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与精神家园的失落.doc000.doc_第1页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与精神家园的失落.doc000.doc_第2页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与精神家园的失落.doc000.doc_第3页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与精神家园的失落.doc000.doc_第4页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与精神家园的失落.doc000.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与精神家园的失落罗文英青海省大通县黄家寨镇平地庄中学内容摘要:我国的语文教学中对于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上还做的很不够,直接导致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的失落。人们在日益发达的经济社会中该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本文就传统文化与当代语文教学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以与人商榷。关键词: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精神家园 文言 白话 母语 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进行的是如火如荼,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不是就没有出现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呢?纵观这几年的新课改与自己的教学体会,发现有好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真的审视与反思,尤其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是有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等着我们去重新思索、重新定位。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汉语,我们更应该站在民族与文化的高度去审视。而作为传载传统文化的桥梁语文教育,该何去何从呢?到底该如何给语文教学重新定位呢?本文试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以求方家指正。语文作为母语课程,有着五千年的悠久传统,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社会生活方式趋同化,使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因此,在强调创新的同时,我们万万不能丢了传统。我所说的创新是在尊重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创新,是扬弃,而不是对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教学方式的全盘否定。比如对传统典籍的诵读,我们不仅不能忽视,而且还要大力弘扬。通过诵读,让学生深刻了解隐含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厚民族文化内涵,并对传统文化产生清醒的、正确的思想认识,从而更好的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下一代良好的精神状态与人文品质。因此,在现代语文教学中传统的背诵、朗读、表达等基本功训练,将无可替代!他直接影响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与传统文化的继承。在二十世纪初,胡适、鲁迅、李大钊等一代人曾高举反文言的旗帜,并身体力行,直接推动了我国的新文化运动,从而形成并导致了现在的白话文格局。自五四以后,一直到本世纪八十年代,文言一直受到整个社会主潮的阻扼。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不大赞成学文言。而今,少学或不学文言又成了现代中国社会的主流声音。因此,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极少,或干脆就没有了。这难道就是社会的进步与教育的发展吗?为什么有些人这么反对学传统典籍呢?我认为大概有这么几点原因:一,文言中有许多落后的、陈旧的封建思想,它与现代的文化思想相抵牾;二,文言是僵死的、跟不上时代潮流的东西,它会禁锢学生的思想与创新精神;三,文言在现代生活中已经不用或极少用。其实,这种看法是十分肤浅的。文言中确实有很多糟粕,很多过时了的、落后的思想。但我认为更多的是思想的精华。如先秦诸子、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朱熹等无数的先贤大师以文言构筑的古诗文,成了中国文化史上辉煌灿烂的文化家园,他也将是我们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并为我们提供成长与提高自身素质与品质的精神养料。无数先贤、大师的思想、精神的灵魂用“文言”走过了漫漫的、璀璨的文化历程,我们再通过“文言”去走近他们、走进他们的思想与心灵,并与之进行思想与心灵的对话。这是对我们思想、精神的一次次的净化与完善的过程。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地净化自己的思想与心灵,才是对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精神的一种继承与传承!才会在未来的世界以本民族独特的文化独树一帜!再说了文言与白话其实是母子关系,根叶关系。没有文言就没有白话。白话绝大部分来源于文言,现代汉语中的大部分双音节词是由文言的附缀演绎而来的;绝大部分鲜活的成语是源自文言典故。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自建国以来我国整体的语言表达水平有日益下降的趋势。各种传媒及所谓的文化人的语言表达早已失去了典雅与古风,变得粗俗不堪,甚至不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这实际上就是整个社会轻视文言、轻视传统文化教育的恶果!虽然胡适、鲁迅等人曾反对文言,可那自有他们那代人的历史文化与社会背景。其实他们自小是在文言的熏陶下长大的,他们的每个毛孔与每条血脉中都有文言的滋养。也就是说,他们的文言根底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奠定得很是深厚的了。所以,他们无论怎样反对文言,他们所受的传统文化的滋养是抹杀不掉的。他们的传统文化的根底,是不会因提倡白话而变薄的。当我们仔细阅读鲁迅的白话文的时候,不难发现在他的笔下文言词汇的使用是极其普遍的。而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甚至六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在很少或根本没有一点文言根底的情况下,如果也跟着胡适、鲁迅一代人的余音去反对文言,我认为不是头脑发昏,就是瞎起哄!哄来哄去,“哄”掉的是几代人的文化学养,“哄”断的是民族的文化血脉,“哄”塌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想,反文言的这些人的思想是否跟百年来中国人民族救亡复兴的巨大思想压力和精神压力有关?跟当政者在“民族救亡和民族复兴”的大旗下,禁锢个人精神自由和情感自由、禁绝个人志趣的伸展有关?百年来现代中国语文教育中,确实一直存在一个“精神气度”的问题。百年来,中华“民族救亡”形势的严峻和“民族复兴”重任的沉重,形成一股无形而强大思想氛围,再加上人为的专制特色与文化氛围,都如巨石般压在了现代中国语文教育的身上,使得语文教育不堪重负,走进了一个好似早就掘好了的陷阱之中。而传统文化恰好是这种缺陷的最恰当的补充,只有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填补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空虚。现代中国语文教育一直高扬“语文教育为现实应用”这面旌旗建国前语文教育为民族救亡之用,建国后语文教育为民族复兴之用。我们呼唤:语文教育中能否多一点典籍?多一点传统文化?多一点真? 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育才会有出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才会圆满成功!才会保住悠悠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的精髓,才可以守住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参考资料: 附:个人简历 一九九七年师范毕业。(中专) 二零零四年大专毕业。(青海师大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