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减 压.doc_第1页
常 减 压.doc_第2页
常 减 压.doc_第3页
常 减 压.doc_第4页
常 减 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 减 压 装置模拟设计实例下面我们使用所提供的工具,分步建立这个模拟流程。1建立流程图首先,我们建立一个新的流程:l 从FILE菜单中选择NEW选项建立视图1窗口,窗口如图所示。在这个窗口中,你可以一步步地在PFD上选取处理单元、物流线等,建立一个工艺流程图。l 参照图用鼠标在浮动PFD图板上点取相应的工艺装置,放置在屏幕的适当位置。当在PFD图上放置蒸馏塔时将出现一个小窗口,让你输入塔的层数,并确定是否加上冷凝器和再沸器。例如定义T1时不需加冷凝器和再沸器,我们就不选Condenser和Reboiler附选框,只在Number of theoretical tray(理论层数)处输入17。见下图蒸馏塔配置窗口整个装置图如下图所示l 在浮动PFD图板上单击STREAM按钮,在流程图上加上物流线(注意:只要选择了STREAM,所有单元图上可能的出口部分都将出现,出口部分为红色,被连接后变为绿色)。l 加物流线时,在起点处单击鼠标(装置出口或外部引入物流),然后在终点处单击鼠标。连续上述操作,直到图上的所有物流线都连上为止。再次单击STREAM或ESC键取消物流状态。(注意:所有物流都连接好之后,只有流程的入口物流是红色显示)l 缺省情况下,程序自动给出工艺装置和物流的代号,当某装置或物流(入口物流)未输入数据或输入数据不全,其代号及框为红色。除入口物流外,其余物流代号及框均为黑色。建好的工艺流程图见下图 11单位制的选择单击工具条上的按钮,弹出一个对话框如图所示图-点击右上角Initialize from UOM Library按钮,弹出下面的对话框 图-从下拉列表中选择METRIC-SET1,单击OK,得下图- 图-从Pressure下拉列表框中选择Megapascal得下图: 图-上面的就是常减压流程中,单位制的选择。2定义组份表定义组份表用下述两种方式之一:l 在工具条上单击苯分子图标(初次输入前框为红色)进入选择组份对话框。l 在屏幕顶部的INPUT菜单中,单击COMPONENT SELECT选项,出现 SELECT COMPONENT(选择组份)窗口,这时可以输入组份,单击ADD或回车,将组份移入LIST OF SELECTED COMPONENT(选择组份表),如图2-1所示。图 2-1也可单击SELECT FROM LISTS按钮进入PRO/II组份数据库,选择所需组份,如图2-2所示。图 2-2l 依次重复上述两步,键入以下组份:H2O,METHANE,ETHANE,PROPANE,BUTANE,石油馏分NBP38、NBP58、NBP72、NBP86、NBP100、NBP114、NBP128、NBP142、NBP155、NBP169、NBP183、NBP198、NBP211、NBP225、NBP239、NBP253、NBP267、NBP280、NBP294、NBP308、NBP322、NBP336、NBP350、NBP364、NBP378、NBP392、NBP406、NBP419、NBP440、NBP467、NBP495、NBP523、NBP551、NBP579、NBP607、NBP635、NBP670、NBP729、NBP784、NBP864。输完上述组份后,窗口内容如图2-3所示:图 2-3注意:LIST OF SELECTED COMPONENT(组份选择表)的框已变为蓝色,表示用户已确定组份数据。这时没有表示仍需输入数据的红框,单击OK 按钮退出此窗口。3.定义一个热力学方法(必须)对于计算烃类物质的首选方法是SOAVE-REDLICK-KWONG方程,但SRK方程对氢气计算误差大。选择热力学方程的方法如下:l 在工具棒上单击图标(初次选择前框为红色),你可以在普通热力学方法、归纳相关系数、液体活性方法、特殊包、用户增加方法、状态法方程表中进行选择。l 或者在屏幕顶部单击INPUT,在菜单中选择单击THERMODYNAMIC DATA选项。PRO/II允许你指定默认的热力学计算方法系统,例如,默认的SRK热力学系统使用SRK方程计算气液相平衡常数,液相、气相的热函和熵,气相密度,以及用API方法计算液相密度。BRAUNK 10, 用于原油蒸馏、常减压、分馏塔的计算。GRAYSONSTREED用于烃类计算。在THERMODYNAMIC DATA(热力学方法)窗口中选择的热力学方法:l 在Category(种类)表中选择Most Commonly Used(通用)。