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在.doc_第1页
推动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在.doc_第2页
推动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在.doc_第3页
推动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在.doc_第4页
推动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推动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在中国的发展 ACM/ICPC是国际计算机协会(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组织的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的英文简称。计算机解题的核心是算法设计,而算法设计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数学具有运用抽象思维去把握实在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建模过程是一个突出主要因素的科学抽象过程。进行抽象和形式化需要学习和掌握常用的计算思维方式。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高级教程 第一册 程序设计中常用的计算思维方式是针对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而编写的参考书。本书的出版填补了我国在ACM/ICPC方面相关图书出版的空白,推动了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在我国的深入和发展。本书的作者是吴文虎和王建德。吴文虎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语音识别及语言理解、语音合成、语音信号数字处理等。从1998年至今,吴教授作为总教练和领队,曾15次带领中国队参加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队累计获金牌51块,届届名列前茅,2002年获信息学奥林匹克国际委员会颁发的“特别贡献奖”。19972008年,吴教授连续13年指导清华大学的学生进入ACM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总决赛,多次获金牌、银牌,并于2009年被大赛组委会授予“杰出教练奖”。王建德老师是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著名教练、专家,全国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两位老师都有多年辅导学生参赛取胜的宝贵经验。本书根据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具体赛事情况进行内容设计,作者从大量典型赛题的解题思路中梳理出六种常用的计算思维方式: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构造性思维;目标转化思想;分类与分治思想;逆向思维;猜想与试验等,旨在引导参赛选手学习并掌握编程解题的一般思维方法和过程,提高解题能力。对准备参加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学生能够起到指导作用。本书的写法是以有趣的引人入胜的赛题开头,着力分析解题的思路,但又不停留在问题的解决上,而是以点带面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将各种解题方法上升到科学思维的高度上来加以研究和比较,归纳出富有内涵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给学生以启迪。这样做,可使学生在编程实践中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利用计算机这个人类通用智力工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学生毕业后成就一番事业的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本书一经出版便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希望尽快看到第二册问世。鉴于此,出版社也正在联系作者,加紧工作,力争早日推出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高级教程第二册,为推进ACM/ICPC这项赛事的发展,为我国的计算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摘要:计算机软件开发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无论是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课程,都离不开实践,而项目可以使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探讨整体项目驱动模式人才培养的急迫性和先进性,并给出具体的实施过程,为今后高校计算机毕业论文制度改为实训制度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关键词:整体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受金融危机以及高校扩招大环境的影响,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以我校05软件工程为例,那些基础知识扎实、有项目经验的学生可以较顺利地找到工作,但是,仍有一半学生找工作较困难,这部分学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因没有项目经验,被用人单位直接筛掉;或因基础知识不牢固,在笔试阶段被用人单位剔除;那些没有社会知识,没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学生,一般在面试过程中被剔除;他们缺乏明确就业方向和职业规划;另外,我校是二本院校,不是“211”院校,学生在就业方面无法和“211”院校的学生相比,也没有足够信心去和“211”院校的学生竞争。