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高校图书馆可否多样化开放.doc_第1页
热议:高校图书馆可否多样化开放.doc_第2页
热议:高校图书馆可否多样化开放.doc_第3页
热议:高校图书馆可否多样化开放.doc_第4页
热议:高校图书馆可否多样化开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议:高校图书馆可否多样化放开 2012年08月27日 14:52新京报北京大学(微博)图书馆是一所研究型的图书馆。本报记者 浦峰 摄清华大学(微博)图书馆老馆。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业内认为,实现资源共享和图书馆间的互联互通是开放的有效途径。 本报实习生 田恬 摄数据有关部门数据显示,我国1794所公立大学图书馆藏书6.6亿多册,而公共图书馆藏书4亿册。大学图书馆拥有网络版电子期刊的占总数的65%,而公共图书馆拥有网络版电子期刊的仅为28.6%。大学图书馆拥有联机数据库的为30%,而公共图书馆为2.9%。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的人均占有量仅为0.27册,即40多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在近日举行的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的开营仪式上,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代表41所名校,向全国高校发出倡议并郑重承诺:定期设立校园开放日,向社会无偿开放图书馆、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创新基地。此番言论一经媒体曝光便引起热议,尤其无偿开放高校图书馆令不少人拍手称赞。其实,早在今年3月12日首都图书馆联盟成立之时,该组织就宣布清华、北大等26所北京高校图书馆将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但记者最近了解到,虽然北京已有十几所高校可以接待校外读者,首都图书馆联盟也在积极探索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各种形式,但对普通读者而言,进入高校阅读仍然很受限制。图书馆开放步伐缓慢记者从北京市部分参与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的高校了解到,目前这些学校还没有就陈吉宁代表41所高校所做的“定期设立校园开放日,向社会无偿开放图书馆”的承诺开始具体规划或行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馆长杨晓光介绍,近年来北航每年春天都会有开放日,届时学校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都会做好接待准备。“但在开放日,图书馆也不能无证出入。只是会多一些介绍、讲解活动。很多家长(微博)也会去参观实验室。开放日主要是为了让人们尤其是学生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学校。图书馆本身不会有特别开放日。”其实,教育部在2002年2月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就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而在2006年北京市人大(微博)会议上,首都图书馆联盟秘书长、首都图书馆馆长倪晓建也曾建议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可是多年已过,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成果并不明显。高校图书馆开放是世界趋势“在一些发达国家,很多高校图书馆是对社会开放的,可以说这是世界趋势。”但倪晓建同时表示,由于国情不同,我国高校开放图书馆面临诸多困难。“中国的高校是资源单位所有、部门所有,所以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关键还在于高校。”倪晓建说,“开放高校图书馆并不一定是让读者走进学校,开放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比如建立储备书库,高校把多余的书贡献出来,由社区图书馆来挑选需要的书,这样读者就可以在校外享用高校的图书资源。”据悉,目前,加入“首都图书馆联盟”的高校图书馆正准备通过建立复本书库、提供数字资源、展览巡回及办理一定数量的读者卡等形式,逐步向公众开放。探访图书馆北大 校外读者以学术研究为主8月下旬,已是高校暑假的尾声,有些大学生已回到学校。记者来到北京大学图书馆,看到陆续有北大学生在图书馆进出,同时也有一些游客在此流连、拍照。不少游客进入敞开的图书馆大门一探究竟,但看到内部的门禁系统,也只得扫兴而出。记者发现,门内南侧咨询台上贴着“校外读者预览须知”,校外读者需持本人二代身份证以及学生证、工作证、校友卡或单位介绍信等证件办理当日的临时阅览证,才可进入图书馆进行阅览,图书不能外借。除校友外,需收取3元办证费。当记者试着去办理临时阅览证时,工作人员却回复临时阅览证早已发完。