l 在Primary Method表中选择Grayson-Streed热力学系统,如图3-1所示:图 3-1单击ADD按钮,为处理流程选择热力学方法。(见图3-2)图 3-2在从Primary Method表中选择Braun k10热力学系统,如图3-3所示: 图 3-3在THERMODYNAMIC DATA窗口中单击OK退出。4指定工艺装置和物流数据(必须)当需要输入每一个工艺装置或物流所需数据时,可以对其双击,出现相应的数据输入窗口后进行数据的输入。另一方法为:l 在选定的单元或物流上单击一次,使之变成高亮的绿色。l 然后在菜单棒中单击INPUT,打开INPUT菜单。l 单击DATA INPUT选项,出现相应的数据输入菜单。在流程图上的装置或物流的数据输入没有先后次序,你可以从任何一流程装置开始。物流数据CRUDE物流数据在红色的CRUDE物流标识框上双击鼠标,出现下图所示的STREAM DATA(物流数据)窗口:图 4-1在Description文本框中可以输入物流的描述信息。红框中是必须输入的数据域,蓝框代表输入好的数据,绿框是PRO/II默认的数据。 下面输入物流的流量和成份:l 单击Petroleum Assay ,选择Flowrate and Assay 按钮,出现图4-2。 图4-2在Fluid Fowrate中输入3.9500e+005单位为kg/hr,如下图所示: 图4-3然后在点击Define/Edit Assay按钮,输入如图4-4所示的各种数据 图4-4点击两次OK之后,返回到CRUDE物流数据输入主窗口。输入入口物流的温度和压力:在First Specification下拉列表中中,选择Temperature,输入数值40,在Second Specification下拉列表中中,选择Pressure,输入数值0.12,完整的数据输入如图4-5所示: 图4-5点击OK返回到工艺流程图主窗口.S6的物流数据在红色的S6物流标识框上双击鼠标,出现下图所示的STREAM DATA(物流数据)窗口: 图 4-6下面输入物流的流量和成份:l 单击Flowrater and composition(流量和成份)按钮,出现图4-7。l 单击Individual Component Flowrate附选框,激活流量输入窗口,并输入10如图4-8所示: 图4-7 图4-8点击OK返回到数据输入主窗口输入入口物流的温度和压力:在First Specification下拉列表中,选择Temperature,输入数值195,在Second Specification下拉列表中中,选择Pressure,输入数值0.12,完整的数据输入如图4-9所示: 图4-9单击OK按钮退出。STEAM物流数据同上面的数据输入一样,具体的数据输入如下面的各图所示:S5物流数据如图所示:STEAMA物流数据STEAM1物流数据STEAM2物流数据STEAM3物流数据S25物流数据S24物流数据S17物流数据S18物流数据S19物流数据整个物流数据输入就完成了,下面我们输入工艺装置数据。工艺装置数据工艺装置的数据的输入方法与之相类似,让我们先从塔的数据输入开始。T101的数据在流程图上双击塔101图标, 出现塔101数据输入主窗口,见图4-10所示。 图4-10l 在数据输入主窗口中单击Algonithm下拉列表框指定塔的算法为Inside-out,单击Calculated Phases为气液相,Number of Lterations文本框中指定迭代次数为15。l 单击图标,指定入口物流和产出物流的相和所在塔板位置。这时出现Colume-Feed and Product(塔入口物流和产出物流)数据输入窗口。l 指定物流STEAM从塔板11处进入,S6,S27从塔板10处进入。指定从塔板1处产出的顶端的蒸汽流GAS1为每小时 1000公斤,从塔板1处产出的顶端的液流GASOLINE1为每小时22083公斤。并且从塔板1产出液体水WHTER1,从塔板11处产出底部液体BOTTOM1。如图4-11所示 图4-11单击OK返回主窗口。l 在101塔数据输入主窗口中单击图标,指定塔板压力。这时出现Colume- Pressure Profile窗口。在Pressure Specification Mode中点选By IndividualTrays在右边的Individual Tray Pressure中,为1,2,11三块塔板指定压力,如图4-12所示:l 在101塔数据输入主窗口中单击图标,打开Column Condenser窗口,单击Condenser Type域中的Partial附选框定义塔的冷凝器类型为平衡阶段冷凝器,压力为0.17Mpa,温度估计值为40C,如图4-13所示: 图4-13l 在101塔数据输入主窗口中单击图标,定义塔的收敛数据, 收敛数据包括Convergence Parameters(收敛参数),Convergence Tolerances(收敛误差),Homotopy Options for Convergence Specifications(收敛说明的Homotopy选项),Convergence History(历史收敛数据)。