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区抗旱保渔水产养殖技术.doc_第1页
天津地区抗旱保渔水产养殖技术.doc_第2页
天津地区抗旱保渔水产养殖技术.doc_第3页
天津地区抗旱保渔水产养殖技术.doc_第4页
天津地区抗旱保渔水产养殖技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地区抗旱保渔水产养殖技术一、 干旱对渔业生产的影响1制约苗种生产春季是亲鱼性腺发育阶段,对亲鱼池经常注水和流水刺激,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是促进亲鱼成熟,提高怀卵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干旱的影响下,促进亲鱼成熟及怀卵量提高的技术措施无法实施,影响了亲鱼的培育,苗种孵化就不能预期进行。2、影响苗种放养早春由于缺水,池塘水位偏低,使池水的早晚温差过大,水化学及生物变化剧烈,而苗种个体小,对养殖水质要求高,水质的不稳定,使投苗工作难以进行,缩短了养殖期;正常投放苗种后,由于水位低,到养殖后期,随着养殖动物的个体增大,单位体积的渔容量过多,会造成一系列的水质、病害问题。3、病害提前干旱导致蓄水不足,养殖水深较浅,池塘水温提前升高,水温的升高导致致病菌、寄生虫卵提前繁殖,养殖动物发病季节提前。4、水质较差随着养殖生产的进行,残饵、粪便积累越来越多,水质得不到新鲜好水的稀释,使得水质越来越差,不利于养殖动物的正常生长,甚至造成水质引起的病害发生。5、影响正常投喂水位低的池塘,白天温度高,鱼类表现为摄食旺盛,晚上水温下降快,造成鱼类对食物的消化困难,对饲料的转化率低,排出的未完全消化粪便更能败坏水质,造成恶性循环。二、应采取的技术措施针对干旱对渔业生产的影响,建议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改造池塘,防止渗漏有条件的渔农,可以进行池塘改造,修补缺漏处,把池塘挖深,最深可挖至4米,减少池塘向外渗水,还可铺设土工膜,增强池塘的防渗功能。2、建设应急水源,保证正常育苗苗种的正常生产是整年水产养殖的基础。苗种繁育单位应建有应急水源,包括自来水、地下水,并配备水质处理设施,使水资源循环使用,以保证苗种的正常繁育。3、选择耐旱水产养殖种类及良种干旱情况下,应调整养殖结构,选择耐旱的水产养殖种类。耐旱种类有:鲤鱼、鲫鱼、罗非鱼、泥鳅、黄鳝、乌鳢、胡子鲶、河蟹、龟鳖、鲆鲽类等。由于良种的抗逆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能抵御干旱带来的一系列水质、病害问题,因此,在选择品种选择上,应该选择良种。鲤鱼良种有:乌克兰鳞鲤、津新鲤、建鲤、湘云鲤等;鲫鱼良种有:异育银鲫中科3号、杂交黄金鲫、彭泽鲫、湘云鲫2号等; 罗非鱼良种有:“吉丽”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奥尼鱼、福寿鱼、“夏奥1号”奥利亚罗非鱼等;其它良种有:杂交鳢“杭鳢1号”、 清溪乌鳖、中华鳖日本品系。如果干旱严重,可适当减少投苗量。4、采取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应对干旱可采取的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有:(1)鱼虾菜生态循环养殖技术技术要点:在水产养殖模式不变情况下,在养殖水面上利用浮床种植水生蔬菜(或观赏植物),蔬菜占水面5至20。目前半咸水水域蔬菜品种种植效果较好的是竹叶菜(空心菜)。