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调查问卷.doc_第1页
构建高效课堂调查问卷.doc_第2页
构建高效课堂调查问卷.doc_第3页
构建高效课堂调查问卷.doc_第4页
构建高效课堂调查问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构建高效课堂”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亲爱的同学们:为了了解你们对课堂的看法,以便师生共建高效课堂,提高你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学校决定开展本次问卷调查。“你的课堂你做主”,你们是课堂的主人,请你们务必据实填写,相信你们一定能把真实想法表达出来。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选项注:本问卷共15个问卷题目,均为单项选择,请把你的选项填写在上面相应的题号中。()1、你对“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小组展示为主”的课堂模式持何态度?a、赞同b、不赞同C无所谓ABCD2663969【分析】赞同课堂改革的学生占比71%,但有一部分同学不关心课堂,没有认识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需要加强对其的思想引导。()2、你觉得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多长时间(单位:分钟)为宜?a、3045b、20-30C 1020d、510ABCD329519557【分析】目前改革的初始阶段,老师讲课时间超过20分钟,是不受学生欢迎的。()3、你对“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的学习方式有何看法?a、好b、一般C不好ABCD15018726【分析】导学案的编写还有待完善和提高,适合并受学生欢迎的导学案就是好导学案,从而让更多学生受益。()4、你是怎么利用导学案的?a、提前预习,不明白的等老师讲。b、比较认真地完成预习题,并在小组内交流。C、基本不看,或者抄袭。ABCD11222232() 5、你认为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重要吗?a、重要b、一般c、不重要ABCD19614824()6、你觉得有必要安排专门的预习课吗?a、有必要b、没必要ABCD229139【分析】从4-6题中可以看出,学生认识到了“利用导学案提前预习和自学”的重要性,关键是老师要加强方式和方法的引导,在培养预习和自学的习惯的同时,还得提高学生预习和自学的能力。()7、你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如何?a、有利于对问题的掌握。b、纪律不好,大家不参与或者讲无关的话,浪费时间。c、每次都是少数几个同学参与。ABCD15299117【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建设和管理还未得到多少同学的认同,如何处理好课堂的“活与死、动与静、少数与多数”还有待学校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研修。()8、你对哪科教师的授课方式最不认可吗?a、语文b、数学C、英语d、物理ABCD448312739【分析】英语科目课改的力度应继续加强,课堂不收学生欢迎程度达43%。()9、在课堂上你没有积极参与交流或展示的原因是:a、因为害怕说错,担心同学笑话我b、因为老师不给我机会,也不肯定我。c、因为我没预习,问题都不懂,无话可说。ABCD2382992【分析】“民主、平等、和谐”是课堂高效的前提,“掌声、笑声、争辩声”是课堂高效的润滑剂,政教和教导两处应加强联动,引导师生共建“民主、和谐、高效”课堂。()10、没有利用导学案进行预习的原因是:a、想预习,因为还有其它作业,多数情况下没有时间预习。b、有人上课会讲,我认真听就行了。c、问题太难,预习也是枉然,不起作用。ABCD22810247【分析】只有真正减少机械和无效作业,才能保证“利用导学案进行预习和自学”,否则导学案下的自主合作学习将大打折扣。()11、课堂上你对积极回答问题或主动展示的同学有什么看法?a、爱出风头。b、这是自信和勇敢的体现。c、这样的同学越多越好,我希望自己也能行。ABCD30130188()12、课堂上学生主讲、老师只是点拨和引导可以吗?a、不行,对知识总是掌握不好。b、可以,学生讲解,我们记得更牢固;教师点拨和引导,掌握得很好。ABCD92279【分析】“提高课堂效率的唯一的途径就是教师少讲,把课堂还给学生”冯恩洪教授语()13、你觉得你在课堂上最欠缺什么?a、缺少站起来的勇气b、缺少知识掌握的能力C、缺少表达能力d、缺少老师的肯定和顾虑。ABCD1646811229()14、你对待作业的态度是什么?a、老师布置的,一定要认真完成。b、时间不够,有时只能应付。c、随便抄一份或者干脆不交ABCD23011126【分析】老师的布置的作业,学生不得不完成,所以,最关键的就看老师布置什么样的作业,什么时间布置作业和布置多少作业了。