其中Damping Factor表示,当收敛振荡时,一个小于整数的衰减因子用来改善收敛情况 。精炼厂复杂的分馏器给出的衰减因子应该是0.8。化工精馏塔可能要求更严格的衰减因子。PRO/II提供的缺省值为1.0。衰减因子不能被用于Sure算法中。Error Increase Factor:此因子限制增量。PRO/II为IO算法提供的缺省值是1.0,为Chemdist提供的缺省为100。Component Averaging Factor:这是为Sure算法提供的重量因子,更新组分时使用。对流动的和最后设置的组分等重量时给定值为1.0。对最后设置的组分双倍重量时为2.0。PRO/II给出的缺省值为0.0。Key Component:在Sure算法中指定一个主要组分,以提高收敛速度。正常情况下主要组分由PRO/II确定,但也可以由用户确定。Stop if no improvement after 5 iteration:连续的Sure算法迭代中允许无效果计算。您可以通过单击超文本字符串改变迭代次数。在收敛参数中,我们改变衰减因子为0.8,如图4-14所示: 图4-14单击OK返回主窗口。在101塔数据输入主窗口中单击图标,出现Column Side Heaters/coolers窗口,在此窗口中提供加热器侧和冷却器侧。与泵送系统有关的加热器和冷却器的侧不在此窗口中输入。负的负荷为冷却,正负荷为加热。加热器和冷却器的侧无数量限制。对于每一个加热器冷却器侧,必需提供以下信息:塔板数、一个参考名称和具有合适代数符号的负荷。具体的输入如图4-15,4-16所示: 图4-15 图4-16单击OK退回塔主数据输入窗口。初始估计值所有精馏塔算法使用一个迭代计算技术,它从塔板温度、流量和组分分布的初始估计值开始进行计算。初始估计值可以用内部的初始估计值发生器产生,也可以由用户以初始分布数据的方式提供。用户提供的分布数据有选择地用于代替被初值发生器产生的值。在精馏塔主数据输入窗口单击Initial Estimaters按钮,进入Column Initial Estimater窗口。使用初值估算器,从下拉表框中选择发生器方法:Simple:用一个简单的物流平衡方法确定分布值。从估计的产品组分中确定温度这个模块速度快,适用于简单精馏塔配置。Conventional:为大多数蒸馏问题设计产生一个适当的估计值,这是一个普通的方法。快捷计算用于估计产品流动和组分。组分被用于估计温度。使用产品流量和回流估计值来估计内部流量。这种方法最适合使用冷凝器和再沸器的传统分馏器,其中典型的Fenske技术提供合理的结果。特殊技术也包括吸收器和剥离器。Refinry:这是为复杂的精炼厂精馏塔设计的方法,此精馏塔有Bottom steam instead of reboilers(底部蒸汽代替再沸器),如原始和真空精馏塔、F.C.C.主分馏器等。这些精馏塔也可以有侧精馏塔、泵送系统致冷循环和在顶部贮料塔倾析水。由SIMSCI开发的多产品快捷技术被用于这些装置。用户为产品流量提供的估计值被用在快捷模块中。为侧冷却器做数据调整。Chemical:此发生器不能用于非常不理想化工蒸馏问题。这个方法耗时较多,使用连续的隔热瞬时升降精馏塔序列设置塔板组分。当使用估计值发生器时您可以有选择地为下列塔板提供温度估计值:冷凝器、项层塔板、底层塔板和再沸器。也可以为回流流量和回流比率提供一个估计值。当用户不提供回流估计值时,PRO/II提供回流比为3.0(适用于许多精馏塔)。提供的数据将替换由估计值发生器的预测值。不使用估计值发生器时,必须提供的最小数是气体和液体的塔板温度和流量。注意能够提供的这个最小数是精馏塔顶层塔板和底层塔板的温度和流量。这些所需的最小数据,很难产生合适的初始估计值。对于其后的精馏塔模拟计算速度,需要从一个收敛的结果中提供解算分布值。在Column Initial Estimater窗口单击下列按钮,在出现的表中输入初始值:l Net Vapor Rate(纯气体流量)l apor Composition(气体组分)l Liquid Composition(液体组分)l Tray Temperature(塔板温度)l Net Liquit Rate(纯液体流量)组分估计值对非常不理想混合物流是很有帮助的。本实例中,初使估计值的输入如下图所示: 图4-17 图4-18单击两次OK返回到塔的数据输入主窗口.l 在101塔数据输入主窗口中单击图标,出现Colume-Specification and Varible(T101塔说明和变量)窗口。