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doc_第1页
11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doc_第2页
11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doc_第3页
11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doc_第4页
11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总论31.1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31.2评价基本内容与评价重点3第二章 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52.1建设项目概况52.2 工程分析52.3 项目管理及实施计划102.4 工程污染源分析102.5事故风险12第三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53.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153.2生态质量现状评价163.3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73.4 生态保护措施20第四章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224.1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24.2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224.3 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23第五章 水环境影响分析255.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255.2施工期废水265.3 运营期废水26第六章 声环境和固体废弃物影响评价296.1声环境296.2 固体废弃物30第七章 景观影响评价327.1 污水处理站用地景观现状327.2 景观相融性评价32第八章 项目可行性论证358.1 规划符合性评价358.2 产业政策368.3 方案比选378.4 污水处理工艺可行性39第九章 总量控制41第十章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4210.1环境管理4210.2 环境监测计划43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4611.1.结论4611.2建议51第一章 总论1.1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黄山是世界著名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其自然景观最为突出,“奇峰、怪石、云海、温泉”四绝久负盛名,并获得“世界地质公园”等多项殊荣。随着黄山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游客人数和配套服务人员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污染物排放量也大幅增加。目前温泉片(含慈光阁)产生的污水水量已超过原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每天有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溪流。鉴于此,黄山风景区拟改扩建现有温泉南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为了黄山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好黄山的自然环境,作为风景区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十分必要。黄山风景区温泉片污水治理工程的建设势在必行。1.2评价基本内容与评价重点1.2.1 基本内容根据评价技术导则,结合本项目的工程情况和周围环境状况,本评价工作内容主要包括:(1)黄山风景区自然环境、旅游发展、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等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2)工程分析,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包括管道走向选择、工艺流程、污染物排放与生态破坏估算,潜在的环境影响等(3)黄山风景区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施工期和运营期环境影响与污染防治对策(5)公众参与(6)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1.2.2 评价重点(1)施工期管沟开挖及场地平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污水处理工艺的可行性(3)景观影响分析1.2.3 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建设项目特点,评价区域内的保护目标主要是污水管网沿线的宾馆、疗养院等旅游接待设施和项目影响范围内的植被。根据现场调查,拟建项目周围无重点文物和珍贵植物等重点保护目标。逍遥溪温泉至南大门段,水环境功能为渔业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经调查该段无饮用水源取水口。环境保护目标见下表。