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册 数 学 全 册 分 析.doc_第1页
一 册 数 学 全 册 分 析.doc_第2页
一 册 数 学 全 册 分 析.doc_第3页
一 册 数 学 全 册 分 析.doc_第4页
一 册 数 学 全 册 分 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左家庄二小逯绍华一 册 数 学 全 册 分 析本册书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本册书教育内容: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册书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几何体。 6、初步认识钟表并认识整时。7、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本册书教学重点:1、15的认识和加减,2、610的认识和加减,3、1120各数的认识,4、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本册书教学难点:1、位置(辨别左右)2、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本册书教学用具:1 实物(动物、水果等)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2 口算练习卡片 。 3 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4 数的组成练习卡片。5 计数器。6 钟面 。7 方木块。8 小棒。9 数位表。 本册书课时安排:本学期共61课时的教学内容,正课16周,总复习4课时一、准备课(2课时)二、位置(2课时)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 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2课时四、认识图形(2课时)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六、1120各数的认识(6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4课时 数学乐园1课时七、认识钟表(2课时)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19加几3课时 28、7、6加几4课时 35、4、3、2加几 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九、总复习(4课时) 第 一 单 元 教 材 分 析本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认数的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4、培养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本单元内容结构:数一数,比多少本单元地位作用:本单元只是让教师初步了解一下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还不是正式教学。通过数数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的感性经验。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创造了观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充分体验“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并通过合作交流,体会互相学习的乐趣。本单元例题分析:1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给初入学的学生展现校园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使学生通过数这些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2教科书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这是一个富裕的乡中心小学,校园内有飘扬的国旗、高大的教学楼,还有和蔼的老师、活泼的学生,还有小小气象站等;校园外有高耸的大楼、飞翔的鸽子,路边有葱郁的树木,美丽的农舍等。图中每种数量的事物不止一种(如数量是1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还有一座教学楼等),为的是给数数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通过让学生数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各种人和物的具体数量见下表。数量人和物数量人和物1国旗,楼房,老师6花坛里的花,校园周围的大树2农舍,单杠,跳绳的学生,讨论问题的学生,向校园走来的学生7鸽子,锻炼身体的学生3石凳,踢足球的学生8校园外绿地上的树,戴红领巾的学生4垃圾筒,小气象站里的学生9所有女同学5校园外的楼房,国旗上的五角星10所有男同学教科书第45页各集合圈中的人或物都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每个集合圈的旁边都标上了相应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使教师了解一下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和读这些数。3比多少,通过本小节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本单元教学重点:1、初步形成数学感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3、使学生初步掌握比较的方法。本单元教学难点:1、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对有序观察有初步认识。2、对方法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 本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本单元教学用具:数字卡片、模型图片 第 二 单 元 教 材 分 析本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内容结构:上下前后、左右本单元地位作用: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帮助儿童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坐在第几组第几个。本单元例题分析:1、上下:教材提供了一幅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画(如下图):蓝天下,雄伟的大桥横跨于长江,一艘轮船正穿桥而过,桥上的铁道上正奔驰着一列高速列车,铁路上方的公路上正行驶着一辆辆形态各异的汽车,桥头左右两边屹立着的三面红旗仿佛正迎风招展,好一幅雄伟壮观的景色。学生从中不仅根据轮船、火车、汽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了“上、下”方位,而且也感受到了祖国蒸蒸日上的勃勃生气。2、前后:教材通过排队上车图,说明前、后位置关系。教学时,既可以利用此图也可以让本班同学进行实地演习,不管采取何种方式,都可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使学生明确:前后的标准一般是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而且参照物改变了,前后也可以转换。3、左右: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帮助学生建立左、右标准,例2认识左、右的相对性。(1)建立左、右标准。教材例1,通过让学生模仿教师举右手,观察自己的左、右手,再让学生说明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以此建立左、右的标准。(2)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教材例2通过几个活动,让学生体会左右的相对性。首先两个同学一组面对面互相握一握对方的右手,引起认知冲突,虽然伸出的都是右手,但从一方的角度看两只手却不在一个方向,由此体会右的相对性,同样也可以伸出左手握一握,感知左的相对性。然后两个同学一组,一个同学判断桌面上的东西在对面同学的哪一边,加深对左右相对性的认识。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活动时,可以先观察自己的左(或右)和对面同学的左(或右),然后真正站到对面同学的位置上验证一下,看两人的左(或右)是否一致。以后则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自己转到对面同学的位置,来判断该同学的左右。(3)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一个社会没有秩序,生活将会杂乱无章,人们为了维持秩序,设定了一些规则,大家按规则行事,生活就变得井然有序。生活中按照左、右制定规则的事例也很多,教科书第6页在“生活中的数学”中举了几例。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车辆、行人靠右行,同时还介绍了北京、香港两地汽车行驶方向的不同规则(见下页图),北京是车辆靠右行,香港是车辆靠左行。相应的北京的车门在汽车的右边,乘客从汽车的右边上车,香港的车门在汽车的左边,乘客从汽车的左边上车。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这些事例或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事例,让学生一方面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左、右,另一方面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同时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如过马路要先看看左边,再瞧瞧右边。