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理论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该小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1、 评价汽车动力性的指标是( )A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B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传动系最大传动比C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传动系最小传动比D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最大驱动力2、 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加速行驶时,其行驶阻力包括( )。A.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B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加速阻力C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加速阻力D.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加速阻力3、 汽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 )。A. 与迎风面积和车速成正比B. 与迎风面积的平方和车速成正比C. 与迎风面积和车速的平方成正比D. 与迎风面积的平方和车速的平方成正比4、 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是指( )A挡最大爬坡度B挡最大爬坡度C挡最大爬坡度D挡最大爬坡度5、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是( )。A驱动轮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大于等于附着力B驱动轮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大于附着力C驱动轮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小于等于附着力D驱动轮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小于附着力6、 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加速行驶时,发动机提供的功率包括( )。A滚动阻力、空气阻力所消耗的功率B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所消耗的功率C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加速阻力所消耗的功率D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加速阻力所消耗的功率及传动系损失的功率7、 汽车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 )。A与行驶阻力、燃油消耗率和传动效率成正比B与行驶阻力和燃油消耗率成正比,与传动效率成反比C与行驶阻力和传动效率成正比,与燃油消耗率成反比D与燃油消耗率和传动效率成正比,与行驶阻力成反比8、 汽车带挂车后省油是因为( )。A提高了汽车的质量利用系数,提高了发动机的负荷率B提高了汽车的质量利用系数,降低了发动机的负荷率C降低了汽车的质量利用系数,提高了发动机的负荷率D降低了汽车的质量利用系数,降低了发动机的负荷率9、 汽车动力装置的参数系指( )A发动机的功率、传动系的传动比B发动机的功率、传动系的效率C发动机的转矩、传动系的传动比D发动机的转矩、传动系的效率10、 确定汽车传动系的最大传动比时,需要考虑( )A汽车的最大爬坡度、最低稳定车速和附着率B汽车的最大爬坡度、最高车速和附着率C汽车的最大爬坡度、最低稳定车速和最高车速D汽车的加速时间、最高车速和附着率11、 峰值附着系数与滑动附着系数的差别( )。A在干路面和湿路面上都较大B在干路面和湿路面上都较小C在干路面较大,在湿路面上较小D在干路面较小,在湿路面上较大12、 峰值附着系数对应的滑动率一般出现在( )。A1.52B23C1520D203013、 制动跑偏的原因是( )。A左、右转向轮制动器制动力不相等B制动时悬架与转向系统运动不协调C车轮抱死DA和B14、 最大地面制动力取决于( )。A制动器制动力B附着力C附着率D滑动率15、 汽车制动性的评价主要包括( )A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滑动率B制动效能、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滑动率C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滑动率D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16、 汽车制动的全过程包括( )17、 制动距离一般是指( )。A持续制动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B持续制动时间和制动消除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C制动器的作用时间和持续制动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D驾驶员反应时间和持续制动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18、 在下列制动器中,制动效能的稳定性最好的是( )。A盘式制动器B领从蹄制动器C双领蹄制动器D双向自动增力蹄制动器19、 相对来讲,制动时附着条件利用较好的情况是( )A前轮抱死拖滑,后轮不抱死B前、后轮同时抱死拖滑C前轮先抱死拖滑,然后后轮抱死拖滑D后轮先抱死拖滑,然后前轮抱死拖滑20、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为固定比值的汽车,在同步附着系数路面上制动时将出现( )A前轮抱死,后轮不抱死B前、后轮同时抱死C前轮先抱死,然后后轮抱死D后轮先抱死,然后前轮抱死二、判断题(只判断正确与错误,在正确的小题后括号内画“”,在错误的小题后括号内画“”)(每题1分)1、 汽车行驶时空气阻力和加速阻力在任何行驶条件下均存在。( )2、 在硬路面上滚动阻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轮胎与路面的摩擦。( )3、 汽车最高挡的最高车速一定大于次高挡的最高车速。( )4、 空车和满载时汽车的动力性能没有变化。( )5、 变速器在不同挡位时,发动机的最大功率相同。( )6、 变速器在不同挡位时,汽车的最大驱动力不同。( )7、 汽车超车时应该使用超速挡。( )8、 设置超速挡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汽车的动力性。( )9、 轮胎的充气压力对滚动阻力系数值有很大的影响。( )10、 随着轮胎胎面花纹深度的减小,其附着系数将有显著下降。( )11、 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会提高附着能力。( )12、 发动机的后备功率越大,汽车的最高车速越大。( )13、 发动机的负荷率越低,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越好。( )14、 增加挡位数会改善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15、 最大传动比与最小传动比之比值越大,挡位数应越多。( )16、 汽车的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是全面反映汽车实际运行情况的燃油经济性指标。( )17、 车开得慢,油门踩得小,就一定省油。( )18、 只要发动机省油,汽车就一定省油。( )还有传动系19、 地面制动力始终等于制动器制动力。( )20、 地面制动力的最大值决定于附着力。( )21、 当地面制动力达到附着力数值后,地面制动力随着制动踏板力的上升而增加。( )22、 汽车制动后,轴荷发生重新分配的结果是前轴载荷增加,后轴载荷下降。( )23、 制动效能稳定性的主要内容是指汽车行车制动系统的涉水稳定性。( )24、 近年来,盘式制动器被广泛应用于高速轿车和重型车辆的原因是由于盘式制动器制动效能比鼓式制动器高。()25、 改进制动系结构,减少制动器起作用的时间,是缩短制动距离的一项有效措施。( )26、 制动跑偏的原因是左、右车轮制动器制动力不相等和制动时悬架与转向系统运动不协调。( )汽车制动时,左右轮制动器制动力不相等,特别是前轴左右轮制动器制动力不相等是产生制动跑偏的一个主要原因。( )27、 在同步附着系数的路面上制动时,汽车的前、后车轮将同时抱死。( )28、 雨天行车制动时,车轮很容易抱死拖滑,这是由于路面附着系数过大。( )29、 汽车制动时,轴荷重新分配的结果是后轴载荷增加,前轴载荷下降。( )30、 接近角和离去角表示汽车的横向通过能力。( )三、填空题(每空1分,合计20分)1、 汽车动力性的评价一般采用三个方面的指标,它们分别是最高车速、( 和 。2、 汽车的行驶阻力可分为 阻力、 阻力、 阻力和坡道 阻力。3、 汽车的动力性一方面受 的制约,另一方面还受到 、 的限制。4、 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可分为 、 、 三大类。5、 根据地面对汽车通过性影响的原因,汽车的通过性分为 、和 。6、 常采用 、 及燃油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外汇交易模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园林建筑设计Ⅱ》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理工大学《建筑消防设备工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自动控制原理B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潍坊食品科技职业学院《德育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意识形态前沿问题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民办合肥财经职业学院《精神病护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语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外国语大学《原理与应用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1年数学中考复习课件第四章三角形微专题 五大常考相似模型
-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清单-05变电站工程5
- 水泵采购投标方案(技术标 )
- 高三数学《最后一课》(课件)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周培源
- 辽宁省2017定额费用标准
- 五月天《干杯》歌词
- 肺结核诊疗规范内科学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登记表【模板】
- 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指导手册
- 请对自己的心理做一个简要分析-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