鉴于此,笔者依据多年一线工作经验,提出从大二开始,学生在学习主要课程的同时,利用空余时间并行采用公司级管理体制下的项目1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项目经验,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自觉学习新知识。利用项目驱动像“滚雪球”一样,将4年的知识学习形成一个整体。利用这种模式培养的人才会受到社会的欢迎。国内外各大高等院校都十分重视项目驱动教学,但是项目驱动教学2主要应用在课程教学方面,从学生从进校起就对其进行整体项目驱动培养应用十分少见,原因是该种培养模式难度大,并需要丰富项目经验和公司体制管理经验的教师,一般的高等院校缺少这种人才,所以,普通高校不敢采用这种培养模式,另外,这种教学采用公司运作模式,任课教师的工作十分繁重,因此,这种培养模式应用不广泛,但它却是一个发展趋势。1整体项目驱动模式目前各大高校计算机的课程都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一种是基于课程内容进行的课程设计3,一种是作为项目模拟教学4的方式,最后一种就是毕业论文设计5,这三种模式和真正的公司级项目管理运作模式有很大区别,它们都是理论上的一种学习模式,而不是真正的实践项目教学模式。本文所提出的整体项目驱动模式是采用公司级管理模式下的项目实践教学,采用的是真正的项目管理模式,而且贯穿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它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真实性。项目来源于社会、科研课题,因此项目具有真实性。(2) 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例如培训制度、考勤制度、数据管理制度、软件开发流程制度、测试制度等。(3) 团队性管理。将学生按软件团队模式进行管理,按软件项目管理模式设立不同的角色,并由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团队将按项目的特征以及学生的个人爱好或者特长进行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能动性。(4) 有固定的场地。类似于软件公司,有固定的场地作为学生“上班”的地方。当学生没有课的时候,可以来“公司”上班。(5) 发放“工资”。因为项目都来源于社会、科研课题,学生是承接方,根据课题的大小和作出的贡献,给予学生团队一定的费用。(6) “出租员工”。整体项目驱动模式中,学生都是“员工”,如果其他公司需要,可以将部分学生介绍给社会上的公司,这些学生由学校和公司共同管理。这是整体项目教学的典型特征,也可以叫做项目实训模式。2整体项目驱动模式的意义(1) 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学生毕业后就能成为企业的实用或骨干人才;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弥补人才培养制度的不足,让计算机软件开发人才培养制度更加完善。(2) 利用新老学生进行良性的相互培养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管理,弥补学生做人的缺陷。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并不能学到如何做人,教师的课堂说教不能让学生有亲身体会,但是在项目管理制度中,如何做人成为重要环节。(3) 利于学生学习目的性、主动性的建立,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项目过程中,会感觉知识不够用,对以前知识的理解较为肤浅,项目制度,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明确学习目的。(4) 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发现薄弱环节,加强师生间的沟通;整合院校资源,让学生充分消化吸收已有知识并培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3项目实施过程(1) 作为08软工的班主任,笔者已经从08软工开始,加强项目驱动引导,并在2009年暑期布置了具体的软件开发项目。同时,通过与湖北世纪天成公司合作,为其开发财务软件,该项目由08软件工程部分学生开发。(2) 成立工作组具体部署。笔者创建了“民大土豆花园软件工作室”,引导学生开发项目,并利用社会资源免费提供软件开发服务。(3) 在项目驱动过程中,形成典型项目并将其融入各个课程,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项目驱动课程教学计划,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继续进行项目驱动培养模式。(4) 有计划地在计算机科学学院形成整体的规划,让项目带动专业课程,让专业课程融入项目;形成完整的项目驱动教学计划。(5) 用项目驱动代替传统的毕业设计。目前,很多毕业设计是走过场,抄袭现象严重,很多学生很难学到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三年的项目驱动可以让学生充分学习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这也为今后用实训制度代替本科毕业论文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6) 计算机科学学院为软件工程专业批出专门的场地,并让学生进行项目实践,目前,我们考虑以“511”机房作为项目实践场地,并根据需要增加相关场地。