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小明同学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了使指纹的像能大一些,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12小刚用已经调节好的照相机将位于充满水的水池底部一个美丽的图案拍摄下来。当把水排掉后,小刚仍然想在原来的位置用此照相机拍到这个图案清晰的照片,他应该调整照相机,使镜头_后缩_。(选填“前伸”、“后缩”或“不动”)13小敏同学在课外完成了以下实验。请你替她把实验结果填写完整。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得到清晰的像。这个像应当是_倒立_(选填“正立”或“倒立”)_放大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三作图题:(第14题2分,第15题3分,第16题6分,共11分)14如图2,是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一条出射光线,请你在图中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FF图215请你在图3方框内填入能矫正视力的透镜。(凹透镜)16请你在图4甲、乙的虚线框内分别画出一个适当的光学器件,使它能够满足图中改变光路的要求。(凹透镜;凸透镜)图4 甲 乙17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华同学先把凸透镜固定起来,然后把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分别放置在透镜的两侧,但他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出烛焰的像。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请写出两个)(1) 三者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 - (2) 三者不在同一高度上 18小华在学习了透镜后,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让平行光通过厚度不同的凸透镜,它们对光线的会聚能力会有什么不同呢?于是他在实验室用一束平行光分别经过凸透镜A、B、C,并得到如图5所示的光路图。根据小华的实验现象,应得到的结论是:越厚的凸透镜聚光能力越强。23小刚同学要挑选一块焦距小于6cm的凸透镜。他用实验对甲、乙、丙三块凸透镜进行测量,保持烛焰与凸透镜的距离为12cm不变,实验结果记录于表格中。则可判断,_乙_凸透镜是小刚所需要的。(选填“甲”、“乙”或“丙”)凸透镜像的性质甲倒立放大实像乙倒立缩小实像丙正立放大虚像图524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华发现: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是“090cm”,而实验桌上有两个凸透镜,规格如表所示。小华面临的问题是:为了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小华应当选用甲透镜还是乙透镜会比较好呢?如果他选用另一个透镜,在实验过程中将会遇到什么问题?透镜直径焦距甲5cm30cm乙4cm10cm答: 应选用乙,若选用甲则光具座长度不够用,光屏在此范围内无法成甲倒立缩小的像。11.小方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 C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 同一高度 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cm,物距为25cm,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缩小 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照相机 (09福州市)28小波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l)实验要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_光屏上_。(2)他将凸透镜正对平行光,当光屏移动到图21所示位置时,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f_10_cm。20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会聚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1 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三者中心没有大致在同一高度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 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幻灯机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9.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OF 图7 小明发现所用的凸透镜没有标明焦距,于是他让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照射在凸透镜上,在透镜另一侧F点得到一个最小的亮点,如图7所示。试作出这一过程的光路图。请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的焦距:f= 5 cm。小明将该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8所示,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_光屏的高度_。调整后,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请你详尽地描述这个像的特点: 倒立缩小的实像 。图8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 远离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填 “远离”或“靠近”),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此实验说明近视眼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矫正视力的原因是 先使光发散,再利用晶状体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20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 A)ABFFO2f2f A图中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B图中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C图中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D图中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21、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用了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地记录在以下两个表中。凸透镜的焦距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像的正倒 14 20 47 倒立 14 30 26 倒立 14 40 22 倒立 14 60 18 倒立 凸透镜的焦距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像的正倒 16 20 80 倒立 16 30 34 倒立 16 40 27 倒立 16 60 22 倒立 请分析以上数据,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填在横线上(“结论一”是示例)结论一:在成实像的情况下,凸透镜的焦距相同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短。 结论二:在成实像的情况下,物体到凸透镜距离相同时,焦距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27、根据下图中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方框中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凹透 凸透(焦距极小) 凸面 凸透 凹透 4、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 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D ) A 40cm B30cm C 20cm D10cm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B )6甲、乙两只机械手表,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如图337所示,手表的表面正对透镜,跟主光轴垂直,从透镜的另一侧适当位置观察手表,则下列关于手表秒针旋转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图337A.甲表秒针逆时针旋转B.乙表秒针顺时针旋转,跟直接看表相同C.乙表秒针逆时针旋转,但表面上下左右都颠倒过来了7在凸透镜主轴上的一物点P,物距大于焦距,如果沿直径对称切除透镜很小一部分,如图338所示,再把上、下半截透镜向原主轴位置合拢,则成像情况与原来相比 图338A.相同B.成两个像,上半截透镜A成像点上移,下半截透镜B成像点下移C.