重点环境保护目标项目保护目标相对方位相对距离(米)影响因子保护级别施工期运营期污水管网双溪宾馆西北10噪声、扬尘空气质量满足国家一级标准,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武警中队西北20噪声、扬尘干部疗养院北15噪声、扬尘工人疗养院西30噪声、扬尘温泉大酒店南20噪声、扬尘桃源宾馆东南25噪声、扬尘博物馆南5噪声、扬尘温泉风情带北5噪声、扬尘植被管线两侧各5米范围内开挖桃花溪项目区范围内施工废水类水质标准污水站水环境污水处理站出水排放口上游200米至下游3000米施工废水、生活污水出水非正常排放类水质标准大气环境项目区100米范围恶臭污泥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表5标准第二章 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2.1建设项目概况黄山温泉景区污水集中处理改造工程包括温泉、慈光阁片污水收集管网(约4公里)建设和对原温泉污水处理站进行改扩建两项内容。污水处理站设计最大污水处理量为2400吨/天。项目总投资约800万元。2.2 工程分析一、污水处理站改扩建:(1)原有污水处理站概况:原污水处理站,位于揽胜桥下方100米、逍遥溪畔。占地面积约270平方米,钢混结构。原设计单位:黄山市环境工程公司建设单位:黄山管委会园林局建成时间:1997年处理能力:960吨/日处理工艺:生物接触氧化法。二沉池生物接触氧化池调节池排放污水格栅排放去向:排污口设在逍遥溪岸边,紧邻污水处理站。处理效果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黄山风景区温泉片原有污水处理站于1997年建成,其设计处理生活污水能力为960m3/d,主要处理温泉南片的污水。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当时配套的排污管是水泥管,由于破损、渗漏严重,加上部分污水治理设备损坏锈蚀和老化,不能正常使用,污水站现已停止运转,导致温泉片污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溪流中,污染地表水体。因此必须对原污水处理站进行改扩建。(2)污水处理站改建工程建设地点:在原址上改扩建设计单位:黄山市环境工程公司建设单位:黄山管委会园林局处理能力:2400吨/天处理工艺:CASS(循环活性污泥法)法排放去向:处理后的水就近排入逍遥溪。工程占地:540平方米a污水处理站水量、规模确定根据调查,近年来,温泉景区(含慈光阁片)共有用水单位26家,日排水量约1801吨。2006年以来,温泉景区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整治改造,部分单位下迁、宾馆改扩建,用水量发生了变化。目前整治改造尚未结束。现依据温泉地段整治改造完成的用水情况来估算项目区的用水量。温泉区用水量、排水量估算序号用水类别用水指标用水量排水量1流动游客5000人,20L/人天100按总用水量的85%计2住宿游客1400张床位,400L/人天5603常住人口1200人,300L/人天3604其它以上用水量的15%1535合计1173997另据调查,温泉景区的飘雪温泉和温泉露天浴池项目每天共排废水1350吨,正常情况下,考虑回用。在中水回用设施未建成前,或中水回用设施出现故障、运转不正常时,这部分废水也可进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应急处理。另外,由于风景区流动人口等不确定因素多,用水量受旅游形势和季节影响变化较大,旅游黄金周和周末游人激增,用水量比平时多出好几倍。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景区的人数和接待设施在近几年将呈增加态势,用水量还会随之递增。考虑到景区施工的难度和远期污水量的增长,建设应尽量一步到位,确保将来所有污水都能得到治理,既节省投资,又有利于风景区景观和生态的保护。根据以上分析,黄山风景区环保办提出温泉污水处理站设计规模定为2400吨/日(包括了温泉浴池的排放水),我们认为基本合理。b 设计水质排入污水处理站的污水主要是餐饮和宾馆的生活污水。总的来说,餐饮污水的水量相对排放高峰在中午时段,这时污水的CODCr、BOD5浓度都较高,一般CODCr值在600-800mg/L左右,并含有大量浮油、食物残渣;宾馆生活污水的水量排放高峰在晚上,由于大量洗浴用水的进入,水量相对较大,但浓度相对低一些。晚上10点以后污水排放量很小。周末住宿客人很多,客房饱和,水量也相对比平时大。根据设计方案,污水处理站COD进水水质浓度定为800 mg/L。根据黄山市社会服务业类比数据,一般情况下,生活污水中COD、BOD5日平均浓度值在450 mg/l、250mg/l左右。根据黄山风景区环境管理要求,服务业餐饮废水必须进行隔油、除渣等预处理后,方可进入污水主管网。原设计方案进水COD浓度偏大。建议按照历年黄山市社会服务业生活污水水质监测数据,确定温泉污水处理站设计污水进水水质。温泉污水处理站设计污水水质NH3-N(mg/l)SS(mg/l)CODcr(mg/l)BOD5(mg/l)25220450250C 排放标准根据黄山市环保局出具的标准确认函,污水经过处理后,应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A的排放要求。污水排放标准BOD510mg/LCODCr50mg/LSS10mg/LNH3N5(8)mg/L注:括号内的数值为气温小于12时所应达到的标准。d 考虑污水处理站所要达到的污水处理程度和污水处理站设计规模的实际情况,污水处理选择CASS工艺。具体处理流程如下。进水自动格栅水解调节池生物选择池CASS池消毒检查井外排各排污单位污水经预处理后,排入污水主管道进入污水处理站。经不锈钢自动格栅去除大颗粒的杂质后进入水解调节池中,在浮筒搅拌器作用下,通过池中活性污泥进行反硝化,提高NH3-N去除率,池中污水在PLC、水位指示浮球及防堵塞提升泵联合控制下进入预曝气池中曝气生化,而后泵入CASS池,经过曝气、沉淀后,通过滗水器出水并经过消毒后,水质达标,从规范化排污口排入逍遥溪,富余的少量活性污泥回流至污泥池,部分进入调节池补充泥量,其余由滚筒式压滤机压滤,干泥外运另行处理。整个污水处理系统按事先编制好可调整的程序由PLC控制自动运行。本污水处理站最大设计能力Q=2400m3/d,平均每小时处理能力100m3,时变化系统1.2,最大处理量120吨/小时。 e 污泥处理工艺污水处理站规模较小,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已基本趋于稳定,根据我国有关环保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污泥采用机械浓缩脱水工艺,经脱水后的污泥外运,供园林部门作为肥料。 