4存在的问题(1)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部分学生有抵触情绪,主要原因是项目占用了他们的课余时间及暑期打工时间,对此,我们要引导并采用激励措施,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提出“成功是逼出来的”、“年轻无极限”的口号,并多次召开动员会议。(2) 调动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师资力量。靠项目研究者一人之力,难以胜任全部任务。笔者目前是以08软工为对象,在小范围内进行项目驱动试验,尽管如此,目前学生也还不能在一个场地同时进行项目实践。(3) 项目实践场地问题。项目驱动必须得到有效公司级的管理,与社会对接,这就需要解决专用的场地的问题。(4) 项目来源问题。目前,08软工采用的是自选项目方式,这不能有效发挥学生为社会服务的精神,为此,项目研究者提出免费为社会开发软件,在提供源代码时适当收取一些费用,经过初步的接触,我们与一些公司签订了合作意向。总之,整体项目驱动模式是促进学生加强“滚雪球”式学习的动力,它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作出具体的职业规划,为其今后成长打下基础。参考文献:1 Bob Hughes, Mike Cotterell. 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Fourth Edition)M. Columbus:The McGraw-Hill Co.,Inc, 2006.2 张莹. 浅谈高职院校的项目教学模式J. 江苏高教,2008(1):137-139.3 迪芬克,李康. 大学课程设计自学指南:如何设计课程以促进意义深远的学习(续)J. 复旦教育论坛,2008(2):85-88.4 董琼华. 情景模拟教学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 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2):36-38.5 许平. 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建立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08(2): 202-204.Study of the Computer Software Training Based on the Integral Project ModeWANG Xin-nian(Central-South University for the Nationality, Computer Science College, Wuhan 430074, China)Abstract: The computer software development is a professional major include the basic theory and professional sessions depend on the practices. The projects make the students comprehend the theory knowledge and raise the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and employment abilit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gral project training to enable the software specialized students to adapt to the software industry development well, and gives the detail practiced processes to mak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basis of the practice rules instead of the graduate paper rules.Key words: integral project training; the ability training; the teaching architectures 探讨新型计算模式云计算关键词:云计算;网格计算;计算模式 摘要:云计算是近两年IT行业的新型计算模式,它将对人们未来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文章介绍了云计算的概念、特点以及它的主要形式,探析了云计算的关键技术,最后对云计算的未来趋势作了前景展望。 Chen Jia (Shaoyang College,Information&Engineering Department,Shaoyang422000,China) Abstract:The cloud computation is near two year IT profession new computation pattern,it will have the profound influence to the future life way and working pattern.The article introduced the cloud computations concept,the characteristic as well as its main form,searched have analyzed the cloud computation key technologies,finally has made the prospect forecast to the cloud computations future tendency. Keyword:Cloud computation;Grid computation ;Computation pattern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和IT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存储和网络计算等服务也不断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目前,PC依然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核心工具我们用来处理工作文档、存储数据、发送Email、业务计算或与别人信息共享等。