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道体现新课标理念的化学试题设计.doc_第1页
几道体现新课标理念的化学试题设计.doc_第2页
几道体现新课标理念的化学试题设计.doc_第3页
几道体现新课标理念的化学试题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试题设计摘要:新课改的核心价值是:改革过去那种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学生自主的探究、交流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习得知识,掌握方法,从而逐步形成知识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使其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熏陶,培养起科学的态度和人文精神。高中化学新课改已经顺利铺开,其核心价值是:改革过去那种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学生自主的探究、交流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习得知识,掌握方法,从而逐步形成知识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使其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熏陶,培养起科学的态度和人文精神。课改教学工作如火如荼,但符合新课标核心价值的试题甚少,而设计出体现新课标理念的试题非常重要,它是新课改评价的重要支撑。如何编制这样的试题呢? 笔者对此作了一下粗浅的探讨。试题的功能是评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效果,它应该尽量能够区别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与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的不同效率与效果,因此,试题的情景应该与探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紧密结合,综合考查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能力。比如:学生在较开放的情景中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包括对信息进行辨别、分类、加工、抽象、归纳;综合实验设计能力,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改进、补全、评价、筛选,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实验信息的采集、处理,实验报告的编写等。试题1 下面是某同学收集到的关于燃烧、爆炸的信息:(1) 初中科学教材描述:将白磷放置在空气中一会儿,白磷发生自燃。将白磷放置在0 水中,白磷不发生自燃。将白磷放置在60 水中,白磷不发生自燃。将白磷放置在60 水中,用玻璃管对准白磷吹入空气,白磷在水下发生自燃。(2)高中化学教材中描述:将导管口氢气点燃,并伸入到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发出苍白色火焰。(3) 消防员灭火时,根据火情的不同,通常采用喷水或喷施CO2 的方法灭火。(4) 烧锅炉时,通常要将煤块粉碎后再送入锅炉,煤块燃烧更完全。(5) 面粉厂、加油站的墙上通常挂着“严禁烟火”(6) 炸药包通常用油布紧紧包裹住。爆竹通常用很多层纸紧紧包裹住。(7) 爆破时通常将炸药装入炮眼,再用泥土将炮眼封住。(8) 冬天用煤炉取暖,若紧闭门窗,易发生煤气中毒。(9) 有些火箭以肼(N2 H4 ) 作燃料,NO2 作助燃剂。若用F2 代替NO2 ,同量的燃料会放出更多的热量。(10) 家用煤气炉燃烧煮饭时,若进入空气的风门开的过小,火焰呈黄色,锅底易发黑;若将风门开大一些,火焰呈蓝色,锅底不易发黑。请你根据以上信息,总结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爆炸与燃烧的关系 你对燃烧还有哪些规律性认识: (不包括燃烧的条件,至少补充总结出另外2 条)1. 燃烧一定放热、发光;2. 很多物质燃烧会产生火焰;3. ;4. 。设计思想: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繁杂信息的辨别、分类、比较、加工、抽象、归纳、总结能力。试题2 某化工厂生产漂白粉和酒精消毒液2种商品,产品说明书分别如下:漂白粉使用说明书主要成分 次氯酸钙、氯化钙用法用量 每次取漂白粉2 g ,水1000 ml ,配成0. 2 %0. 3 %的浊液。将病人用具浸泡其中5 至10 分钟,如需要,浓度可提高,时间可延长。注意事项 密封避光保存于阴凉处,随配随用,有腐蚀性,少与手接触。酒精消毒液使用说明书主要成分 95 %酒精 用法用量 每取50 mL 95 %酒精,加水稀释成63. 3 mL溶液即获得75 %消毒酒精。可用于擦拭皮肤、体温表或其他食品用具如菜刀、水果刀、案板等。注意事项 . . . .请你回答: .(1) 用方程式表示:漂白粉的生产原理 密封避光保存于阴凉处, 随配随用的原因 (2) 请你为酒精消毒液写一份保存、使用注意事项(不超过30 字) 设计思想:本题为开放型试题,旨在考查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试题3 为了鉴别质量分数20 %硫酸溶液和水,设计了6 种方案:(1) 用量筒量取相同体积的两种液体,分别置于两只相同的烧杯中,置于托盘天平两托盘上,质量较大者为硫酸溶液(2) 取样,分别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能使酚酞变色的是硫酸溶液(3) 在两种液体的试样中,分别插入两电极,通直流电,导电能力强的是硫酸溶液(4) 在两种液体的试样中,分别加入少量铁粉,铁粉溶解且生成浅绿色溶液的是硫酸溶液(5) 取两块完全相同的小木块,分别置于两种液体中,露出体积大者是硫酸溶液(6) 分别用这两种液体灌溉两根长势相同的幼苗,一天后观察,不能成活的是硫酸溶液你认为上述方案中最不可能获得正确结果的方案是 ,理由是 。