本单元教学重点:1. 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 能用“上、下、前、后”、“左、右”这些方位词正确表达物体的位置。本单元教学难点:1. 对相对位置关系的准确描述。(理解)2. 能用“上、下、前、后”、“左、右”正确表达物体的位置。 (表达)本单元课时安排:1、上下前后1课时 2、左、右1课时 本单元教学用具:实物图画卡片,数字卡片、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课件 第 三 单 元 教 材 分 析本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本单元内容结构:本单元地位作用: 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例题分析: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基数含义及认、读。215的排列顺序。315的写法。4比大小。5第几(序数含义)。6几和几(数的组成)。二、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加减法。1教科书第23页是加法的初步认识。2教科书第24页是15的加法。3教科书第25页是减法的初步认识。4教科书第26页是15的减法。三、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1教科书第29页猴子图和直尺图是0的初步认识。2教科书第29页小鸟图和青蛙图是0的加减法。本单元教学重点:1、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2、 掌握数的组成,正确计算。本单元教学难点:1、0表示起点;2、比多少的准确表达。本单元课时安排: 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 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2课时本单元教学用具:1、 实物(动物、水果等)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2、 口算练习卡片 。 3、 数的组成练习卡片。4、 计数器。 第 四 单 元 教 材 分 析本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本单元内容结构:标题例题安排备注认识物体和图形1、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本单元地位作用: 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本单元例题分析: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知识的编排,教材是按三个层次进行处理的: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应用这两个环节上,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首先,教材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这样编排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就培养起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然后,教材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按三个层次编排: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本单元教学重点:1使学生直观认识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2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本单元教学难点:1能够辨认和区别立体图形。2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本单元课时安排:认识图形2课时本单元教学用具:各种立体图形和若干个 第 五 单 元 教 材 分 析本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本单元内容结构:本单元地位作用: 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全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单元例题分析:一、6、7的认识和加减法16和7的认识。6和7的认识包括数数、认识数字6和7、7以内的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写数字6和7、6和7的组成等内容。26、7的加减法。有关6、7的加、减法的编排,由以前的一幅图表示一个算式过渡到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这样编排便于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联系,利用联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数,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生活中的数。其内容包括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4有关6、7的加减法的应用。教材第一次出现这种形式的内容,它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二、8、9的认识和加减法18、9的认识。8、9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6、7的认识基本上一样,只不过比认识6、7的要求稍微高一些。28、9的的加减法。有关8、9的加减法,与6、7的加减法相比较,在编排上有较大的区别:首先,从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有关8、9的加减法计算教材分两个层次安排,一是通过摆学具计算两道加法算式和相应的两道减法算式;二是直接用“想一想”的办法计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其要求明显高于6、7的加减法。3生活中的数。教材通过这些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教材这样安排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了数以后能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中体会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4“用数学”。教材在第58页安排的“用数学”内容与6、7加减法中安排的“用数学”内容略有不同,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用同一情境图反映两个不同的数学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二是例题和习题选用什么计算方法去解决问题完全由学生自己去决定,教材未作任何提示,这里“用数学”的要求要比第47页高,其内容对刚入学不久的儿童来说,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三是题中的某些已知数量不通过数数去得出,而改为直接告诉已知数量,这有利于学生通过分析数量间的关系而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三、10的认识、有关10的加减法和填未知加数110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不相同:一是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熟悉了,没有像前面那样具体介绍。二是将10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面,而将写10安排在认识数的最后,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在教学中利用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组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集中练习10的书写。2有关10的加减法。有关10的加法和减法教材省去了学具拼摆等内容,而是让学生对照点子图直接利用10的组成进行计算。在内容的呈现上教材采用了逐步提高要求的作法,从3+7和10-7起后面算式中的数基本上要求学生自己根据点子圆去填写;同时5+5和10-5的计算教材取消了点子图,直接让学生想相应的10的组成算出得数。教材这样安排,既反映了循序渐进的编排原则,也体现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及规律。3填未知加数。这一内容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同时又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准备。这种准备有知识内容上的准备,但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策略或者说思维方法的准备。如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时要用到9+( )=10、8+( )=10、7+( )=10这个过程正好是一个填未知加数的过程。