在Add Specification and Varible(加入说明和变量)附选框中单击,如图4-19所示(101塔说明和变量)。图 4-19l 在Specification处单击红色的文字Parameter (参数)出现Parameter(参数)窗口。 在Stream/unit(物流装置)的下拉菜单中选择Column,在Stream Name下拉菜单中选择101塔见图4-20在上面窗口中单击红色文字Parameter,出现Parameter Selection(参数选择)窗口。l 在Parameter(参数)域选择Tray Temperature,在Tray Number中输入1 如图 4-21图 4-21单击OK按钮返回。在T101塔说明和变量窗口中,单击Specification(说明)域中的红色文字Value,并在弹出的数据输入框中输入40后回车。图4-22是说明输入完后的蒸馏塔说明窗口:图 4-22让我们面对上述说明参数,修改再沸器负荷。l 在variable(变量)域中,单击红色文字Parameter(参数),出现Variable(变量)窗口,如图4-23所示:图 4-23l 单击此窗口中的红色文字Parameter(参数),出现参数选择窗口。(图4-23)在参数选择窗口中的Parameter(参数)域中选择Heat Duty(热负荷)。PROII将在Heater(热)域中自动加上REBOILER。见图4-2:图 4-2l 单击OK按钮返回。图42和图42是完整的变量窗口与塔的说明和变量窗口:图 4-2图 4-2在塔的说明与变量主窗口,点击一下按钮,输入另一个说明变量,与上一个的输入相似,具体的输入如下图所示: 图4-2 图4-2图4-2图4-这就是T101的数据输入的全部过程,下面我们按照上述的方法,完成T102的数据输入.T102数据l 再吸收塔不带冷凝器和再沸器,在流程图上双击102塔图标,出现102塔数据输入主窗口,在数据输入主窗口中单击Algonithm下拉列表框指定102塔算法为Inside-out,单击Calculated Phases下拉列表框为气液相,Number of Lterations文本框中指定迭代次数为50。如图4-3图 4-3l 在102塔数据输入主窗口中单击图标,指定某层压力。这时出现Colume- Pressure Profile窗口。l 在Pressure Specification Mode中点选By IndividualTrays在右边的Individual Tray Pressure中,为1,2,27三块塔板指定压力,如图4-3。图 4-3在T102塔数据输入主窗口中单击图标,打开Column Pumparound窗口,在此窗口中可以为IO和Sure算法定义精馏塔泵送系统和气体旁路。泵送系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气体泵送系统通常被称为“旁路”。泵送系统由在表中单击超级文本字符串进行添加和编辑。每一个泵送系统的输入包括:相、泵送系统名称、出料塔板、回流塔板、回流压力和两个说明。在Column Pumparound Specification窗口单击“specification”超级文本字符串进入提供说明,用单选按钮选择说明组:如图4-3所示图 4-3我们为气体旁路1定义说明,单击Duty and Return Condition附选框,负荷和回流条件输入域被打开。回流条件可以是温度、温降或流量。也可以为加热器提供一个参考名称。我们为加热器命名为3,指定负荷为-4.0*106Kcal/hr,指定温降为60。如上所示我们在Column Pumparound窗口单击Insert按钮,新建气体旁路2说明,指定加热器名为4,指定负荷为-7.2*106 Kcal/hr温降为60。同样,我们在建气体旁路3说明,指定加热器名为5指定负荷为-5.8*106 Kcal/hr , 温降为80。整个输入如图所示:图4-3 图4-3 图4-3输入完成之后如下图所示:图4-3单击OK按钮返回输入主窗口.单击图标,指定入口物流和产出物流的相和所在塔板位置。这时出现Colume-Feed and Product(102塔入口物流和产出物流)数据输入窗口。指定物流FEED,S11,S22,S33,STEAMA,S5,分别从塔的26,7, 13, 18, 27,26进入.指定物流GAS2,GASOLINE2,S1,S2,S3,A4,WATER2,BOTTOM2,S37,S30,S31,S35,分别从塔板1,1,8,14,19,23,1,27,2,4,10,21输出,其中GAS2,GASOLINE2,S1,S2,S3,A4,的流率分别为333.33kg/hr,31208 kg/hr,31000 kg/hr,27000 kg/hr,32000 kg/hr,18583 kg/hr如图所示 图 4-3l 单击输入虚拟组分数据如下图: 图4-3单击OK退回主界面。