f 消毒 消毒的主要目的是要杀死出水中的致病细菌、大肠杆菌等。为了保护溪水水质,本次设计考虑采用消毒工艺。 污水处理站设计方案原拟采用液氯消毒。考虑到液氯属于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贮存及使用环节中,存在环境风险。而黄山风景区又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地和地质公园,来自国内外的游人众多,加上景区道路弯曲,交通繁忙,如果发生液氯泄露,后果十分严重。因此,根据上面的评述,综合考虑各种消毒方式的利与弊,本次环评建议污水处理站采用管理简单、处理成本低、杀菌能力强的二氧化氯消毒方式。二、污水管网工程(1)排水管网现状及存在问题温泉景区污水排放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污水为直排式排放原污水处理站配套的排水管为水泥涵管,渗漏严重,导致温泉污水处理站无水进入,处于不运转状态。2、污水排放口位置较为分散,缺乏统一规划。由于风景区特殊的建设要求,污水排放口在建设之初,考虑到不影响自然景观的观赏性,在建设时,都尽量放置于隐蔽之处,布置的随意性较大,给后期的污水收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污水工程规划方案 a 污水管道工程量及服务分区本次管网的建设,综合考虑排污量、与在建项目的协调、施工场地、游人等因素,将分为三片施工,选择在旅游淡季实施。工程服务区域划分为慈光阁片、温泉北片和温泉南片,共分为9个管段。污水管网长度:经初步测算,污水管道干管总长约4000米。b污水管材的选择:考虑到景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施工条件和环保要求,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论证,本项目专家推荐使用PE管。c 施工方案管道施工采用人工开挖、凿沟埋管,施工时尽量避开游客高峰期。正常情况下,顺坡敷设,埋于地下;部分路段,考虑到景观和植被保护,污水管拟埋在步道之下。在旅游淡季,撬开石板路面,挖好管槽,埋好管材,再恢复路面;管路走向尽量避开林木稠密地段和古树名木,避不开的掏开树下的土,从树根下穿过,做到不随意砍伐一根树木。由于山势起伏,为保证污水管能有一定水压自流到污水处理站,少数低洼凹陷的地段或架空或沿山体一侧砌坝,托起管道。e施工流程污水管网施工流程如下:测量放线 开挖沟槽 验槽 基槽垫层 下管 管道热熔接 稳管 检查井砌筑 回填夯实 地面恢复2.3 项目管理及实施计划2.3.1施工期项目管理项目主管单位黄山风景区园林管理局,建议成立污水管网工程筹备处专门负责污水管网工程的施工和运行管理。2.3.2运营期项目管理人员管理本项目建成后由风景区污水站统一管理。污水处理站人员编制定为3人,其中管理人员1人,生产人员2人。技术管理污水站工作人员应做好以下的技术管理工作。1.做好日常水质化验、分析,定期监测污水排放水质。2.根据进站水质、水量变化、调整运行条件。3.及时整理汇总、分析运行记录,建立运行技术档案。4.建立处理构筑物和设备的维护保养记录,并存档。5.建立信息系统,定期总结运行经验。2.4 工程污染源分析2.4.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施工期的污染因子主要为污水处理站及管网工程施工时产生的噪声;敷设管线时产生的土石方弃土;车辆运输、堆土、沙石料产生的扬尘;敷设管线对植被的破坏;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废水;各种运输及施工机械产生的废气等。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场地的混凝土搅拌废水等是施工期主要的废水污染源。废气施工期的主要废气为扬尘和施工机械、运输车辆排放的废气。车辆排气中主要污染物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施工期污水处理站和管线的建设区内的植被遭受破坏,表层土壤裸露,产生扬尘;搅拌混凝土和砂浆时产生砂、水泥等粉尘;运送建筑材料的车辆沿途运输及车辆建筑散落产生扬尘。固体废弃物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建筑垃圾、弃土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噪声本工程建设期的噪声主要为各种施工机械以及汽车运输噪声。水土流失本工程建设期间,因管道开挖、弃土堆放,遇降水而产生水土流失。2.4.2运行期污染源分析本工程的主要污染源是污水处理站的处理排放水、脱水污泥、噪声、恶臭和栅渣沉砂等固体废弃物。污水处理站排放水本污水处理站的设计处理能力为2400m3/d。污水处理站出水负荷 项目进水(mg/l)出水(mg/l)去除率(%)排放量(t/d)去除量(t/d)BOD525010960.0240.576CODcr45050890.120.961SS2201095.40.0240.504NH3-N255(8)80(68)0.012(0.019)0.048(0.041)本污水处理站的排放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A标准。由上表可知,温泉景区的污水经处理后,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大削减,对于景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处理站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包括脱水污泥、格栅产生的栅渣等。恶臭污水处理站虽不设能产生较强臭味的污水初沉池,但工艺仍属于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过程,其酸性发酵阶段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有机高分子分解成低分子时,往往产酸,其后低分子有机酸继续分解,将产生一些CH4、H2S、NH3、CO2等废气,带来环境恶臭影响,特别在试运行阶段优为明显,恶臭的主要排放点为反应池、贮泥池、污泥处置构筑物内(污泥浓缩、脱水),排放方式为无组织排放的面源污染,应引起足够重视。