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中医治疗.doc_第1页
耳穴压豆中医治疗.doc_第2页
耳穴压豆中医治疗.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耳穴压豆中医治疗:1、定义:是指用胶布将药豆准确的粘贴于耳部穴位处,通过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相应穴位产生热麻胀痛等刺激感应,已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人体某部位出现病理改变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一定部位 出现某种阳性反应,如压痛、丘疹、脱屑、血管充盈等。耳穴探查以压痛法探查耳穴压痛为主。耳穴虽然不大,但有一定的区域,当人体患病时,敏感点常不是一个穴位的整个区域,而是这个区域中的某一点,所以耳穴取穴不能机械的按解剖定位取穴,而是要在该耳穴的区域内探查压痛阳性反应点,这是耳穴准确定位的重要步骤。探查工具常以金属或木质探针,探头端圆钝,直径约1.52 毫米。2、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除耳廓有破溃(如湿疹疮疡冻疮等)及孕妇外,故绝大多数病人均可放心应用此疗法。年老体弱患者、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在治疗前要适当休息,治疗时手法要轻柔,刺激量不宜过大,若治疗后严重不适应立即停止应用此方法治疗。注意定期消毒更换。双侧耳穴轮流使用,23日1换。3、内分泌科耳穴压豆疗法适应症:应用范围广泛,除耳廓破溃及孕妇,一般我科常见消渴病、消渴病痹证、消渴病胃痞、眩晕、头痛、不寐、便秘、耳鸣、腰膝酸痛等患者均可应用。4、取穴:消渴病: 取穴:肺、脾、肾、内分泌 配穴:多饮者加渴点;多食者加饥点;多尿者加膀胱。消渴病痹证: 取穴:肝、脾、肾、臀、坐骨神经、膝、神门、交感。消渴病胃痞: 取穴:脾、胃、肝、胰、神门、小肠、大肠、内分泌、三焦、皮质下眩晕:取穴: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心、肝、脾、肾配穴:烦躁易怒者加神门;体质虚弱者加脾。头痛: 取穴:脑干、额、枕、神门、皮质下 配穴:烦躁易怒者加肝;体质虚弱者加脾。不寐取穴:皮质下、神门、心、交感。配穴:郁火扰心者加用肝、枕、角窝上;脾胃不和者加用脾、胃、大肠;心胆气虚加用肾、胆。便秘:取穴:直肠、大肠、皮质下。配穴:口渴心烦者加肺;体质虚弱者加脾。5、操作:物品准备: 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安尔碘、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弯盘、胶布等。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准备,核对患者信息及诊疗方案。为患者选择合理舒适体位,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选择相应耳穴部位并探查。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环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不适情况。用胶布将药豆准确粘附固定在相应耳部穴位处。嘱患者留埋期间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在记录本上标记时间,以备下次定时消毒更换治疗。应双侧耳穴轮流使用,23日1换。6、常用耳压方法:用拇、食指尖或指腹相对置于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或用食指尖或指腹置于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垂直施压,包括强刺激按压法和弱刺激按压法。(1)强刺激按压法:垂直按压耳穴上的药丸,至患者出现沉、重、胀、痛感,每穴按压1分钟左右,如有必要,每穴重复操作23遍,每天35次。本法适于实证、年轻力壮者,对内脏痉挛性疼痛、躯体疼痛及急性炎症有较好的镇痛消炎作用。(2)弱刺激按压法院一压一松地垂直按压耳穴上的药丸,以感到胀、酸、轻微刺痛为度,每次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