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子欲子之王之善与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译文:孟子对宋国大夫戴不胜说:“你想要你的君王学好吗?我举个通俗例子:这里有位楚国的官员,想要他的儿子学会说齐国话,那么,是找齐国人来教呢?还是找楚国人来教呢?” 戴不胜答道:“找齐国人来教。” 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却有许多楚国人在干扰他,纵使每天鞭挞他,逼他说齐国话,也是做不到的;假若带领他到齐国城市、农村走走,把他放在那样语言环境之中,再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挞他,逼他说楚国话,也是做不到的,(因为他天天听到的是齐国话。)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要他住在王宫中。如果王宫中年龄大的小的、地位低的高的,都是薛居州这样的好人,那王会同谁干出坏事来呢?如果王宫中年龄大的小的、地位低的高的,都不是薛居州这样的好人,那王又同谁干出好事来呢?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2、齐人伐燕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奚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简介:选自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认为,只要对百姓施行行政,就会获得百姓的支持,就会无敌于天下,在诸侯兼并战争中获胜,达到一统天下的目的;而如果不顾忌百姓死活,就得不到百姓的支持,只能招致失败。译文:齐国人讨伐燕国,战胜了它。诸侯们谋划要救助燕国。齐宣王说:“诸侯正在谋划要讨伐我,我怎么对待他们?”孟子回答说:“我听说凭七十里国土统一天下的,商汤就是这样;没有听说凭一千里国土而害怕人的。尚书中说:商汤开始征战,从葛伯开始的。天下的人都信服他,往东面出征,西面国家的老百姓就抱怨;往南面出征,北面的老百姓就抱怨,说:为什么把征伐我们放在后面呢?老百姓盼望他,好像大旱时期盼乌云和彩虹。到集市去的人不会停止,种地的人也不会停下。诛杀他们的君王,抚恤百姓,好像下了及时雨一样。老百姓非常高兴。尚书中说:等待我们的君王,他来了我们就复活了。现在燕王虐待他的百姓,您去征讨他,老百姓以为你要把他们从水火之中拯救出来,用竹筐装着食物,用壶装着水来迎接您的军队。(可是)您却杀了他们的父亲兄弟,抓住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抢走他们的宝器,这怎么能可以呢?天下人本来就害怕齐国的疆土(强大),现在又扩大了一倍却不施行仁政,这就会激起各国起兵。您赶紧下命令,放回燕国的老人和孩子,停止抢走他们的宝器,再和燕国的诸侯商量,为他们选定一位国君然后从燕国撤军,那么还是可以来得及制止兴兵的。”3、桀纣之失天下原文: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译文:孟子说:“桀和纣失去了天下,是因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 人民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所以,替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替树丛赶来鸟雀的,是鹞鹰;替汤王、武王赶来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纣。如果现在天下的国君有爱好仁德的,那么诸侯们就会替他把人民赶来。哪怕他不想称王天下,也不可能了。 现在想称王天下的人,好比害了七年的病要找存放多年的艾来治。如果平时不积存,好就终身得不到。如果不立志在仁上,必将终身忧愁受辱。以至于死亡。诗经上说:那怎能把事办好,只有一块儿淹死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4、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zh)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罟(g)不入洿(w)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ng)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帛矣。鸡豚狗彘(zh)之畜(x),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ng)(称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译文1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也算)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察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但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比喻。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他人跑了一百步,(您以为)怎么样呢?”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这句指在农忙季节不应让人民为公家服役)。密网不进池塘捕鱼,鱼鳖就不会吃完(古时曾经规定,网眼在四寸合现在二寸七分多以下的为密网,禁止下池沼内捕鱼)。按照季节砍伐树木(指在草木凋落的时候,那时生长时节已过),那木材便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没有什么不满。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都没有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在五亩(五亩:合现在一亩二分多)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凭此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畜养鸡、猪、狗等家禽、家畜(豚:小猪。