天津地区6月份以后可开始在水面种植,苗种在陆地培育至25cm左右,选择无病健康的植株移植至浮床上,移植时,使蔬菜的根系完全浸入水下,浮床下安装护网,保护植物根系,防止鱼类摄食。浮床离岸4米左右,以防止土传病害进入浮床,并用绳和岸上的桩固定住。浮床和浮床间可根据池塘大小连接成条,条与条之间有1米至2米的空隙,以方便菜的采收。空心菜在生长正常情况下每20天可采收一次,采收时掐去长成商品规格的枝叶,留下植株可继续生长。池塘最好配备水下微孔管道式增氧设施和叶轮式增氧机配合使用,种植的蔬菜不用单独管理。鱼虾菜生态循环养殖技术,蔬菜覆盖在渔池上,对水温的上下波动有一定的缓冲作用,白天如水位低水温较高,养殖动物可在蔬菜下遮阴,晚上由于蔬菜的覆盖作用,使水温能缓缓下降,较少了温度波动对养殖动物的应激;蔬菜吸收养殖池塘中多余的营养物质,使养殖水质得到改善,有利于养殖动物的正常生长。(2)鱼虾混养技术技术要点:鱼虾混养生态养殖模式在原来单一鱼类(或虾类)养殖环境中,加入了虾类(或鱼类),使整个养殖环境的生物链更加丰富和完善。主养鱼套养虾模式中,主养鱼的放养品种、放养密度不变,另外投放虾类,只投喂鱼类,投喂方式、饲料品种、投喂数量不变,虾类只能摄食鱼类的残饵和浮游生物。一方面鱼类可摄食弱虾、病虾、死虾,截断了虾病的口径传播;另一方面,虾类的投放摄食了残饵、浮游生物,水质状况维持良好状态。主养虾套养鱼模式中,主养虾的密度不变,另外投放滤食性、杂食性或肉食性鱼类,只投喂虾类不投喂鱼类,投喂方式数量不变,鱼类靠摄食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弱病死虾生存,在改善水质的同时,能有效控制虾病的暴发,提高养殖虾类的成功率。根据不同养殖池塘条件可采取不同混养系列:主养鱼混养虾系列该系列适宜50亩以上的大面积养鱼池,或传统的鱼类养殖池塘。该系列分为主养鱼种和主养成鱼两种。A.主养鱼种,套养虾模式5月中旬投放虾苗4万尾/亩左右,6月中旬投放鱼类夏花1500尾/亩左右,养殖过程中投喂鱼类苗种饲料,不单独投喂虾饲料。B.主养成鱼,套养虾模式主养杂食性鱼类鲤或草食性鱼类草鱼等,池塘主养观赏鱼如锦鲤也可套养南美白对虾。大型吃食鱼的亩放养量控制在500尾以下,套养的小型吃食鱼类控制在300尾以下,滤食性鱼类控制在150尾左右。等摄食鱼类驯化上台、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亩投南美白对虾0.5万尾2.0万尾,按鱼类养殖管理,不单独投喂南美白对虾,不泼洒虾类敏感的药物,8月底或9月先捕获虾类,继续养殖鱼类。主养虾套养鱼类系列 该系列适合于各种面积的南美白对虾精养池,套养鱼类为小型肉食性鱼类的黄颡鱼或杂食性鱼类丁鱼岁、梭鱼或滤食性鱼类的鲢、鳙,主养的南美白对虾投放密度7.5万尾/亩8.5万尾/亩。A.套养小型肉食性鱼类模式:5月初,水温稳定在20以上投放虾苗,待虾苗长到5cm以后,即6月中旬亩投放黄颡鱼种,规格140尾/kg,密度100尾/亩。按养虾池塘进行养殖管理,黄颡鱼不单独投喂。B.套养中小型杂食性鱼类模式:5月初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投放虾苗,待虾苗长到3cm以后,6月初投放丁鱼岁 鱼种,规格50尾/kg,密度40尾/亩,按养虾池塘进行养殖管理,丁鱼岁 不单独投喂。C.套养滤食性鱼类模式:5月初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投放虾苗,虾苗投放15d后,根据水体生物量情况,开始投喂对虾全价配合饲料。投放虾苗一个月后,投放鲢鱼种,规格4尾/kg,密度 30尾/亩,鳙鱼种,规格2尾/kg,密度 5尾/亩。