然而,当PC硬盘出现问题而无法修复时,我们将束手无策而最终丢失所有个人数据。而在未来的“云计算”时代,“云”会替我们做存储和计算的工作。 一、基本概念和特点 (一)云计算是2007年才兴起的新名词,对它的定义和内涵众说纷纭,目前在网上至少有几十种说法。“云”的概念,对于计算机来说并不陌生,它是对那些网状分布的计算机的比喻,也是指那些由服务器按你的需要所进行的看不到的计算过程。随着对计算能力、资源利用效率、资源集中化的迫切需求,云计算应运而生。 (二)云计算的特点:从现有的云计算平台来看,它与传统的单机和网络应用模式相比,其特点如下:虚拟化技术。这是云计算最强调的特点,包括资源虚拟化和应用虚拟化。每一个应用部署的环境和物理平台是没有关系的。通过虚拟半台进行管理达到对应用进行扩展、迁移、备份,操作均通过虚拟化层次完成。动态可扩展。通过动态扩展虚拟化的层次达到对应用进行扩展的目的。可以实时将服务器加入到现有的服务器机群中,增加“云”的计算能力。按需部署。用户运行不同的应用需要不同的资源和计算能力。云计算平台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部署资源和计算能力。 二、云计算的核心技术 按需部署是云计算的核心。要解决按需部署,必须解决资源的动态可重构、监控和自动化部署等,而这些又需要以虚拟化、高性能存储、处理器、高速互联网等技术为基础。所以云计算除了需要仔细研究其体系结构外,还要特别注意研究资源的动态可重构、自动化部署、资源监控、虚拟化、高性能存储、处理器等关键技术。 (一)体系结构。为了有效支持云计算,其体系结构必须支持几个关键特征。首先,系统必须是自治的,即需要内嵌有自动化技术,以减轻或消除人工部署和管理任务,而允许平台智地响应应用的要求;其次,云计算的架构必须是敏捷的,能够对需求信号或变化做出迅还的反应。内嵌的虚拟化技术和集群化技术,能应付增长或服务级要求的快速变化。云计算平台的体系结构:(1)用户界面:“云”用户请求服务的交互界面;(2)服务目录:用户可选择的服务列表;(3)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可用计算资源和服务;(4)部署工具:自治的,根据用户请求智能地部署资源和应用,动态地部署、配置和回收资源; (二)自动化部署。自动化部署,是指通过自动安装和部署,将计算资源从原始状态变为可用状态。在云计算中体现为将虚拟资源池中的资源进行划分、安装和部署成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和应用的过程,其中包括硬件(服务器)、软件(用户需要的软件和配置)、网络和存储。 三、云计算的发展趋势 云计算被视为科技业的下一次革命,它的出现和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展,必将对未来用户的工作模式和企业的商业模式,产生根本性的改变和深刻的影响: (一)云计算将赋予互联网更大的内涵并改变互联网企业的运营模式。过去几乎所有应用都是装在用户端或者局端数据库上运行,但今后通过云计算,更多地应用能够以互联网服务的方式进行。云计算的先驱者之一谷歌甚至强调未来几乎所有的软件都可以搬上互联网,以服务取代软件。 (二)云计算将扩大软硬件应用的外延并改变软硬件产品的应用模式。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将云计算比喻为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即客户不再需要己购买发电机发电,而只要去电厂买电使用就够了。也就是说,通过云计算,用户可以不必购买新的服务器和部署软件,就可以得到应用环境或者应用本身。 结语:伴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的交互性将越来越密切,创建一个全球对话和多层面的协作已经完全成为可能,并成为一种趋势。虽然,目前云计算的计划更多的集中在商用领域,并未真正涉及到普通的日常应用,而且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只要IT技术在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必将最终惠及到普通的消费者用户。 参考文献: 1孙颜珍.新型网络应用模式云计算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 2邓倩妮,陈全.云计算及其关键技术J.高性能计算发展与应用.2009,(1) 3高岚岚.云计算与网格计算的深入比较研究J.海峡科学.2009(02) 4危烽.浅谈云计算在互联网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3):583-584,670   冬期混凝土施工技术关键词:水泥;冬季;施工;技术措施 摘要:冬季施工需要采取防护的具体工程项目或工作内容,制定相应的冬季施工防护措施,并在物资和机械做好储备和保养工作。施工机械加强冬季保养,对加水、加油润滑部件勤检查,勤更换,防止冻裂。检查职工住房及仓库是否达到过冬条件,及时按照冬季施工保护措施来施作过冬篷,准备好加温及烤火器件。当采用煤炉和暖棚施工时,作好防火、防煤气中毒措施,棚内必须有通风口,保证通风良好,并准备好各种抢救设备。通过对冬季低温施工的了解,简要的阐述水泥混凝土冬季低温施工注意事项及要求。 一、冬季水泥施工概述 试验室必须每天进行室外温度测定,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砼工程按冬季施工办理。确定冬季施工需要采取防护的具体工程项目或工作内容,制定相应的冬季施工防护措施,并在物资和机械做好储备和保养工作。施工机械加强冬季保养,对加水、加油润滑部件勤检查,勤更换,防止冻裂。检查职工住房及仓库是否达到过冬条件,及时按照冬季施工保护措施来施作过冬篷,准备好加温及烤火器件。当采用煤炉和暖棚施工时,作好防火、防煤气中毒措施,棚内必须有通风口,保证通风良好,并准备好各种抢救设备。 二、冬季低温施工的准备 1.