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诗经二首.关雎》教学设计.doc_第1页
12《诗经二首.关雎》教学设计.doc_第2页
12《诗经二首.关雎》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诗经二首关雎教学设计【相关课程标准陈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欣赏品味。【教学目标】1、理解关雎所体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2、初步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3、能够熟读成诵。【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诵读中体会本诗的内涵。难点: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教材分析】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是我国第一郎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读着诗经体会着风雅颂、赋比兴,你就仿佛被带进了浪漫的殿堂。今天,我们就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让我们漫步于诗经这条文字之河,去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吧。二、新课教学(一)活动一:自学检测1.填空题。(1)_ _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 、 、 三部分。(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_ _、_、_的艺术手法。(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 _,_ _”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雎鸠()()窈窕()()好逑()()寤寐()() 溯洄()()坻()荇菜()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 周南。答案:1.(1)诗经305风 雅 颂(2)赋 比 兴(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j jiyotioho qiwmishuCh xng3.C4.B(二)活动二:朗读全诗,把握文意1.听读,整体感知诗歌的形式特点。题目取自于句首。基本句式是四言。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章节,意义和字面上只有少量的改变。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2.练读,注意停顿和字音。生展示读,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节奏,然后点评。教师点拨: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再如: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读诗歌不仅要读出节奏,更要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和情感。如: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男子想象与淑女在一起的欢快、愉悦,升调。)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焦急的心情,降调。)3.译读。朗读诗歌,理解诗中表述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将诗歌内容描述一遍。4.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 教师点拨:关雎写的是诗人对河边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爱恋。首章四句,写男子爱慕和追求一个温柔漂亮的女子,想和她结成配偶。次章八句,写男子对女子相思到“寤寐求之”的程度。末章八句,写男子因相思出现幻觉,仿佛同那个摘荇菜的女子结成了美满姻缘,表现出求而得之的欢乐。(三)活动三 思读全诗,探究写法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2.关雎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属于哪一种表现手法?这首诗中大量的兴句,想想这些兴句对表达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教师点拨:首章以雎鸟的成双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次章以荇菜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兴起淑女之难求。末章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起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正是运用了兴的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