“我们每天就发放四、五十张,你明天早上八点再来吧。”该工作人员还透露,暑假期间校外读者要比平时多一些。对此,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解释,2005年以前,人们无需任何证件可随意进入北大图书馆。但随之也发生了一些问题,如座位被占用、读者物品被盗等。所以从2006年开始,北大图书馆安装了门禁系统,校内人员凭证件进入,校外人员凭身份证办理临时阅览证。去年,北大图书馆共接待校内外读者共220万人次,其中校外读者11万人次,约占5%。“总体来讲,校外读者以北大合作单位、兄弟院校读者为主,大部分都是来做学术研究的。北大图书馆是一所研究型的图书馆,这就决定了大众并不是我们考虑的重点对象,但我们也不反对普通市民来此看书。”而对于阅览所收取的费用,朱强解释这可以算作是相应的保障措施,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校外读者数量,只是象征性的收费。清华 访客需本校师生带入记者随后来到清华大学(微博)图书馆时,则直接吃了闭门羹。面对紧邻大门的门禁系统,记者询问工作人员校外人员是否可以进去看书,工作人员回答不可以。当记者提示有介绍信是否可以时,他才回答拿身份证和介绍信可以办理临时阅览证,但需要交纳2元的费用。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如果有清华大学的老师或学生带领,访客可以进入图书馆参观,最多半小时且不能随意进行阅览。记者在图书馆附近随机采访了一些清华大学的学生,大多数人对开放高校图书馆表示赞成,但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学校师生的利益。“清华现在已然是一个景点了,图书馆因为门禁严格,是我们所剩不多的净土。对于大学生来讲,它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学习场所。”清华大学大三学生小张表示,“我不反对与市民一起共享清华的图书馆,但我希望来这的是真正看书的人,而不是看热闹或占座位考研(微博)的人。”一名博二学生则对开放高校图书馆表示100%赞同,“据我所知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就是对外免费开放的,尤其可以在周末或寒暑假学生较少的时候对外开放。”专家观点开放图书馆需用新管理熊丙奇(微博),著名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开放程度是不一样的,那些位于社区的大学开放程度较高,周围居民办个阅览证就可以获取图书资源。但关键是,美国到处都是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等,所以他们对高校图书馆的需求并不强烈。中国的国情则不同,国内大学图书馆有着独特的定位和服务对象,一开始以馆藏为主要功用,后来才逐渐增强了服务意识,开展沙龙、演讲等活动。但现在很多人仍然认为它们就是为大学服务的。国内大学图书馆要对外开放,就要采用新的管理方式,可以参照国外那样,通过社会中间机构及公益组织建立一个大的平台,例如建立一个高校资源开放的俱乐部,俱乐部把社区附近高校的资源乃至中学的资源整合,社区居民只需交很少的钱成为会员,就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在管理上可以采用调配的方式,把高校的图书送到指定地点。至于国内大学图书馆的开放程度、是否收费等具体问题,则可以因地制宜,自我决策。像那些资源特别紧张,甚至都不满足自身需求的高校,完全没必要开放。观点公共图书馆与大学图书馆各司其职。认为大学图书馆使用纳税人的钱,不为纳税人服务,是一种民粹思想,倒不如政府拿钱直接建设公共图书馆,会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复旦大学(微博)图书馆馆长葛剑雄家里小孩子有玩具,通常会把玩具锁在柜子里,很长时间不去玩,但突然别的小孩看了他柜子里有这个玩具,拿出来玩的时候,家里的小孩可能就会抢过去使劲玩,表现出他对玩具极度的热情和兴趣。我觉得同样的道理是成立的,因为大学资源有的利用率不是太高,但如果有了一些对外开放,可能也有利于学校年轻人的积极性。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对学校本身也有好处。中国人民大学(微博)经济社会学副教授王水雄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肯定是要设定门槛的,收费不太好,但可以设置押金形式,这样不是特别需要来的人可能就会不来了。我认为设置定期的开放日倒不如平时就开放,这样人们就不会把它当回事了。赵元,北京大学(微博)学生图书馆开放信息北京大学阅览座位4000余个。到2009年底,总、分馆共拥有藏书800余万册。中文古籍150万册,其中有20万件为5至18世纪的珍贵书籍。外文善本、金石拓片、1949年前出版物的收藏均名列国内图书馆前茅。须持身份证及工作证等相关证件办理临时阅览证,每证收取3元费用。清华大学由校图书馆及文科、经管、法律、建筑、美术和医学等六个专业图书馆组成,阅览座位3400余席;实体馆藏总量419.7万册(件),包括22万多册古籍和一批甲骨、青铜器和名人字画等文物珍品。须持身份证及单位介绍信才可办理临时阅览证,费用2元/天北京师范大学(微博)阅览座位约4000个,教育和文史类的馆藏较为系统、丰富。