填未知加数为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如何去通过“凑十”算出得数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思维策略。又如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通常要通过想9加几得十几去算出差,这种想的过程显然是一种想加法算减法的过程,但它和这里的填未知加数的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填未知加数也为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思维策略。四、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连加和连减是本单元教材的又一难点内容,它们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五、整理和复习。教材在本单元专门安排了整理和复习的内容,这是学生入学以来的第一次系统整理和复习数学知识,其内容不仅包括本单元所学习的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同时还包括了在第三单元所学习的15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教材分两部分安排,一部分是对知识的整理,另一部分是供练习用的习题。在知识的整理中教材将所要整理的知识内容设计成一些题目,以这些题目作为学生整理知识的线索,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这些线索全面再现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所有知识,另一方面根据这些线索将分散学习到的数和加减法计算知识综合起来,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六、实践活动“数学乐园”。这部分教材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种数学实践活动情境,其内容都是一些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材料,这些材料为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提供了学习线索。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材在这里提供给学生活动的材料和线索都是生动有趣的,因此教材将课题名称定为“数学乐园”。这部分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活动。1数学迷宫。复习10以内数的顺序。2对口令。加深10以内数的组成的理解。3送信游戏。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4起立游戏。复习基数和序数知识。5投掷游戏。复习数数和比多少等知识。本单元教学重点: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2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3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本单元教学难点: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2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3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本单元课时安排: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本单元教学用具:1、 实物(动物、水果等)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2、 口算练习卡片 。 3、 数的组成练习卡片。4、计数器。第 六 单 元 教 材 分 析本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本单元内容结构:数数读数顺序和大小写数个位和十位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本单元地位作用: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本单元例题分析: 例1,教学数数,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并且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准备。 例2,教学数的读法。例3,教学数序。例4,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 例5,主要是通过操作,使学生在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口算,不必按照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笔算法则来算。 例6,教学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下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本单元教学重点:1知道这些1120之间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本单元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本单元课时安排: 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课时本单元教学用具:1、 实物(动物、水果等)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2、 口算练习卡片 。 3、 数的组成练习卡片。4、计数器。第 七 单 元 教 材 分 析本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时。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本单元内容结构:本单元地位作用: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本单元例题分析:认识钟面,认识整时。一种是像挂钟和手表这样的,钟表面上有12个数,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另一种是像闹钟这样的电子表,表面上有两个点,点的左边是几,同时点右边是“00”,就是几时。本单元教学重点: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本单元教学难点: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本单元课时安排:认识钟表2课时本单元教学用具:钟表、电子表钟面模型第 八 单 元 教 材 分 析本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本单元内容结构:本单元地位作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有的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没有学好,计算时既慢又容易出错,以后继续学习口算和多位数笔算时就会遇到很大困难,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例题分析:一、9加几1、9加几的口算。例1,探讨9加几的计算方法。例2,强化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的方法。2“用数学”解决简单问题。例3,一是让学生用9加几的知识解决问题,二是让学生了解,可以因题选择算法。二、8、7、6、加几18、7、6加几的口算。例1,两种方法解决问题。例2,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运用“凑十法”完成新的计算题。例3,具体体现“算法多样化”的理念。其中,应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算8+9=17是重点内容。2“用数学”解决简单问题。例4,让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探寻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三、5、4、3、2加几例1,使学生初步学会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例2,只给出算式。以巩固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计算小数加大数。四、整理和复习:系统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五、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此外教材在这里还安排了直观统计图,让学生用涂色的方法整理各种活动的人数,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接触简单的数据整理,看简单的统计图。本单元教学重点: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本单元教学难点: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本单元课时安排: 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19加几3课时 28、7、6加几4课时 35、4、3、2加几 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本单元教学用具:口算卡片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