恶臭的主要成分为H2S、NH3,还有甲硫醇、甲基硫、甲基化二硫、三甲胺、苯乙烯乙醛等物质。随季节温度的变化恶臭强度有所变化,夏季气温高,臭气浓度高强,冬季气温低,臭气浓度弱。噪声本污水处理站的噪声主要产生于鼓风机房、污泥脱水泵房、进水泵房等位置,其中鼓风机房的噪声最大,鼓风机噪声级约为95分贝。污泥脱水泵房的噪声约为80分贝,进水泵房的噪声约为75分贝。2.5事故风险1、污水处理站非正常排放污水风险影响分析导致污水未处理而溢出的主要原因如下:(1)由于污水处理设备、设施质量问题或养护不当,造成设备、设施故障,导致污水处理效率下降甚至未处理直接排放。(2)如遇污水处理站停电,则直接导致污水未处理直接排放。(3)由于山区冬季温度低,导致生化处理效率下降。以上情况都将对逍遥溪水质产生影响。2、污水管网系统风险影响分析污水管网事故性排放主要原因:地基下沉或其它管道工程施工,盲目开挖,造成污水管道断裂导致污水外溢,污染土壤和逍遥溪。3、废水预处理未达要求的风险分析污水处理站的处理效果受进水水量、水质等参数变化的影响较大。温泉污水处理站主要处理温泉片和慈光阁片的生活污水。依据国家环保法规要求,各排水单位排放污水水质应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要求,方可排放入管。根据分析,餐饮单位排放的污水中COD浓度较高,若预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转,污水未进行有效的隔油、除渣等预处理,将导致污水站进水COD浓度过高,影响后续处理效果,甚至导致超标排放。4、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发生环境风险事故时,首先受影响的是站内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当污水系统的某一构筑物出现事故,必须立即予以排除,此时维修工人需进入污水管道、集水井或污水池内操作,这些地方易产生和积累有毒的H2S气体,在维修时如不注意采取防护措施,维修人员会因通风不畅吸入有毒气体而出现头晕、呼吸不畅等症状,人身健康受到威胁。污水或污泥中都含有各种病原菌和寄生虫卵,操作人员直接接触污水或污泥后,如不注意卫生,可能引起肠道疾病和寄生虫病。2.5.3 风险事故防范措施1、非正常污水排放的防护措施(1)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由于各种因素造成水质、水量不稳状态时的应急措施,以缓解不利状态。(2)污水提升泵房及污水处理厂采用双电源供电,保证供电设施及线路正常运行。(3)选择性能好,承压力大、抗冲击、耐破损的PE管材;保证施工质量,特别是接口处要密封完好。管道尽量埋设于地面以下,保证有合适的覆土厚度。(4)建立可靠的污水处理运行监控系统,包括计量、采样、监测等设施,以避免发生恶性事故;加强输水管线的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5)严格规范化操作。对污水处理站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操作人员必须加强培训,持证上岗,严格执行操作管理规定,最大限度控制由于操作失误因素造成的废水事故性排放发生机率。(6)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与管理,设备检修、出现故障时,备用设备能及时更换。管道破裂污水外溢,其外溢量与管线的输送污水量、抢修进度等有关,一旦发生此类事故要及时组织抢修,尽可能减少污水外溢量对环境影响。(7)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制定事故处理应急预案,建立事故处理机构,落实各部分、各岗位、各操作管理人员的责任,一旦发生事故,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并通知环保、市政、电力等部门在最短时间内排除故障。一旦发生事故,应采取以下措施:(1)力争保证格栅和水解池正常运行,使进水中的SS和COD得到一定的削减;(2)同时从排水系统的主要污染源查找原因,餐饮单位污水必须进行预处理,确保达到纳管标准;2、污泥排放对环境影响的防护措施污泥经脱水处理后,应及时清运,采用专用密闭运输车辆,避免散发臭气、撒落,污染环境。一旦发生污泥非正常排放事故,应及时进行设备维修,并及时投加药剂,如石灰等,防止发生污泥发酵,减少恶臭气体排放。3、洪水对污水处理厂影响的预防措施(1)原工程始建于1994年,尽管历年洪水未造成污水处理站建筑物损坏,本次改扩建设计中,仍要充分考虑到洪水的影响,注意污水处理站建筑的牢固,按国家有关规定,考虑设计年和校核年洪水的影响;站房基础高程要高于50年一遇洪水位。(2)建设期要严把质量关,加强监理,杜绝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同时防雷避雷的措施在施工时要加强监理落实。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工程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包括对水体的污染、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以及对地下水和土壤的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人身伤害事故,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可能的风险事故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管理,预防和及时处理风险事故,减少可能的环境影响及经济损失。第三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3.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3.1.1土地利用现状温泉景区(含慈光阁片)污水集中处理改造工程项目区,位于黄山南坡温泉景区。黄山风景区总面积为160.6km2,其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为林地、居民点用地、公路用地、水域等10类。