在101塔数据输入主窗口中单击图标,定义塔的收敛数据,在收敛参数中,我们改变衰减因子为0.8,如图4-所示: 图4-单击OK返回主窗口。在102塔数据输入主窗口中单击图标,打开Column Condenser窗口,单击Condenser Type域中的Partial附选框定义塔的冷凝器类型为平衡阶段冷凝器,压力为0.312Mpa,温度估计值为40C,如图4-所示: 图4-单击OK返回主窗口。在102塔数据输入主窗口中单击图标,出现Column Side Heaters/coolers窗口,具体的输入如下图所示: 图4-4单击OK退回塔主数据输入窗口。在102塔主数据输入窗口单击按钮,进入Column Initial Estimater窗口,与T101塔输入相似,具体输入如下图: 图4-4 图4-4单击两次OK返回到塔的数据输入主窗口.l 在102塔数据输入主窗口中单击图标,出现Colume-Specification and Varible(T102塔说明和变量)窗口。在Add Specification and Varible(加入说明和变量)附选框中单击,如图4-4所示(102塔说明和变量)。图 4-4l 在Specification处单击红色的文字Parameter (参数)出现Parameter(参数)窗口。 在Stream/unit(物流装置)的下拉菜单中选择Column,在Stream Name下拉菜单中选择T102塔见图4-4图-在上面窗口中单击红色文字Parameter,出现Parameter Selection(参数选择)窗口。l 在Parameter(参数)域选择Tray Temperature,在Tray Number中输入1 如图 4-4图 4-4单击OK按钮返回。在T102塔说明和变量窗口中,单击Specification(说明)域中的红色文字Value,并在弹出的数据输入框中输入40后回车。图4-46是说明输入完后的T102塔说明窗口:图 4-4让我们面对上述说明参数,修改再沸器负荷。l 在variable(变量)域中,单击红色文字Parameter(参数),出现Variable(变量)窗口,如图4-4所示:图 4-4l 单击此窗口中的红色文字Parameter(参数),出现参数选择窗口。l 在参数选择窗口中的Parameter(参数)域中选择Heat Duty(热负荷)。PROII将在Heater(热)域中自动加上REBOILER。见图4-:l 单击OK按钮返回。图4和图45是完整的变量窗口与塔说明和变量窗口:图 4-图 4-5在塔的说明与变量主窗口,点击一下按钮,输入另一个说明变量,与上一个的输入相似,具体的输入如下图所示: 图4-5说明与变量2的输入如下: 图4-5 图4-5 图4-5 图4-5 图4-5 图4-5 图4- 图4-说明与变量3的输入: 图4-6图4-6图4-6图4-6图4-6图4-6说明与变量4: 图4-6 图4-6图4-图4-图4-7图4-7说明与变量5的输入:图4-7图4-7图4-7图4-7图4-7图4-7说明与变量6的输入:图4-图4-图4-8图4-8图4-8图4-8说明与变量7的输入:图4-8图4-8图4-8图4-8图4-图4-以上就是塔102的完整输入.T1数据l 再吸收塔不带冷凝器和再沸器,在流程图上双击T1塔图标,出现T1塔数据输入主窗口,在数据输入主窗口中单击Algonithm下拉列表框指定102塔算法为Inside-out,单击Calculated Phases下拉列表框为气液相,Number of Lterations文本框中指定迭代次数为50。如图4-9图4-9l 在T1塔数据输入主窗口中单击图标,指定某层压力。这时出现Colume- Pressure Profile窗口。l 在Pressure Specification Mode中点选By IndividualTrays在右边的Individual Tray Pressure中,为1,16,17三块塔板指定压力,如图4-9。 图-在T1塔数据输入主窗口中单击图标,打开Column Pumparound窗口,按下图所示输入各项内容 :图 4-9在点击红色链接文字specification,进入图4-9 图-下面我们为气体旁路1定义说明,单击Duty and Return Condition附选框,负荷和回流条件输入域被打开。回流条件可以是温度、温降或流量。也可以为加热器提供一个参考名称。我们为加热器命名为3,温降为60。如图:图4-9如上所示我们在Column Pumparound窗口单击Insert按钮,新建气体旁路2说明,指定加热器名为3,温降为60。同样,我们在建气体旁路3说明,指定加热器名为4, 温降为80。整个输入如图所示: 图4-9图4-9 图4-9 图4-下图是泵输入完成之后的完整窗口:图4-单击图标,指定入口物流和产出物流的相和所在塔板位置。