为减少、防止混凝土冻害,选用较小的水灰比和较低的坍落度,以减少拌合用水量,此时可适当提高水泥标号,水泥标号不低于P42.5级的早强硅酸盐水泥,而且水泥用量不低于300kg/m3。对于细骨料我们要采用级配良好的硬质、洁净的中砂,不得含有冰块、雪团,含泥量不大于3%,粗骨料强度要高,要有抗冻融的特性,含泥量不大于1%。冬季低温条件下灌注的砼,在遭受冻结之前,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配置的混凝土其临界抗冻强度不能低于设计标号的30%,C15及以下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未达到5Mpa前,不能受冻。在充水冻融条件下使用的砼,开始受冻时的强度不低于设计标号的70%。当混凝土掺用防冻剂(外加剂)时,其试配强度较设计强度提高一个等级。在钢筋混凝土中禁止掺用氯盐类防冻剂,以防止氯盐锈蚀钢筋。 2.搅拌机等拌合设备要进行防寒处理,最好时将拌和机放置在温度不低于10暖棚内。在拌制砼前以及停止拌制后用热水洗刷搅拌机滚筒。拌制混凝土时,确保砂石骨料的温度保持在0以上,拌合用水温度不低于5。必要时,先将拌合需要将水加热。特殊情况下当加热水不能满足拌合温度时,可再将骨料均匀加热。水及骨料按热工计算和实际试拌,确定满足混凝土浇注需要的加热温度。水的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当骨料不加热时,水可加热至80。以上,此时要先投入骨料和已加热的水进行搅拌均匀,再加水泥,以免水泥与热水直接接触。当加热水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将骨料均匀加热,其加热温度不应高于60。片石混凝土掺用的片石可预热。水泥不得直接加热,可以在使用前转运入暖棚内预热。 3.砼的运输过程快装快卸,不得中途转运或受阻,运送中覆盖保温防寒。当拌制的混凝土出现坍落度减小或发生速凝现象时,应进行重新调整拌和料堤的加热温度。混凝土拌合时间较常温施工延长50%左右,对于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拌制时间应取常温拌制时间的1.5倍。砼卸出拌合机时的最高允许温度为40,低温早强砼的拌合温度不高于30。 4.骨料不得带有冰雪和冻块以及易冻裂的物质,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由骨料带入的水分以及外加剂溶液中的水分均应从拌合水中扣除。拌制掺用外加剂的混凝土时,当外加剂为粉剂时,可按要求掺量直接撒在水泥上面和水泥同时投入。当外加剂为液体,使用前按要求配置成规定溶液,然后根据使用要求,用规定浓度溶液再配置成施工溶液。各溶液分别放置于有明显标志的容器内,不得混淆。冬季施工运输混凝土拌和物时,尽量减少混凝土拌和物热量损失措施,我们在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正确选择拌和机摆放位置,尽量缩短运输距离,选择最佳运输路线,缩短运输时间。 (2)正确选择运输容器的形式、大小和保温材料。对长距离的运输,采用混凝土输送车,容量根据混凝土施工用量和浇注时间选择。距离较小时可采用敞开式运输车,但必须进行加盖隔热材料。 (3)尽量减少装卸次数并合理组织装入、运输和卸出混凝土工作。做好机械的调度和现场的管理,使混凝土的温度不能下降太多。 三、冬季低温水泥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浇注前,清除干净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当环境气温低于-10时,采用暖棚法将直径大于25mm的钢筋加热至正温。砼的灌注温度,在任何情况下均不低于5,细薄截面水泥混凝土结构的灌注温度不宜低于10,砼分层连续灌注,中途不间断,每层灌注厚度不大于20Cm,并采用机械捣固 2.新、旧混凝土施工缝清理时前层混凝土的强度不得小于1.2Mpa。施工缝处的水泥砂浆、松动石子或松弱混凝土必须凿除干净,并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有积水。新混凝土在浇注前,宜在横向施工缝处先铺一层厚约15mm并与混凝土灰砂比相同而水灰比略小的水泥砂浆。然后再继续浇注新层混凝土。施工缝处的新层混凝土要重点捣实。冬季低温施工接缝混凝土时,在新混凝土浇注前对结合面进行加热使结合面有5以上的温度,浇注完成后,及时加热养护使混凝土结合面保持正温,直至进浇注混凝土获得规定的抗冻强度当旧混凝土面和外露钢筋暴露在冷空气中时,对新、旧混凝土施工缝1.5m范围内的混凝土和长度在1.0m范围内的外露钢筋进行防寒保温。 四、冬季低温水泥混凝土养生 混凝土养护采用暖棚法养生。暖棚法养生时在构筑物周围用钢管搭设大棚,用采胶布包裹密封,大棚搭设必须牢固、不透风,上覆盖草带,采用燃煤取暖炉加热,必须将炉的排气管引出棚外,将烟气排到棚外。以防止煤气中毒和防止氧化碳浓度过高加速混凝土的碳化。暖棚内底部温度不低于5,当低于5时应采取增加煤炉的办法。混凝土养护期间,安排专人对煤炉进行检查,填加燃煤,保持棚内温度。 五、混凝土拆模 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模。混凝土与环境的温差不得大于15,当温度差在10以上,但低于15,拆除模板后立即在混凝土表面采取覆盖措施,如覆盖草袋及彩胶布。采用暖棚法养护的混凝土。 参考文献: 1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协会混凝土结构外加剂标准应用指南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2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外加剂与掺合料应用技术指南S    CDIO教育理念在课程项目设计中的运用摘要:因工程教学的特性和可操作性,构思、设计、实现、运作(CDIO)教学模式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作为对教学改革的探索,我国高校普遍推行了课程项目。