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doc_第1页
地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doc_第2页
地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doc_第3页
地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doc_第4页
地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业1地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发展简史地图的起源和地图制图学的发展已有悠久的历史。古希腊地理学家C.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就是一部地图制图学著作。托勒密认为地理学就是“以线画形式描绘地球上所有迄今已知的部分及其附属的东西”。他研究了简单的圆锥投影并绘制了世界地图。中国西晋著名地图制图学家裴秀所创立的“制图六体”,对中国古代地图制图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的贾耽、元代的朱思本、明代的罗洪先等历代地图制图学家也对地图制图学的发展有过较大贡献。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地图制图学家G.墨卡托对地图制图学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17世纪以后,欧洲进行的大规模三角测量和地形图测绘,促进了地图制图学的更快发展。在中国,从清代开始,进行了国家规模的地图测绘,编制成带有近代性的皇舆全图和大清一统舆图。20世纪初兴起的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改变了地形图测绘生产过程,加上照相平版彩色胶印技术的应用,为地图的大规模编绘和印制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地图制图学现代体系的形成。二、现代地图学理论 5由于地图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行为科学、艺术科学等有着交叉及关联关系,它们的研究成果为地图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并促进了地图学理论研究的进展。1、地图信息论 地图信息表现为图形几何特征、多种彩色的总和及其相互联系的差别,可以说地图信息是以图解形式表达制图客体和其性质构成的信息。地图信息论就是研究以地图图形表达、传递、贮存、转换、处理和利用空间信息的理论。该理论有助于认识地图的实质,并深化了对地图信息的计量方法的研究。2、地图传输论 是研究地图信息传输的原理,过程和方法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客观环境制图者地图用图者再认识的客观环境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客观环境被制图者认知,形成知识概念,通过符号化变为地图,用图者通过符号识别,在头脑中形成对客观环境的认识。这个过程是一个地图信息流传输的过程,地图制作和使用都包括在这个传输过程中;地图符号能有效传输地理信息,但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噪声”干扰。该理论对于地图最佳制作和地图有效使用具有积极作用。3、地图符号学 是研究地图符号系统的构图基础,感受方式及其设计使用的科学。提出了六种视觉变量:形状、亮度、色彩、尺寸、密度和方向是地图符号系统的构图基础;四种感受方式:组合感受、选择感受、等级感受和数量感受是制图过程中的视觉特点,该理论对于地图符号设计和地图生产有较大影响。4、地图模型论 是研究如何建立再现的客观环境的地图模型,并以地图数学模型来表达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地图是客观世界的模拟横型。此模型是制图者的概念模型,并可用数学方法表达,经过抽象概括的制图对象的空间分布结构。该理论对于深入认识地图的实质,并对推动数字制图的发展有重要作用。5、地图认知论 是研究人类认知地图获取信息的手段,原理和过程的理论。该研究有两项成果。一是“地图认知环”学说,认为用图者首先接受到图像地图客体,进而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处理, 获取,然后据已有知识对所获信息进行加工,从而产生头脑信息图;再进一步通过对实地地理现象进行研究,最后得到所认知的地理实体,完成一轮认知环。二是“多模式感知和认知理论”,是指在虚拟地图环境下,用多种认知手段(如视觉、听觉)分别获取知识,并将其加以比较和想象处理,进而形成各自的知识库(如视觉、听觉知识库),最后将各知识库融合,产生综合知识库。该理论对制图手段、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使用有重要意义。6、地图感受论 是研究地图视觉感受过程的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方法,探讨地图是如何被用图者有效感受的理论。研究内容有分级符号、网纹和等值灰度梯尺的视觉效果,色彩设计客观性、视觉感受与 图形构成的规律、特点等。该理论对于地图设计有重要意义。三、国际地图学的最新现状及进展271、专题制图进一步拓宽领域并向纵深发展专题地图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发展, 其理论与方法已日趋完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海洋、城市、人文等专题制图迅速发展;(2)由单一部门专题制图向综合制图与系统制图方向发展, 由基础性专题制图向深层次与实用方向发展;(3)由区域性与全国性制图向全球性制图发展。2、计算机制图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地图生产, 多媒体电子地图集与互联网地图集迅速推广。电子地图集是近多年年以后出现的以光盘为介质, 通过视屏显示的地图集形式。它具有滚动、漫游、窗口放大、闪烁、动态显示、统计分析、叠加比较等多种功能, 具有制作周期短、成本低、功能强等优点, 因此得到迅速推广并展示广阔前景。加拿大、美国、荷兰、德国、瑞典、瑞士、西班牙、澳大利亚、捷克等国已出版了各种电子地图集。尤其美国微软公司1997年出版的世界地图集和1998年制作的虚拟地球电子地图集是当今国际上最好的多媒体电子地图集。加拿大、瑞典、西班牙、美国、瑞士等国还出版了国家电子地图集。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 已经成为快速传播所有知识的重要渠道。