3.1.2植被类型及分布温泉景区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群落类型大体上可分为常绿阔叶林、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和毛竹林等三大类内。景区绿树成荫,古木参天,竹林繁茂,山水并存,天然植被资源保存较好,森林植被茂盛,植被覆盖率达93%以上。1、常绿阔叶林。慈光阁片多为林相郁闭、层次清晰的常绿阔叶林。上层的建群种以常绿的甜槠、青冈、青栲为主;中层小乔木和灌木有树参、豺皮樟、连蕊茶、柃木、紫楠、蜡莲绣球、乌饭树等;下层草本为耐阴种类,有麦冬、春兰、淡竹叶、免儿伞、免儿风、蕨及三脉紫菀等。2、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慈光阁至温泉一线,混交林的上层组成除了常绿林内的甜槠、青冈、青栲等外,还有香榧、枫香、蓝果树、水青冈、青钱柳、糙叶树等;中层小乔木和灌木及草本层与常绿阔叶林比,除上述的树种之外,在数量和种类上均显得众多而复杂。3、毛竹林主要分布在温泉片。林内上层除毛竹之外,也杂有少量针阔叶乔木,如马尾松、青冈、杉木、枫香,灌木种类较多,常见的有紫楠、蜡莲绣球、乌饭树、连蕊茶、柃木等;草本层的植物有:麦冬、石蒜、免儿伞、蕨、春兰等。3.1.3珍稀动植物情况黄山是华东地区绿色植物宝库,植被保存较为完整,为众多的珍稀濒危植物提供了庇护所和生存繁衍的环境。在黄山境内有自然分布的国家珍稀植物3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二级16种,三级16种。据调查统计,温泉项目区内的珍稀濒危植物有16种。黄山风景区的古树名木资源十分丰富,列入技术档案管理的古树名木有143株,分属21科32属38种,其中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有54株。其中温泉景区是古树名木最为集中、分布最多的景区,共有古树名木55株。本项目从选线阶段就十分重视珍贵树木的保护,精心优化选线,注意避让珍贵树木,做到不砍一棵树。根据现场调查,管线两侧各5米范围内,植物主要是毛竹、马尾松和灌木丛,无上述古树名木和珍稀濒危物种。3.1.4生物多样性黄山峰峦叠嶂,方圆五百里,森林茂密,溪流纵横,自然生态比较完整,野生植物资源丰富且集中,属典型的中亚热带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类型。项目区内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黄山是各种鸟兽虫鱼栖息和繁衍的理想场所。据调查,黄山共有野生动物323种,其中兽类54种、鸟类176种、两栖类21种、爬行类48种、鱼类24种。属国家一类保护的动物有6种,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中兽类9种、鸟类12种,两栖类1种。在项目区内有活动分布的的珍稀动物有短尾猴、猕猴、黑麂、四不象、白颈长尾雉、红嘴相思鸟、大鲵等。区内鸟类以林地型鸟类和溪流型鸟类为主,两栖类以溪流型蛙类为主。总体来看,区内蜘蛛类的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脊椎动物中,鱼类和爬行类的种类则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因为高等动物的迁徙能力较强,在受到人类活动(旅游)的干扰后,会转移到偏僻、人类难以到达的地方。3.1.5水土流失情况项目区内天然植被保存较好,森林植物茂盛,植被覆盖率高,植物群落类型丰富,具有乔木、灌木和草本三层结构,生态环境稳定、平衡。且地表枯枝落叶层较厚,山势相对较为平缓,在项目区范围内水土流失程度为微度侵蚀。3.2生态质量现状评价根据山岳型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区生态指标、标准及分级见下表。表4-4 评价区生态指标、标准及分级指标一(优)二(中)三(可)四(劣)1森林覆盖率7060-7050-60502植被覆盖率9585-9575-85753维管束植物(种/ha)寒温带针叶林区4030-4020-3020温带针阔混交林区8065-8050-6550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10080-10060-8060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125100-12575-10075热带季雨林、雨林区150125-150100-1251004陆栖脊椎动物(种)寒温带针叶林区54-52-32温带森林区108-105-75亚热带林灌区1512-158-118热带森林、林灌区2015-2010-1410本评价区处于海拔600900米,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因此植被类型区域的划分为“中亚热带山区混交林”,评价标准参考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动物类型区域的划分依照“温带森林区”进行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等级为优。3.3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3.3.1 管道施工污水管网建设占地面积约1445平方米,地下部分永久占地,砍伐小丛生灌木100余株,无移栽树木。1、施工方式管道全长约4000米,采用人工开挖、凿沟埋管,施工尽量避开游客高峰期。正常情况下管道(DN300)开挖面宽度控制在40厘米,管道(DN400)开挖面宽度控制在50厘米。管沟开挖深度控制在70厘米左右。2、管道埋设方式主要有埋入步道之下、穿越林地、砌坝、跨越河道、架空等方式。3、景观与植被保护措施沿线植被状况温泉景区植被类型以常绿阔叶林为主,间以毛竹、灌木和草本。植被保护措施与效果(1)顺坡敷设、穿越林地的管道长约2740米,管道埋于地下,表面用土覆盖;不用砍伐和移栽树木,受影响的植被主要是灌木丛和茅草。由于黄山地区良好的光热条件,只要不人为扰动,植被在一两年内会恢复现状。(2)管路走向避开林木稠密地段和古树名木,避不开的掏开树下的土,从树根下穿过,做到不随意砍伐一根树木。(3)千余米的污水管拟埋在步道之下。