彘:大猪),不要错过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到肉了。百亩的耕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数口人的家庭就不会有挨饿的情况了(数:几)。认认真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庠序: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七十岁的人都能穿衣吃肉,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 “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贵族们)却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官府)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造成的。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却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区别?王不要怪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指别的诸侯国的人)都会前来归顺了。” 译文2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黄河以北的地方遇到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的地方,同时把黄河以东地方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的地方。黄河以东的地方遇到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渔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一定的季节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与鱼鳖之类的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5、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译文)-用善良的言行来引导别人叫做叫教导,用善良的言行来附和别人叫做顺应。用不良的言行来引导别人的叫做谄媚,用不良的言行来附和别人的叫做阿谀。以是为是、以非为非的叫做明智,以是为非、以非为是的叫做愚蠢。中伤贤良叫做谗毁,陷害贤良叫做残害。对的就说对、错的就说错叫做正直。偷窃财物叫做盗窃,隐瞒自己的行为叫做欺诈,轻易乱说叫做荒诞,进取或退止没有个定规叫做反复无常,为了保住利益而背信弃义的叫做大贼。听到的东西多叫做渊博,听到的东西少叫做浅薄。见到的东西多叫做开阔,见到的东西少叫做鄙陋。难以进展叫做迟缓,容易忘记叫做遗漏。措施简少而有条理叫做政治清明,措施繁多而混乱叫做昏乱不明。/view/7149f475f46527d3240ce0a3.html 译文/view/61b7690590c69ec3d5bb750e.html 课本内容/view/daf3940016fc700abb68fcc9.html 课本内容6、士君子之勇有狗彘之勇者,有贾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争饮食,无廉耻,不知是非,不辟死伤,不畏众强,恈恈然唯利饮食之见,是狗彘之勇也。为事利,争货财,无辞让,果敢而振,猛贪而戾,恈恈然唯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轻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 译文: 有狗和猪的勇敢,有商人和盗贼的勇敢,有小人的勇敢,有士君子的勇敢。争喝抢吃,没有廉耻,不懂是非,不顾死伤,不怕众人的强大,眼红得只看到吃喝,这是狗和猪的勇敢。做事图利,争夺财物,没有推让,行动果断大胆而振奋,心肠凶猛、贪婪而暴戾,眼红得只看见财利,这是商人和盗贼的勇敢。不在乎死亡而行为暴虐,是小人的勇敢。合乎道义的地方,就不屈服于权势,不顾自己的利益,把整个国家都给他他也不改变观点,虽然看重生命、但坚持正义而不屈不挠,这是士君子的勇敢。 士君子之勇:士是读书人,君子是有道德修养的人。意思是:这是士人君子的勇敢表现。7、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原文: 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小人也者,疾为诞而欲人之信己也,疾为诈而欲人之亲己也,禽兽之行而欲人之善己也;虑之难知也,行之难安也,持之难立也,成则必不得其所好,必遇其所恶焉。故君子者,信矣,而亦欲人之信己也;忠矣,而亦欲人之亲己也;修正治辨矣,而亦欲人之善己也;虑之易知也,行之易安也,持之易立也,成则必得其所好,必不遇其所恶焉。是故穷则不隐,通则大明,身死而名弥白。小人莫不延颈举踵而愿曰:知虑材性,固有以贤人矣。夫不知其与己无以异也。则君子注错之当,而小人注错之过也。故孰察小人之知能,足以知其有余,可以为君子之所为也。譬之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是非知能材性然也,是注错习俗之节异也。 译文: 资质、本性、智慧、才能,君子和小人是一样的;喜欢荣誉厌恶耻辱,喜欢利益厌恶祸害,这是君子和小人相同的;至于他们用来求得荣誉和利益的方法就不一样了:小人肆意妄言却想要别人相信自己,竭力欺诈却想要别人亲近自己,做出禽兽一样的恶行却想要别人赞美自己;他们考虑问题难以明智,做事情难以稳妥,坚持的一套难以成立,结果就一定得不到他们所喜好的(荣誉和利益),而一定会遭受他所厌恶的(耻辱和祸害)。至于君子,对别人说真话,也希望别人相信自己;对别人忠诚,也希望别人亲近自己;他们善良正直而处理事务合宜,也希望别人赞美自己;考虑问题容易明智,做起事情来容易稳妥,坚持的一套容易成立,结果就一定能得到他们所喜好的,一定不会遇到他们所厌恶的。因此君子仕途不顺的时候,他们的名声不会被埋没,通达的时候,名声就会十分显赫,死了以后名声会更加辉煌。小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垫起脚跟羡慕说:“他们的智慧、思虑、资质、本性,本来就超过常人啊。”却不知道他们和自己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君子把它安排处理得得当,而小人把它安排处理得不得当而已。