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10级高考演练卷语文试题.doc_第1页
高2010级高考演练卷语文试题.doc_第2页
高2010级高考演练卷语文试题.doc_第3页
高2010级高考演练卷语文试题.doc_第4页
高2010级高考演练卷语文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10年高考适应性考试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第卷1至4页,第卷5至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2、答第卷前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答第卷时,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第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内疚/灵柩 军饷/晌午 薄酒/鄱阳湖 弭兵/靡不有初B、忤逆/怃然 狷介/镌刻 冰雹/电饭煲 传承/大笔如椽C、船坞/会晤 辎重/趑趄 锋锷/核讹诈 崚嶒/棱角分明D、鲫鱼/调剂 轧钢/铡刀 逡巡/荨麻疹 搅拌/矫枉过正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惭怍 捊虎须 天崩地坼 知书达理B、低碳 警界线 沉渣泛起 相辅相成C、聚讼 勘误表 决无仅有 言不及意D、掺杂 节骨眼 积思广益 盘根错结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经市工商局鉴证,该商场的经营合同真实有效。B、韩寒、春树、郭敬明、孙睿等“青春写手”风头正劲。他们的作品大量面市,读者的反映褒贬不一。C、四月份,本来应该繁花似锦,但前几天的气温却低得反常,哈尔滨降至零下15,而长春、沈阳的零下10,只能算是一蟹不如一蟹了。D、语言是思想的工具,所以一词一句都要细针密缕,无懈可击。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已经落下帷幕,会议通过并达成了不具法律约束力量的哥本哈根协议。B、今年南充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比去年下降了两个百分点,原因是今年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处于一个平稳上升的阶段而取得的。C、中国网民在“就业”“增长”“代表”等词语前加上“被”字,表达出没有话语权的弱势一方的无奈。“被”这个兴于2009年的网络热字,无疑夸大和渲染了反抗某些强权压制的情绪,也生动体现了中国人性格中具有冷幽默的一面。D、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被筷子影响的中国文化筷子和刀叉,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进而影响了东西方人的生活观念。有人认为,刀叉的使用带来分食制,而筷子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中国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筷子的操作在一只手的5根手指间进行。也许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筷子功,把中国人变成了心灵手巧的能工巧匠。所以,中国人更适合在发挥肌体潜能上下功夫,在技巧性、灵活性、复杂化的工作中往往比西方人做得更好,而西方每天使用的刀叉,仅是两只手间的简单协调,这就使他们更喜欢创造一些助力工具,最擅长力量型、简单化的操作。这路差异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人的传统强项是体操、跳水、小球运动等技巧性成分较多的项目,而西方人在田径、游泳等运动项目上长期占优。也由于中国人使用的筷子是一只手操作,主要靠大脑左半球的运动神经来支配,而刀叉则需要两只手协调配合,动用双侧脑半球的运动神经。所以,中国人在个体潜能发挥上优于西方,占据单兵作战的个体优势,而西方人则强调团体协作,具有一致行动的团队优势。这在竞技体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中国在北京奥运会上拿到的51枚金牌,竟然没有一枚属于集体球类项目,仅有的团体项目金牌,也不过是单兵作战的成绩累加。中国人使用筷子是两根筷子之间的角力,其动作是一种向内的力。或许,这就决定了中国人性格偏于内敛、中庸、中规中矩、不事张扬,但也容易形成相互攻讦、内斗、外宽内忌、缺乏冒险精神的特点。而西方人用的刀叉,其动作是一种向外的力,这与西方人的外向、耿直、敢作敢为、自信张扬、喜欢冒险和挑战精神,也是心脉相通的。西方人的这些特点,使他们的性格常常带有一定侵犯性。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中国在大部分时间内都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强盛的国家,可由于传统文化中内敛、中庸的思想制约,使中国人不喜欢冒险和挑战,虽然国力强盛、技术先进,却始终未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中国人未在大广袤的西伯利亚驻足,也未能成为美洲和大洋洲的拓荒者。但重亲情、恋故土、敬祖先的传统,也使全球华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对同根同源的华人和东方故国怀有一份凝结于血脉的眷恋之情。5、下列不属于筷子对中国人影响的一项是 A、筷子带来的合餐制,使中国人具有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 B、筷子使中国人在技艺性、灵活性和复杂化的工作上优于西方人。 