在旅游淡季,撬开石板路面,挖好管槽,埋好管材,再恢复路面;此种方式,开挖阶段对景观有短暂影响,路面恢复后,对景观无影响,对植被不造成影响。(4)少数地段由于地形的限制,管道不得不暴露在地表,为了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拟作隐蔽美化处理;如为减少开挖量,管道要从桥上跨过,可紧贴桥的外侧栏杆架设,PE管外面要套上钢管,起到保护作用。外露管道的外表可进行仿树皮处理,修饰成松树枝状,尽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引人注目。管道架空对植被基本无影响。(5)由于山势起伏,为保证污水管能有一定水压自流到污水处理站,少数低洼的地段沿山体一侧垒坝,托起管道,并起到挡土的效果,对防治水土流失有一定作用。4、土石方的产生和处置管网工程土石方开挖量约1190方,填方量827方。剩余土石方用来砌筑段填土。本项目基本做到无弃土外运。管沟开挖时,土石方暂时堆在管沟旁边,埋管后,就地回填。本项目无集中取土场和弃渣场。5、工程施工对地质地貌影响分析污水管网工程开挖较浅,不需进行爆破作业,对山体的稳定性没有明显影响,不会导致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污水站在原有场地上改扩建,对地质地貌基本没有影响。本项目对地质地貌影响不大。3.3.2污水处理站建设污水处理站在原址上改扩建,原有建筑拆除重建。占地面积控制在540平方米。污水处理站周围植被较好,有毛竹、松树、青冈、灌木及草本。本次改扩建对植被影响不大,新增的占地面积为河滩地,无高大乔木和保护植物。本工程土石方量很小,原有废弃的建筑材料可以重新利用。污水处理站周围未发现有珍稀保护动物活动。鸟类及小型兽类在施工期受建筑噪声影响,可能会因受到惊吓而迁往别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大部分外迁动物会回归原地。3.3.3工程施工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生态系统完整性可以分为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完整性两个主要方面。黄山地区的水热条件良好,被破坏或受到施工临时影响的植被在一二年内基本可以得到恢复,不会影响黄山生态系统的基质,对黄山生态系统的整体结构未产生重大的影响。由于黄山生态系统的组成成份没有因本工程的建设而发生重大改变,施工期影响的植被生产力、生产量总体上比例很小,黄山森林生态系统在水源涵养、调节气候、物质生产、保持水土、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功能也没有受到重大或不可逆的破坏。因此,尽管本工程的施工会破坏少量的山体和植被,但由于受影响量十分有限,本工程的建设不会对黄山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构成威胁。3.3.4 水土流失分析某一区域的水土流失与当地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水土流失的产生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植被状况、地质构造和土壤类型等诸因素;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表面开挖和工程土石方临时堆放改变了原状地形,破坏原有植被,使表土裸露,削弱了其原有的蓄水保土功能,形成许多裸露的坡面,在降雨和重力的作用下,产生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背景值根据有关资料,黄山风景区一直高度重视水保工作,坚持封山育林和流域综合治理,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很不明显。由于景区缺乏水保实测数据,本项目参考歙县水保站林地类比数据,取140t/km2a。(2)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施工后由于植被破坏、表土剥离、土体松动、土地占压,水力侵蚀剧烈,会产生水土流失。由于本项目位于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缺乏类似的土壤侵蚀实测数据。根据对该区域植被、地形、降水和施工方式的综合分析,并参考借鉴其它工程,考虑项目区的现状和本工程的特点等影响因素,综合评估认为其侵蚀强度属中度,其侵蚀模数取值3000t/km2.a。(3)预测值工程施工扰动地表新增的水土流失量采用下列公式计算:W = F(M2 - M1)T本项目的侵蚀面积按管道施工的扰动面积计,约7540平方米。预测时段按10月计,则经过计算,在未采取水保措施的情况下,一年内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6.7吨。(4)小结项目建设将扰动原地貌、破坏植被,使项目区水土保持功能在一定时期内降低,造成局部的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采取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后,水土流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一两年之内生态环境基本恢复原状。3.4 生态保护措施(1)合理选线,对于景区重要植被资源要采取避让等措施,避绕林木稠密地段和受保护的古树名木。工程改变现有的植被景观后,应及时进行生态修复,力求不造成景观破碎和不良视觉影响。(2)因地制宜,合理设计施工方式。(3)施工要避开雨季,防止水土流失。(4)施工分区进行,严格控制施工面,边施工、边恢复。(5)工程材料必须精心挑选,严禁携带植物病虫害和有碍植物正常生产的有害物质。(6)加强施工人员安全防火教育,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自觉爱护花草树木,严禁破坏植被和捕猎野生动物。(7)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材料堆放、施工活动对覆地植物的盖压、践踏和对树木的碰撞、折损。(8)施工单位向景区管理部门进行咨询,制订并遵守景区施工管理规定和行为准则,自觉接受监督。