因此详细考察小人的智慧才能,就足以知道他们能够绰绰有余地做君子所做的一切。比如说越人习惯于越,楚人习惯于楚,君子习惯于中原地区。这不是智慧才能资质本性造成的,这是由于对其资质才能的措置以及对习俗的节制不同所造成的。8、圣王之制也原文: 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鳣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简介: 选自荀子 王制。荀子解释了根据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取用自然资源的道理,由此可见荀子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提倡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学者之一。译文: 奉行王道的帝王的法度:草木开花长大的时候,斧头不进山林砍伐,这是为了不让植物的生命夭折,不断绝它们的生长。鼋鼍、鱼鳖、鳅鳣怀孕、生育的时候,渔网、毒药不入湖泽,这是为了不让它们的生命夭折,不断绝它们的生长。春天耕种,夏天除草,秋天收割,冬天储藏,一年四季不耽误时节,所以粮食作物才不断绝,百姓就有多余的粮食了。池塘、水潭、河流、湖泊,严格遵守每个季节的禁令,所以鱼鳖丰饶繁多,百姓就有多余的资财了。树木的砍伐、培育养护不耽误时节,所以山林就不秃,百姓就有了多余的木材。9、有乱君无乱国译文;有搞乱国家的君主,没有自行混乱的国家;有治理国家的人才,没有自行治理的法制。后羿射箭的方法并没有失传,但是后羿并不能使后世的人们都百发百中;大禹的治国之法还在,但是夏后氏并不能世代称王。因此法制不可能(离开人的执行)而单独有所建树,律例不可能自动被实行;得到治理国家的人,法制就存在,失去治理国家的人,法制就不存在。法制,是治理国家的开端,君子,是法制的本原。因此有了君子,法律即使简略,也足够用在一切方面了;如果没有君子,法制即使完备,也会失去先后的实施次序,不能应付事情的变化,足以形成混乱了。不懂得法制的原理而只是去修订法律条文的人,即使了解很多,遇到事情也必定会昏乱。所以开明的君主急着得到治理国家的人才,而昏庸的君子急于取得权势。急于得到治理国家的人才,就会自身安逸可是国家却很安定,功业伟大而名声美好,上可以王天下,下可以称霸诸侯;不急于得到人才,而急于取得权势,就会自身劳累而国家混乱,功业败坏而声名远扬,国家必定会危险。因此统治者,在寻觅人才时劳累,而在使用人才时就会得到休息了。尚书上说:“要想想文王的恭敬戒惧,亲自去选择人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10、博学原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译文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懂 得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 通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成效绝不罢休。别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 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 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如果真能够做到这样,虽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聪明起来,虽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刚强起来。11、曾子寝疾(zng z qn j)译文1:曾子寝疾(2),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4)。曾元、曾申坐于足(5),童子隅坐而执烛(6)。童子曰:“华而睆(7)。大夫之箦与(8)?”卜也!”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9):“呼(10)!”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只赐也(11)。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自此始也。曾子曰:“夫子之病革矣(12),不可以变(13),幸而至于旦(14),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15),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16)。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17),斯已矣(18)。”举扶而易之(19),反席未安而没(20)。 曾子病倒在床上,病情严重。乐正子春坐在床下,曾元、曾申坐在脚旁,童仆坐在墙角,手拿烛火。童仆说:“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用得席子吧?”乐正子春说:“住口!”曾子听到了,突然惊醒过来说:“啊!”童仆又说到:“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用得席子吧?”曾子说:“是的,这是季孙送给我的,我没有力气换掉它。元啊,扶我起来,把席子换掉。”曾元说:“您老人家的病已很危急了,不能移动,希望能等到天亮,再让我来换掉。”曾子说:“你爱我不如爱那童仆君子爱人是用德行,小人爱人是姑息迁就。我现在还要求什么呢?我只盼望死得合于正礼罢了。”于是大家扶起曾子,换了席子,再把他扶回到床上,还没有放安稳,曾子就去世了。原文】 曾子(1)寝疾,病(2),乐正子春(3)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4)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5)。大夫之箦(6)与?”卜也!”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7)曰:“呼(8)!”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9)季孙只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自此始也。