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大同观佛.doc_第1页
游记:大同观佛.doc_第2页
游记:大同观佛.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同观佛陈仲梅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07月28日 第07 版)图为辽代典型建筑华严寺主殿“天宫楼阁”云冈石窟大佛华夏文明看山西,山西精华聚大同。对于大同,我心驰神往已久,近日终于如愿前往一游。先是前往闻名遐迩的华严寺。到达之时,寺外广场正在举行2012中国古都(大同)形象使者选拔大赛启动仪式。据了解,大赛在北京、太原和大同设立分赛区,分为预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旨在选拔德才兼备、形象气质俱佳的女性展示大同人的精神风貌。进入华严寺,正当天高云淡,阳光温煦,古寺显得庄严宁静,正是“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寺内殿宇嵯峨,高低错落,气势非凡,不愧为辽金时期皇家寺庙。第一进院落的普光明殿,壁画充满整个墙面,几乎不留一点空隙,形成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所绘不止或站或立的佛像,还有许多佛经故事,人物众多,角度多变,且形象各异、栩栩如生。处于高台之上的大雄宝殿,仰头望去,匾额古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庄严雄浑。宝殿正面供奉五方佛,南北两侧各有十尊护法神,皆是身体前倾,表示虔诚之意。听导游说,大同历史上也有过多次地震,但是这些倾斜的护法竟然能够留存至今,可见建造工艺非同一般。徜徉寺内,发现许多飞鸟盘旋上空,或急或徐,倏忽而来,怡然而去,更为华严寺增添了几分韵味。我们又进入云冈石窟老景区。云冈石窟约建于公元460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石窟开凿在武周山的山崖上,武周山的最高处称云冈,故名云冈石窟。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延一公里,气势恢弘。现存主要洞窟45个,分为东、中、西三区,东部4窟,中部9窟,西部32窟。此外还有许多小型洞窟。共计1100多龛,大小造像5.1万多尊。其中不少已风化严重,只能看出大概轮廓。如此之多的窟像,如果细细看过去,可能好几天都看不完。时间有限,我们就选看了最精美的第5窟和第6窟。走进第5窟,两侧精美的壁画一下撞入眼帘。壁画色彩鲜明,人物栩栩如生,极具神韵,让人久久凝视不忍离去。后室中央的释迦牟尼像高达17米,为云冈石窟第一大佛像。导游说,大佛的双腿长155米,膝上可容纳120人,一只脚上可站立12人。站在佛像脚下抬头望去,佛像头顶蓝色螺髻,细眉长目,双耳垂肩,给人以端庄肃穆之感。举头仰望如此高大的佛像,特殊的角度,特殊的氛围,不由升起一种很特别的感觉。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欢欣宁静”吧。第6窟在云冈石窟中以精巧著称,亦有“第一伟窟”之称。举目环视,发现整个洞窟满雕佛像、菩萨、罗汉、飞天、供养人、花卉以及瑞鸟神兽等等,几乎找不到一块没有雕刻的空间。其中中心塔柱的塔腰和四壁上的释迦佛陀本生故事图极具艺术感染力。雕刻家用连续排列的形式,运用近40幅的雕刻,表现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前后到得道成佛的故事,技法高超,形象生动,令人叹为观止。漫步云冈,所见众佛皆背倚五周山,仿佛背靠沉静深邃的历史。而且带着慈悲而超然的神情看着我们,在这样的注视下,时间仿佛都静止了,不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