(9)污水站建成后要及时按要求搞好美化和隐蔽工作,确保达到设计要求的美化效果。(10)对受破坏的植被及时恢复。第四章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4.1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大气环境概况由于黄山风景区采取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大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力度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空气中三种污染物的浓度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的限值,风景区大气质量一直保持优良。2、大气环境现状调查根据对本工程区域的现状调查结果可知,所在区域目前环境空气所受到的污染主要为该区域整治工程建筑工地排放的TSP、SO2和NO2,以及道路上汽车尾气排放的碳氢化合物、CO等。由于本项目大气评价等级低于三级,且仅在施工期产生扬尘、机械车辆尾气污染,运营期基本无大气污染源,故大气环境现状参照大气自动监测系统温泉子站的监测数据进行评价。项目区域附近大气污染物以PM10为主,其次为SO2和NO2。现状评价结果表明,温泉景区空气质量优。4.2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对大气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施工扬尘,其次为运输及一些动力设备运行产生的NOX、CO和THC。二次扬尘污染主要产生于场地清理、挖土填方、物料装卸和运输等环节。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与施工方式、施工机械化程度、施工区的装卸运输条件、气象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灰土拌和可产生很多粉尘,搅拌过程中对所在地点附近影响较大;工程车辆的运输过程中容易在沿途产生扬尘,同时在泥土的装卸过程也人为产生扬尘。施工过程中各种施工机械及工程车辆排放的尾气会对风景区的大气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施工过程中这些污染源造成的粉尘和废气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使污染物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以减少项目施工给风景区带来的不良影响。施工扬尘最大产生时间将出现在土方开挖阶段,由于该阶段裸露浮土较多,产尘量较大。施工扬尘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施工起尘量的多少随风力的大小、物料的干湿程度、作业的文明程度等因素而变化,影响可达150300m。根据相关资料,在2.5m/s风速情况下,下风向施工扬尘影响程度和强度见下表。在此条件下,据施工点下风向200处的TSP浓度仍超过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虽说该项目大部分管道作业在林地内进行,扬尘影响面受林木遮挡对外界影响较小,但在林外作业时,建设单位必须采取抑尘措施,如施工场地洒水抑尘、加强管理措施等,这些措施将降低扬尘量5070,可有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是短期与局部的,施工完成后就会消失。为减少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应采取以下对策:(1)工程开挖防尘施工期间要做到文明施工,根据施工计划制定防止扬尘污染的措施,如加设挡板、洒水,多余土方及时清运,在天气干燥、有风等易产生扬尘的情况下,应对沙石临时堆存处采取洒水或覆盖等抑尘措施,防止浮尘产生,在大风日加大洒水量及洒水次数;开挖土方应及时回填,减少粉尘影响时间和范围。(2)燃油废气的消减与控制施工期间使用少量燃油机械设备。运输车辆禁止超载,不得使用劣质燃料。对车辆的尾气排放进行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污监管办法。(3)交通扬尘削减与控制运输车辆进入景区施工场地应低速行驶,减少产尘量,并定时对车辆进行冲洗。施工单位要按计划及时对弃土进行处理,在装运过程中采取措施保证沿途不洒落,避免对沿途景观造成影响。4.3 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恶臭影响预测分析污水处理站的恶臭源主要有进水格栅、污泥池等,恶臭散发多以无组织的自然扩散为主,其恶臭物质主要有硫化氢(H2S)和氨(NH3),其恶臭散发到大气环境后又以气体、气溶胶和雾三种形式存在,根据类比资料,对照拟建项目区应执行的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表1中一级标准,对环境空气进行定性分析。从类比资料对恶臭污染物硫化氢(H2S)和氨(NH3)的监测数据看,除曝气池边硫化氢浓度稍高外,其它测点各污染物的浓度均小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5标准。说明污水处理站的恶臭污染物对环境空气有一定影响,但就其影响范围而言,一般仅限于站房周围。根据各类人员的嗅觉调查结果,嗅觉阈值的影响范围约400米,由于拟建项目周围500米内除河流、山林、道路、河滩外,无敏感保护目标,游人也很少在附近活动、逗留,故污水处理站的恶臭对周围环境影响不明显。(2)恶臭污染物卫生防护距离分析及评价恶臭污染物排放及其卫生防护距离是项目环评重点之一,为此,本环评在将按照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384091)中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公式进一步核定计算恶臭污染物卫生防护距离。其计算公式为:Qc/Cm=1/A(BLc+0.25r2)0.50LD经计算,污水处理站的卫生防护距离为距场界100米。处理站周围无敏感保护目标,最近的保护目标在500米开外,本项目满足卫生防护距离要求。