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职业中专08(1)班名言名句测试卷.doc_第1页
泰和职业中专08(1)班名言名句测试卷.doc_第2页
泰和职业中专08(1)班名言名句测试卷.doc_第3页
泰和职业中专08(1)班名言名句测试卷.doc_第4页
泰和职业中专08(1)班名言名句测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泰和职业中专08(1)班名言名句测试卷 姓名_ 分数_1、古诗词中“雨”已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 ,天气晚来秋”,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 , ”,李清照声声慢中的“ ,到黄昏, ”。2、古诗文以“风”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杜甫登高“ ,渚清沙白鸟飞回”,李煜虞美人“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 ”,秦观鹊桥仙“ ,便胜却人间无数”,李清照声声慢“ ,怎敌他, ”,苏轼赤壁赋“ ,水波不兴”。3、古诗文以“月”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曹操短歌行“ ,乌鹊南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送我至剡溪”,白居易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 ”,“东船西舫悄无言, ”,“去来江口守空船, ”,“ ,往往取酒还独倾”,王维山居秋暝“ ,清泉石上流”,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 ”。4、古诗文中“水”的意象无处不在,它给作品增添了丰富的意趣,如古诗十九首中的“ ,脉脉不得语”;王勃滕王阁序中的“ ,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 ”;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 ”;李白将进酒中的“ ,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云青青兮欲雨, ”,“世间行乐亦如此, ”;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 ”;秦观鹊桥仙中的“ , ,忍顾鹊桥归路”;苏轼赤壁赋中的“清风徐来, ”;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 ”。5、在中国的诗词文化里,“酒“与“愁”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曹操短歌行“ ,人生几何?”“何以解忧? ”;白居易琵琶行“ ,别时茫茫江浸月”,“春江花朝秋月夜, ”;柳永雨霖铃“ ?杨柳岸晓风残月”;李清照声声慢“ ,怎敌他,晚来风急?”6、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写鸟的句子,如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 。 ,何枝可依”,李密陈情表中的“ ,愿乞终养”,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 ,池鱼思故渊”,王勃滕王阁序中的“ ,秋水共长天一色”,杜甫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 ”,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 ”,李清照声声慢“ , ,却是旧时相识”。7、面对浩浩长江和滔滔黄河,古代文人曾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来,如李白将进酒中的“ ,奔流到海不复回 ”,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 , ”,苏轼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 ”。8、古诗词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如诗经氓“不见复关,”,迢迢牵牛星“终日不成章, ”,白居易琵琶行“夜深忽梦少年事, ”;“凄凄不似向前声, 。座中泣下谁最多? ”,柳永雨霖铃“ ,竟无语凝噎”。9、愁,是人类一种特定的情绪,但在古代诗人的笔下,这种愁情愁绪却异彩纷呈。如李煜虞美人“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声声慢“这次第, ”。10、古代文人善于借“秋”表情达意或烘托意境,如王勃滕王阁序“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杜甫登高“ ,百年多病独登台”,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 ”。11、牛郎织女的故事自古经久不衰,家喻户晓,古诗词更是以此为题材,如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 。纤纤擢素手, 。终日不成章, 。河汉清且浅, 。 ,脉脉不得语”。又如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 ”。12、古典诗词善以“杜鹃(子规)”表达悲切之意,如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 ”。13、长江水系漫长,水域宽阔,水流舒缓,自然容易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来。譬如,苏东坡在赤壁下把酒对歌,赏“白露横江, ”的清美,发出了“ ,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的幽叹;青年才俊王勃,在江西南昌精美壮丽的滕王阁上,挥毫写下了“ ,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的漂亮诗句;白居易登临浔阳江头,抒写了一个“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的凄美故事;而杜甫呢,则在登高中用“ ,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对长江之景作了另一种注解。14、古代文人喜用“黄花”或“大雁”来表达愁情,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 , ,如今有谁堪摘”;“ , ,却是旧时相识”。1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绘音乐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昆山玉碎凤凰叫, ”,“ ,老鱼跳波瘦蛟舞”;苏轼赤壁赋中的“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 ”。16、“楚辞”兴起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其语言的明显标志之一是大量使用“兮”字,比如屈原离骚中的“ ,春与秋其代序。 ,恐美人之迟暮”,“ ,来吾道夫先路也”。唐宋诗文中也有一些使用“兮”的句子,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熊咆龙吟殷岩泉, ”,“云青青兮欲雨, ”,“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仙之人兮列如麻”,苏轼赤壁赋中的“桂棹兮兰桨, 。渺渺兮予怀, ”。17、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一夜飞度镜湖月”;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夜深忽梦少年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一尊还酹江月”;秦观鹊桥仙中的“ , ,忍顾鹊桥归路”。18、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展现秋天不同景象的名句,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杜甫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 19、古诗词中有很多以“自”、“空”营造意境氛围的,如王维山居秋暝“ ,天气晚来秋”,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 ”,白居易琵琶行“ ,绕船月明江水寒”。20、古诗词中经常运用用叠字的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如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 ”,“纤纤擢素手, ”,“盈盈一水间,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 ”。21、古诗词中经常使用倒装的手法为整首诗词的大放异彩增添亮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 ,早生华发”,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 ”。22、古诗词中善于运用典故来表情达意,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想当年, , ”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23、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为己用,如曹操短歌行中的“ , ”就借用了管仲形解中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王勃滕王阁序中的“ , ”出自北周庾信的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王维山居秋暝中的“ , ”语出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李白将进酒“陈王昔时宴平乐, ”化用了曹植名都篇中的“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吴激人月圆中的“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鬓戴盆望天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 ”,“ , ”。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汝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 , ”。24、古诗文中有许多感叹时光易逝的名句,比如屈原离骚中的“汩余若将不及兮, ”,“日月忽其不淹兮, ”,“惟草木之零落兮, ”;曹操短歌行中的“对酒当歌, ? ,去日苦多”;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今年欢笑复明年, 。弟走从军阿姨死, ”;苏轼赤壁赋中的“ ,羡长江之无穷”。25、古诗文中有许多抒发人生感慨的佳句,如屈原离骚中的“汨余若将不及兮, ”,“ ,恐美人之迟暮”;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杜甫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登岳阳楼中的“亲朋无一字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弟走从军阿姨死, ”;苏轼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26、白居易琵琶行描写琵琶声“别有幽愁暗恨生, 。_,_”;李贺李凭箜篌引表现演奏效果“女娲炼石补天处, 。 梦入神山教神妪, ”;苏轼赤壁赋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 ”。这都是通过比喻、夸张描写音乐的。27、花草树木总能进入文人的视野,成为他们抒情的对象,如屈原离骚中的“扈江离与辟芷兮, 。”李清照声声慢中的“ ,到黄昏,点点滴滴。”28、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名句。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姥连天向天横,_”和“半壁见海日,_”;又如,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_ ,纵一苇之所如,_”;再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乱石穿空,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29、古代文人善于把抽象的感觉形象化,如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幽咽泉流水下滩”;苏轼赤壁赋中的“余音袅袅, 。 ,泣孤舟之嫠妇”。30、同一事物在不同诗人的笔下往往显示出不同的色彩。如同样是描写长江,杜甫在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勾画则是“乱石穿空, , ”。如同样是写菊花,在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则是“ , ,如今有谁堪摘”;而在革命领袖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中则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31、屈原在离骚中擅长以“香草美人”作比,如“扈江离与辟芷兮, ”,“朝搴阰之木兰兮, ”,“惟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在离骚中劝告楚王改变因循守旧态度的句子是“ ,何不改乎此度也? ,来吾道夫先路也”。32、古代诗词中,作者常常用联想的方式来描写事物,表达思想感情。