C、筷子的使用让中国成为世界上一个富有而强大的国家。 D、筷子对中国人内敛、中庸、不事张扬的性格形成存在影响。6、下列说法中,和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筷子和刀叉影响了东西方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观念。 B、全球华人对祖国的眷念,体现了中国人恋故土、敬祖先的传统。 C、筷子的使用使中国人擅长发挥个体潜能,刀叉的使用使西方人擅长团体作战。 D、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中国最终没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7、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上西方列强多次人侵中国,和他们长期使用刀叉所形成的外向、张扬、富有冒险精神有着必然联系。 B、中国人未能在西伯利亚驻足和中国人受传统文化中内敛、中庸等思想的制约有关。 C、中国古代之所以能出现鲁班这样的能工巧匠,正是中国人长期使用筷子、充分发挥肌体潜能的结果。 D、从小训练孩子即使用筷子,又使用刀叉,长大后,他们不仅擅长单兵作战,还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得道之士,外化而内不化,外化,所以入人也;内不化,所以全其身也。故内有一定之操,而外能诎伸、赢缩、卷舒,与物推移,故万举而不陷。所以贵圣人者,以其能龙变也。今捲捲然守一节,推一行,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者,此察于小好,而塞于大道也。赵宣孟活饥人于委桑之下,而天下称仁焉;荆佽非犯河中之难,不失其守,而天下称勇焉。是故见小行则可以论大体矣。田子方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以问其御曰:“此何马也?”其御曰:“此故公家畜也。老罢而不为用,出而鬻之。”田子方曰:“少而贪其力,老而弃其身,仁者弗为也。”束帛以赎之。罢武闻之,知所归心矣。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博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面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勇武闻之,知所尽死矣。故田子方隐一老马而魏国载之,齐庄公避一螳螂而勇武归之,汤教祝网者,而四十国朝;文王葬死人之骸,而九夷归之;武王荫暍人于樾下,左拥而右扇之,而天下怀其德;越王勾践一决狱无辜,援龙渊而切其股,血流至足,以自罚也,而战武士必其死。故圣人行之于小,则可以覆大矣;审之于近,则可以怀远矣。(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注释】入人:与世人和谐。捲捲(qun)然:勤苦貌。佽(ci)非:人名。暍人(y)人:中暑的人。龙渊:宝剑名。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罢而不为用,出而鬻之 罢:停止 B、故田子方隐一老马而魏国载之 载:拥戴 C、武王荫暍人于樾下 荫:让到树阴下 D、越王勾践一决狱无辜 狱:案件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的是 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 故圣人行之于小A、 B、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此物故非西产 赢缩、卷舒、与物推移 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C、 D、 失其所与,不智 其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内有操守,外能与物推移,即使处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也不会陷于失败的境地。 B、田子方用丝绸赎回了病弱的老马,表现了他的怜悯之心,老弱的军人因此归附于他。 C、作者用螳臂当车的故事,表现了齐庄公对“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行为的否定。 D、文王葬死人之骸、勾践自罚等事例表现了圣人慎重对待身边的事,可以使远方的人归附。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10年高考适应性考试语 文 试 题第II卷(共120分)四、(23分)11、将下列短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识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颜氏家训勉学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6分)译文: 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4分)译文: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送柴侍御 丹阳送韦参军王昌龄 严维流水通波接武冈, 丹阳郭里送行舟,送君不觉有离伤。 一别心知两地秋。青山一道同云雨, 日晚江南望江北,明月何曾是两乡。 寒鸦飞尽水悠悠。王诗中,诗人为什么说“送君不觉有离伤”?(3分) 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并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是怎样抒情的。