设计思想: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评价筛选能力。所给实验方案中,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方法。试题4 下列物质:铁、锌、木炭、CuO 、CaCO3 、H2 SO4 、NaOH 、Ba ( OH ) 2 、NaCl 、CuSO4 有人根据不同的依据进行分类如下,请在下列表格相应的位置指出他分类的依据:分类依据分类类别一:金属铁、金属锌、木炭类别二:CuO、CaCO3 、H2SO4 、NaOH、Ba (OH) 2 、NaCl 、CuSO4类别一:金属铁、金属锌类别二:木炭类别三:CuO类别四: H2SO4类别五:NaOH、Ba (OH) 2类别六:CaCO3 、NaCl 、CuSO4类别一:金属铁、金属锌、木炭、CuO、CaCO3类别二: H2SO4 、NaOH、Ba ( OH ) 2 、NaCl 、CuSO4设计思想: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辨析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是给予学生物质的分类依据,让学生分类,解答本题首先要求学生便析出物质的类别,然后揣摩出分类依据。试题5 某同学做CuO 与盐酸反应的实验,取一药匙CuO 粉末,放于试管中,再加入2 mL 0. 001mol/ L 的稀盐酸,振荡,结果得到黑色的CuO 悬浊液,未看到其他明显现象。请你帮他分析原因,并指出解决的办法。 试题6 某同学发布了3 份无色溶液检测报告,最后的检测结果如下:溶液(1) 中所含全部离子及其浓度(水电离的H + 、OH - 忽略不计)离子浓度: Na + 0. 1mol/ L Cu2 + 0. 2mol/ L Ba2 + 0. 5 mol/ L NO3- 1. 5mol/L Mg2 + 0. 3mol/ L Cl - 0. 6mol/ L溶液(2) 中所含全部离子及其浓度(水电离的H + 、OH - 忽略不计)离子浓度: Na + 0. 1mol/ L Cl - 0. 9mol/ L Ag + 0. 5mol/ L NO3- 0. 3mol/ L Mg2 + 0. 3mol/ L溶液(3) 中所含全部离子及其浓度(水电离的H + 、OH - 忽略不计)离子浓度: Na + 0. 1mol/ L Cl - 0. 2mol/ L K+ 0. 5mol/ L NO3- 0. 3mol/L Mg2 + 0. 3 mol/ L SO42 - 0. 4mol/ L请分析判断:上述3 份检测结果是否可靠,若不可靠,说出理由。溶液(1) 结果是否可靠 ,理由 。溶液(2) 结果是否可靠 ,理由 。溶液(3) 结果是否可靠 ,理由 。设计思想: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化学问题或结果的评价能力。试题7 有同学将一段镁条放于试管中,加入2ml 水,加热,观察到镁条上有气泡产生。同学甲说,这主要是由于温度升高,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空气从水中放出所引起的。同学乙说,这主要是由于镁条与水反应放出氢气所引起的(Mg + 2H2OMg (OH) 2 + H2 ) 。请你判断谁正确,并设计一简单可行、现象明显的小实验证明他的说法。试题8 氯水中存在的物质有:水、氯分子、盐酸、次氯酸,氯水可以使有色物质褪色。实验室有蒸馏水、盐酸,也可以制备出氯气单质,但没有次氯酸这种试剂,也难于制备出不含其他物质的次氯酸溶液。请你根据一般中学实验室现有条件设计实验,证明究竟是哪种物质使有色物质褪色的。设计思想: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程序和设计实验的综合能力。和生活中化学问题的关注程度和应用有关知识分析解释。比如可以采用如下例的开放性试题:据新华网报道,2005 年3 月29 日晚,京沪高速公路江苏淮安段上行线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载有约35 吨液氯的槽罐车与一辆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中的液氯大面积泄漏。由于肇事的槽罐车驾驶员逃逸,而货车驾驶员当场死亡,事故没有能得到及时的报告,造成了公路旁3 个乡镇被严重污染。根据你所学的有关化学知识,从下面的3 个问题中任选一题作答。(1) 根据氯气的有关性质,对此次污染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预测。(2) 如果当时你恰好在现场,你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有效地保护自己和你的家人?(3) 如果你是一名负责处置紧急情况的专业人员,当接到紧急报告后,你将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由于这类试题的答案并不唯一,答题的角度可以不同,回答的深度和广度也不要求一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进行回答,只要是合理的解释和方法就行。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关注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还应该加强评价方面的灵活性。在评价的形式上,可以采用闭卷(纸笔测验) 与开卷(探究性活动等) 相结合;根据各模块的内容和侧重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评价的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