臭味物质的散播范围均在污水站区域内,对周围游客的影响很少。2.除臭措施目前应用的恶臭治理方法主要有化学吸收法、生物吸附法和土壤脱臭法等。由于本污水处理站规模较小,恶臭产生量小,可以采取设置防护距离的办法来减轻恶臭对外环境的影响,同时应采取下列措施除臭:污水管设计流速应足够大,尽量避免产生死角,导致污物淤积腐败产生恶臭。污泥经脱水后尽快运至外运处置,对站内临时堆场要定期用冲洗去味。在污泥池等处喷洒除味剂,掩蔽恶臭。在污水处理站周围设置绿化隔离带,种植能吸收恶臭气体的绿化树种,如樟树、夹竹桃等。第五章 水环境影响分析5.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5.1.1 现状监测黄山风景区生态环境监测站于2007年1月对逍遥溪进行水质监测。5.1.2现状监测结果根据黄山生态环境监测站提供的监测资料,逍遥溪水质良好,满足类水质标准,各项指标水质达标率100%。 水质监测结果一览表项目PH溶解氧(mg/l)高锰酸盐指数(mg/l)氨氮(mg/l)BOD5(mg/l)处理站上行200米7.5611.01.010.02527.1710.60.810.0252处理站下行200米7.2411.00.840.0252.87.3111.00.860.0251.8 5.1.3评价标准根据黄山市环境保护局对本项目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确认函,逍遥溪水质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限值5.1.4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超标倍数法进行评价。当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大于1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 5.1.5 评价结果及分析 依据上述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逍遥溪评价河段水质现状监测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见下表。表6-4 水质现状污染指数评价结果 断面PH高锰酸盐指数(mg/l)氨氮(mg/l)BOD5(mg/l)处理站上行200米0.180.230.050.67处理站下行200米0.140.210.050.77从上表可以看出,两断面各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表明水质满足相应的水质标准,地表水现状水质良好。5.2施工期废水施工期废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自和工程废水。这些废水的产生对水环境会造成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暂时的。在整个施工期内要加强用水管理,合理规划污水流向,对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如果有40人员同时在施工作业,每人产生BOD5 30g/d,COD 40g/d,则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情况见下表。表6-5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及污染物排放量生活用水量污水排放量COD排放量BOD5排放量4t/d3.4t/d1.6kg/d1.2kg/d水污染防治措施由于该工程建设地点位于黄山风景区的重要景区温泉,且污水站位于山间泄洪河流边,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水和生活污水,不得随地倾倒,应设有临时性污水简易处理设施,采取处理措施后方可排放。各类施工材料应有防雨遮雨设施,工程废料要及时运走。施工场地应加强管理,防止土石方、施工材料等进入堆放地附近河道。5.3 运营期废水5.3.1 污染物的削减本项目实施后,温泉景区的所有污水经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站。经过二级生化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后排放到逍遥溪。(1) 温泉景区各单位的餐饮废水均需经隔油、除渣,卫生间废水经化粪池后排入污水处理站,参考黄山市部分宾旅馆行业类比监测数据,COD进水水质浓度定为450 mg/L。同时考虑到旅游业的发展,景区的人数和接待设施在近几年将呈增加态势,用水量会随之递增。另外,由于风景名胜区保护的要求,建设应尽量一步到位,即节省投资,又有利于山体和植被的保护。由于景区淡旺季之分明显,在旅游黄金周和周末,游人明显多于平时,景区内的宾馆往往爆满,用水量高于平时几倍。因此,为确保将来所有污水都能得到收集和处理,污水站的处理规模定为2400吨/天。(2) 污水经治理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削减量计算如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削减量一览表(远期满负荷)污水处理前处理后进水浓度(mg/L)产生量(t/d)排放浓度(mg/L)排放量(t/d)削减量(t/d)COD4501.08500.120.96BOD52500.6100.0240.576氨氮250.065(8)0.012(0.019)0.048(0.041)(2)在正常情况下,污水中COD日均浓度为450 mg/L,各用水单位现状排水量总计为997吨/天,污水经治理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削减量如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削减量一览表(近期)污水处理前处理后浓度(mg/L)产生量(t/d)排放浓度(mg/L)排放量(t/d)削减量(t/d)COD4500.449500.050.399BOD52500.249100.0100.239氨氮250.0255(8)0.005(0.00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