()15、你有没有双色笔记本?a、没有,觉得没有必要,做了也不看b、有,将重点的知识点归纳,便于复习ABCD94275光谷三初中教导处2011年6月7日武汉市光谷第三初级中学“构建高效课堂”学生问卷调查报告为了掌握我校“高效课堂”工作的推进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学习的效率、导学案的使用等情况,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引导教师继续转变观念,改进“教”的方式、提高业务水平,从而进一步有力地推进我校“高效课堂”建设工作,学校教导处于2011年6月3日在七、八年级学生中开展了本次“构建高效课堂学生问卷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现状1、学生对新型课堂模式和学习方式比较认同,学习方式得到了较大的转变。2、科目之间发展不平衡,部分科目课堂得不到学生的认可。3、学生希望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讲解最多不能超过20分钟,以10-15分钟为宜。4、各科都实行了“导学案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5、小组学习中,能一定程度上实行“A教B、B带C”,主要是A类学生讲解或展示,其他学生缺乏自信和语言表达能力。6、学生能运用双色本进行知识的归纳、方法的总结和反思。二、问题1、英语课堂改革的力度还要加强,学生对英语课堂的认可度不高。2、导学案的编写还需提高针对性、科学性、引导性。3、学生利用导学案预习、自学、练习的时间得不到充分的保证。4、B类学生和C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自信心不够。5、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环节中,部分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够,导致学生对纪律和学习环境不十分满意。三、建议1、继续组织教师学习有关高效课堂的相关知识,编写和完善适合我校的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和管理评价细则,加强引导,开拓视野,提高理论水平。2、推出典型,模范引路,创设互学互帮互研的氛围。3、出台导学案编写和使用管理细则,加强导学案规范、科学编写和高效使用。4、学校定期组织“学习小组组长”会,加大培训、引导的力度,发现小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听取改进措施。5、学校充分调动班主任,加强对B类学生,尤其是C类学生的思想工作、行为习惯和学习方式的培训,与此同时,学校定期开展活动,加强引导,确保小组建设和管理的有序,小组学习的高效。光谷三初中教导处2011年6月7日非常感谢学校和高二政治备课组把这次交流发言的机会交给了我,听了前面几位老师的论坛发言,都非常的实际,道出了我们新课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也讲到了自己好的方法,收获良多。我利用星期三下午课间的时间做了一次“高效课堂新课改实践活动”情况的问卷调查,以求能够真实反映这几周以来我们高效课堂的进展情况。这份调查问卷总共涉及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情况、小组合作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常规学习情况。下面我就这三方面的调查情况进行说明分析。一、师生有效互动的情况:1、 当问到师生互动在教学中的作用时,78%的同学认为非常重要,22%的同学认为可有可无,没有一人认为完全不需要;当问到为何喜欢某一学科的原因时,83%的学生认为师生之间有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是最重要的原因。这说明了学生喜欢互动,师生互动得好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2、在问到老师以何种方式关注你时,课堂提问和眼神目光交流占到63%,75%的同学希望老师能多一些对部分同学的提问而不是全班一起回答,从这里看得出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在互动中有所表现,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的。3、关于互动的方式,88%的同学喜欢小组讨论、小组竞争的方式;在讲授内容时,78%的学生希望老师创设问题情景,学生探索、发现,并用习题检测。而且在调查中我发现我们的每一门课都有互动,让人惊讶的是互动率最高占65%的是数学。二、小组合作学习情况1、在问到对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是否感兴趣时,87%的同学表示非常感兴趣,13%的同学表示有时有兴趣,没有一人完全没有兴趣。2、在问到课堂上遇到难题,希望老师采取的方法时,60%的同学希望学生讨论解决,只有17%的同学希望老师直接讲解,23%的同学希望独立思考。可见大多数学生还是支持我们小组合作方式的。在调查中有同学写到“新课改以来,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我比以前更勤劳了,更愿意思考了,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时,就好像有一种力量牵引着我不断的去探究、去挖掘,求知欲大大增强了。