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群-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与分析.doc_第1页
戴群-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与分析.doc_第2页
戴群-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与分析.doc_第3页
戴群-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与分析.doc_第4页
戴群-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与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摘 要:小学生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调查 分析一、调查目的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吕叔湘先生说过:“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名人、学者都得益于对书籍的大量阅读,书读得多了,知识就多,语文综合能力自然就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明了广泛阅读、储存大量的知识信息,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综合能力。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教材的推行,标志着语文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心,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解当前学生的阅读现状,有效组织学生阅读,我开展了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研究。二、调查内容学生阅读的兴趣、来源、方法、习惯、时间、能力、环境等。三、调查方法1.调查对象:从我校三年级2个班级、四年级2个班级中随机各选择班共86名学生。2.调查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手段,以个别访谈为辅助手段,还采用了测试方法。问卷调查:设计了雨东小学学生阅读情况问卷调查表,对4个班级学生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编制统一的个别访谈提纲对40名学生进行访谈,了解收集有关信息。测试调查:设计了雨东小学三年级阅读能力测试卷、雨东小学四年级阅读能力考查卷,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进行测试。3.调查时间:2013年4月四、调查结果与分析我们通过问卷、访谈、测试等方法,得出以下调查结果。1.课外阅读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为其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教师的引导点拨可以算作外因,而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对祖国优秀文化以及人类一切进步文化之中,去感悟,去领会,去创造。这样的阅读,才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 表1 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统计兴趣浓厚比较有兴趣兴趣一般兴趣不大无兴趣人数比率人数比率人数比率人数比率人数比率三年级2519.2%7154.6%2216.9%129.2%四年级3021.1%7452.1%2416.9%149.2%表l说明,五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浓厚,超过半数的学生比较有兴趣阅读课外书籍,将近十分之一的学生阅读兴趣不大。可见喜欢阅读的学生还是占多数。表2 学生喜欢阅读的书籍统计书籍种类所占比率故事类42.3%侦探类23.6%漫画类22.3%科普类12.7%其它5.3%统计表明,现在的小学生最爱读的课外读物依次是:故事书、侦探故事、漫画书。其中最喜欢读的是故事书,占42.3,最不喜欢的是科普类书籍,占12.7,这与学生的阅读兴趣、年龄特点相符合。情节简单、趣味性强的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迎合他们的兴趣,或者把传统的东西大众化、通俗化,就往往能吸引学生。而科普类的书籍由于知识性强,趣味性少,枯燥乏味,学生不爱看,但科普读物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自然知识,就是从科普类书籍中获得,使人受益终生。对于名著,学生接触得也较少。名著是人类文化中的精华,阅读名著,和大师对话,是一条最好的学习语言、提升修养的途径。但由于这类书有的文字艰深,有的道理深奥,学生阅读时有障碍,不爱看。再加上这类书籍在考试中基本不涉及,也被家长所忽视。因此引导学生多读一些科普类读物和经典著作(适合学生阅读的版本)可以作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个研究内容。2.阅读方法和习惯所占比率精读23.7%浏览读50.7%摘录好词好句15.4%圈点10.2%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习惯,能够一心一意地看书,然而多数学生是单一地读,没有“背”、“抄”等帮助记忆的积累。主动摘录好词佳句的学生并不多,经常摘录的也只有15.4。可见大部分学生是浏览地读,关注的是故事情节,对内在思想、写作技巧关注得较少,缺乏对文章的深入思考,理解肤浅。因此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利用阅读课,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研究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阅读、个性化阅读,是语文教师的一大任务。3阅读时间时 间所占比率30分钟不到16.5%30分钟45.2%1小时27.2%1小时以上8%调查显示,45.2的学生每天读课外书30分钟左右,16.5的学生不超过30分钟,27.2的学生1小时,8的学生l小时以上。可见,学生对于阅读课外书籍的态度是积极的、主动的。多数学生明白拓宽知识面对自己的学习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其次,由于实施“减负”,作业量减少,学生也有空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随着课改的深入,可以运用课内指导、课外拓展阅读的方式,让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去自主阅读,这对我校综合性课程的开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4.阅读能力从两份测试卷来看,学生有一定的理解、感悟能力,但也存在不足。如:阅读材料时不够仔细,答题不够全面,想象力欠丰富,对于发散性思维的题目感到有一定的难度,记忆性题目完成情况比理解性题目好。其次,学生之间差异大,呈两极分化。据此我们在进行阅读指导方面,应立足于学生感悟性的指导,逐渐使学生养成个性化阅读的好方式。5.阅读环境从数据看,家庭有藏书100本200本的占43,说明家庭有一定的藏书时家长较重视课外阅读,常会带孩子去书店购书。值得注意的是,购买的书籍较多的是与学习有直接关系的教辅材料和作文书。这些学习的辅导材料是家长们认同的“好书”,而对目前的学习无直接关系的书籍则较少涉猎,这与学生的兴趣有较大的冲突。不同层次的家庭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也不同。文化素养较高的家庭与孩子共同阅读,适当进行点拨。而多数家长只关注孩子看书了没有,有没有分心,至于看懂了什么,则不过问。为此,应结合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提倡家庭成员共同阅读,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我们应重视家庭阅读、亲子共读的学习方式的推广,并加强对家长的指导,让家长学会指导孩子阅读,如内容的选择、方法的使用等。五、思考与讨论鉴于以上调查情况我们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j对学生加强阅读指导。1.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精心推荐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课外读物,引发好奇心。兴趣是小学生对活动产生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条件。只有当小学生对阅读具有浓厚兴趣时,才能积极地投入,把自己的思绪、情感集中地指向读书,与读书有关的神经活动才会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在读书活动中体验欢乐和情趣。教师和家长引导孩子阅读时,首先强调的应不是这本书在历史上或现在有多么重要,而要开启孩子的心扉,让他们感受到这木书在他个人阅读经历中的重要性。还要帮助孩子选择好的阅读材料,童话故事、优美的诗歌、容纳了大量成语与谚语的知识性读书对孩子来说永远是大有裨益的。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上了一位良师益友。当然,当孩子因兴趣、疲劳等原因阅读难以为继时,应及时疏导,鼓励孩子知难而进,持之以恒地读下去。2.努力营造读书的良好气氛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是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重要客观因素。同时应倡导“对话阅读”的好方法,加强读后的多向交流。还要注意家庭、学校密切配合,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家庭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行为,加上小学生“好动”、“好奇”、“好模仿”,作为家长应当解放思想,鼓励子女开展课外阅读,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共同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3.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阅读要深人家庭,要逐渐形成自主、个性化的阅读。应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或结合综合性活动的开展鼓励孩子有针对性、有步骤地进行课外阅读,使课内阅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4.交给学生阅读方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喜欢读书,也读了不少的书,但是读、写的能力并没有多大的提高,其原因就是阅读方法不当。阅读方法因人而异,要提倡开放式读书、个性化读书,不拘泥于传统方法。要求孩子在也遇到课外书籍时,做到心到、口到、脑到、手记,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5.以活动促阅读,在实践中学会阅读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读书紧密联系,面向全体,在全校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如举办阅读节、读书汇报汇、交流读书会、演讲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来增强对阅读的现象,从中感受掌握知识和收获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我们班级就每周学生轮流进行讲故事展演,当堂指导。一学期下来全班集中进行讲故事比赛,每个家长都是评委,根据评分要求进行打分,最后评出“故事大王”。学生和家长积极性都很高,效果也很好。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兴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