其中作为空间信息图形表达形式的地图, 越来越受到各网站和广大用户的欢迎。近十多年来, 互联网地图也称互联网络地图、网络地图、得到极其迅速地发展。3、地图学一遥感一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形成一体化的研究技术体系。70年代兴起的遥感技术正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目前航天遥感已发展到多层面空间轨道站、多种系列卫星、航天飞机、载人飞船等、多波段光谱、多频率雷达、高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与高光谱分辨率、多时相、全天候。同时各种遥感地学分析模型、图像数字处理技术、自动分类成图系统、数字三维立体图像显示等已日趋完善, 不仅为地图, 特别是为各种专题地图提供最有效的获取信息的手段, 为各种专题制图提供直接的高质量快速成图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制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空间信息采集、贮存、分析、处理、显示与制图的综合性技术系统, 它具有各种分析与模拟的功能, 能快速准确地输出各种数据、表格和地图。在空间数据结构与管理、用户使用界面、数据集成与更新、空间检索、空间分析与模型建立、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等方面已积累了较多的经验, 地理信息系统在各种评价、预测、决策、规划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当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视化、智能化、虚拟现实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的形势下, 地理信息系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4、计算机制图一电子出版生产系统一体化, 从根本上改变了地图设计与生产的传统工艺。计算机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 已解决了各类地图的自动编绘与快速成图方法, 为了获得高质量印刷出版地图, 年代国际上新推出了几种计算机出版生产系统, 并已在一些地图设计与生产部门应用,任何地图或复杂的大型地图集, 经过计算机设计、制图、编辑和审定合格后, 即可输出分色加网软片, 制版上机印刷, 甚至利用热敏成像技术, 由计算机通过激光束建立图形直接制版印刷,实现计算机制图与出版生产系统一体化和全数字化与自动化, 是地图学领域的又一重大变革, 具有深远的意义和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5、地图学新概念与新理论的不断探索。近几年国际上还对计算机与地图可视化、虚拟环境、地图自动概括自动综合、数字地图及其应用、互联网地图等问题进行了较多研究和讨论, 已取得一定进展。四、发展趋势地图学发展趋势:1、智能化 包括地图信息源信息获取,地图制作过程和地理信息表达的智能化等。2、虚似化 地图学将来表达的制图对象不一定都是实体的客观存在,很多内容将是虚拟的、模拟的、多维仿真式的。3、功能多极化 地图功能从表达地理客体规律特征,扩展到知识发现、空间分析、动态显示监测、综合评价、预警预报等。4、主客体同一化 随着科技发展,促进地图制作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地图制作将越来越简单,故既是地图制作者又是地图使用者将渐趋普遍,使主客体同一化。5、全球一体化 随着数字地球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将实现全球化的地图无缝拼接和万维网联通,使地图在表达地球和研究地球方面,都可以整体化,全球 一体化形式出现。6、地图、RS、GIS和GPS 一体化 数据库是链接数字地图、RS、GIS、GPS技术的共有基础,随着这些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将使其在信息科学的范畴内不断融合并趋向一体化,为地球信息科学、数字地球的成熟发挥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地图制图学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点和趋势为:1、地图制图学作为区域性学科,其重点已由普通地图制图转移到专题地图制图,并向综合制图、实用制图和系统制图的方向发展。2、地图制图学作为技术性学科,正在向机助制图方向发展,有可能逐步代替延续几千年的手工编图的作业方法。3、随着地图制图学同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产生了一些新的概念和理论。例如,以地图图形显示、传递、转换、存储、处理和利用空间信息为内容的地图信息论和地图传输论;研究经过地图图形模式化建立地图数学模型和数字模型的地图模式论;研究用图者对地图图形和色彩的感受过程和效果的地图感受论;研究和建立地图语言的地图符号学,等等。参考文献:1 刘岳.现代地图学发展的主要特征和今后方向J. 中国测绘2002 年1期.2 廖克.现代地图学的最新进展与新世纪的展望J.测绘科学2004年29期.3 王建敏等.遥感制图技术的现状与趋势探讨J. 矿山测量.2007年1期.4 武雪玲、 任 福.新技术条件下电子地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5 陈金美.现代地图学主要理论与方法探析J.现代测绘.2006.29.6 Qingyun Du.Status and Tendency of Digital CartographyJ.Information of geography space.2003.7 Andreas Neumann.Web Mapping and Web CartographyJ.Encyclopedia of GIS8 J.F.Bourillet,c.edy,f.rambert.Swath mapping system processing:Bathymetry and cartographyJ.Marine Geophysical Researches.9 Markus jobst and Timothy Germanchis.The Employment of 3D in Cartography.10 Anthony Williams.Behavioral geography,cartography,and spatial cognition:A review essayJ.GeoJournal.11 Silvia tomosk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