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艺术-时红玲.doc_第1页
批评的艺术-时红玲.doc_第2页
批评的艺术-时红玲.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批评的艺术批评的艺术当今教育,虽提倡多表扬、少批评,但批评仍是班主任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手段。大教育魏书生也曾说:“适当地让学生挨批评和使学生受表扬同样重要。”可是由于人的天性是“趋赏避罚”,很难做到“闻过则善”。因此,批评一个人要比表扬一个人困难得多。古人云:“责人要含蓄,忌太尽;要委婉,忌太直;要疑似,忌太真。”如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能讲究批评艺术,就会使批评成为学生乐意接受的教育形式;从而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笔者认为批评应讲求以下几点。一、忌“冷嘲热讽”应“以情感人”每当学生犯错,影响了班级的荣誉,这常常使班主任生气。于是,一些班主任在不便体罚的情况下,就对学生冷嘲热讽,极尽讽刺挖苦,对学生进行精神虐待。殊不知,精神虐待比体罚造成的危害更大。这不仅使学生丧失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导致师生关系僵持,甚至使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因此,教师批评时,须“以情感人”,因为情感是育人的基础,是师生之间心理相融的纽带。学生犯错后,大多内心十分胆怯和惭愧,尤其需要教师的温暖和鼓舞,教师的每一个笑容,每一束真诚的目光,往往传达着信任与鼓励的信息,给学生以温暖和勇气,特别是批评后进生时,更要付注强烈的感情,只有以热情真诚的爱,无限的关怀和高尚的师德,与他们进行心灵沟通,用爱去温暖他们冷却的心,才能使他们在接受批评时,觉得老师“严而有情”、“严而有爱”,从而心悦诚服,改正错误。二、忌“简单粗暴”宜“以理服人”当学生犯了错误时,不应不问青红皂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动不动就把学生骂得“体无完肤”,甚至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惩罚是一种敏感性极强,不无危险的教育手段。”滥施惩罚不仅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在同学面前“大失面子”,还会造成师生之间“感情障碍”,不利于师生之间交流与沟通,影响教育效果。所以在批评学生时,一定要晓之以理,只要以理服人,才能触动他们心灵深处,引起他们自省、自责。曾有一段时间,我班学生与隔壁班级学生经常闹不和,甚至有打架现象,虽以“学生规章制度”及“班级公约”对他们“约法三章”,但收效甚微。后经调查得知,是往年留下的“后遗症”,找出病根后,我利用班级活动课,开展专题座谈后,给他们讲了“将相和”的故事,并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不和的后果,最后总结出不和的危害。这些内容入脑入心,两班学生很快就重归于好。三、忌“斤斤计较”可“难得糊涂”学生一旦有过错,最怕的是班主任的直接点名批评,尤其是偶尔犯错误的学生,班主任更不能“黄瓜茄子”一一数落,把他们所犯错误的危害性讲深讲透,分析得头头是道,而应该有意识地对他们所犯错误装看不懂,让他们去反省去思考。这样既不伤害他的自尊心,又有利于启发他们的自我教育,激励他们自觉地改正错误。如:一位姓王的同学,纪律性很强,从不违反班级公约。然而,一天早上不知怎么迟到,第二天下午放学后,这位姓王的同学主动来到了教师办公室,很内疚地说:“老师,我您忘了点名批评我了。”班主任有礼貌地说:“我,我忘了,因为在老师的记忆中你是从不迟到的。”这件事班主任故意装着自己忘了,让学生去议论,去自我教育,去自我改正。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这种“自责”往往变成了学生改正错误,奋发向上的动力,从而产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使良好的班级集体永保旺盛的活动。长期以来,许多人相信“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说法,此说有一定的道理。