(5分) 13、按要求写出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同是写景,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 , ”进行侧面烘托,表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苏轼却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 , , ”写出了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地势和雄伟壮观后景象。自古以来,无休止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多少文人墨客抒发了对战争的憎恶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杜甫在兵车行中以“ , ”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离死别的送行惨状图,他把批判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的名句是“ , ”。而曹操却在蒿里行中发出了“白骨露于野, ”的概叹。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冢中琵琶林清玄(1)阮咸死的时候,以一件琵琶乐器殉葬,使他成为中国音乐史上少数可以追思的伟大音乐家之一。伴随阮咸长眠于地下的琵琶,经过从西晋到唐朝的五百年埋藏,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人在古墓里挖掘到一件铜制的正圆形乐器,经过弘丈馆学士元行冲的考证,才证明它是阮咸的遗物。 (2)这一件冢中琵琶因为五百年的沉埋,已经不堪使用,元行冲叫技巧高明的乐匠依其样式仿制了一具木制乐器,称为“月琴”,音调雄亮清雅, 留传至今,不但成为宫廷中的乐器,也成为后来民间最常使用的乐器。(3)到了唐德宗时代,名学者杜估鉴于“月琴”原是阮咸所创制,为了怀念他的遗风逸响,将月琴定名为“阮咸”,自此以后,凡是中国琵琶乐器全得了“阮咸”的别名,阮咸于是得以与中国音乐史同垂不朽。(4)阮咸与琵琶的故事是宜于联想的,经过时空一再的洗炼,我们虽无幸重聆阮咸的丝竹之音,但我们可以感受到一颗伟大的艺术心灵不朽。艺术心灵的伟大纵使在地下数百年,纵使他手中的乐器弦败质朽,却仍然能在时空中放光,精灿夺目。阮咸死时以琵琶殉葬,做为惟一的知己,这种艺术之情使他恒常令人怀念。(5)千古以来,被认为中国音乐最高境界的名曲广陵散便是阮咸的创作,广陵散随着阮咸的逝世,成为中国音乐上的绝响,我们如今眼望广大的土地,倾听历史的足音,在夏夜星空的月下,仿佛看见阮咸在竹林下弹月琴自娱,或者与嵇康的古琴(嵇康是古琴的高手,古琴状似古筝)相应和,在琴声响过,筝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他们纵酒狂歌,大谈圣人的明教与老庄的自然,然后长叹一声“礼岂为我辈设耶!”(6)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7)阮成的音乐天分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他很年轻的时候就被称为音乐的“神解”,任何音乐到他的耳中马上分辨出高低清浊,丝毫不爽;因此他不但弹奏月琴时能使人如饮醇酒,沉醉不已,他还是个音乐的批评家,对音乐的鉴赏力当世无有其匹。没想到他的音乐批评,竟得罪主掌全国音乐行政的大官苟勋,向晋武帝进谗言,革去了阮咸的官职。 (8)阮咸丢官的时候,官位是“散骑侍郎”,这个职衔我们不用考证来解释,而用美感来联想,就仿佛看见一位卓然不群的流浪琴师,骑着驴子到处弹琴高歌的样子。(9)事实上,阮咸对当世的礼法非常轻蔑。他曾在母丧期间,身穿孝服,骑着驴子去追求自己私恋已久的胡婢,引得众人大哗,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事,如今想起来却特别具有一种凄美的气氛。可惜,他在追胡婢时是不是弹着琴,唱着情歌,就不可考了。而这种狂放不拘的生活,正是魏晋时代寄情林泉的艺术家,最真实的写照。(10)我一直认为像阮咸这样的人,他是可以做到忘情的境界,但是他不能忘情音乐,以琵琶殉葬却是不可解的谜,难道这位“神解”能料到千年之后,人们能从冢中的琵琶怀想起千年之前,曾在他手中传扬的广陵散曲吗?阮咸给我们的启示还不只此,他和当时的艺术家给我们一个视野广大的胸怀,也就是“以大地为栋宇,屋室为禅衣”的胸怀,因于这种胸怀,他们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发出艺术的光辉。(11)我最喜欢“竹林七贤”的一则故事是:有一天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刘伶在竹林里喝酒,王戎最后才到。阮籍说:“这个俗气的东西,又来败坏我们的乐趣!”王戎回答说:“你们的乐趣,岂是可以败坏的吗?”这则故事正道出了“竹林七贤”艺术生命的真正所在,你看阮咸留在坟墓中的琵琶,它虽朽了,却永远不会败坏;因为那一把琵琶,曾经属于一个伟大的艺术心灵,注定了它在人心里永不败坏的玄想如此说来,琵琶恐怕也是有心的吧!(节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改)14、第(6)段中作者说“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阮咸的境界。(4分) 15、第(10)段中作者说“以琵琶殉葬却是不可解的谜”,综观全文,作者认为“以琵琶殉葬”的原因有哪些? (6分) 16、第(11)段讲述“竹林七贤”的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