曾子曰:“夫子之病革(10)矣,不可以变(11),幸(12)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13)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14)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15)而毙焉斯已(16)矣。”举(17)扶而易之,反(18)席未安而没。 【注释】 (1)曾子:孔子得弟子,名参,字子舆。寝疾:病倒,卧病。 (2)病:意思是病情严重。 (3)乐(le)正子春:曾子的学生。曾元、曾申:曾子的儿子。 (4)隅:在墙角。 (5)睆(huan):光泽。 (6)箦(ze):席子。与: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7)瞿(ju)然:惊惧的样子。 (8)呼(xu):同“吁”,叹息声。 (9)斯:这。季孙:季孙氏,鲁国的大夫。 (10)革(ji):同“亟”,危急。 (11)变:意思是移动。 (12)幸:希望。 (13)尔:你。彼:他。这里指童子。 (14)细人:小人。 (15)得正:合于正礼。 (16)已:意思是可以。 (17)举:起,抬起。 (18)反:同“返”。没:同“殁“,死去。 【译文2】曾子病倒在床上,病情严重。乐正子春坐在床下,曾元、曾申坐在脚旁,童仆坐在墙角,手拿烛火。童仆说:“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用的席子吧?”乐正子春说:“住口!”曾子听到了,突然惊醒过来说:“啊!”童仆又说到:“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用的席子吧?”曾子说:“是的,这是季孙送给我的,我没有力气换掉它。元啊,扶我起来,把席子换掉。”曾元说:“您老人家的病已很危急了,不能移动,希望能等到天亮,再让我来换掉。”曾子说:“你爱我不如爱那童仆,君子爱人是用德行,小人爱人是姑息迁就。我现在还要求什么呢?我只盼望死得合于正礼罢了。”于是大家扶起曾子,换了席子,再把他扶回到床上,还没有放安稳,曾子就去世了。 12、大同与小康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 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 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 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 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 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 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译文:以前孔子曾参加蜡祭陪祭者的行列,仪式结束后,出游到阙上,沮丧地叹息。孔子之叹,大概是叹鲁国吧!子游在旁边问:“您为何感叹呢?”孔子说:“(说到)原始社会至善至美的那些准则的实行,跟夏商周三代杰出人物(禹汤文武相比),我赶不上他们,却也有志于此啊!” “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选拔道德高尚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都有供养他们的措施。男人有职份,女人有夫家。财物,人们厌恶它被扔在地上(即厌恶随便抛弃财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力气,人们恨它不从自己身上使出来(即都想出力气),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因此奸诈之心都闭塞而不产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出现,因此不必从外面把门关上。是高度太平、团结的局面。” “如今大道已经消失不见,天下成为私家的。人们只敬爱自己的父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对待财务和出力都是为了自己;天子诸侯把父子相传、兄弟相传作为礼制,城外护城河作为防守设施,礼义作为准则;用礼义摆正君臣的关系,使父子关系纯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用礼义来建立制度,来建立户籍,按照礼义把有勇有谋的人当作贤者(因为当时盗贼并起),按照礼义把自己看作有功。因此奸诈之心由此产生,战乱也由此兴起。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因此成为三代诸王中的杰出人物,(是按照礼义)从中选拔出来的。这六位杰出人物,在礼义上没有不认真对待的。以礼义表彰他们(民众)做对了事,以礼义成全他们讲信用的事,揭露他们有过错的事,把仁爱定为法式,提倡礼让。以礼义指示人们要遵循固定的规范。如果有不遵循礼义的人,在位的就会被罢免,老百姓把这(不按“礼”行事)当作祸害。这可以称为小小的安定。” 13、雖有佳肴 雖有佳肴,弗食,不只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記曰:“蛾子時術之。”其此之謂乎?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學鼓篋,孫其業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視學,遊其志也;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倫也。記曰:“凡學,官先事,士先志。”其此謂乎?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有與也。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親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译文:尽管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尽管有最好的方法,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因此学习了然后知道就知道不足,教导人然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对自己提出要求。