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三)——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凤庆一中石凤海).pdf_第1页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三)——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凤庆一中石凤海).pdf_第2页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三)——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凤庆一中石凤海).pdf_第3页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三)——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凤庆一中石凤海).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编者 凤庆一中石凤海 2017 届高三地理备课组 1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之三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本资料定位于为高考服务 适合高二 高三的文科生使用 不足之处敬请使用者予以指出以使内容更加完善 从而使本资料能够更好地服务自己和他人 谢谢 石凤海 凤庆一中 2017 届高三地理备课组 2016 年 12 月 12 日 三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三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1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震时 人们在陆地上先感受到上下颠簸 原因 纵波传播速度较快 然后才感受到水平摇晃 原因 横波传播速度较慢 在轮船上 人们只能感受到上下颠簸 不能感受到水平摇晃 原因 横波只能在 固体介质中传播 而纵波能在固体 液体和气体介质中传播 大陆地壳较厚 双层 下层的硅镁层 上层的硅铝层 大洋地壳较薄 几乎是单层 硅镁层 海拔越 高 地壳越厚 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 软流层又称软流圈 位于上地幔上部 岩石圈之下 由塑性物质组成 物质处于熔融状态 是岩浆的 主要发源地 岩石圈不仅包括地壳全部 还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2 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 一般情况下 位置越靠下 沉积岩岩层越老 位置越靠上 岩层越新 保存复杂 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比保存简单 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 侵入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海底岩石 离海岭越近 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 离海岭越远 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 或者说离海沟 越近 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 离海沟越远 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 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 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变质岩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 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3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自岩浆始 到岩浆终 而且生成岩浆岩的只能是岩浆 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应为岩浆岩 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有三个箭头指向的 方框必为岩浆 沉积岩中含有化石 2 内 外力作用和板块构造学说 1 内 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 内 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 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区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 如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 成主要是内力作用 板块碰撞挤压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外力作用 流水堆积作用 当然 从整体上来看 内力作用对全球地表形态的变化起主导作用 2 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外力作用将高处削低 高处受外力侵蚀 低处填平 低处受外力堆积 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 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 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 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 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 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 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 积岩 后来该地地壳上升 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3 板块构造学说 科迪勒拉山系 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安第斯山脉 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4 南极地区发现有丰富的煤炭 北极地区埋藏着丰富的石油 说明 南极 北极 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 区 森林茂密 后经大陆漂移至此 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编者 凤庆一中石凤海 2017 届高三地理备课组 2 5 某地多地震的原因 位于板块交界处 地壳运动活跃 位于地中海 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或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6 吐鲁番盆地 哈密盆地的成因 内力作用 地壳断裂下陷而成 7 伊犁河谷地 汾河谷地 渭河平原的成因 内力作用 地壳断裂下陷形成 外力作用 伊犁河 汾河 渭河携带泥沙堆积而成 8 长江三峡 雅鲁藏布大峡谷 横断山区峡谷的成因 内力作用 地壳上升 外力作用 河流侵蚀下切而成 9 横断山脉的成因 内力作用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抬升 外力作用 该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降水多 流水侵蚀和河流切割作用强 10 华北平原的成因 内力作用 地壳下沉 外力作用 海河 黄河 淮河携带泥沙堆积而成 11 刚果盆地 四川盆地 的成因 刚果盆地 四川盆地 原来是内陆湖 后经地壳抬升 河流下切 湖水外泻而成 12 死海 贝加尔湖 坦噶尼喀湖 的成因 内力作用 断裂陷落 断裂陷落形成的湖泊 湖岸线一般较 平直 等深线密集 水深 3 常见的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 褶皱 褶皱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 背斜和向斜的判断 a 从形态上看 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 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b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看 岩层中间老两翼新的是背斜 岩层中间新两翼老的是向斜 根据岩层新老关 系判断背斜和向斜较为科学 褶皱与地形 背斜可成山可成谷 向斜可成山可成谷 a 初期 向斜成谷 背斜成山 内力作用 b 后期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 裂隙发育 易被侵蚀而成为谷地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 岩层变得紧 实 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外力作用 差异侵蚀 2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 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 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 有明显的错动 位移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 若 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 3 断层与地形 地垒形成断块山 如 泰山 庐山 华山 地堑形成谷地 如 渭河谷地 汾河谷地 4 主要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 一般河流上游地区河谷狭窄 而中下游地区河谷宽广的原因 河流上游一般发源于山区 流水向下侵蚀强烈 使河谷呈现出 V 型 河流中下游多分布在地势平坦 流速较慢的平原地区 河流向下侵蚀较弱 向两侧的侵蚀能力加强 泥 沙沉积明显 形成宽谷 2 流水堆积地貌 风力堆积地貌与冰川堆积地貌的差异 从地表形态上看 流水堆积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总体比较平坦 而冰川堆积地貌多呈波状起伏 从堆积物质上看 流水堆积和风力堆积的物质分选性较好 冰川堆积物则大小混杂在一起 无分选性 3 根据风力堆积物判断盛行风向 根据沙丘判断风向 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 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 堆积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风向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编者 凤庆一中石凤海 2017 届高三地理备课组 3 4 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干旱 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 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 湿润 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 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 多角峰 冰斗 U 型谷 冰碛丘陵等地貌 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 常见海蚀柱 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5 中国主要的外力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典型地貌 张家界地貌 即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 主要是经过流水的长期侵蚀和复杂的地壳运动形成的石 英砂岩景观地貌 喀斯特地貌 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和淀积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又 称岩溶地貌 丹霞地貌 由流水侵蚀 溶蚀 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 石墙 石峰 石柱 嶂谷 石巷 岩穴等造型地貌 以中国广东丹霞山为代表 是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 6 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流水作用 上游侵蚀 中游搬运 下游沉积 因此 上游多为高山峡谷 中游河道变宽 下游为冲积平 原 河口三角洲 冲积岛等 冰川作用 高山上部侵蚀形成冰斗 角峰等 山下堆积形成冰碛丘陵 冰碛湖等 风力作用 在风源地附近 以侵蚀作用为主 形成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等 在风力搬运途中 风力减弱 会形成沙丘 黄土堆积地貌 黄土高原 等 7 黄土高原的成因是风力堆积 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的成因是流水侵蚀 8 西北山麓 太行山山麓冲积扇的成因 河流携带泥沙流出山地 在山前由于流速减慢 大量沙石堆积而成 流水堆积 9 北美五大湖 北欧峡湾风光 湖泊 成因 外力作用 冰川作用 5 地形特征 1 某地地形特征的描述 地形以 平原 高原 盆地 丘陵 山地 为主 地势 高 低 地势自 向 倾斜 由河流流向来判断 或直接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读出 地形崎岖 平坦 或地面起伏大 小 2 七大洲的地形特征 亚洲 a 地形复杂多样 高原 山地面积广 b 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c 地势中部高 四周低 d 地面起伏很大 非洲 a 地形以高原为主 b 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c 地势东南高 西北低 d 地面地伏不大 欧洲 a 地形以山地 平原为主 平原面积广大 b 地势低平 南北高 中部低 c 冰川地貌广布 北美洲 a 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 西部是山地 中部是平原 东部是山地 高原 b 地势东西高 中部低 c 冰川地貌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美洲 a 地形以山地 高原 平原为主 b 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 东部为平原 高原相间排列 c 北部地势西高东低 南部地势东西高 中部低 大洋洲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