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诗词赏析.doc_第1页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诗词赏析.doc_第2页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诗词赏析.doc_第3页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诗词赏析.doc_第4页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诗词赏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诗词赏析1、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有李义山诗集。代表作无题、夜雨寄北【诗意】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赏析】抒发了身在异乡的孤寂情怀和对亲人的思念和渴望相逢的急切心情。【试题】(1)赏析“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在抒情方式上的特点。 本诗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该句直接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抒发了孤独、凄凉之情;“涨秋池”涨的岂止是秋水,分明也是作者对妻子思念的感情。(2)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中,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未来与妻子重逢,在西窗下秉烛夜谈,诉说巴山夜雨时彼此互相思念的情景。(3)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是怎样理解它们不同的内涵的? 第一个是实写,第二个是虚写,是想象和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写信时巴山夜雨的情景。(4)请用简介的语言写出诗人此时的心境。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时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5)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两个“期”字的妙处。第一个期是妻子问其归来的日期,催期早归。第二个期是自己的回答,感叹自己归期无准,两个期一问一答,构成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虚写、反衬、想象(任答一点即可)作者设想将来团聚的时候能把自己今夜听着秋雨思念亲人的情景向妻子讲述,深切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设想未来之情是虚写,是想象。同时两句诗作者用来日相聚的欢乐反衬了公日思念的愁苦。(7)“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诗人悲凉、寂寞的心情。(8)请简要分析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反复出现有什么好处? 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具有音乐和谐之美,同时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念妻子(或友人)的深情。 (9)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分)(2011曲靖)(10)简析诗中“涨”字的极妙。(2分)(2011曲靖)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苦。“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1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 离别愁苦 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 相聚的快乐 的憧憬。(2分)(2011娄底) (答“离别”“相聚”或“愁苦”“欢乐”亦可)(12)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011娄底) 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作者简介】 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 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作品集王子安集代表作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意】雄伟的长安城有辅佐的三秦,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都是离家在外做官之人。 只要四海之内有一知己朋友,纵使远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邻。 不要因为我们就要离别两地,就像普通儿女一样泪湿衣襟。【赏析】 表达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乐观豪迈的气概。【试题】(1)诗的首联点出送别的地点是在三秦(西安),友人的去向是蜀州(四川)。(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表达友情的名句,你认为人们喜欢它的原因是什么。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四海之内思念着自己的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送别的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洋溢着昂扬奋发的精神。因此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3)简要谈谈诗中的“望”字会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 “望”字使人联想到既然五津在望,则此行并非远别,不必为离别而悲伤,又使人联想到雄浑开阔的气象,为全诗奠定了乐观开朗的基调。(4)请简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首联即事写景,点明送别的地点和杜少府赴任的处所,其中已隐含惜别的意思,气象雄浑开阔,为全诗奠定了乐观开朗基调。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代表作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秋词【诗意】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赏析】 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的辛酸和愤懑不平。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试题】(1)诗歌首联“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2分)(2012铜仁)(2)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4分)(2012铜仁)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3)颔联运用典故,分别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005河南)典故一(“闻笛赋”):指晋代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典故二(“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棋还没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在外面,我怀念老朋友的时候,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我回到故乡,恍如隔世,正像传说中的烂柯人。前句用向秀的典故,表达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后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暗示贬谪时间的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两句通过用典,表现了诗人十分复杂的心情。阔别正久,今朝归来,人事全非,抒发了无限怅惘的心怀。(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很有哲理,请简要赏析。这两句诗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千帆”和“万木”比喻在他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志的新贵们,抒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感。但诗中同时包含着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新陈代谢的哲理。后人又用此诗,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前景无限美好的道理。(5)从这首诗的题目看,本诗是作者为酬答白居易的赠诗而作,诗中的哪一句能说明这一点?请作简要分析。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一联向友人表明态度,也是对友人关心自己表示感谢。以此结束全诗,不仅表明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收到语已尽而情未了的效果。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尊为“诗仙”。其诗想象丰富,感情奔放,语言瑰丽活泼。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代表作行路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渡荆门送别【诗意】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赏析】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试题】(1)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本诗中可以为例的是哪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杨花落尽子规啼。 表达了诗人悲苦哀怨的心情。(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诗作简要赏析。这两句诗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3)题目中闻的意思是:听到,左迁的意思是:贬谪。(4)首联既点明了写此诗的时令是:春末夏初,又渲染了离别伤感的气氛。(5)“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赏析。 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借杨花漫天飞舞,漂泊不定,子规的鸣声凄厉,既渲染了暮春这一特定的悲凄环境,也抒发了诗人漂零之感和离别之痛。