截至2011年底,共藏有包括中外文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等在内的印本文献419万余册。须持身份证及单位介绍信才可办理临时阅览证,收费几元钱中国人民大学藏书总量350万册,以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为主,文理兼顾,其中,线装古籍40余万册,民国时期出版物10余万册,港台书、刊3万余册。可持有效证件(身份证、工作证或学生证)到咨询台办理临时阅览证,每证每人收取服务费2.00元,当日有效。北京科技大学(微博)拥有两千余个阅览座位。至2008年底,馆藏文献总量达160万余册,全文电子资源170万余册。以冶金、材料为特色。外单位及个人收取办证抵押金220元/年,使用费110元/年,除阅览外最多可借5本书。图书馆另行办证加收办证工本费5元。如临时利用馆藏,凭介绍信、身份证到馆办公室交纳服务费(2元/半天)后,换取临时阅览证明。北京工业大学(微博)收藏中外文纸质图书百万余册,中外文期刊杂志一千六百多种,以工科为主要特色。凡需办理图书馆临时出入证和图书阅览证的人员,必须年满18周岁以上,并持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和1寸正面免冠照到图书馆办证处办理。临时出入证需交纳工本费5元,管理费每证每月30元或每年200元。图书馆临时出入证仅用于到图书馆阅览,不能借阅图书。办理图书阅览证需交纳工本费10元,每证每年收管理费300元,押金500元。图书阅览证可用于到图书馆阅览和借阅图书。每证最多在借图书3册,借期1个月。北京邮电大学(微博)总馆藏近596万册(件),其中纸质藏书158万余册,电子资源(折合)438万余册。具有鲜明的邮电通信和电子学专业特色。校外以个人名义可自费办理阅览证,要有单位介绍信,并持本人身份证、工作证到读者服务部办理。需收取押金200元;成本费10元,使用费每年50元。以学期为单位办理。校外读者查阅书刊资料,须持本单位介绍信和本人证件,到馆办公室换取我馆介绍信后,各处、室方予接待。校外读者查阅本馆书刊资料,收取管理费2.00元。限本日内阅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阅览座位近3000个,截至2010年底,馆藏印刷型书刊资料累计达249万册,电子图书总量达163.3万种,馆藏具有航空航天和工程特色。须持单位介绍信和身份证办理当天的临时阅览证,不收费。北京林业大学(微博)阅览室座位3258个,馆藏纸质文献137.35万册,电子文献74.32万册,以林学、生物学、林业工程学、生态环境学和园林学为特色。须持本人证件到办证处办理临时阅览证。临时阅览证收费为2元/日,当日有效。北京交通大学(微博)阅览座位约2100个,馆藏资源以铁路交通为文献特色,同时注重工、管、经、理、文、法、哲等多科性文献收藏,总量为451万余册,其中纸本资源总量为162万余册。校外临时来馆查阅资料人员,须持本单位介绍信和本人身份证经同意并按规定付费后,方可入馆查找文献资料,有效期限为一天;需要定期查找资料,须持本单位介绍信和本人身份证经同意后,可办理“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阅览证”或按相关规定办理校园“一卡通”,有效期限为一年。持有效阅览证或“一卡通”的校外人员可查阅北京交通大学主馆和东校区分馆的开闭架书刊库、阅览室的文献资料,也可按规定查阅电子文献和贵重书刊和古籍图书。北京外国语大学(微博)馆藏文献涵盖中、英、法、俄、德、西、日、阿等49个语种,文献总量110余万册,电子图书28万余册。以语言、文学、文化等资料为馆藏特色。可持身份证、工作证或学生证办理临时阅览证,交纳服务费10元/证,当日使用,只可在开架阅览处阅览,使用电子阅览室需交纳电子资源使用费,10元/时。中国农业大学(微博)阅览座位2774个。藏书总量为170多万册,电子文献147多万册。馆藏文献以农业科学、生物科学和农业工程文献为主。其他人员可根据需要经图书馆审批同意后,办理临时阅览证,每学期收费100元。外单位读者来馆查阅资料,需交纳2.00元/天查询费。(以上信息由各高校图书馆提供,如有变动以实际为准)管理者说北师大校庆日将开放图书馆刘松柏,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图书馆馆长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定位本身就是不一样的,高校图书馆主要还是为师生的教学、科研服务,很多财政拨款也是以学生数为标准。像北师大图书馆本身的资源、空间就比较紧张,再对外开放肯定会有困难。据我所知,国外很多高校图书馆为了吸引人们来看书都会对外开放,但也有一些学生人数较多的图书馆照样是不允许校外读者进入的。至于免费开放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目前来讲也有一定难度,因为很多数字资源我们都是向供应商购买的,这些资源有版权,供应商出于利益考虑都设置了相应的访问权限。我们也在尝试着免费提供一些讲义、课件等数字资源。在今年北师大的校庆日,我们的图书馆会对外开放。图书馆互联互通更方便读者朱强,北京大学(微博)图书馆馆长社会对高校图书馆开放有一种误读,认为大学图书馆开放就意味着和公共图书馆一样,无条件向社会开放,所有人想进就进,但目前并不现实。我们也希望可以接纳更多的校外读者,开放图书外借服务,但这些年来北大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