知道困惑,然后能鞭策自己努力进修。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古代设学施放,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学校叫塾,每五百家的党有自己的学校叫庠,每一万二千五百家的一术有自己的学校叫序,在天子的王城或诸侯的国都设立有大学。太学每年招收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对学生考查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断句分章、弄清经文旨意的能力,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广泛学习和亲近老师,第七年考查学生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这一阶段学习合格叫“小成”。第九年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想观点坚定不移,不违背老师的教诲,达到这一阶段的学习标准叫做“大成”。唯其这样,才能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周围的人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会来归顺他,这就是大学教人的宗旨。古书上说:“求学的人应效法小蚂蚁衔土不息而成土堆的精神。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大学开学的时候,天子或官吏穿着礼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学生要吟诵诗经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叙述君臣和睦的诗,在一开学就用做官事上的道理勉励学生;入学授课之前,先击鼓召集学生,整齐威仪,然后打开书箱;同时展示戒尺,来约束他们的仪容举止;学生春季入学,教官没有占卜而大祭就不去考查学生,使学生内心从容不迫;时时观察却不说,让问题在学生的心中积聚;年幼的学生只听老师讲解而不随便发问,学习不逾越难度。这七点,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古书上说:“大凡学习,若学习做官,就先学习与职务有关的事;若学习做士,就先学习学士应有的志向。”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大学施教的方法,在学生的错误没有发生时就加以防止,叫做预防;在受教育的最好时机进行教育,叫做及时;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而进行教育,叫做循序渐进;互相取长补短,叫做观摩。这四点,是教学成功的经验。错误出现了再去禁止,就会抵触抗拒,格格不入;放过了学习时机,事后补救,尽管勤苦努力,也较难成功;杂乱施教而不循序渐进,学业就会搞乱而无所成;自己一个人学习,不与友人讨论,就会学识浅薄,见闻不广;与不正派的朋友来往,必然会违逆老师的教导;从事一些不正经的交谈,必然荒废正课学习。这六点,是教学失败的原因。14、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子夏其子而丧其明(2)。曾子吊之,曰:“吾闻之也:朋友丧明,则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无罪也!”曾子怒曰:“商!女何无罪也?吾与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间(4),退而老于西河之上(5),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6),尔罪一也。丧尔亲,使民未有闻焉,尔罪二也。丧尔子,丧尔明,尔罪三也。”而曰:“女何无罪与?”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矣!吾离群而索居(7)。亦已久矣!” 作品注释本节选自檀弓上。 子夏:孔子的弟子, 春秋 末期卫国人,名叫卜商,子夏是字。 (3)女(ru):同“汝”,你。 (4)事:侍奉。夫子:孔子弟子对孔子的尊称。洙泗:古时鲁国的两条水名。 西河:地名,在今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地区。 (6)疑:同“拟”,比拟。(7)索居:独居。 作品译文子夏因儿子死了而哭瞎了眼睛。曾子前去吊唁并说:“我听说朋友的眼睛失明了,就要为它哭泣。”曾子哭了,子夏也哭起来,说道:“天啊!我没有罪过呀!”曾子气愤地说:“你怎么没有罪过呢?以前我和你在洙水和泗水侍奉老师,后来你告老回到西河,使西河的人们把你比作老师。这是你的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30414:2025 E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 Requirement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human capital reporting and disclosure
- 去年初二数学试卷
- 围网灯光施工方案(3篇)
- 亲子小程序活动策划方案(3篇)
- 防冻水管施工方案(3篇)
- 沃尔沃卡车施工方案(3篇)
- 卫浴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山东应急考试题库及答案
- 农村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外包合同
- 企业员工薪酬福利外包服务合同书
- 医美注射美容治疗知情同意书
- CJ/T 385-2011城镇燃气用防雷接头
- 人工智能提示词工程师试题含答案
- 旅行社自愿离团免责协议书10篇
- 成人术中非计划低体温预防与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 2025-2030中国光芯片外延片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预测研究报告
- 售后服务转移合同协议
- 电气技术员试题及答案
- 航材包装、运输管理程序
- DB51-T 3251-2025 煤矿井下应急广播系统使用管理规范
- 静压植桩机钢管桩施工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