养成过程中根据水体中浮游生物量的情况,适当追肥,以透明度在25cm30cm为准,并定期施用微生态制剂,保持水中良好的藻相,按养虾池塘进行养殖管理。鱼虾蟹混养系列:该系列适合河蟹产地的主养河蟹池塘。3月底投放鲫,规格20尾/kg,密度200尾/亩,4月初投放河蟹,规格120只/kg160只/kg,密度600只/亩,鲢15尾/亩,鳙5尾/亩。5月中旬亩投放虾苗1万尾。只投喂河蟹饲料,每天2次。5、采取无公害水质调节措施单养鱼类和单养虾类的精养池塘,由于养殖品种相对单一,自身水质净化能力较差,随着残饵的积累,新水得不到补充,水质将越来越不利于养殖动物的生长。化学制剂调水剂在干旱情况下,由于水温不易控制,更容易造成鱼类中毒、水质突变等事件发生,因此干旱情况下的水产养殖水质调节技术,应该提倡使用微生态制剂,并采用科学的微生态制剂使用方法。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方法(1)一般使用方法微生态制剂在苗种放养前即可使用,在使用有机肥料时,可和肥料混合后使用。使用微生态制剂前要检测水质情况,包括pH值、氨氮、亚硝酸盐、溶氧、COD、浮游生物。根据水质测定结果,选择不同的微生态制剂;池塘浮游动物多时不宜使用微生态制剂。(2)光合细菌的使用一般在养殖前期使用,当水体中氨氮大于0.8mg/L或硫化氢大于0.1mg/L时,每10天施用1次,每次5公斤/亩(活菌含量20亿/mL以上)。(3)枯草芽孢杆菌的使用一般在养殖中后期使用,当水体中残饵量增多,COD较高,或藻类组成老化,或藻类过度繁殖时使用。每10天15天使用1次,每次1斤/亩(活菌含量20亿/克以上)。(4)硝化细菌的使用池水中亚硝酸盐大于0.02mg/L时使用,每10天使用1次,每次2斤/亩(活菌含量100万/克以上)。(5)复合菌的使用水体内各种理化数值基本正常或无突出不合格理化指标或底泥污染严重时使用。每10天使用1次,每次500mL/亩(活菌含量100亿/mL),底泥污染严重时使用片剂。使用注意事项(1)对于藻类大量繁殖且种类单一的池塘,在泼洒枯草杆菌的同时,应配合泼洒含有活性钙、CaO、MgO、SiO2及生物活性物质的肥料。(2)每10天15天定期地补充微生态制剂,才能保证其优势菌的位置和发挥作用。(3)微生态制剂只能用作预防,而不能处理突发水质变化或虾病发生情况。(4)在治疗虾病时,泼洒完消毒制剂后72小时,泼洒微生态制剂,有利于微生态制剂迅速占领池塘,形成优势种,抑制病原菌的快速繁生,对虾病治疗起到辅助作用。(5)单精养虾池,特别是在养殖中期和后期的水质调节,宜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鱼虾混养或其它生态养殖的池塘,可以不用或少用微生态制剂。此外,对于干旱条件下,施肥技术的应用要更加谨慎。水源水氨氮较高的池塘和长年未清淤的老池塘可不施基肥,水质较为清瘦的池塘在干旱时应主要施化肥为主,尽量避免施有机粪肥,化肥的施用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在增氧技术上,应采取水下微孔管道式增氧设施增氧,这种增氧设施在节电的同时,机械运动温和,不会因干旱水浅,搅动底泥,进一步恶化水质。6、提前进入鱼病防治期干旱导致的水温升高会使鱼病发病高峰提前,因此,干旱时期,要提前进行鱼病防治工作,平时加强巡塘工作,定期做鱼病检查和水质检测工作,及时清除残饵、杂物。病害的防治主要应采取微生态制剂和中草药制剂,以提高养殖动物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为主,尽可能少用化学制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