真不敢相信,新课改对于我这样的学生都是有积极作用的,更何况其他同学呢?新课改,加油!”不难看出,上面的这位同学是新课改的受益者,小组讨论的形式确实把学生的求知欲带动起来了,也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小组讨论也带来一些问题。1、尽管学生们对于小组讨论的形式是欢迎的,但这也给自制力差的同学们偷懒钻空子的机会。我们现在实行的是八人一组围座在一起,目的是为了方便大家讨论,可上课时,我们会发现有不少同学会利用这种方便说闲话,自习吵闹声也大多了,而且还影响到了想好好学习的同学,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2、在我们调查中还有一个情况是很突出的,就是小组讨论过程中,问题一般都是由组里的个别好学生解决的,其他学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依赖性,根本不自己动手去做去思考,只是拿着别人的答案去轮流回答问题罢了。对于这些问题,我暂时有这么几个不成熟的想法,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1、加强管理,严密监督,使学生没有说闲话的机会。这一点不是说让老师把精力都放在盯紧学生上,而是在小组讨论时随机坐到哪一组,听听大家的发言,或者参与讨论,因为只有老师真正融入其中才能发现问题。讨论结束后有时间的话对大家的表现做一个评价,基本以鼓励为主,但是也要提出学生的不足,不能好坏都夸。2、对于在讨论中表现差的学生,可以每次讨论结束以后,让大家内部推选一个人(老师不必知道),然后下次让他作代表发言。毕竟谁都不想当最后一名,这样一方面可以督促大家在讨论时要好好表现,另一方面也是给这个学生发言的机会。但是要让学生们明白这个道理,不能让那个被选的学生心理有阴影。3、对于纪律差的问题,每过一段固定的时间(2周或4周),让大家投票选择一个本小组闲话最多或者表现最不好、影响小组成绩的学生,找这个学生聊聊天,开导一下,留组查看1周或者2周,如果他的表现还是不好,就把特别差的几个学生组成一个组,老师多关注一下这个小组,表现好的可以再回到原组或者自己选择新的组。这样一方面可以把坏影响降低到最小,另外一方面也有利于老师监管。这只是我的一些粗略想法,可不可行,有没有用,还得实践来证明。三、学生常规学习情况1、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学生希望老师归纳知识点时,能采取学生讲老师修正的方法,76%的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肯定,83%的学生认为在学习过程中答题速度慢,题目做得少,不熟练是主要存在的问题。2、有不少同学提到说我们分配讨论任务的时候,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为了完成任务,我们会把整节课的问题分成几块交给不同的小组讨论回答,我不知道在座的老师们有没有这样做过,那我是有这样做的,而且曾经一度沾沾自喜,认为这是个非常不错的办法。然而学生的反应却是每个小组的同学为了回答自己的问题就专心研究,对其它的小组的知识点不曾过问甚至遗忘。老师让分组展示结果的时候,也不会去注意倾听别人说些什么,因为想让自己的问题回答的漂亮,所以一味地埋头苦干,最终也只能了解很少一点内容,课后要是再懒一点就真的什么学不到什么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的方法出现了问题,就像有个学生这样说的“我不想每天都快乐而空虚的度过”。3、关于预习,我们的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在上新课之前必须先预习,减少课堂容量,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可对于这个问题,不能说全部吧,总也有八九成的学生都痛苦的呻吟着:我们有那么多门课,还有那么多的作业,书面作业还有练习册,活页卷,老师下节课还要提问,所以还得复习,而且我们一天八节课几乎都排的满满的,还哪有时间去好好预习呢,但又不得不应付老师下节课的检查,我们大多数同学只好照答案一抄,基础知识没掌握,课堂上只能是稀里糊涂的听着,这又有什么意思呢,到头来还不是害了我们自己。既然那么多人都反映这个问题,那还是值得关注的。新课改增加了预习的部分,但是其它的课业任务丝毫未减,这就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没有真正达到寓学于乐的效果。对此,我的想法是:1、学生上课讨论的次数控制在3次以内,讨论的题目可以一次都写清楚,让学生内部分工,养成控制时间的习惯,不会的讨论不出来的题目就记下来总结发言时向老师提问,不能无限制地讨论下去。剩下的时间还是以老师讲解为主,把重点、难点结合学生讨论的情况说清楚,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印象。有些学生反映讨论不出来的题目也不问老师,因为老师说了“三不讲”,学生胆儿小也不敢去问,造成学生以为老师真的啥都不给他们讲。这点我认为很有必要让学生在小组内把问题总结出来,在课堂上就讲出来,全班一起解决或由老师讲解,如果时间来不及可以写成纸条下课汇总好交给老师,在自习时或下一节课再讲清楚。