但作为班主任,高明、机巧、妥贴、受听的语言更受学生欢迎,这种语言不仅能达“逆耳忠言”之效,而且让人如坐春风、豁然开朗。“顺耳忠言”更能展示教师的德才、教养和风度!为此,笔者根据自己的从教经验对这个问题做如下分析:一、变“喋喋不休,拖沓冗水”为“简捷精到,醒醐灌顶”据我观察,有许多班主任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事无巨细,大包大揽,想说就说,喋喋不休,一张十足的“婆婆嘴”。笔者曾在一个年级的18个班中进行问卷调查,75%的学生对教师的“喋喋不休”置若罔闻:“谁听他的催眠曲?”一位老师批评学生,为体现她的“苦口婆心”,常用“促膝长谈”“搞语言持久战”去“感化”学生!我亲眼看见:一次两位学生打闹,不小心打破了教室的窗户玻璃,该班主任找来这两位学生,从端正学习目的谈到树立远大理想,从古代谈到近代,从东方说到西方,列举了不少事例,阐述了不少道理,时间竟长达两个小时!不要说是学生,作为她的同事,我都有点受不了!如此“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其中与主题不甚相关或毫无联系的废话不知有多少!笔者从教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的体会是:批评学生,要针对学生实际,或含蓄或直露,力求切中要点,以求醍醐灌顶之效。班主任的语言只有简明精到、有的放矢,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思索警惕。二、变“极尽挖苦,恶语相讥”为“善解人意,化冷为热”笔者曾经听一位班主任老师讲鲁讯先生的拿来主义,在组织学生分析课文之后,该教育正准备对鲁讯先生的杂文艺术进行总结,一转身,发现坐在教室西北角的叶三同学在呼呼大睡,老师叫起叶三罚站,并提高了嗓门道:“课堂上能够不受干扰,安然入梦,这是你的高明之处啊。”叶三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那位班主任还不依不饶,又说了一句“好白好胖好高大的叶三!”一语既出,叶三在课堂上就与老师顶撞开来。同样的事情,一位年长的优秀班主任是这样处理的:他脱下衣服披在打瞌睡的学生身上,睡觉的学生被同桌推醒,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小心莫着凉了,我知道你昨晚没有休息好。不过,教室里睡觉很容易感冒,不能让老师总是为你操心啊!”一个“极尽挖苦”之能事,弄得师生关系僵持:一个化“冷”为“热”,善意地提醒学生改过。不同的批评语言,导致两种完全相反的结果。这样说,笔者并非有意否定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严厉而又直截了当的批评,只是想强调:善解人意,化冷为热的“顺耳忠言”,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不仅沟通了师生间的感情,而且常常有出人意料的功效!三、变“老帐新算,侮辱人格”为“就事论理,尊重人格”有些班主任批评学生喜欢“揭底”,喜欢老帐新算!只要学生做错了事,某些老师就将学生一年甚至是几年前犯的错误一一列举出来,让学生无地自容。实际工作中,这样的班主任最遭学生的反感。笔者认为,批评、教育学生,千万不能将“事”与“人”或“此事”与“彼事”搅缠在一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好心”的批评中,不要侮辱学生的人格。请看以下三例:(1)“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笨蛋一个!”(2)“上课都迟到了,你还能干什么好事?”(3)“如此胆大包天,怪你爹妈的种不好!”事实上,有些学生不会解题,但在其它方面却表现出惊人的天资!作为班主任,怎麽能以“笨蛋一个”而否定学生呢?学生上课迟到,班主任可以先问明原因,再提出改正方案。倘若对一位途中拾金不昧,帮助他人的学生,只因为迟到,班主任便甩上一句“你还会干出什么好事?”给学生心灵上的伤害那就不仅仅是“甚于刀戟”了!如果我们的班主任意识到这一点,不妨将上面三句话稍作修改:(1)“从其它方面可以看出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动动脑筋,这样的题目,你照样会做!”(2)“你在我眼里一直是位守纪律的学生,今天迟到,能不能给老师讲讲原因?”(3)“你这样不听规劝,你爹妈知道也一定痛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