联想的方式多种多样: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故垒西边, , ”,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 ”,由“愁”想到江水长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句“嘈嘈切切错杂弹, ”,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 ”这是由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称为表象联想。33、古代文人善于借助历史人物抒发自己的感慨,如杜甫蜀相中的“ ,两朝开济老臣心。 ,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借对历史人物诸葛亮的仰慕来抒发自己的郁愤之情。34、徜徉在古典诗词的海洋中,读登高,懂得了杜甫“ ,潦倒新停浊酒杯”的落魄;读雨霖铃,懂得了柳永“ ,竟无语凝噎”的悲戚;读声声慢,懂得了李清照“寻寻觅觅, , ”的孤独。35、古诗文中的“情”丰厚了华夏文明,滋润了民族精神,如离骚中的“ ,来吾道夫先路也”表达了屈原的耿耿忠心;陈情表中的“母孙二人, , ”表达了李密的拳拳孝心;秦观鹊桥仙中的“ ,又岂在朝朝暮暮”表达了对忠贞爱情的深情. 36、学习古诗,不仅是为了学习欣赏,古人许多文质兼美的诗句,仍然活在我们今天的语言里。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 , ”,今人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宋代词人雨霖铃中的名句“执手相看泪眼, ”,更常被用来表现亲朋洒泪而别、欲语难言的感人场面。37、苏轼在江城子中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诗句,在柳永的雨霖铃中意境与之相似的一句是“ , ”。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句,意在感慨世事沧桑,繁华已逝。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也有这种感慨:“斜阳草树, , 。”38、柳永雨霖铃中“念去去, , ”中的“阔”字所表现出的意境与杜甫旅夜抒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一“阔”字极为相似。杜甫登岳阳楼中的诗句“ , ”创造了与曹操观沧海中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极为相似的意境。39、我国古典优秀诗歌中,常常突出一个典型事例来概括事物本质。晚唐诗人杜牧根据飞骑送荔枝一事,只用“ , ”(过华清宫)两句14个字,便勾勒出唐明皇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40、读诗可以使人睿智,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可以感受他“开荒南野际, ”的洒脱;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以感受他“想当年, , ”的豪情。41、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一系列贴切生动的比喻描绘琵琶声,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乐声的绝唱。如“大弦嘈嘈如急雨, 。嘈嘈切切错杂弹, ”,“ ,幽咽泉流冰下难”。其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 ”,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 。门前冷落鞍马稀, ”,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时凄清孤冷心情的诗句是“ , ”,既表现全诗的主旨,又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诗句是“ , ”。42、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方宅十余亩, 。 ,桃李罗堂前。 , 。狗吠深巷中, ”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恬静美好的田园生活风景图。其中“误落尘网中, 。 ,池鱼思故渊”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而“ ,复得返自然”则表达出摆脱官场羁绊、如释重负的欣喜之情,是全诗的点睛之笔。43、曹操短歌行中以比喻和典故的手法表达对贤才的渴求之情,如“月明星稀, 。 ,何枝可依”;“山不厌高, 。 ,天下归心”。44、人生有时是需要选择遗忘的,在“ ,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的田园生活中,陶渊明忘记了人世间的喧嚣与杂乱;在“ ,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豪情壮志中,李白忘记了官场上的倾轧与是非;在“大江东去, ,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奔放豪迈中,苏轼忘记了被贬谪黄州的无奈与痛苦。4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 , !” 46、北宋豪放派词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 ”勾画出三国古战场的险要地势,“江山如画, ”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谈笑间, ”描绘出少年周瑜志得意满的情态。47、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歌特点被苏轼评为“诗中有画”,如山居秋暝中的颔联“ , ”就描绘了一幅清幽的自然风景画;颈联“ , ”就勾勒了一幅乡居和谐自然,充满乡村气息的田园生活图。48、诗经氓中描写女主人公对成婚盼望之切、深情一片的句子是“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以“桑”喻女子青春年华及年长色衰的句子分别是“桑之未落, ”,“桑之落矣, ”,描写女主人公婚后辛勤劳作的句子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表现女主人公追忆美好年华,用情专一的句子是“ ,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49、古典诗词中常用“兰舟”作为对船的美称,如柳永雨霖铃“ , ,兰舟催发”;古代诗词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 , ,点点滴滴。”50、爱情是个永恒的话题,诗人们用诗写出了他们对爱情的理解。诗经氓写到:“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 。 , 。”秦观在鹊桥仙中写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5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 , 。”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 , ”的观点是相同的。