的错误,必然会遭来骂声一片。他们死后特别是孔子则被缢为万世师表,享尽了香火。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却没有这样的幸运,他们的思想不断地有人质疑,不断地有新的学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何为有效培训
- 农业种苗的未来展望
- 河北省平山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商铺众筹认筹专项合作协议范本
- 2025版南京家庭装修增项及售后服务合同
- 2025版智能硬件企业程序员岗位招聘及培养服务合同
- 2025版乡村振兴战略用地登记代理合作协议
- 2025版新型工地临建材料采购供应合同下载
- 2025版市政道路改造施工合同集成
- 2025版青苔离婚协议:离婚赔偿金发放与子女抚养费新标准
- 2025年海洋工程行业投资趋势与盈利模式研究报告
- 酒吧承包经营合同(标准版)
- 2025年有限空间作业操作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跨境监管合作模式-洞察及研究
- 厨房电器使用课件
- GB/T 2423.21-2025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M:低气压
- (2025)工会知识竞赛题库含参考答案
- 军人压力调试课件
- 支气管哮喘临床课件
- 幕墙监测监控措施方案(3篇)
- 七夕餐厅营销活动方案策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