这时出现Colume-Feed and Product(塔入口物流和产出物流)数据输入窗口。指定物流S4,S14,S15,S16,S24,S25分别从塔板16,6,11,13,17,16进入,物流S7,S9,S10,S12,S26,S8,S13,S29,S34分别从塔板1,7,11,14,3,1,17,9,5输出,其中物流S7,S9,S10,S12,S26 的流率分别为333.33,46000,27000,13000,14000kg/hr, 如图所示图4-10单击输入虚拟组分数据如下图: 图4-10单击OK退回主界面。在T1塔数据输入主窗口中单击图标,定义塔的收敛数据,在收敛参数中,我们改变衰减因子为0.6,如图4-102所示:图4-10单击OK返回主窗口。在T1塔数据输入主窗口中单击图标,我们来定义这个塔的热力学方法,如下图图4-10BK1001可以用于常减压的计算.单击OK返回主窗口.在T1塔数据输入主窗口中单击图标,出现Column Side Heaters/coolers窗口,具体的输入如下图所示:图4-10单击OK退回塔主数据输入窗口。在T1塔主数据输入窗口单击按钮,进入Column Initial Estimater窗口,与T101塔输入相似,具体输入如下图:图4-10图4-10单击两次OK返回到塔的数据输入主窗口.l 在T1塔数据输入主窗口中单击图标,出现Colume-Specification and Varible(T1塔说明和变量)窗口在Add Specification and Varible(加入说明和变量)附选框中单击,如图4-10所示图 4-10l 在Specification处单击红色的文字Parameter (参数)出现Parameter(参数)窗口。 在Stream/unit(物流装置)的下拉菜单中选择Column,在Stream Name下拉菜单中选择T1塔见图4-1在上面窗口中单击红色文字Parameter,出现Parameter Selection(参数选择)窗口。l 在Parameter(参数)域选择Tray Temperature,在Tray Number中输入1 如图 4-1图 4-1单击OK按钮返回。在T1塔说明和变量窗口中,单击Specification(说明)域中的红色文字Value,并在弹出的数据输入框中输入40后回车。图4-110是说明输入完后的T1塔说明窗口:图 4-11让我们面对上述说明参数,修改再沸器负荷。l 在variable(变量)域中,单击红色文字Parameter(参数),出现Variable(变量)窗口,如图4-11所示:图 4-11l 单击此窗口中的红色文字Parameter(参数),出现参数选择窗口。l 在参数选择窗口中的Parameter(参数)域中选择Heat Duty(热负荷)。在Heater中选择2。见图4-112:图4-11l 单击OK按钮返回。图411和图411是完整的变量窗口与蒸馏器说明和变量窗口:图 4-11图 4-11在塔的说明与变量主窗口,点击一下按钮,输入另一个说明变量,与上一个的输入相似,具体的输入如下图所示:说明与变量2的输入如下:说明与变量3的输入:说明与变量4的输入:说明与变量5的输入:说明与变量6的输入:说明与变量7的输入:说明与变量8的输入:T1塔的输入全部完成.换热器E1 在流程图上双击图标E1,换热器数据输入窗口如图所示。图4用Process Stream 按钮指定装置的入口和出口为Hot Side 或Cold Side .在Hot Side 域单击Process Stream按钮,出现换热器过程物流数据输入窗口,如图所示: 图411点击Process Stream按钮,选择物流BTOOM2为冷却端的入口物流,S4为冷却后的物流。如图所示:图4-11单击OK按钮返回.在换热器的输入窗口选择Specification按钮,出现换热器说明数据输入窗口,如图所示:图41在Specification的下拉菜单中选择Cold Product Temperature的说明选项,并在Value处输入数值391。单击OK按钮,返回换热器E1的数据输入主窗口。在换热器E1数据输入主窗口中,在Cold Side域的Pressure Drop处输入数值0.15如图所示:图41单击OK返回流程窗口。按照上述数据输入的步骤,输入换热器E2的数据。在Hot Side 域单击Process Stream按钮,出现换热器过程物流数据输入窗口,如图所示:图4-1点击Process Stream按钮,选择物流CRUDE为冷却端的入口物流,S27为冷却后的物流。如图所示:图4-12换热器说明窗口:图412换热器数据输入主窗口:图412单击OK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