(6)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其诗以大胆的想象著称,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这一特点。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人格化,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成为了一个了解自己的人,能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带到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之人,此诗句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诗风。(7)首句为什么用“杨花”、“子规”这两个特定意象来渲染气氛?“杨花”在古诗中常象征离散、漂泊;“子规”即杜鹃,在古诗中是凄凉、哀伤、思归的象征,所以诗人用“杨花”、“子规”两个意象渲染暮春时节哀伤、惆怅的气氛,抒发了诗人离散哀伤之情。(8)诗人为什么选择用“明月”来寄托自己对朋友的感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把“明月”作为思乡怀人的寄托,因为月找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诗人,形象而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9)有人说此诗处处有情,而唯独“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过于平淡,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理由。 不赞同。“闻道”表示诗人对王昌龄被贬的惊讶与惋惜。“过五溪”写出了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此句在直叙其事中,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10)“我寄愁心与明月”中的“寄”字用得极好,请品析它的妙处。 朋友远去,本当相送,无奈相隔千山万水,只好寄托明月,随风将我的思念与牵挂送到朋友被贬之地。一个“寄”字将明月人格化了,让月亮成为传递友情的使者。“寄”字中寄托了诗人对朋友远离的无限同情、牵挂与思念之情。(1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13长沙市)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哀伤惆怅的气氛。(1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同上) 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关怀思念,忧虑不平之情。5、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提倡变法,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等。代表作伤仲永登飞来峰。【诗意】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赏析】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试题】(1)请分析“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在诗中的作用。 表现飞来峰耸入云天的气势,为下文发表议论作铺垫,只有站在如此高的山峰上,才能有那样的胆识与气概。(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浮云”是比喻谗佞小人,写诗人面对保守势力,不退让,更不妥协,与之抗争到底的气概,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胸怀。(3)有人说,前两句如实记叙了诗人登山的过程,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不同意。因为从“闻说”二字推断,诗人是写传闻之景。(4)试从炼字的角度对“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 不畏”二字进行简要赏析。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气势夺人,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5)分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两句在诗中的作用。 这里极写登临之处的高耸以及破晓时分,雄鸡高唱,红日喷薄的景象,一方面表现了诗人踌躇满志的情怀,另一方面为下文的议论抒情作铺垫。(6)“浮云”在这里指什么?最后两句诗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浮云”是指谗佞小人或消极事物。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6、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世尊为“诗圣”,曾任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为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作品风格沉郁顿挫。被称为“诗史”,代表作为“三吏”“三别”。江南逢李龟年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 望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意】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赏析】 这是杜甫现存作品中最早的一首。大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第一次游齐赵时,诗人当时是二十五岁。这是一首气势宏大的写景诗,展示巍峨秀丽的泰山景观。诗中洋溢着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青年时代胸怀大志,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的精神。【试题】(1)本诗是如何紧扣“望”字来写的,试作简要赏析。 首联写远望所见,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秀美与高大;颈联写细望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2)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齐鲁青未了”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你认同他的观点吗?请结合诗句分析理由(提示:“继”指持续的意思,一指此诗句不能挪用来写其他山岳;二指此诗句有惊人之处)认同。理由有二: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泰山独有的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此句没有抽象地说泰山之高,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烘托出泰山之高。(3)请品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钟”、“割”两字的妙处。运用拟人手法,“钟”写大自然对泰山的眷顾,极言泰山之神秀,“割”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来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4)“阴阳割昏晓”一句,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06河南非课改区) 雄伟高大(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都含有“登高望远”的哲理,根据诗歌内容写出它们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杜甫的诗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王安石的诗则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不畏困难与阻力,勇于改革的雄心和气魄。(6)请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的理解。(06河南非课改区) 表达了希望登山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 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答出一点即可)(7)本诗中“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2013山西)“小”在此是“矮小”的意思。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8)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回答。(2013宜宾) 一是“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写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矗;三是“荡胸生层云”,写细望泰山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高峻;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答出其中两点且言之成理得满分)7、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龟虽寿。【诗意】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赏析】 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试题】(1)、概括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绘观看的大海景象的? 由远及近、由全貌到局部(2)诗人以“观”字统领全篇的景物描写。试分析作者都“观”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作者着力描写了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描绘出辽阔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3)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举出其中一点作简要分析。 动静结合的手法。“水何澹澹”、“ 洪波涌起”写出大海波涛汹涌的动态,“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写出山岛林密草丰,是静态描写。动静相互映衬,突出大海雄浑开阔的气象。 虚实结合的手法。诗歌前八句是实写,写观沧海所见到的壮丽景象,后四句是虚写。诗人驰骋想象,绕天运行的太阳和月亮,好像是从大海的胸怀中升起;夜色中横亘苍穹的银河也好像从大海发源,大海吞吐宇宙,包容万物,真是宏伟无比,博大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