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内部控制讨论的时间,总结不会的问题,记录小组成员的观点,这些都有专人负责,不能全由组长一人包办。3、增加预习的时间,那么是否可以对课堂做个切分,调整出预习时间,讨论时间,讲解时间,检测时间等。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还很不成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在这里我要次感谢配合我做问卷的老师和学生们,没有丝毫隐瞒的把最最真实的情况反映出来,让我对我们的新课改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某高一语文老师上了一堂研讨课,课题是动物游戏之谜。这节课基本采用的是“271高效课堂”模式,但又有所发展,大体按“三步五环”法进行,学生们课前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导学案。这堂课的前十分钟,先有学生口头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部分。预习部分的的习题有:这篇说明文的主旨是什么?文章的结构布局怎样?学生简单作答后老师补充讲解,边讲解边板书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中间25分钟安排完成“探究案”上的一道习题。你认为动物游戏是哪一种理论,是“劳动说”“学习说”,还是“游戏说”“锻炼说”呢?各组同学轮流讲解,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举出大量的生活实例予以佐证。有同意“游戏说”的,也有赞同“学习说”的,大量的生活实例的参入,使课堂充满了生趣,同学们的评说也让执教者频频颔首,听课者也感到趣味无穷。接下来的7分钟,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课外拓展”部分的一道题。请拟一条“保护动物”的标语。各组同学写完后互相交换答案,最后把组内公认最好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各组展示结束后,点评组开始品评答案。这一环节的教学也是很活泼有趣的,学生中出现很多有创意的标语,听课的老师也抄了不少学生拟的意味深长又具有警示作用的好答案。最后三分钟是学生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老师布置课后作业。听完课后,教研组老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对这堂课予以肯定的是学生结合生活实例的分析发言及标语的创设。这两个部分基本都由学生在活动,课堂气氛也很活跃。这得益于老师所设计的问题,既有趣又巧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但评课老师同时也提出了不少的质疑。1、前十分钟几乎是老师在教授,这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让老师有如此感觉呢?那么预习部分的内容为什么不让学生去讲解呢?分析认为:前十分钟的内容较多,老师怕学生并没有真正领悟几个问题的内容,再加上时间的安排有限,于是在学生的简短发言后老师就做了大量的讲解,学生只是说“是”和记笔记而已。那么怎么能改变这种传统教学的“翻版”方式呢?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预习案”设定的内容较重,学生没有时间去解析,而十分钟的时间又很短暂,老师只好越俎代庖了。2、听完课后仔细回味,让人感到主体部分的内容过少,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就用了25分钟,而把文章主旨及内容结构这样的重头戏却轻轻带过了,这样就给人以头重脚轻之感。3、有听课者提出:本文篇目编排的目的何在?只是让人感知科学趣味性吗?老师的教学目的竟没有给人留下印象,让听者一片茫然。显然评课者的批评意见是尖锐的,并不看好这堂课。那么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是“导学案”的编排并不科学。就好比演员用了一个蹩脚的剧本,无论你演技再怎么高超,也很难博得观众的认可。可见“导学案”的重要性。既然把“导学案”分成三个环节,“预习案”当然就相当于剧本的开端了,如果开端太长,剧情复杂,那么观众就会感到茫然。如果预习部分内容太多,那么十分钟如何能处理完?应该把预习部分的内容精简,以生动有趣、大体感知为主。预习部分也该由学生讲析并点评,老师在整个教学中只起到知识的串联和点拨作用就行了。“课堂探究案”该是这出课堂剧的发展和高潮部分。主体部分的导学案设计应该根据单元编排的目的,指导学生如何学会阅读。“教,是为了不教。”教会了这一篇,学生就应该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用在这一篇中所学的方法去阅读类似的文章,因此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自己练习如何弄懂课文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