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4课《外国诗两首》导学案(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doc_第1页
语文:第4课《外国诗两首》导学案(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doc_第2页
语文:第4课《外国诗两首》导学案(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doc_第3页
语文:第4课《外国诗两首》导学案(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外国诗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在诵读中感受自然的美。 2体会写景抒情诗表达的基本特点,并尝试写简单的诗。 3理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爱。一、导入新课【链接材料】济慈、叶赛宁介绍: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15岁时母亲又病故,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经营他们兄弟的财产。起初济慈是学医的,他喜好文学,但对医学并不厌弃,通过考试获得内科医生执照,还继续学习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间,济慈才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很强。他认为,一个大诗人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说,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样可以“在瓦砾中啄食”。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 ,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外祖父养育。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一名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1916年春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1925年12月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第一次先学后教:根据以上链接介绍作者,看谁记得快济慈,_(国别)浪漫主义诗人,蝈蝈与蛐蛐出自他的第一部诗集_。叶赛宁,_(国别)诗人,他擅长描绘_的景色。第二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割( )裂 浸( )透 栖( )息 喧( )响昏晕( ) 播撒( ) 荡漾( ) 消逝( )第三次先学后教:学生边听录音边练习读,几分钟之后比谁能够有感情的朗读 1、指明学生朗读 2、讨论:纠正朗读中存在的问题第四次先学后教:探究诗歌表达的情感,默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小组探究解决问题1蝈蝈与蛐蛐中,诗人为什么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_ 2反复朗读夜,完成下列各题 (1)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中的夜景 (2)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3)这首诗与郭沫若的静夜给你的感受有什么异同?提示:从内容、景物描写、语言特点、感情等方面比较静夜 郭沫若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三、当堂训练 1、蝈蝈与蛐蛐全诗描写了哪两种昆虫的鸣唱,勾勒了哪两幅小景?全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2、辨别下列各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1)当所有的鸟儿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