成两个像,上半截透镜A成像点下移,下半截透镜B成像点上移D.不能成像8李东同学在桌面上的近视镜上看到自己身后同一窗户的两个像,如图340所示.这两个像是_虚_像(填“实”“虚”),是_凹_面镜(填“平”“凸”“凹”)所成的像.其中较大的像是镜片上离李东较_近_的玻璃面(填“近”“远”)所成的.为什么显微镜物镜的焦距要比较短,目镜的焦距要比较长?为什么望远镜的焦距要比较长而目镜的焦距要比较短?观察的物体不同,距离不同1.下面是小红和小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1)在探究前,小红将三个凸透镜分别正对太阳光,调节凸透镜和光屏间的距离,使太阳光在光屏上汇聚一点,量得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分别为48 cm、15 cm和4 cm,小红选择了15 cm的那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其他两个凸透镜则不在本实验中使用.你认为小红这样做有必要吗?说出你的看法:_有,15的焦距适中,便于实验_.(2)凸透镜和光屏都是有支架的,凸透镜中心离桌面的高度约6 cm,光屏中心离桌面的高度约7 cm,还有一个蜡烛台,用来固定蜡烛的,小红将一支新买来的长蜡烛一下切成了两段,只把其中一段插在蜡烛台上,你觉得这样做有必要吗?说出你的理由:_有,为了使这三者的中心处在同一高度和直线上_.(3)为了使光屏能承接蜡烛的像,蜡烛、光屏、凸透镜应按怎样的顺序摆放在桌上进行实验?_蜡烛、凸透镜、光屏_.(4)小红开始实验时,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可能远的位置上,此时光屏应大约放在什么位置上来承接蜡烛的实像?应该放在_15至30之间_.得到实像后,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一些,这时光屏应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重新承接到实像?应该向_远离凸透镜_方向移动.(5)当烛焰移动到离凸透镜的距离只有12 cm时,光屏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对蜡烛而言),不管怎样移动位置都承接不到实像,这时把光屏放在蜡烛的同侧是否有可能承接到蜡烛的像?_不可能_.(6)如果用眼睛来观察蜡烛的像,眼睛、蜡烛、凸透镜的位置可以怎样排列?_眼睛、凸透镜、蜡烛_.2.有时通过改变平行光束的宽度(粗细)来改变光束的亮度.改变一束平行光的宽度,你有哪些方法?请画图表示.(1)让光束变宽(粗). (2)让光束变窄(细). 凹透镜(前)加凸透镜(后) 凸透镜(前)加凹透镜(后)凸透镜焦距大于凹透镜 凸透镜焦距大于凹透镜两者共一焦点 两者共一焦点8.眼睛近视是因为物体在眼球中成像的像距太_小_,近视镜的作用是利用其对光线的_发散_作用使眼球中成像的像距变_大_,使像能清晰地成在_视网膜_.而远视与此相反,远视镜是利用其对光线的_会聚_作用,使眼球中成像的像距变_小_.9.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标本通过物镜成一个_倒立放大的实_像,像成在目镜_一倍焦距以内的_位置,通过目镜观察时,目镜再把这个像_放大_一次.若物镜和目镜对标本的放大倍数分别为m1、m2,则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_ m1m2_.10.有一种天文望远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遥远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_倒立缩小_的实像.目镜相当于_放大_镜,这个像被目镜放大后,增大了人的_视角_,人就可以看到远处的天体了.12.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344所示,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放大镜_,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_虚_像. 图34413.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烛焰的像成在屏的下边缘处.如果不改变烛焰及屏的位置,而打算移动透镜使像移动到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_下_移.14.近视眼镜的镜片是一个_凹_透镜,它和眼球中相当于透镜的晶状体部分综合作用,使得眼球这个“照相机”“镜头”的焦距变_大_了.2.要使一束平行光经过两个相同的凸透镜后,光线仍然保持平行,那么这两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应重合,两个透镜间的距离是 BA.等于一倍焦距 B.等于两倍焦距C.大于两倍焦距 D.可以等于任何值6.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当光源从离透镜8 cm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 cm处的过程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A.像和像距逐渐变小 B.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C.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D.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7.一个同学研究了凸透镜的成像实验,写出了下面四句话,你认为正确的应是 CA.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的或缩小的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12.生物显微镜的镜筒下面有一个小镜子,用来增加进入镜筒的光强,如果小镜子的镜面可以选择,在生物课上使用时,效果最好的是 AA.凹型镜面 B.凸型镜面C.平面镜面 D.乳白镜面13.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物体离物镜的距离 CA.大于焦距 B.小于焦距C.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 D.大于2倍焦距14.使用显微镜时 AA.物镜成实像,目镜成虚像 B.物镜成虚像,目镜成实像C.没有光屏都成虚像 D.成实像还是虚像,要根据物距确定15.使用望远镜时 AA.物镜成实像,目镜成虚像 B.物镜成虚像,目镜成虚像C.由于没有光屏,物镜、目镜都成虚像 D.由于物距远大于焦距,物镜、目镜都成实像16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 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处向12cm处移动的过程中( A)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大,像距变小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17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16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15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16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正立 、放大的虚像(填:“正立”或“倒立”)。 (2006 芜湖) 人眼结构中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 凸透 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 倒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像。人眼观察物体最清晰而又不易疲劳的距离,叫做明视距离。根据老花眼的结构可判定,老花眼的明视距离大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18体育运动中,科研人员经常利用频闪摄影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索引动态更新算法-洞察及研究
- 慢镜头技术的情感传递研究-洞察及研究
- 碳中和国际合作路径-洞察及研究
- 人民法院建筑方案设计
- 零延迟交互技术-洞察及研究
- 化肥厂化肥渠道开发规定
-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2025-2026学年上学期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题(无答案)
- 物联感知技术和智慧城市建设-洞察及研究
- 安徽省安庆市九一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强化训练物理试题(含答案)
- 北京市文汇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 GB 1903.50-20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胆钙化醇(维生素D3)
- GA/T 383-2014法庭科学DNA实验室检验规范
- 横河DCS-培训讲义课件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件【完整版】
- 初中数学几何1000题专项训练(含详解分析)-最新
- 欧洲非常规的知识产权战略课件
- 外滩建筑介绍
-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量表
- 你好,无废校园主题班会
- 中药煎服方法
- 研发支出辅助账汇总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