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生化试验考试题目和调查表.doc_第1页
2012生化试验考试题目和调查表.doc_第2页
2012生化试验考试题目和调查表.doc_第3页
2012生化试验考试题目和调查表.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化学实验课问卷调查1. 你对生化实验教学模式的印象? ( A )A 喜欢 B 较喜欢 C 一般 D 不喜欢2. 你认为生化实验课对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的培养有帮助吗? ( A ) A 很大 B 很大 C 一般 D 无3. 你认为生化实验课对操作技能培养有帮助吗? ( A ) A 很大 B 很大 C 一般 D 无4. 你认为生化实验课对培养创新精神有帮助吗? ( A ) A 很大 B 很大 C 一般 D 无5. 你认为生化实验课对提高科研能力有帮助吗? ( A ) A 很大 B 很大 C 一般 D 无6. 你认为生化实验课对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有帮助吗? ( A ) A 很大 B 很大 C 一般 D 无7. 你主要通过什么途径提前了解实验原理、内容和方法? ( B ) A多途径 B教材 C老师 D不预习8. 实验过程中,你对实验困难的解决方法是: ( C ) A问老师 B自己 C讨论 D放弃9. 在实验课以外的时间,你想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吗? ( A ) A很想 B较想 C 一般 D不想10. 你愿意课余时间帮老师准备实验和做预备实验吗? ( A )A非常愿意 B愿意 C 一般 D不愿意11. 在实验课以外的时间,你想从事设计性实验吗?( A ) A很想 B较想 C 一般 D不想12. 你觉得设计性实验对你来说困难吗? ( B ) A 困难很大 B 困难 C 一般 D 无13. 在课余时间,你想跟有关老师一起从事创新性实验吗?( A ) A很想 B较想 C 一般 D不想14. 从事创新性实验很辛苦,你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吗?( B )A能 B可以 C不能生物化学实验考试试题1. 试题名称: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可操作的实验2. 要求:1)按照上实验课的分组(2-3人/组)上交一份设计方案;2)12月16日之前请将调查表和设计方案交王源秀老师处(发送到或交纸质材料到生化楼4楼生物学专业实验中心办公室)3)实验设计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4)实验方案设计科学合理、思维严密、材料选择合理可行,试剂用量估算准确;5)实验设计参考文献要求: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公开发行的书籍6)想将设计的实验付诸实践的学生,可于下学期开学一周内与王源秀老师联系,统一安排。7) 实验设计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标题(请注明班级、学号、姓名) 概述 实验意义(即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与试剂(即实验材料和相关试剂) 实验步骤(包括实验方法和统计方法) 分析与讨论(注意事项和实验结果的讨论或比较) 参考文献(参考例子如下)1. 某物质营养成分测定(Vc或脂肪或总氮或微量元素或糖或)2. 遗传物质(DNA或RNA)的提取或定量测定3. 某种酶的Km或活力测定4. 可根据兴趣自行确定题目和内容(鼓励5分) 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 11生物科学2班 111001063 任士佳 111001065 沈娟1、 实验目的1. 了解转氨酶的性质及临床意义2. 掌握谷丙转氨酶活力的测定方法2、 实验原理 在氨基酸分解代谢过程,联合脱氨基作用是大多数氨基酸的主要代谢方式,通过转氨基作用与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偶联而完成。此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COOH COOH | | H2NCH (CH)2 | | R C=O NADH(NADPH) 转氨酶 | +NH2 B6-P COOH COOH COOH 谷氨酸脱氢酶 | | O=C (CH)2 | | NAD(NADP) R CHNH2 +H2O | COOH 本实验以丙氨酸的氧化脱氨为例,除分别测定谷丙转氨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外,又通过抑制剂观察肝组织的联合脱氨基作用。 