笔者结合软件工程教学实践,提出了CDIO教育理念在课程项目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工程教学;课程项目;CDIO 我国高校教学一贯重视知识传授,绝大多数还停留在以知识讲授为主,教学目标、内容和手段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系。个性心理研究表明,尽管能力和知识具有密切联系,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但两者截然不同,不能划等号。理想的智育应该具有开放性,注重实践性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在实践中活学活用知识,同时把这种活的知识变成能力。只有当学生在社会生活的时间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时,才能把知识化为修养,注入社会,铸就人格,同时也才能真正逐步形成改造生活和社会的能力。在工程教学中,如果将知识与能力培养混为一谈,培养的学生能力就不够全面,严重脱离实际需要,毕业进入企业后,需要花费很大精力适应企业环境。因此广大教师要认真反思,勇于探索和改革现有教学模式。 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mte)的缩写,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200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查尔姆斯技术大学、林克平大学以及皇家技术学院四所高校进行了工程教育的探索研究,创建了全新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以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CDIO将工程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分成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在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将教育过程放到工程领域的具体情境中,经过近似于实际工程场景的实践训练,造就新一代高水平工程师。CDIO理念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的工程教育理念,更具有可操作性。迄今为止,已有几十所世界著名大学加入了CDIO组织,按CDIO模式培养的学生受到社会和企业的普遍欢迎。 课程项目作为工程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广大高校和教师的重视,对于强化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自学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受到了企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但课程项目的设计还缺乏标准化、规范化,运用CDIO理念进行课程项目设计,可以明确发展方向,进一步推进课程项目向纵深发展。 1COIO内容标准 根据CDIO研究成果,全面实施及检验测评的CDIO标准可以归纳为12条标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1)标准1:以CDIO为基本环境。 全面采用CDIO教育理念。学校使命和专业目标要反映CDIO理念,把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作为工程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将CDIO作为一种产品生命周期模型,成为工程教育的框架及实施模式,实行技术知识和能力的教学实践,体现工程专业领域的本质。 (2)标准2: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必须使学生个人能力、人际能力和对产品、过程及系统的构建能力获得锻炼和提升,保证这些学习成果与项目目标的一致性,并获得领域专家的验证。通过经历从项目构想、设计、实施到运作的全过程,让学生提高能力,获得必要的技能,以面对未来更艰巨的挑战。 (3)标准3:一体化教学计划。 个人能力、人际能力和对产品、过程和系统的构建能力要反映在教学培养计划中。培养计划的设计要考虑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支撑,也要明确地将基本个人能力、人际能力和对产品、过程和系统构建能力的培养融于学科课程学习中。 (4)标准4:工程导论。 要开设工程导论课程或导论内容,主要介绍相关产品和系统构建在工程实践中的框架模式,为学生的学习指明学习方向。要激发学生对核心工程领域知识的兴趣和动力,还要阐述个人除知识以外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5)标准5:设计一实现经验。 课程实施计划必须包括两个或以上的设计一实现经验,一个是基本水平的经验,另一个是高级水平的经验。在课内外活动中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产品、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环节中。在项目的早期提供一些更简单易懂的产品和系统,到后期逐渐传授难而复杂的系统设计一实现经验,有助于学生在课程学习和项目活动中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合并,提高综合能力。 (6)标准6:工程实践场所。 工程实践场所和其他学习环境至关重要,能帮助学生开展动手活动,获取初步的社会经验,通过实践提高从事产品、过程和系统建构能力,以便今后更好地胜任系统构建和产品支持工作。实践场所的构建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自由进入,更易于相互交流。 (7)标准7:综合性学习经验。 综合性学习经验将学科学习和工程职业训练融合在一起,使教师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应用学科知识,并获得基本个人能力、人际能力和产品、过程和系统构建能力,更好地适应工程领域的需求。 (8)标准8:主动学习。 在CDIO环境下,采用主动学习和经验方法学习可以促进专业目标的达成。实践证明,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思考新的概念或创意并做出反馈,比一味接受更有价值。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更多知识,也能意识到自身需要和渴望学习的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并形成良好和长久的自我发现和独立学习习惯。 (9)标准9:教师能力的提升。 要提升教师基本能力、人际能力及产品、过程和系统构建能力。许多教师在某一研究领域知识丰富,成绩突出,但缺少足够的商业和工业实际项目开发应用的经验,同时知识快速更新换代也要求教师不断充实工程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以给学生更多的实际范例和经验。 (10)标准10,-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采取措施提高教师运用主动和经验学习方法以及学生考核等方面一体化经验的能力。如果教师期望以一种全新的教学和评估学生能力的方式,他们必须以提升自身的技能为前提。 (11)标准11:学生考核。 学生的基本个人能力和人际能力,产品、过程和系统构建能力及学科知识要融入专业考核之中,作为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必须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对学习成果的不同分类将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用丰富多样的评估方法评价多样的学习方式,以增加最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12)标准12:专业评估。 针对CDIO12条标准,采用系统化的评估过程,提供反馈给学生、教师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以促进持续改进。 2课程项目设计 2.1存在的问题 在工程课程中,课程项目一直是理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市场化环境下,虽然课程项目日益受到重视,教师们对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但依然存在两个问题: (1)缺乏标准化和规范要求。具体表现为随意性 很大,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缺乏明确的要求;二是千篇一律,虽然各个课程的性质和内容不同,但实施方案和考核方式却雷同,甚至流于形式。 (2)课程项目工作量缺乏考量。在标准化软件工程中,设计和管理远远超过了代码工作量。同样,实际课程项目管理的工作量远远超出了课堂讲授时间。一是教学管理制度迟后,对课程项目的考核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以课堂讲授时间为考核依据,无法反映实际情况;二是课程项目设计很少将工作量作为重要因素来考量。 2.2CDIO理念的运用 CDIO的核心思想是工程化,面对现实,用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成果,因此可以解决课程项目设计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至少可以改善。 (1)在工程课程中全面推行项目考核,代替传统试卷考核。将能力考核放在首位,用能力促知识,强化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项目考核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学习模式变为自下而上的学习模式,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及技术能力特点选题。项目活动更能体现CDIO能力大纲的精神:第一是个性化考核。学生可以利用积累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发挥特长,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思考。第二是综合能力考核。项目实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专业交流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在选题过程中,各组的讨论有利于成员间的知识交换,挖掘创新点。 (2)精心设计一套具有项目特性的课程项目示例,推行自主选题的课程项目。课程项目示例一定要以实际项目为背景,依据项目设计与开发的顺序进行项目实施演示,巧妙地将基础技术融合其中,并进行必要的比较和分析,便于学生模仿。自主选题的课程项目要涵盖项目构思、项目设立、项目设计建模、项目开发、项目测试和项目实施方案等全过程,这一系统化过程包含了系统构建的生命周期,体现CDIO提倡的构想一设计一实施一运作理念。 (3)科学地简化项目管理环节和内容。课程项目管理工作量巨大,一定要在保留必要工程环节的基础上削减次要环节,各个环节的内容也要突出重点,体现有保有压。 (4)采用同工程实际一致的项目实践环境。首先,及时引进和升级各类主流开发平台,保持同实际生产环境同步,为学生提供近似实际的工作环境;其次,采用同样的项目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管理课程项目,提供近似实际的工作氛围,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5)注重主动学习。可以选择一些内容,不在课堂上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学,提倡多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及终身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也能意识到自身需要和渴望学习的知识。