荀子劝学中强调学习必须重视积累的句子是“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 ; ,金石可镂”。以蚯蚓与蟹为例,用比喻的方法指出学习应该专心的句子是“ , , , , 。 , , ”。52、贾谊过秦论中极写秦始皇时强盛的句子是“及至始皇, , ,吞二周而亡诸侯, , ,威震四海”。92、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中突出屈原创作离骚的外因的句子是“疾王听之不聪也, , ,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概括屈原不幸遭遇的句子是“ , ,能无怨乎”;说明屈原的秀美文辞与高洁志行互相辉映、浑然一体的句子是“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 ”。53、李密陈情表中开头概括自己坎坷命运的句子是“臣密言: , ”;表明家门冷落,人丁稀少的句子是“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形象刻画自己幼年寂寞、孤独惨境的句子是“外无 ,内无 , ,形影相吊”;表明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情状的句子是“臣无祖母, ;祖母无臣, ”;形象勾勒出一幅祖母病笃图的句子是“但以刘 , , , ”;作者以乌鸟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 , ”。54、王勃滕王阁序中“ ,烟光凝而暮山紫”写秋山秋水,动静结合,如诗如画;“ ,上出重霄; ,下临无地”描绘出滕王阁的优美环境和雄伟气势;“山原旷其盈视, ”描写出了祖国山川的美丽;“闾阎扑地, ; ,青龙黄雀之舳”极写人烟之盛,突出了富庶祥和的气氛;“落霞与孤鹜齐飞, ”极写秋江风光之美,是千古传唱的名句;“ ,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将社会与自然融为一体,各具情趣;“老当益壮, ? ,不坠青云之至”表明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观。55、韩愈师说的中心论点是“ ”,交代教师作用的句子是“师者, ”,申述从师学习的必要性的句子是“ ,孰能无惑?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提出择师态度和标准的句子是“吾师道也, ?是故 , , ,师之所存也”。56、杜牧阿房宫赋中用夸张、衬托手法借写歌舞冷暖,衬托阿房宫宽广高大的句子是“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 ”,感慨秦和六国都亡于不爱百姓的句子是“嗟夫! ,则足以拒秦;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以“后人”的委婉称谓提醒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的句子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57、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提出“六国破灭, , , ”的精辟论点,其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思厥先祖父, , ,以有尺寸之地”,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至丹 , ”,结尾指出“苟以天下之大, , ”,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58、毛泽东有名句“无限风光在险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也有类似的感慨“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其中表现作者出洞后后悔心情的句子是“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借托古人,说古人游览观赏“往往有得”的原因的句子是“ ”;指出治学态度必须谨慎的句子是“此所以 ”。59、苏轼赤壁赋中面对赤壁美景,表达超然心境的句子是“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感叹人生短暂与渺小的句子是“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勾画历史人物曹操形象以感叹现实人生的句子是“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60、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用秦灭亡的教训讽谏当时的统治者。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61、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如韩愈师说中“孔子曰:三人行, ”,苏洵六国论中“古人云:以地事秦, , , ”。62、唐人陆参作长城赋云:“千城绝,长城列。秦民绝,秦君灭。”以四个三字句发端。杜牧阿房宫赋“祖长城句法”云“ , , ,”。69、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 ”继承了孔子前一句“劝学”的观点,又发展了后一句的观点;而唐人韩愈在师说中干脆否定了孔子“生而知之者”的观点,他说“ , ?”70、在过秦论中,贾谊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写出了反秦起义由星星之火顷刻间燎原开来的迅猛之势,同时又在其中巧妙地蕴含了秦朝失去民心、自取灭亡之意。71、中国古代许多诗人,以月亮为描写对象写景抒情。王维吟诵了“ ,清泉石上流”的优美诗句,李白发出了“ ,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感叹,柳永用“今宵酒醒何处? ”表达了自己羁旅他乡孤单寂寞的心情,苏轼月夜泛舟赤壁,寄托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抱明月而长终”的情怀。7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寄寓了作者对所叙对象充满情感的句子,如屈原列传中“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_”,寄寓了司马迁对屈原的深切同情;兵车行中“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抒发了杜甫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无比愤慨;六国论中“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_”,表达了苏洵对六国以地事秦的遗憾之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想当年,_,气吞万里如虎”,反映了辛弃疾对英雄刘裕的无限景仰。73、古代诗文中,有许多表现亲情、友情、爱情的诗句。