在谷丙转氨酶的催化下,丙氨酸和-酮戊二酸作用生成丙酮酸和谷氨酸。此反应可逆,平衡点接近1,。无论正向反应或逆向反应皆可用于测定此酶的活性,既可测定所产生的氨基酸,也可测定生成的-酮酸,因此可有多种测定方法。 本实验以丙氨酸及-酮戊二酸作为谷丙转氨酶(GPT或ALT)作用的底物,利用内源性磷酸吡哆醛作辅酶,在一定条件及时间作用后测定所生成的丙酮酸的量来确定其酶活力。丙酮酸能与2,4-二硝基苯肼结合,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后者在碱性溶液中呈现棕色,其吸收光谱的峰为439530nm,可用于测定丙酮酸含量。 CH3 NO2 CH3 NO2 | H2O | C=O + H2NNH NO2 C=N NO2 | | COOH COOH -酮戊二酸也能与2,4-二硝基苯肼结合,生成相应的苯腙,但后者在碱性溶液中吸收光谱与丙酸酮二硝基苯稍有差别,在520nm波长比色时,-酮戊二酸二硝基苯腙的吸光度远较丙酮酸二硝基苯腙为低(约相差3倍)。经转氨基作用后,-酮戊二酸减少而丙酮酸增加,因此在波长520nm处吸光度增加的程度与反应体系中丙酮酸与-酮戊二酸的摩尔比基本上呈线性关系,故可藉以测定谷丙转氨酶的活力。 但是,由于在实验中不宜有过多的-酮戊二酸以降低其对显色的干扰,因此,对于作为底物的-酮戊二酸浓度作了一定的限制,从而不能保证酶反应充分进行,以致丙酮酸产量与酶量之间的关系并不始终成一直线关系。当酶量增大时,曲线斜率减少。因此在测定时,如酶活力较大(大于100单位),应将样品稀释后再进行测定。 另外,2,4-二硝基苯肼对此显色反应也有一定的干扰,因此,在制作丙酮酸标准曲线时,虽没有加-酮戊二酸,但是丙氨酸二硝基苯腙的吸光度与丙酮酸含量之间的关系也并不始终呈一直线关系,丙酮酸含量增大时,曲线斜率降低,因此,必须采用标准曲线中呈现直线关系的部分来测定丙酮酸的生成量。3、 实验器材与试剂实验器材:1. 人血清或小鼠肝脏2. 电子天平3. 722型(或7200型)分光光度计4. 吸管0.10mL(2) , 0.50mL(2) , 5.0mL(2) , 10.0mL(1) 5. 不锈钢剪刀试剂:1. 标准丙酮酸溶液(1mL相当于500g):准确称取纯化的丙酮酸钠62.5mg,溶于100mL0.05mol/H2SO4中,此液需临用前配制。2. 谷丙转氨酶底物:称取L-丙氨酸0.90g及-酮戊二酸29.2mg,先溶于pH7.4 0.1mol/L磷酸缓冲溶液中。然后用1mol/L NaOH 调至pH7.4,再用pH7.4 0.1mol/L磷酸缓冲溶液稀释至100mL,贮藏与冰箱内,可保存一周。3. 0.1mol/L磷酸缓冲液(pH7.4):称取13.97g K2HPO4 和2.69g KH2PO4溶于1000mL蒸馏水中。4. 0.02% 2,4-二硝基苯肼溶液:称取2,4-二硝基苯肼20mg溶于少量1mol/L HCl中,加热溶解后,用1mol/L HCl稀释至100mL。5. 0.4mol/L NaOH溶液6. 生理盐水4、 实验步骤1. 肝匀浆制备(或用人血清代替) (1)将小白鼠处死,立即取出肝脏,用生理盐水冲洗,滤纸吸干,称取肝脏0.5g,剪成小块,置于玻璃匀浆管内,加入4.5mL预冷的pH7.4 0.1mol/L磷酸缓冲液,制成10%肝匀浆,冰冻保存,以备进行下列各实验。 (2)吸取上述肝匀浆0.1mL于另一试管中,加入预冷的pH7.4 0.1mol/L磷酸缓冲液4.9mL(稀释50倍)摇匀,为稀释肝匀浆。2. 谷丙转氨酶活力的测定 (1)取试管3支,分别注明“滴定管”;“对照管”;“标准管”,按下表进行操作。 谷丙转氨酶活力的测定测定管标准管对照管空白管谷丙转氨酶底物 / mL0.50.5 37水浴保温5min稀释肝匀浆(或血清)/ mL0.1标准丙酮酸mL H2O 混匀后,37水浴准确保温30min2,4-二硝基苯肼 / mL0.5谷丙转氨酶底物 / mL0.50.5 混匀后,37水浴准确保温20min0.4mol/L NaOH / mL5.05.05.05.0(2) 混匀后,静置10min,于520nm波长处进行比色。读取测定管与对照管的吸光度,将测定管吸光度减去对照管吸光度然后与标准管相比算出其相当的丙酮酸含量。(3) 谷丙转氨酶活力计算:本法规定酶在37与底物作用30min后,能产生2.5g的丙酮酸者为一个谷丙转氨酶活力单位。 据此计算每毫升稀释肝匀浆的谷丙转氨酶活力单位以及每克肝组织中的谷丙转氨酶的总活力单位。五、分析与讨论1.每毫升稀释肝匀浆谷丙转氨酶活力单位: (A-B)500 D = S2.5式中 D:每毫升稀释肝匀浆谷丙转氨酶活力单位(U / mL); A: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