对许多问题来说,这些“更多的东西”就是打破常规,重新构建问题,用一种新的方式审视问题情境,常常能得到意外的收,是CDIO标准8体现的精神。 3基于CDIO的J2EE项目教学实践 基于上述CDIO思想,笔者在J2EE课程项目设计中进行了有益的实 2009年10月,“第五届全国计算机教育论坛暨纪念创刊100期颁奖大会”在河南理工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国内计算机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欢聚一堂,共议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深化改革问题,共商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大计,共享这一计算机教育界的饕餮盛宴。今年恰逢共和国60华诞之际,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方针,计算机教育也已经从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转型,这就要求我们计算机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思想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质量,积极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优化我国的人才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新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始终在反思中前行。如何通过提高计算机本科教育质量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如何通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认证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如何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履行大学使命,塑造教师高尚的教育观?如何在“多元”条件下激发学生潜能?与会嘉宾从各自角度阐发了独特的观点,引起了代表们的深入思考。本刊将连续刊登本次论坛的主题报告,以期引起读者的反响和共鸣。 党校校园网信息管理平台二次开发与应用关键词:党校校园网;信息管理平台;二次开发;应用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手段不是目的,党校校园网软件建设就是要为教学和管理服务,衡量教育信息化效益的标准在应用,释放硬件产品投入的能量在应用;本着“充分保护前期投资,建立安全可靠,实用先进,标准而开放,便于管理和扩展”的党校校园网管理平台基本原则,我们对原有的党校校园网软件系统进行二次开发。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党校校园网信息管理平台二次开发与应用存在的问题,其次,阐述了党校校园网信息管理平台二次开发与应用的内涵。同时,对党校校园网信息管理平台二次开发与应用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Secondary Campus Network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a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an Jianxing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Midu County,Dali675600,China) Abstract:The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is means not an aim,is the campus network softwar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ervices for teaching and to mea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tandards,the release of hardware products to the energy in the application;the spirit of full protection of initial investment,the establishment of safe,reliable,practical advanced,standards and open, easy to manage and exp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campus network management platform,we are the original campus network software system for secondary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campus network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econdary problems,Secondly,for campus network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econdary meaning. Meanwhile,on thecampus network information manag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