如李密陈情表“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和“ ,愿乞终养”;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 ”。74、在归去来兮辞中用“聊乘化以归尽, ?”表达对生命的乐观看法;在兰亭集序中用“夫人之相与, ”形容生命的短暂,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表达生命的旷达。75、“水”是诗人们钟爱的意象,在诗人笔下,它或灵秀或壮阔,或低吟或高唱,给作品增添了丰富的意趣。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 ,烟光凝而暮山紫”;杜牧阿房宫赋里的“二川溶溶, ”;王维山居秋暝中的“ , ”。149、从自然中体会人生,从生活中领悟哲理,是古人对人类自身的命运的思考和观照。屈原从时光的流逝中,看到了“惟草木之零落兮, ,”的时不我待;李白从黄河水的汹涌奔腾里,看到了“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的短暂人生;王安石通过游褒禅山,抒发了“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的感慨;秦观透过满天的繁星,表达了“ ,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理想爱情观。150、庞大的秦帝国迅速土崩瓦解,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思考。西汉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中尖锐地指出其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而唐代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则借古讽今,感叹“秦人不暇字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151、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有关三国的名句,如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152、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自然山水的名句,如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 , ”。153、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 ”,强调学习的重要。苏轼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 ”,描写泛舟江面的情景。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 ”,表现听琵琶曲后的无尽伤感。陶渊明归园田居“ ,依依墟里烟”,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农村风光。154、古代诗文中有许多今昔对比而感慨横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 ”;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 ”;苏洵六国论“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 , ”。155、古代写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的诗文很多。如 的龟虽寿中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末句写道“凭谁问: , ”。156、荀子劝学中的“青, , ”,后来演变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韩愈在师说中与此语意思相类似的话是“是故 , , , ”。157、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至丹 , 。158、诗言志,诗言情。诗人们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总是奋笔疾书,歌以咏怀。王勃在滕王阁上慷慨高唱“ ,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李白饮酒黄河边仰天长啸“ ,千金散尽还复来”,杜甫登高远望,百感交集,怅然长叹“ ,潦倒新停浊酒杯。”;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却始终心忧故国、不忘其君,赋离骚作怀沙,“推此志也, ”这些发自内心的强音,响彻云霄,横绝太空。159、好的文学语言常常善于把抽象化的感觉形象化,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 ”;白居易的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 ”;苏轼的赤壁赋“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160、古代作品中山水之胜的诗文很多,如苏轼赤壁赋中的“山川相缪, ”;李白蜀道难中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161、同是写秦朝暴政的,有贾谊过秦论中的“于是废先王之道, ”,还有杜牧阿房宫赋中的“使负栋之柱, ”。162、荀子劝学说:“青, ,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些至理名言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163、汉代五言诗迢迢牵牛星中的“ , ”,写出近在咫尺,若隔天涯,难以排遣的离别之苦。李白将进酒说:“ , 。”这两句诗运用夸张手法极写人生的短暂,真是妙笔生花。164、李密陈情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申述了孝敬祖母,不能远离的拳拳之心;陶渊明归园田居“ ,池鱼思故渊”,表达了退隐回归田园生活的决心和愿望;李清照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 ”,表现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 ”,表现了亲人两地相隔相互守望而不能相见的深切哀怨。165、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如贾谊的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借言秦过失,为汉帝谋“长治久安”之策,施仁义于民。杜牧的阿房宫赋:“呜呼! ,非秦也; ,非天下也。”借秦灭王的教训批评唐统治者广建宫室。李白将进酒中有一句突出表现诗人对富贵豪华生活的鄙弃的一句是“ ,但愿长醉不复醒”。166、劝学第二段首先说明:“ , ”。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陆游书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